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成为雍正妹妹之后 > 第 103 章 各反应 二
    “什么?再说一遍!”

    九阿哥跳起来问他的太监。

    他的伴读看他跳起来仪态尽失,不得不提醒他说:“爷,咱们坐着说,坐着说。”

    九阿哥坐好了,心里跟自己说:爷不吃惊,爷一点都不吃惊,爷就是刚才听错了,绝不可能是胖丫头。

    他的太监就躬身回答:“刚才皇上吩咐,说是来日勇宪郡王回来,太子要带着各位爷出城二十里去迎接。”

    九阿哥不耐烦的摆手:“爷不是问这个,爷问的是,那个勇宪是大哥还是胖丫头?”

    这时候十阿哥兴奋的跑来,直扑九阿哥的桌子:“九哥,九哥你听说了,九弟她封王了。”

    都不需要太监回答了,九阿哥双手捂着脸揉了揉,然后叹口气,一副遭遇了重大打击的模样趴在了桌子上。

    十阿哥赶紧推他:“九哥你说句啊九哥!你怎么了九哥!”

    九阿哥没好气的说:“你没看出来你九哥被你九弟比下去了吗?”

    “嗨,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儿呢,比咱们年纪大的大哥都被比下去了,咱们有什么好多想的。难道你是怕她回来笑话你?”

    “笑话?爷才不怕她笑话呢,别说她是郡王,就是亲王爷照样跟她打架,都是汗阿玛的孩子,大家各凭本事,谁输了谁哭!”

    “对啊,你难受个什么劲啊!”

    九阿哥一想,是啊,自己有什么理由酸溜溜的?没理由啊!他站起来招呼弟弟:“走走走,找四哥和六哥贺一贺去。”他要去看看这两个亲哥哥酸不酸,反正他是挺酸的。

    十阿哥跟着他出门了,说是去找四哥六哥,两人都往六阿哥的房间去了,路过五阿哥的书房伸着脑袋看看,里面没人。到了六阿哥哪儿,五阿哥带着一群伴读和六阿哥正说话。

    这哥俩就很高兴,看到他们过来六阿哥说:“你们是不是也听说了?这是大好事啊,妹妹是咱们这里第一个封王的,走走走,找二哥四哥去。”九阿哥看着六阿哥挺好的,没心没肺的的模样也不想会酸的人,就跟着一起去了,他要看看老四是什么表现。

    七阿哥和八阿哥就在二阿哥和四阿哥的房间里,四个人正在说话。

    九阿哥刚进门就发现二阿哥整个人酸的冒泡,那表情那姿态都能看出来这人的心里很不平静了。二阿哥自认为自己掩饰的很好,还不知道已经能被所有人能看出来了。

    四阿哥还在不停的问:“别是消息错了吧,会不会是大哥的功劳传成了妹妹的,他们传错了?”

    八阿哥笑眯眯的:“御前的人还没传错过圣旨呢,四哥你放心吧。”

    四阿哥就不是那合群的人,他皱着眉头:“我怎么觉得这不是真的啊,她才一点点大。我还是觉得是把大哥传成了九妹。这事儿我不信,别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白欢喜了。”

    这话说几遍了,七阿哥和八阿哥对视了一眼,都不再纠正他了。

    旁边酸溜溜的二阿哥就说:

    “四弟,

    你不信你去问问汗阿玛啊!顺便替哥哥问一下她是怎么建功立业的,

    让哥哥也学着点。”

    好妒忌啊!

    四阿哥想了想觉得这主意不错,站起来说:“我去问问汗阿玛去。”

    七阿哥和八阿哥赶紧拦着他,六阿哥也跑来跟他说:“你晚会去啊,等下午汗阿玛给咱们检查课业的时候再问啊!”你单独跑过去问这个干嘛!弄的跟质疑圣旨一样。

    四阿哥对着六阿哥不确定的问:“再等等?”

