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147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8
    【“侠”是华夏古代社会历史的特殊产物,在历代典籍中多有记载。】

    【女侠属于侠的范畴,早在东汉时期就被书写。史书上最早的“女侠”形象就是范晔《吴越春秋》中的越女,也就是著名的“越女剑”。】

    “又没有秦朝。”

    大秦的众人充满了怨念。

    大秦也尚武,怎么最早的女侠没有大秦的份?

    嬴政只要一想到大秦可能被称为“侠”的人,荆轲,高渐离之类的刺客,心下不愉快,看向了自己的子女们。

    他有那么多公主,总能训练一位“女侠”出来!

    【魏晋时期,干宝《搜神记》中的《李寄斩蛇》记载了李寄为民除害,是智勇双全的女侠典范。此后,南朝范晔的《后汉书·列女传》中也记载了女侠赵娥为父报仇的故事。】

    【到了尚武的唐朝,女侠形象尤为突出,在唐代豪侠小说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据史料记载:“有唐一代,尚武任侠之风弥漫全国,唐代女子传承了前朝北方巾帼英雄的雄浑武风,她们与男子一样精通弓马骑射。”】

    长安城外,正在马球场上比赛的女子马球队员在场下训练,天幕到来后停下训练,一边休息,一边看天幕。

    她们有的在愉快地交谈着上一次的比赛,有的在给自己的骏马梳洗,有的在缝补自己的皮革护膝,有的在计算着最近得到的酬劳。

    因为天幕提倡马球比赛,并且在宋朝的商业球赛启发下,大唐本就喜爱马球和蹴鞠,现在提前有了职业化的马球比赛,也有了职业化的马球运动员。

    男女都尚武,这也让女子马球比赛的观看者众多,修建马球赛场的世家夫人收门票收到手软,对这些运动员的酬劳给得很大方。

    “我大唐女子,可不是后世缠小脚的女子。既会弓马骑射,也能上阵杀敌。”这位世家夫人坐在高台视线最好的位置,看着场下英姿飒爽的女孩子,非常自信,“我年轻时与族兄们一起比赛狩猎,每次都是我赢!”

    【唐宋时期,传奇文学开始兴盛。唐朝民风开放,传奇作品较多地关注女性,塑造了一些有血有肉敢于表达情感的女性形象,女性由此开始成为传奇小说的主角,与历史相关联,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主体意识大大提高,不再只是“怨妇”“多情形象”。】

    唐代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女子可以大大方方学胡妆穿胡服流行,在后世的许多文献资料和壁画、古画中可以看到。

    《洛阳伽蓝记》曾记载部分地区女子骑马行走及服饰与男子无异。女子服饰打扮与男子相仿是唐代社会风气开放的一种映射。

    女子男装在敦煌壁画中也可看出,在唐人《虢国夫人游春图》、《纨扇仕女图》、《送子天王图》以及永泰公主墓壁画中均可见到唐代宫女奴婢著男装者。

    唐朝武则天时期,女性当权,让女性的大胆与才华进一步有了发挥空间。

    【在尚侠之风的影响下,唐代小

    说家在作品中书写女侠故事,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女侠形象。这些故事主要收录载《太平广记》里。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篇目有《聂隐娘》《红线》《崔慎思》《谢小娥》等。】

    【在大唐往后,随着尚武之风的褪去,连男子都不会骑马佩剑,更不用说女子。小说里对女侠的记载也少了许多,只有明代凌濛初的《韦十一娘》和清代蒲松龄的《女侠》等。书写模式大都是沿袭唐传奇的模式,文学成就也不如唐传奇。】

    不光说他们写得少,还说他们质量不好。

    明清的小说家憋了一肚子气。

    “文学成就不如唐传奇,不就是说我们写得不如唐朝的小说家写得好?”凌濛初作为代表,却并没有多高兴。

    他这分明是被天幕嫌弃了。

    没被点名的小说家更憋屈:明明我大明的小说更多,天幕前面还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怎么现在又说我们不如唐朝传奇了?”

