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113 章 商业与货币13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大清的没落。一切,早有端倪。】

    【比如清初就开始实施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比如清朝对海外贸易更为保守的态度,让前朝打下的海外贸易基础一夜回到解放前。】

    终于等到了大清。

    哪怕知道天幕很可能没什么好话,玄烨依然在认真听。

    他的面前放着一张世界地图,拿着一艘巴掌大的木船模型,放在了地图上大清沿海的位置。

    【说起清朝的海外贸易,不得不提一个大家很熟悉的人——郑成功。】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曾是明末时期的大海盗,后来接受了明朝的招安,成为了官员。明朝灭亡后,郑芝龙想要重新以上的套路,投降清朝,但是清朝作为骑射民族,根本看不上海盗,哪怕是洗白的海盗。于是,郑芝龙被清朝囚禁。】

    【清军入关以来,一路屠城,抵达福建时,一路杀杀杀,顺手杀了一个女人。一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女人,名叫田川松。】

    田川松是谁呢?郑成功的母亲。

    郑芝龙有5个老婆,但是郑成功只有一位母亲。

    清廷杀母囚父,不共戴天之仇,郑成功转身投向南明,被赐名“朱姓”,成了国姓爷。他在福建打起反清复明大旗,从此与清朝杠上了。

    至此,还没有结束。

    因为郑成功太过厉害,水上战斗清军完全不是对手,清朝又逼迫郑芝龙去劝降郑成功,劝降失败又用郑芝龙做诱饵想诱杀郑成功。

    再次失败后,清廷立刻翻脸,认为郑芝龙与郑成功父子勾结,将郑芝龙斩杀,郑芝龙的子孙等11人被连坐斩杀,整个郑氏家族都跟清朝杠上了。

    【论官逼民反,清朝比明朝更厉害呢~】

    玄烨:“……”

    天幕来得迟了点,郑芝龙已经被他砍了。

    但是好在,台湾已经在1683年投降了,1684年他已经在台湾设置了一府三县,台湾府,即台湾县(今台南)、凤山县(今高雄)、诸罗县(今嘉义),隶属于福建省。

    虽然过程艰难了点,长久了点,但是能收复,他就觉得已经安心了。

    只是现在天幕重提此事,让玄烨有些担心,不知道台湾那边能不能看到,看到之后会不会再次人心浮动?

    毕竟郑成功的子嗣还活着,虽然已经大权旁落。但是那个孩子,现在已经长大了吧?

    【这里主要是交代一下背景,大家重点记住:郑芝龙的郑氏家族,是一个很厉害的海商。】

    郑氏自己的族谱上记载,他们是起源于隋唐时期的颍阳郑氏。

    但是众所周知,哪怕是名人也喜欢给自己族谱贴金,是老传统。而且唐末黄巢专门盯着世家贵族屠杀,是不是不好说,荆咕便没有将颍阳郑氏一起解读。

    【为了贸易,郑芝龙的族谱也非常国际化。】

    郑芝龙除了华夏妻妾,还有日本妻子,就是郑成功的母亲田

    川松,是郑芝龙在日本做生意时娶的田川氏。

    他的大女婿是葡萄牙人安东尼·罗德里格斯,大女儿乌苏拉·德·巴尔卡斯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为此郑芝龙还专门在家里修了一座教堂,负责主持的是意大利传教士聂伯多。

    郑芝龙本人,通晓的外语包括日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荷兰语等多国语言,不仅精通商业贸易,还精通军事火器。

    在投降清朝之前,郑芝龙已经拉起一支非常成熟的欧式火器海军,具有当时欧洲最先进的火炮,最大的船能装36门炮,当时的荷兰国已经是到处掠夺的红毛海盗和臭名昭著的殖民者,郑芝龙与之交手过,与荷兰殖民者分占台湾两边,互相抗衡。

    但是,这么厉害的郑芝龙,从投降清朝开始,一败涂地。

    史料记载:“是岁,圣祖即位,戮芝龙及诸子”,斩杀郑芝龙和他子孙的,是清圣祖康熙。

    而郑芝龙死后,现代化的舰队会到清军手上吗?

    想太美,到了郑成功手上,炮口对准清朝,在郑成功活着的时候,郑氏就没输过。

    康熙□□时,是郑成功死后,后继者无能以及郑氏内部出了叛徒。

    康熙九次和谈,郑氏都拒绝了。但是郑氏内部发生内乱,一部分主动朝清廷投降,一部分不愿意投降的当权者连续暴毙,比如郑成功的长子郑经和长孙郑克臧。

    此后,郑经12岁的次子郑克塽接掌大权,年幼而无力,这时负责与清军和谈的臣子傅为霖通敌做内应,康熙令施琅率领清军施压,郑氏家族才接受了和谈。

    虽然从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角度来看,□□也算是康熙的功绩之一,但是从这个前因后果来说,槽点满满。

    【清廷对郑氏的态度,前倨后恭,重点在于郑氏身世清不清白吗?