    六阿哥很坚定的点头:“等等。”

    和四阿哥有一样想法的是宫里大部分人。特别是惠妃,大阿哥出门的时候是福全的副将,福全那人惠妃是知道的,那就是温和的老实人,是不会吞了侄儿功劳的。

    而且这次辅助的大将那么多,哪怕是尺寸之功,也会被下面的奴才给吹成泼天的功劳,大阿哥是皇上的儿子,眼看着皇上要培养他,下面的奴才们不会不长眼的。

    自从大阿哥出征,她就一直关注外面的事儿,都说噶尔丹被打跑了,这肯定是赢了啊!既然赢了,肯定要论功行赏啊,大阿哥一个郡王的位置是跑不了的啊!

    正经是该自己享受贵妃的供应,怎么送到德妃那儿去?

    惠妃很想问问皇上你是不是嘴瓢了!

    是不是你一秃噜嘴说错话了,结果赏错人了!

    她坐立不安,但是外面的事儿源源不断的传来,说什么宜妃带着翊坤宫的人去给德妃贺喜,荣妃也带着人出发了。

    惠妃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心里埋怨这两人也真是屁股轻,怎么都不多坐一会,那么积极干嘛!在她转来转去的时候她的宫女太监都看着她:咱们去还是不去?

    外面又有消息:钮祜禄贵妃也带着人去了德妃那儿。

    贵妃都去了,惠妃不敢再挺着了,就说:“走,咱们也去。”

    康熙这时候在无逸斋和宗室讨论这件事。

    宗室一致反对从各个部落抽人过去,哪怕亲密如科尔沁这样的部落也不行。说到底还是那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再加上青海的位置很特殊,向南可入藏川,向北能攻击准噶尔,这里哪怕不放牧,单单靠着驻军也要守好这片地方。

    而且青海有盐,这个时代有盐就等于有钱。

    那是一块好地方,依托于中原,将来绝对是富庶之地。

    康熙点头,表示会考虑,这些人走了之后。随后就是外面汉臣觐见,听说青海地广人稀,表示有很多无地百姓可迁徙此处。

    康熙一一听取他们的意见,表示会考虑。

    等大臣们都走了,他问太子:“你妹妹催着朕派人,没人确实是守不住,你说该如何处理?”

    太子跟着旁听了好久,也有自己的看法。

    “汗阿玛一开始说抽调各部落去,这办法好就好在能立即控制草场,这些人落地能生根,不需要费太多的时间能立即把整个草场给运转起来,就是策妄阿拉布坦此时南下也未必能讨的

    好。

    这个是利在眼下。

    宗室的爷们说让八旗迁徙一部人到那儿去,

    ?[(,

    两眼一抹黑,半年一年都未必能把整个草场运转起来,这就给了策妄阿拉布坦机会。

    迁徙满人去,是利在日后。

    以儿臣的看法,是先迁徙一部分蒙古人过去,再把旗人给迁过去,他们不是说有些地方能种地吗?也迁汉人去,种地制盐这些都要靠汉人。

    迁徙蒙古人的好处有二个:第一是能满足眼下草场运转,第二是能让周围的蒙古人放心,毕竟是同族,他们不会太防备。第二是要酬功,赏赐那些在这次大战里面出力多的部落牛羊金银不如让他们分出一支进入青海。他们愿意分人就分人,不愿意还有别的赏赐,儿臣估摸着这些人都同意。

    然后咱们以保护草场为名义派遣出一支八旗大军驻扎,好处就是能防备着噶尔丹和策妄阿拉布坦这一对叔侄南下,等时机成熟了,许诺他们带家眷去,在十年内慢慢的把满人塞进去。到时候要让满人比蒙古人多,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最后再每年迁徙一些汉人进去,种田汉人最拿手,就是蒙古人也要吃点面食和菜蔬,几方交换之下,一二十年就成了一个新的部落了。

    过上二五十年,新一代人长成之后,这里就成了朝廷治下的地方,原来的部落家乡只能从长辈里口中听说,不会朝思暮想,只会守护自己的土地,从此之后妹妹的草场就不是他们瓦刺人能觊觎的草场了。”

    康熙对太子的看法十分满意,这种稳扎稳打才是真正老成谋国之言。

    “你说的对,和朕想的一样啊。”他问太子:“你觉得调哪些部落的人口过去?”