    “天幕说得是四大名著明朝占了三本,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凌濛初瞥了一眼自己的同行,暗下决心:他还年轻,还能写,就不信不能写得比古人更好!

    【现在,我们来具体说说大唐传奇文中的女侠。】

    【首先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聂隐娘》,出自唐朝裴铏短篇小说集《传奇》里的《聂隐娘》篇。】

    唐德宗贞元年间,魏博大将聂锋的女儿聂隐娘,才十岁,正在家门口玩耍。

    有一位比丘尼化缘经过时,看到聂隐娘觉得十分可爱,对着聂锋一开口就非常无礼:“我很喜欢你的女儿,不如送给我来帮你教养吧?”

    聂隐娘的母亲大惊,连忙把孩子抱在自己怀里:“这是我女儿,你这不就是抢孩子吗?!”

    比丘尼非常自信,对聂家人的防备毫不在乎:“你就算把孩子藏起来,锁起来,又有什么用?我要带走,没有人能拦得住我。”

    比丘尼飘然离去,留下担惊受怕的聂家人,把女儿藏好,派人提防。

    等到第二天,聂锋夫妻二人急忙去查看,却发现女儿真的不见了。

    另一边,曾经的将门千金被比丘尼带到了山上,命运从此开始改变。

    “这是你的两个师姐,你先跟着她们学攀岩。”比丘尼把她扔到山崖下,对着另外两个十岁姐妹说道,“若是没法完成,为师可是要生气的。”

    虽然比丘尼看起来慈眉善目笑眯眯,可是对于她神乎其技的手段,小女孩们没有不畏惧的。

    聂隐娘强忍着对这陌生师父的恐惧,跟着同样陌生的师姐学习,一起森林里攀岩,等到她爬的手掌心都是老茧时,攀岩起来比猿猴还要敏捷。

    “还不错,你现在可以进一步学习了。”比丘尼师父扔给聂隐娘一把剑,开始教授聂隐娘学剑术。

    当聂隐娘学会剑术,比丘尼将她带到森林:“你的对手,就是森林里的野兽。”

    从此,聂隐娘每日与野兽为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她学刺猿猴,刺虎豹,刺老鹰,从生疏到熟练,从强作镇定到淡然应对。

    当剑刃渐渐磨减到只剩五寸长,猛兽飞禽遇到聂隐娘,有来无回。

    最后,是学杀人之术……

    当聂隐娘完成任务之后,终于有机会回家,只是再次回到聂府,已经物是人非,依然每晚要出去做任务。聂锋对女儿有愧疚,却更多惧怕,并不疼爱这个失踪多年的女儿。

    后来,聂隐娘自己给自己选了一位夫君,磨镜少年,聂锋也不敢不答应,只是让他们出府居住。

    聂隐娘奉命去杀节度使刘昌裔时,为节度使刘昌裔的人品折服,为之效力,帮助化解精精儿、空空儿两次行刺。当刘昌裔对聂隐娘要表示感谢时,聂隐娘却只请求:“帮我夫君安排个好位置罢。”

    磨镜少年得到了官职,聂隐娘飘然离去,得到了自由。

    .

    “节度使刘昌裔,这不正是老夫我吗?!”大唐,节度使刘昌裔大惊。

    这点名道姓的故事,岂不是在说真有人在培养女杀手来杀他?

    “天幕说这是故事。”他的儿子刘陵安慰父亲。

    “天幕还说过,很多故事是有原型,是来源于生活的。”刘昌裔想起故事开头的聂锋,“不行,先去调查一下是不是有聂锋这个将军,我总觉得耳熟。”

    “父亲,不如严打拐卖儿女,不然就算没有聂锋,还是严锋李锋。”刘陵也有些惧怕,父亲被人行刺还有人帮助,自己呢?

    刘昌裔连连点头:“没错,现在想来,那些拐卖人口的仅仅是为了美色吗?若是美色长大点的岂不是更好,只有杀手、死士这种需要从小训练的才需要很多很多小孩。”

    为了安全,最好从源头掐灭,一劳永逸!

    “严查人口拐卖,尤其是略卖儿童的,严惩不贷!”