    不是,重点在于郑氏能不能打。】

    【就像曾经的蒙元,到处屠城,反而放过了坚守多年炸死蒙哥大汗的硬骨头钓鱼城,这是因为蒙古人讲信用答应了不屠城就不屠城吗?】

    不是,这是因为蒙古人担心四川的民愤被激发,会出现下一个钓鱼城。】

    【四川的川军,一直到清朝末年,条件再艰苦,也依然很能打!】

    明末时期的郑芝龙,看着自己急转而下的结局,沉默到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他的前半生,威风到成为海上的传奇,无论是海盗还是海商,无论是大明人、日本人、还是菲律宾人等等,只要做海上生意的,没有不知道他大名的。

    多少海盗想招安,最后等到的只有明军的大炮。

    不是每个大海盗都能接受招安后笑到大明都亡国了还能全部保存实力,他原本是做到了。

    怪只怪,自己贪心不足,想要在清朝继续当官的荣耀。

    结果,死的太冤了!还连累了11个子孙!11个!

    已经年纪渐长的郑芝龙气得心脏一阵阵抽痛,他看着刚从日本接回福建的儿子郑成功,眼神复杂。

    郑

    成功因为从小出生在日本,并且与母亲生活在日本6年,与郑芝龙聚少离多。

    郑芝龙被大明招安后,郑成功才被郑芝龙接到福建晋江县安海镇读小学,现在这座小学改名为“成功小学”。

    郑芝龙不奇怪儿子拒绝了投降,幸好没投降,不然他一个子嗣都留不下来了。

    郑芝龙冲着郑成功招了招手:“成功,做得不错!”

    紧张到绷着脸的郑成功走到父亲面前,被父亲摸了摸头,这才绷不住地笑了。

    “日后,你继续上学,放学后爹带你去玩大炮!”郑芝龙狠狠揉了揉儿子的脑袋。

    他老了,没有以前海里来风雨里去的野心和闯劲。

    但是好在,他后继有人,儿子很不错!

    【在康熙收复.台.弯前,郑成功才是真正的收复.台.弯,这也是他被誉为民族英雄的原因。郑芝龙没有完全打退荷兰殖民者,但是郑成功做到了。】

    郑芝龙听到“民族英雄”四个字,更为高兴了,摸着宝贝儿子的头,连叫三声:“好!好!好!”

    【荷兰人在海外建立殖民地,有一个重要的手段,那就是种甘蔗。】

    【当一个地方沦为甘蔗园,也就意味着你彻底沦为被吸血的血包。】

    欧洲列强进入大航海时代,四海殖民时,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种甘蔗。

    甘蔗,能够大量的提炼蔗糖,人们非常喜欢,无论哪国市场都很受欢迎,欧洲列强靠着甘蔗赚了一桶又一桶金。

    但是对于种植地而言,却是一杯苦涩的毒药。

    欧洲列强寻找热带、亚热带的岛屿,占领之后,逼迫当地人砍掉森林,开辟甘蔗园,强迫当地人或者从非洲运来的黑人当苦力,种植甘蔗,提炼蔗糖。

    但是,甘蔗对于保持水土毫无能力。种植甘蔗的后果,就是自然环境被破坏,岛内经济严重依赖蔗糖这一种单一产品。哪怕到了现代,那些曾经的甘蔗种植岛屿赶走了欧洲殖民者,也没法转型。

    现代的牙买加、海地、古巴、爪哇等国,完全没有因为蔗糖业致富,反而位列最贫穷的国家。

    当地人称呼甘蔗林带来的灾难为“甘蔗林魔咒”。

    17世纪时,荷兰殖民者占领.台.弯,目标之一就是看中台湾的环境适合种植甘蔗,连市场都已经看好了,大明王朝同样需要蔗糖,蔗糖可以卖出高价就近销售,降低运输成本。

    荷兰殖民者占领.台.弯后,把甘蔗引入台湾,并且计划砍伐森林,建立甘蔗园。

    但是这个时候,郑成功来了。

    甘蔗园没有建立成功,荷兰殖民者被赶跑了,郑成功把台湾当做自己的大本营,更在意的是粮食,让台湾恢复了种植水稻,将台湾从“甘蔗魔咒”中解救了出来。

    【如果不是郑成功收复.台弯,赶走荷兰人,恢复了台湾的农业种植,可能今天的台湾连自己的粮食都不能自给自足。】

    【在整个清朝,甘蔗从未成为台湾的主要经济作物

    。】

    唐末时期,因为战乱,大量的汉族人涌入台湾躲避战乱。

    南宋时期,朝廷将澎湖划归福建路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

    元朝时期,元世祖曾派员到台湾宣抚,并在澎湖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澎湖民政,隶属福建泉州路晋江县,这是华夏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的首次官署设置。