    “自然是离着盛京近处的几个部落啊!”

    这些部落早就投了满清,在努尔哈赤父子四处征讨的时候出力良多,早就被证明是自己人了,而且这些部落几乎是皇帝说了算的,把这些地方的人迁徙过去朝廷放心,沿途的蒙古各部落也能理解。

    说完了迁徙人口,接下来就要说说派谁去镇住场面了。

    父子两个一番对答,康熙属意正白旗的领侍卫内大臣费扬古,也就是六阿哥伴读扎拉丰阿的祖父,他还有个身份是顺治帝董鄂皇后的弟弟。

    除了这个领兵的大臣,各级官员也要配备齐全,到了下午各位阿哥来找康熙的时候,康熙已经把官员名单列出来,交给下面执行了。

    看到儿子们进来,康熙整个人都言笑晏晏,看的出来很是轻松愉悦。

    他靠在炕桌上检查儿子们的功课,旁边是坐的端正的太子。几个皇子不停的对着太子眨眼,太子默默摇头不语。

    康熙看了一会,把几个孩子作业里的错误和瑕疵给指了出来,就说他们:“你们这字写的潦草啊,可见是心不宁,怎么了?被你们妹妹的功劳惊着了?”

    二阿哥立即接话:“儿子们听闻后都是欣喜若狂,急不可耐的想来给您贺喜,好不容易才忍到了放学,自然

    是无心学习。”

    他这话说完,几个弟弟都悄悄的看了他一眼,九阿哥甚至还翻了白眼。

    老二这可真是马屁精!

    康熙心情好,把他们的作业放在一边,指着榻说:“都上来坐,这是开疆拓土的好事,足以开太庙告知祖宗。”

    一块地方名义上管理和实际上管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对于朝廷来说,多了一块土地能收税,对于康熙来说,他的触角真正的深入到了漠西蒙古,在里面扎下了钉子。

    几个孩子都脱鞋上了榻,四阿哥急不可耐的问:“汗阿玛,妹妹真的占据了青海?她什么时候回来?可曾受伤?可遇到什么为难的事儿?她如今手边有多少人?这一路上吃了什么苦?……”

    这话题真是一阵接着一阵问。康熙心情好,就给他解释:“受苦?自然受苦了,长途奔袭之苦,与人勾心斗角受到的苦,还有就是她被包围,差点没逃出来担惊受怕的苦,苦总是要吃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好在都熬过来,等到各处官员齐备去草场上拜见她,一些先头的牧民迁徙到那里了,她才能回来。算算日子,快了也要好几个月呢。”

    五阿哥问:“大哥和伯王什么时候回来?他们能顺道过去看看妹妹吗?”

    “这可不顺道。”康熙听到福全和大阿哥脸上的笑容就淡了,跟儿子们也没什么可遮掩的:“你伯王和叔王最近的表现让朕不满意。你叔王带着两万大军,一个碰面都被噶尔丹给打败了,跟朕上折子说什么‘火器太少’‘操练不熟’,那意思兵败和他没关系!

    你伯王更让朕生气,本来是能追上噶尔丹的,趁机杀了此獠西北能早日平静,他却轻信对方花言巧语放对方跑了,致使功亏一篑!”

    这些阿哥们各个面面相觑,七阿哥就问:“这么说,就是因为伯王判断失误才放跑了噶尔丹?”

    康熙点点头。

    八阿哥赶紧问:“要是伯王回来了,如何治罪?”

    康熙还真没想好,对于常宁他是早就想好了,让他回家歇着去,你不是懒吗?让你窝在你王府里懒着去,小事儿做不好大事儿更做不好,你没机会出来当差了!