    【唐传奇中,武艺最为高超的除了自幼被掳走训练的聂隐娘,还有就是大隐隐于市的红线,“红线”来源于唐人袁郊的传奇小说《甘泽谣》一卷中的《红线》篇。】

    【在该文中,红线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婢女,还通晓音律,但在家主有难时挺身而出,靠自己高超的神行术帮助了家主。】

    薛府里,婢女红线擅长琵琶,也通经史,原本掌管笺记、表章,称为“内记室”。

    有一日,红线听到了有人在击鼓,对着薛嵩说道:“主公,这人鼓声有心事。”

    “你说的有道理。”薛嵩同样懂音乐,闻言点头,并命人去找人,“召来问问便知。”

    击鼓的是府上的一名部将,被薛嵩召来询问:“你的琴声有什么心事?”

    部将控制不住情绪,哭出声来:“回大人,我妻子病逝了,我想请假回去治丧又不敢。”

    薛嵩同情道:“这有何不敢,我批了。”

    “谢大人!”

    等部将离开,薛嵩看似恢复了日常平静的生活,但是没多久,薛嵩有了更严重的烦恼。

    红线看出来

    ,主动询问道:“主公有心事?”

    薛嵩唉声叹气:“是有一些,但是是朝廷的事,告诉你也没用。”

    “主公不说,怎知道无用?”

    “哎。”

    薛嵩无奈,又实在找不到好的方法,只能将自己烦恼的事情以实相告。

    原来当时的皇帝命令薛嵩将女儿嫁给田承嗣的儿子,又让薛嵩的儿子娶滑亳节度使令狐彰的女儿。使三镇互为亲家,派使者相互往来频繁。

    朝廷是为了让节度使们互相制衡,但是田承嗣就不是一个老实的亲家,不但没有因为结亲对薛嵩友好,反而想吞并薛嵩的地盘滁州,并且已经开始招兵买马,召集三千精锐壮士日夜训练。

    薛嵩得知此事后,日夜忧愁,对外求助却得不到回复,担心丢失祖地,又实在没有好的办法。

    “主公此事,奴婢可以相助。”红线却一口将此事揽下,“今夜且待我去去就回。”

    薛嵩又紧张,又期待,夜不能寐,坐在书房彻夜饮酒。

    酒水一杯接着一杯下肚,因为情绪紧张,薛嵩丝毫没有醉意。

    突然,他听到了仿佛落叶飘落的声音,紧张地坐起来:“是红线吗?”

    红线从窗外,如同一道幽灵,轻飘飘飘入室内,无声无息落地。

    薛嵩不可思议道:“事情已经办成了?”

    他看了看天色,此时还未天亮,而田承嗣所在的魏城距离他们此地有三百多里,往返足足七百多里,骑马都得一整日,也没听到红线骑马的声音,怎么就这么快?

    红线掏出一个金盒奉上:“这是田承嗣床头的金盒。”

    薛嵩接过金盒,还有些不敢置信:“没杀人吧?”

    “不过是警告而已,何必杀人。”红线语气轻松地说道。“您的亲家公很警惕,府上有很多卫兵侍卫,兵器众多。有的人头碰屏风,鼾声吓人;有的手持巾和掸,睡着了就放开了。我拔了他们的耳饰,捆了他们的短衣,像有病像发昏,都不能醒来。我便拿着金盒回来了。”

    听着红线描述的场景,再打开金盒,看到里面竟然还有田承嗣的私人信件和他的生辰八字已经一些珍贵珠宝,就知道是田承嗣非常重视的宝物。

    薛嵩连忙道谢:“多谢红线!”

    随后,薛嵩连夜派人到魏城给田承嗣送信和金盒,并且让使者故意对田承嗣说道:“昨夜有人从魏城来,说:‘从您床头上拿了一个金盒。’我不敢留下,密闭收藏谨慎退还。”

    田承嗣拿到金盒一看,正是昨晚自己床头失窃的金盒,吓得几欲晕厥。

    这一次自己床头的金盒无声无息被盗,下一次自己的人头是不是也这样无声无息被盗?