    宋元时期,本就是海上贸易最为繁华的时期,两个朝代的君臣与海商听到台湾的优势,顿时动了心。

    因为海上贸易频繁,台湾涌入大量的汉族人后,语言文字汉化,与当地高山族融为一体,无论是贸易往来还是迁居生存都比较和谐。

    明朝时期,郑芝龙曾经在台湾地区收容福建沿海难民,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的台湾移民活动。

    清朝康熙时期,台湾府正式被划入大清版图,但是很可惜,康熙皇帝并没有因为荷兰殖民者升起警惕心,处在这个位置,荷兰殖民者不会只是第一个到来的侵略者。

    各朝各代的台湾人看着天幕,感念郑氏的同时,对海外殖民者升起前所未有的警惕心。

    【为了打击郑氏海商,清廷采取了坚壁清野的迁海政策,强迫沿海居民向内陆迁居,摧毁了沿海的房屋建筑,虽然的确打击了郑氏,但是对沿海的无辜平民同样是巨大的打击。】

    【当郑氏没落,清廷接管台湾,华夏海上贸易文明的萌芽,彻底枯萎。】

    哪怕接管台湾,知道台湾的地理位置优越,适合海上贸易,清廷也没有发展海上经济的念头。

    郑成功利用海上贸易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武装起来强大的军队远超清朝,让清朝统治者几乎对海上贸易有了阴影。

    当清廷接管台湾后,让台湾居民继续种植水稻,限制甘蔗种植面积,限制海外贸易,让台湾居民比在郑成功时期更为原始。

    ——他们宁愿平民变得更加贫穷,也不愿意丢掉权力。

    【到了清朝末年,地理位置优越的台湾再次面临危机。】

    【这一次,被日本人占领。日本因为国内人多地少,稻米不足,把台湾的稻米运回日本,成为了日本的主要补给。这一时期,大清对日本人的侵略毫无作为。】

    【日本人打.台.弯的主意,很久很久了。

    一方面因为台湾的地理位置,占领之后既可以对大陆发力,也可以对南亚东南亚发力。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台湾的气候优越,适合种植业的发展,便于用来补给日本本土。直到现在,日本与台湾的贸易往来依然相当的频繁。】

    明朝,台湾的高山族是众多少数民族的统称,有自己的语言,但也是农耕文明,大多数种植,少数人狩猎、捕鱼、做手工。

    在被日本人统治的50年,高山族人反抗非常激烈,与汉族人一起艰难抗日,组织了“雾社起.义”,参与了“二八起.义”。

    此时,他们看着未来被侵略的惨况,狠狠一握拳:“还是得习武。”

    “还得研究火器。

    ”这一部分高山族人见过郑芝龙的火器,夸赞道,“郑氏的火器不错,我们需要多发展。”

    日后哪怕是改朝换代,火器武力值不能丢,我们子孙相传。高山族的女人同样坚韧,她们站出来道,如果朝廷管男人管的严,女人偷偷学,把武器和武学传承下去。哪怕最后只剩下一个女人活着,也能有复仇的机会。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最全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尽在[],域名[(

    汉族人也说出自己的意见:“朝廷再如何限制,能有我们本地人对这里地形更了解?”

    “没错,朝廷都靠不住,还是得靠自己。”

    无论什么民族,在此刻达成统一战线。

    他们要发展武力,日后无论是荷兰人还是日本人,或者其他欧洲列强,想要□□,都给他们滚!

    【我们能从史书上看到,清圣祖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征战不休。

    虽然他大多时候都是战胜的一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到,大清财政的紧张。】

    康熙皇帝在位时,西灭准噶尔,南平三藩,北拒沙俄帝国,东南收复.台.弯。

    忙着到处打仗时,到了康熙五十一年,他的晚年,才有空整顿税收制度。

    这个时期,因为常年征战,财政勉力支撑,康熙的税收制度,就是为了鼓励百姓交税缓解财政压力。

    【雍正时期,对官绅阶级开刀,也是国家财政危机的另一个体现。

    毕竟,官绅阶级比平民有钱多了,在户部干过的雍正皇帝深刻知道官吏的本性。】

    雍正一上台,改变了税收制度,把按照人头征税改成按照田地征税,这样对于喜欢隐瞒人口的官绅阶级来说,是动了他们蛋糕的措施。

    人口可以隐瞒,可是田地无法隐瞒,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雍正时期,税收是实实在在收上来了,财政危机得到了缓解。