    至于福全,这位皇兄那真是兢兢业业,不看功劳看苦劳,康熙都没法对着他喊打喊杀。于是烦躁的摆手:“回头等他们回来再说,朕许你们伯王上折子自辩。”

    说着看着外面的天色,跟几个孩子说:“都回去溜达一会吧,老四老六,跟朕去看看德妃。”

    听说皇上要来,德妃这里坐着的娘娘们纷纷告辞,惠妃本想等着皇上来了问问大阿哥,可这是德妃的主场,而且也不想让人觉得自己是蹭德妃的光,于是也走了。

    她回去的时候遇到了八阿哥,八阿哥拦着她的轿子说:“刚从汗阿玛那儿得到的消息,说是伯王贻误战机放走了噶尔丹要捉拿归京治罪,估计大哥要被牵连,应该不是很严重,汗阿玛说要治伯王的罪,没说其他人。”

    惠妃听了这个消息一脸慈爱的夸赞了一番八阿哥,等到轿子再被抬起

    来,

    她脸上的表情随着帘子放下顿时收了,

    换上了恼怒的模样:怎么就在裕亲王这里坏事儿了呢!这位王爷一向是四平八稳,怎么就糊涂犯错了呢!

    这真是跟错了人走岔了路,大阿哥也真够倒霉的!

    惠妃双手合十,嘴里念叨着:“阿弥陀佛,可千万别牵连到大阿哥身上啊。”

    想到这里又开始妒忌德妃,德妃的运气一向好,没想到她生的那个丫头片子的运气格外的好!

    这就成郡王了?外面的那群大人们都没说点什么?

    “就怕外面的人说二道四,说咱们海棠是个女孩,”德妃看到茶来了,赶紧站起来接着,双手捧着给了康熙。

    康熙接过茶水放在了炕桌上,他笑着说:“这你就不用担心了,草原上的事儿轮不到他们说二道四,这也是朕的家事,朕想怎么做他们能说什么?”

    德妃的心才放下了一些,这会挨着榻沿坐下来:“臣妾今儿一整天跟飘在云里似的,老是不踏实,这真是亘古未有之事。”

    康熙说:“草原上是认可女主子的,你放心好了。”

    十四阿哥撅着屁屁站起来,走了几步扑在康熙的背上开始玩他的辫子。四阿哥和六阿哥赶紧把他抱走,十四阿哥就哭闹起来。这是小儿子,康熙对他甚是疼爱,招手对他说:“来,汗阿玛抱抱你。”

    十四阿哥立即从哥哥们怀里挣脱出来窝进了康熙的怀里。康熙一边抱着十四拍着一边跟德妃说:“这几日也是你的好日子,你娘家来给你贺喜,你不妨留着他们吃顿饭。”

    德妃应了一声,她心里有事儿想问问康熙,就说:“今儿您在这儿用膳吧?臣妾也想贺您一杯。”

    康熙今儿来就是来和德妃一起庆贺一下,顺便昭示对德妃母子几个的眷顾,点头应允了:“让下面也准备几个孩子们爱吃的菜。”

    德妃应了一声,跟四阿哥六阿哥说:“带着妹妹去洗手去。”

    六阿哥想着让人把水端来洗不就行了,被四阿哥拉了一把才反应过来这是额娘有话要跟汗阿玛说,要把这些人给支走。

    他和四阿哥带着桂枝下榻,又哄着十四阿哥从康熙的怀里出来,带走了一屋子的人。

    德妃赶紧站起来问:“如今海棠有了这般局面,她将来婚配请皇上示下,该是如何的?”