    【乾隆时期,人口达到了古代巅峰时期,然而生产力跟不上,反而带来了饥饿与贫穷。在文人的吹捧下,出现了一个虚假的“康乾盛世”。

    这一点,从英国来的使者马嘎尔尼的文字记载中可以看到。】

    马嘎尔尼访华时,是满怀着对《马可·波罗行纪》中遍地是黄金的期待来的。

    但是抵达之后,深深的失望了。

    广州城到处都是面黄肌瘦的百姓,哪来的黄金和珠宝。

    接待的清朝官员为了大清的颜面,还安排了奴仆伺候这群来自西方的洋大人:“这是你们的奴仆,你们可以尽情使唤。”

    然而他并不知道,自己最喜欢有人伺候,在洋大人面前不管用。

    在马嘎尔尼的眼中,清朝的官员和奴仆,竟然都是同样的面黄肌瘦,与街头见到的百姓一样。

    他让瘦弱的奴仆收拾自己吃剩的残羹剩菜,允许他们自由处置时,奴仆竟然感激涕零:“谢谢大人!谢谢大人!”

    然后把他们的剩菜带走自己抢着吃了;

    他让奴仆收拾自己泡过的茶叶时,奴仆们再次感谢:“谢谢洋大人!”

    然后用泡过茶水的茶叶继续泡茶。

    马嘎尔尼并没有太大的优越感,反而很失望。

    他是来打算来探查情况后在这里做生意挣钱的?[(,看这个国家如此贫穷,他岂不是白来了?

    马嘎尔尼与同行的洋人说:“大清连官员也很瘦。”

    他们一路所见的清朝官员,没有英国那些大腹便便的官员。

    同行者表示怀疑:“这里真得是马可·波罗提到的华夏吗?”

    “如此贫穷,如此懦弱。”马嘎尔尼都看不下去,“这个帝国,已经腐朽了。”

    .

    胤禛有些怔愣。

    官员都说自己过于严苛,没想到对于自己的评价却比汗阿玛与儿子都有。

    那“康乾盛世”的名称,单独把自己忽略,听起来格外尴尬。

    但是现在他突然知道为什么自己被忽略了,这与后世更认可自己是同一个原因——按田亩征税。

    想通之后,胤禛笑了。

    他扫视着下面噤若寒蝉的官员,还有多次挨揍后屁股肿到现在还没好的弘历,心情好极了。

    知道你们才是不对的那一方,那就对了。

    弘历却心情糟糕极了:原本只是屁股被打的疼,现在觉得脸也在被天幕啪啪打的疼……

    【我们能看到的清朝黑白照可以看到,从太后皇后等女眷、到皇帝亲王等贵族、还有平民,全部都很瘦。】

    【这并不是清朝以瘦为美,以瘦为美也不会吹到皇帝身上去,看乾隆的画像就知道,乾隆富贵圆润,很地主。但是乾隆死后,嘉庆皇帝元年,起义军不断,国库危机重重。】

    乾隆帝的儿子,嘉庆皇帝在位期间,起义军全国开花。

    最严重的时机,白莲教起义持续了九年,波及五省。天理教攻入紫禁城,在紫禁城城墙上竖起了起义军的大旗,皇子们在太和殿齐齐拿上武器备战。

    嘉庆尽管抄了和珅的家,折合白银10亿多两,相当于清廷20年的财政收入。

    但是嘉庆在位期间,全国各地都在起义。

    到处打仗,不需要钱财吗?需要。

    这笔钱财用于军费开支都不够,嘉庆元年时国库存银还有5000多万两——这里不算和珅的抄家。

    八年后,国库锐减到不足2000万两,各地地方政府大量出现赤字,让嘉庆不得不开始提倡勤俭持家,严禁地方上贡宝物,过生日时送字画就够了。

    .

    嘉庆皇帝很想哭。

    终于有人懂自己的苦了!

    嘉庆皇帝大逆不道地在心里想:为什么他要生在汗阿玛后面,要是生在前面多好?他也想让汗阿玛感受一下,自己拼命花钱,让儿子到处擦屁股是什么感受!

    汗阿玛在位时享受奢靡潇潇洒洒,为什么轮到自己就得勤俭持家?

    嘉庆皇帝想到自己还是太子时期,看到的乾隆自己祝寿、给太后祝寿的排场,再想想自己,悲从中来!

    他好穷啊!

    【当乾隆皇帝沉浸在虚假的盛世之中时,英国人打响了对大清掠夺的第一枪。】

    【这一枪不是鸦片战争,是华夏在海外市场立足几千年的制造业——陶瓷!】

    【欧洲发现了陶瓷的秘密,研发出来了比大清更好的陶瓷——骨瓷。】

    欧洲贵族极为痴迷华夏陶瓷,从唐宋时期开始,华夏的陶瓷在海外贸易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

    16世纪,意大利各地开始仿制华夏的软质瓷器,但是生产出来的原始陶瓷无论是胎质、釉色都相差极大。

    直到清朝,法国耶稣会士殷弘绪来到华夏,在景德镇传教的同时,收到法国科学院委托,在景德镇“考察”陶瓷的制造技术。

    最终,殷弘绪发现了陶瓷的秘密——高岭土。

    欧洲之前失败的陶瓷,是因为没有加入高岭土,而华夏的瓷器中,高岭土要与瓷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并且烧制,才能生产出硬制陶瓷。

    殷弘绪把这个发现传信回欧洲,欧洲人恍然大悟,快速开始加入高岭土研究。

    18世纪60年代,英国掌握了硬质瓷器技术。

    工业革命后,一位出生在陶瓷世家的陶瓷学徒乔赛亚·韦奇伍德,与人合办陶瓷厂,投入资金与精力多次研究,最终研究出来了质量更高、生产力更快的新型陶瓷——骨瓷。

    .

    天幕放出了同一时代的陶瓷厂的生产情况。

    韦奇伍德的陶瓷厂:

    使用蒸汽机来研磨和搅拌原料,采用优质煤炭燃烧高温烧窑,有大量的流水线工人生产,有严格的生产标准,不满足直接当场砸碎重做;

    大清的陶瓷作坊:

    还在使用原始的水碓研磨原料,燃烧木炭烧窑,小型作坊手工制作着瓷器。

    韦奇伍德的营销方式:

    对外做广告,展示如何用四只咖啡杯托起一辆十五吨重的运土车,然后请来小报记者报道,把韦奇伍德的陶瓷传播到全英国!

    对上层选择赠礼,给英国皇室赠礼,给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制作餐具,给大清皇帝乾隆皇帝赠礼!

    华夏的营销方式:多年的口碑积累。

    不说质量与艺术性如何,从商业角度来讲,韦奇伍德的骨瓷迅速席卷欧洲,开始抢占华夏的陶瓷业市场,后者毫无还手之力。

    【乔赛亚·韦奇伍德的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他的外孙大家很熟悉,叫达尔文,正是写出《物种起源》的查尔斯·达尔文。】

    【乔赛亚·韦奇伍德后来靠着骨瓷打入英国上层阶级,被称为英国的“陶瓷大王”。达尔文继承了优渥的家境,才能去环球旅行。】

    【夸张一点,可以说是达尔文家族抢了景德镇的生意,让大清的陶瓷海外贸易崩塌。】

    1783年,韦奇伍德陶瓷厂的80%的产品被卖到欧洲各国;

    1792年,英国彻底停止了购买大清瓷器。

    1793年,英国反过来给乾隆皇帝赠送韦奇伍德骨瓷,顺便利用乾隆皇帝打出英国高端瓷器的名声,作为上流人士的代名词。

    .

    大清瓷器生意断绝的1792年,是乾隆五十七年。

    这一年,美国总统选举,乔治·华盛顿当选连任,同年,美国国会通过《铸币法案》,成立美国铸币局并制订美国硬币流通制度。

    这一年,巴黎人民大起义,逮捕路易十六,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这一年,东西方仿佛彻底撕裂成为两个世界,一个坐在新时代的蒸汽机车上,车轮滚滚向前;一个还驾驶着旧时代的木质马车,还被当权者勒住了马脖子不允许先进。

    最悲哀的是,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

    还年轻的弘历简直要气疯了!

    “抢了大清的生意,还敢利用朕做生意!”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弘历气得把笔墨纸砚全砸了,差点把书桌上的名画也给扔了,拿起来一看,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这可不行,他重新放下了。

    【这还没有结束。】

    【大清的陶瓷产业被英国人抢走后,丝织品行业又被日本人抢走。】

    大清与日本对外做丝织品行业有一个重要的原料贸易:生丝。

    但是日本能后来者居上取代大清,在于与大清处理蚕茧的方式不同。

    大清,或者说是华夏自古以来因为儒家和佛家的观念,不杀蚕,等待蚕长大后破茧而出,手工抽取蚕丝进行缫丝,到清朝末年依然是这种原始的缫丝方式,贩卖到欧洲后需要进行二次缫丝,增加了欧洲商人的成本和工时;