    康熙对这个问题有个大概的想法。要是民间,一般是坐产招夫,至于海棠将来的婚事如何,还真好不好说。

    不过从今日宗室的各位贝勒王爷的反应来看,不可能给海棠找个蒙古驸马,必要在八旗权贵里面找个才行,到时候谁是她的额驸又要撕扯一阵子了。

    他就说:“太后一直想留她在京城,老人家平日没要求过朕什么,她的这点念想朕还是要答应的。日后在京中建造一座王府,她每年花个一年半载去一趟青海就行了。两头住着,让太后安心,朕和你能经常见到她也放心。”

    德妃这才松口气,既然海棠留在京中,她如今要为桂枝开始谋划了。

    德

    妃赶紧走到康熙身边给他揉着肩膀,

    “?_[(,

    能时时看到她,臣妾这做额娘的就盼着儿女在身边,哪怕是没大出息也认了,只要能睁眼看到他们,心里就放心了。”

    康熙笑起来:“当娘的都是这样想的啊!”

    “我当额娘的总要为你们打算,”荣妃对着面前的一对儿女说:“我是怎么都没想到九格格有样的能耐,不过不要紧,她和巴林部的小王子年纪不合适,巴林公主部会同意的。这婚事如今看来已经是十拿九稳的了,我前几天悄悄的露出点意思,你们汗阿玛没回应,也没呵斥,想来是默许了。”

    二阿哥一直没说话,二格格就很郁闷:“她怎么运气那么好,那大喇嘛说的是真的,她福气就是大。额娘,回头要是再有大喇嘛来朝见汗阿玛,你想法子找他给我也看看。”

    “好好好,你放心好了,”

    另外一处小楼里宜妃用一只手托着下巴看着九阿哥:“你说你们两一样闹腾,你怎么就不如人家呢?”

    “谁说我不如人家?谁说的?我那是不如人家吗?是这些哥哥们都不如,额娘你少在那里眼红,放心,早晚儿子也能给你弄个王爵回来,那时候都不是郡王了,肯定是亲王!”

    宜妃对郭贵人说:“这话我听着呢,咱们都要替他记住。”

    九阿哥很不在乎:“随便记,我是汗阿玛的儿子,爵位肯定少不了我的。”

    宜妃就喜欢儿子的这个得意劲儿,就说:“你不怕人家对你喊错了郡王爷吗?你是皇九子,人家是皇九女,说不定外面很多人以为是写诏书的人写错了呢,误把皇子写成了皇女。”

    “这种大事儿怎么可能会错!随便他们叫,这种糊涂的人不必理会。”

    他说这话的时候还在想:也不知道那胖丫头如今是不是很得意,肯定很得意!这事儿换成爷,爷也得意啊!

    胖丫头这会真的得意不起来,别看人家是郡王了,在没收到消息的是还要放牧。

    就是收到了消息也要放牧,因为这一阵子周围的小伙伴们带着牛羊来祝贺她,她每天就陪着远道而来自带食材的小伙伴们吃吃喝喝,人吃胖了一圈不说,她还上火严重。

    这些人还不是一起来的,都是二二两两的过来,吃完之后一抹嘴,把吃剩下的牛羊送给海棠就带着人走了,海棠和这几千侍卫就开始在草场放牧。

    从一开始的几十只到了现在的几万只,大家还能勉强应付。

    之所以说几千人放牧几万只牛羊说成勉强应付,是因为这区域太大了,为了防止被人占便宜,她还要抽空去巡视,光是把这块土地守住,避免自己的土地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缩水了就耗费了大量的人力。

    夜晚海棠吃完烤羊腿,恨不得学羊趴在草地上啃草,她想吃绿叶子菜啊!哪怕是萝卜他也认了!按道理来说这里有能吃的野菜,但是无论是她还是其他人,对这个都一知半解,而且这群侍卫也不会做饭,每次不是吃烤羊就是吃煮好的羊肉汤,一两次还好,时间长了真的要了命了啊!

    打了个饱嗝的海棠躺在草地上,周围的风已经很凉了,她总觉得嗓子不舒服,肯定是扁桃体发炎了。草原的夜空很深邃高远,星星一颗颗的都能看到,真的很美啊!

    想想自己眼下的处境,她不得不叹口气:这真是甜蜜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