    而日本人以及当时的欧洲人,处理蚕茧,会杀死蚕。

    甚至不会等到蚕长大。

    他们会在蚕茧恰好的时候,不会关心蚕长多大长得如何,直接把蚕蛹放入烘箱中,将蚕杀死,这样缫丝的质量更高,欧洲人买过去后可以直接开始使用。

    【其实当时欧洲已经有了机器缫丝,大清并非不知道,也有进步者要求引入机器缫丝,被拒绝了,理由是会导致手工业者失业,抢夺旧式行业的饭碗。】

    【但是新事物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

    【珍妮纺纱机刚刚问世时,也曾经遭遇过旧式纺织工的打砸,但是你个人的力量,能抵挡时代的浪潮吗?】

    【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终导致了商鞅被车裂,但是抵挡不了大秦一统天下。】

    【大清不接受新事物,认为“不义”。但是日本接受了,并且迅速取代了大清。】

    日本学习的华夏的养蚕业丝织业,但是并不在乎蚕宝宝的生命。

    明治维新后,日本人如饥似渴吸收着西方的先进工业,烘箱、缫丝厂在日本迅速发展,日本丝的质量越来越高,短期内快速超越了清朝的丝,成为最受欢迎的亚洲细丝。

    除此之外,还有养蚕

    的技术。

    养蚕和种植水稻,原本是无法兼得的,因为二者实在同一时间,4月到6月。这也就意味着,养蚕,就不能种水稻。

    工业发达后,日本人开始给蚕施加化学药物,让蚕改在7月或者9月孵化,这样可以抽出有限的人口轮流忙碌养蚕或者水稻。

    因此,日本的养蚕业和水稻业齐头并进,都得到了大力发展。

    但是反观清朝,依然是卫道士的阻拦,认为对蚕用药“不道德”。

    蚕宝宝得以寿终正寝,但是蚕农却越来越贫穷,最终连饭碗也被人砸了。

    .

    “清朝与现在,也隔着千年了吧,缫丝技术竟然一点都没进步?”

    汉朝时期,在对外贸易中以丝绸占据不容置疑的优势地位,汉朝的织女们听着后世的缫丝技术感到不可思议。

    后世不是连织布技术都进步了许多吗,怎么缫丝技术彻底停止,纹丝不动?

    “那些臭男人自己不养蚕不缫丝,管起别人的事倒是一套又一套。”有织女一听到天幕说得各种不允许,就想骂人。

    一听到又是那些只会说理论的男人说的屁话,他们若是真关心蚕,怎么自己不去养蚕,不去把蚕破茧而出的蛾子养起给它们养老送终!

    【日本的丝织品超越大清之后,不仅仅是商业上取代了大清的丝绸贸易地位,还为日本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以及称霸世界的经济基础。】

    【清末时期,日本相继对俄罗斯宣战,对清廷宣战的背后,是经济基础已经超越了俄罗斯和大清。】

    清朝时期,儒学更为兴盛,出现了大量“儒商”,行商思想上出现了“义利”的取舍之争。

    “取义不取利”原本是儒家的思想,在清朝却被运用在商业上。

    这并不代表他们完全不想要利益,只是学会了儒生的遮羞手段,在攻击自己不认可的商业手段时,就可以攻击对方“不义”。

    比如抗拒新型缫丝机,名义上“不义”,实际上是大商人手下的纺织作坊里,女工比缫丝机还要廉价。

    明末清初出现了各种作坊,清朝继承了下来,纺织作坊非常普及,纺织女工遍地都是。

    大商人宁愿用廉价的女工,成熟的技术,也不愿意因为冒险放弃到手的利益。

    本质上,依然是既得利益者的保守势力,赢过了想变革的新兴势力。

    【清朝人怜惜蚕宝宝的生命,其实让我非常疑惑。】

    【怜惜蚕宝宝的生命时,也没见你们少吃阿胶,少用龙涎香,少用虎鞭,少收藏犀角象牙。】

    阿胶是驴皮制作的,龙涎香是抹香鲸的肠道分泌物,虎鞭不用说,老虎都秒射还想靠虎鞭壮阳,做梦比较快。

    然而因为贵族追捧,为了这些东西,多少驴子、鲸、老虎被杀。

    华夏原本是有4种老虎,分别是华南虎、孟加拉虎、印度□□,虎、东北虎。只有华南虎是华夏独有品种,现如今在野外已经灭绝了。

    犀角象牙是犀牛和大象最重要的武器,没有之后只有一个下场:死亡。

    还有鱼翅,鲨鱼被割掉鱼翅之后,只有死亡。

    一直到现在,海外仍然有许多人骂华夏人滥杀动物,破坏生态平衡,但是老实说,有多少普通人用得起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又是谁带起来的风潮?

    是皇帝,是贵族。

    皇帝贵族有需求,官员投其所好,就有了血染的贡品。

    就这样,你还说,怜惜生命,取义不取利?

    这一刻,大清所有贵族都感觉被骂了。

    【大清的丝织品行业被日本人取代,陶瓷产业被英国人取代,最后,茶叶行业被印度取代。】

    【英国的植物间谍偷盗茶种,种在印度,这个故事前面讲“植物间谍”时说过,这里不多叙述。】

    【这里讲一下满清的支柱产业——人参。】

    【美国成立后,为了发展经济,开始与大清贸易往来,让大清卖不出去的丝绸与陶瓷短暂的被美国接手。】

    【美国考察过大清的市场,发现大清贵族很喜欢人参,恰好,美国不仅产,本国人还不喜欢。

    于是,他们带来了大量的人参!】

    人参并不是华夏独有,也不是亚洲独有。

    1701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皮埃尔·杜德美来华传教,由于其精通地理、数学和植物学等“西洋技法”,清廷将其派往冀北、辽东、满洲一带测绘地图。

    在测绘地图的过程中,杜德美接触到了华夏人非常在意的一种“灵丹妙药”——人参。

    因为杜德美精通地理,首先他根据华夏人参的生长环境,北纬39度到47度之间,猜测本土是否也有人参。如果有,就可以卖给喜爱人参的华夏人。

    杜德美人参的药用价值、形态、生长环境和采集方法等详细资料,以及自己的猜测传回法国,并且在几本科学杂志上对其进行了介绍,引起了另一位名叫约瑟夫·拉菲托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的注意。

    恰好,约瑟夫·拉菲托曾经在魁北克印第安人——易洛魁人那里看到过的一种类似的草药。

    于是,拉菲托再次启程去北美,找到了想起了自己易洛魁人的巫医。

    巫医介绍,印第安药材“嘎兰特恩”,意思是“像人草”,根部类似人形,于是到了当地去寻找。找到之后,发现与华夏人参同属五加科,但是有些许差异,于是命名为“美洲人参”。

    拉菲托在发现美洲人参后,并不是立刻偷偷摸摸贩卖,而是先四处宣扬功效,让大公司参与进来。

    1718年,法国毛皮公司第一次将美洲人参放入商船,两年后带到了广州。

    为了打开大清的人参市场,这一批大量人参,价格定的很低。

    当时宫中御医与民间大夫都参与了品尝人参的药效。

    “的确是人参。”御医观察,切片,品尝后,给出结论,“不过花旗参性凉,适合不耐受本土人参大补的人。而且药

    效也不够,不如大清人参。”

    ——因为美国的星条旗在大清官员眼里非常花里胡哨,称之为“花旗国”,美国带来的人参被称为“花旗参”,后来美国干脆成立了花旗集团,在华夏开办的银行叫做“花旗银行”。

    宫中御医都给出了评价,而这一批来自北美的花旗参数量极为巨大,价格更为低廉,顿时让整个大清都沸腾了!

    所有人都开始疯狂!

    “这可是人参啊!”

    “这么便宜的人参,这时候不买什么时候买!”

    “这可是救命的药!”

    普通人不再细究御医的话语,只听到是真得人参,看到低廉许多的价格,一个个都疯狂了!

    【美国带来的人参有多少,90吨!】

    【满清,是靠东北人参起家,当美国带来的90吨花旗参进入市场,那么东北人参怎么办?】

    【满清起家时,靠东北人参与晋商和日本做交易挣钱作为起兵的经济基础,但是此时的日本同样不再购买满清人参后,只能内部消化。但是美国的花旗参大量进入市场,谁来消化本土人参?】

    【然而这还没有结束,当欧洲人知道美国的花旗参大受欢迎后,也加入进来,朝大清倾入大量的西洋参,赚走了大清更多白银。】

    无论是花旗参还是西洋参,其实都是产自北美的美洲人参,与华夏的东北人参同属于“五加科”,品种不同。

    大清人在外国市场的冲击下,抛弃了本土人参,疯狂的追逐花旗参。

    花旗参从一开始低价倾销,抢占东北人参市场,到占据了大半市场后,就开始疯狂涨价。

    到18世纪中叶时,一公担花旗参的价格甚至上涨到了150两银子左右。

    美国人仅靠着北美洲的一种野草草根就获得巨额利益,让法国人和英国人也疯狂了。

    冒险者们组建船队,争先恐后地向北美洲的山林中涌去,雇佣了包括印第安人在内的大量人手采集和运输。

    只1770年一年,英国商人就出口了74604磅的西洋参!

    曾经涌入北美淘金的冒险者,如今穿梭在森林里,行走在哈得孙河两岸,寻找着神奇的人形草根。

    冒险者们一边挖,一边吐槽:“东方人真的吃这玩意吗?”

    有人找到之后,出于好奇啃了一口,结果立刻吐了出来:“呸,苦的!”

    他根本不理解东方人为什么这么追捧这东西,也没感受到传说中的来自人身的神奇力量,只用自己喜爱的牛肉对比:“这草根还不如牛肉好吃,东方人吃这玩意有啥用?”

    “你管它什么用,别浪费钱!”同行者骂了一句脏话,然后小心翼翼把可以换来大量钱财的野草根放入怀中。

    “只要能换来钱,是坨屎我都愿意去挖!”

    镜头拉远,可以看到,漫山遍野都是挖参人,他们成群结队,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喜色,似乎每个人都收获不小。

    .

    玄烨不甘又无奈:“大清的人参,完了。”

    哪怕不是商人,看到这一幕,玄烨也知道了结果。

    ?想看西羚墨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吗?请记住[]的域名[(

    事实上,东北人参经过外国人参的冲击,一直到现代都没有立足国际市场的人参品牌。

    韩国所谓的高丽参,与东北人参同处于长白山上,但是韩国的高丽参品牌可以做到世界第一,而华夏的人参市场上充斥了大量的西洋参、花旗参、高丽参等等外国品牌,甚至连东北也开始种植西洋参品种。

    【与美国的贸易,只是饮鸩止渴,并不能拯救大清,反而让大清的白银更多的流向海外。】

    【当清廷本就有限的经济产业陶瓷、丝绸、茶叶,全部被其他国家抢走市场,当清朝人口剧增田地却被垄断,贫穷人口越来越多时,大清还能如何应对?】

    【最终,大清走上了宋朝明朝用过的老招式:

    “印钞票”。】

    大清的印钞票,玩出了新花样。

    先是大量铸造重量轻而面值打的铜铁大钱,市面上有了面值1000文、500文的铜钱,还印刷了大量的宝钞。

    这两个手段是不是很眼熟?

    .

    孙权:???清廷是不是抄袭了自己的手段,这不就是他的“大泉当千”“大泉五百”吗?但是问题是,自己的大钱不是失败几千年了吗,清朝竟然还用?

    朱元璋:朕的大明宝钞刚被骂过,又有人来学。

    挺好,看来史书真是白写了,这清朝皇帝看来书也没比自己多读几本。

    【然后,清朝开始学洋人,发行“国债”和“股票”。】

    清朝先发行的“国债”,主要是发给富贵人家兑换资金,美其名曰“劝借”,还嘉奖出资较大的民众,约定时间返还。

    但是返还了吗?

    没有。

    不但各种拖欠,还试图再发新的股票集资,这一次,上当受骗的民众再也不愿意出钱,“昭信股票”无人问津。

    但是各种折腾之下,清朝的市场经济越来越乱,财政赤字越来越严重。

    从1853年,清朝铸大钱开始,市场进入通货膨胀,物价疯狂上涨;

    1853年,清廷发行国债,骗了一笔钱后潇洒滋润了一段时间,并且为了解决财政赤字,开始对国产鸦,片收税,清廷过了一段好日子。

    但是,外患又来了,甲午战争爆发,清廷战败花光骗来的钱,还带来巨额赔款。

    1896年,清廷财政赤字达到了1292万两白银;

    1903年,清廷财政赤字达到了3000万两白银!

    可能有人问,清廷财政赤字如此严重,怎么赔得起天价赔款?

    除了前面提过的花式名目压榨百姓,还有个手段:不断地抵押自己的土地、矿产和国家资源,换取列强国家的贷款,再来赔偿清廷给列强国家的赔款。

    这种手段,是不是看起来很眼熟?

    .

    荆咕放出了一段视频:

    视频里,一位身躯瘦弱拖着长辫子的男子,精神带着异常的亢奋,从家里卷走地契和最后的古董,要去大、烟馆。

    “儿啊,这是你爹留给你的祖产,你不能对不起你爹啊!”他的老母亲在后面哭喊着抱住他,却被男子一把甩开:“滚!”

    “儿啊,不能当啊,你当了你妻子孩子,不能连祖宅祖地也当掉,日后让咱家人如何立足!”老母亲继续冲上来,抱住他的腿。

    但是,这一切都没有能打动男子。

    他不耐烦的一脚踹开老母亲,哪怕听到老母亲“咚”的一声似乎撞到了哪里,也没有回头。

    他亢奋地带着地契,直奔大、烟馆,谄媚的把地契献给老板;“您看,我是不是可以进去继续抽了?”

    “这些只能抵你之前欠下的大.烟款。”老板不以为然掀开看了看,随意地拉开抽屉把地契扔进去,里面满满的一抽屉各色地契。

    “这一次的,先欠着吧,进去吧!”

    然后画面一转,变成了清廷跟西方列强贷款。

    官员献上大清的土地、港口、矿产地点,西方列强开出贷款:

    “这些只能抵你之前欠下的赔款。这一次的,先欠着吧!”!

    西羚墨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