    田承嗣吓到之后,开始对薛嵩表态:“我新招来的三千壮士不过是为了保卫家宅,但是他们如此无用,防盗都不行,如今已经全部遣散了。”

    遣散壮士后,还给薛嵩送上两百匹良马和金银珠宝以示赔罪。

    而红线在此事之后,

    虽然薛嵩愿意重用,却坚定地离开薛府,从此逍遥江湖,失去了踪影。

    .

    此时还年轻的薛嵩看到自己的故事,激动又兴奋,开始疯狂看自己的婢女们:“谁?谁是红线?”

    他的爷爷薛仁贵也很有兴趣:“想不到我薛府上竟然藏龙卧虎。”

    他的父亲薛峣作为当家人,比较熟悉家里的奴婢:“府上没有叫红线的婢女。”

    说完就看到儿子不相信的眼神,哭笑不得:“天幕上的你都胡子白花花,红线还是小姑娘,现在不在府上也正常。”

    薛嵩一想,也是,又开心起来,得意洋洋道:“哈哈,想不到田承嗣那‘常败将军’也有今天,被我府上一个小小婢女就给制服了!”

    “什么小小婢女,分明是大隐隐于市的高人!”薛仁贵也有些兴趣,笑眯眯摸了摸孙儿的脑袋,“这里面许多故事都是确有其人,或许是听到了民间传说改编的。不一定就只是叫红线,若是遇到这样厉害的婢女,需得以礼待之。”

    “是,谨遵祖父教诲。”薛嵩嘴巴裂开的老大了,嘿嘿,红袖添香算什么,他这是有美人相助!

    薛峣笑着摇摇头,没点破。

    这故事到底是真是假可说不准,但是做出这个尊重人才的态度来,没有红线,也有其他的银线、青线。

    【“三鬟女子”来源于唐传奇小说《潘将军》,轻功卓越,可飞檐走壁,也可飞入寺庙佛塔顶端。】

    《潘将军》的作者康骈,只是一个小小的校书郎,终其一生也没有做到太高的官职,更没想到,自己竟然靠不起眼的传奇故事、不起眼的“三鬟女子”,成就自己的不朽名声。

    “是我的潘将军!是我的三鬟女子!”已经头发花白的康骈对着崇文馆的其他同僚大声宣布,这是自己的作品,传到了后世!

    昔日不把这位老者看在眼里的同僚第一次投来羡慕、嫉妒、不敢置信的眼神。

    康骈已经顾不上同僚怎么看他,一生经历了贬官、罢免、战乱,最后即使复起也不过是一校书郎,原本一切已经看淡了,现在发现,自己的人生还是有意义的。

    他这一生,有如此作品传世,已经不虚此行!

    【《潘将军》里的“三鬟女子”故事比较简短,主角是“王超”,“三鬟女子”只是一个配角,女侠连人名也没有,显得非常神秘,让我们只能看到一个神秘的片段。】

    主角潘将军曾帮助一位僧人,得到僧人赠送的玉珠,十分喜爱,藏在密匣之中。

    此后,潘将军开始做生意,越做越大,成为了一位巨富。他认为玉珠给自己带来了财富,对之更加喜爱。

    结果有一日玉珠失窃了,而且唯独玉珠失窃,其他财宝都还在,潘将军担心是不祥之兆,十分失落。

    当时一位名士王超,是京兆府专门负责停解所调节纠纷疑难的官员,他接下此事,帮忙潘将军找回玉珠。

    在出门寻找的时候,王超注意到了一位不同寻常的女子。

    春夏之际,城外一棵绿槐下,静静地站着一位衣衫破烂,梳着三鬟发髻,脚踩木屐的少女。

    她静静地围观着不远处军中少年们的蹴鞠,看起来很有兴趣。

    远处的蹴鞠少年打闹中,不小心将球踢向了少女的方向,眼看差点把人砸到,少女突然踩着木屐,把皮球踢得高可入云,俨然一位蹴鞠高手,吸引了许多观看者。

    王超怀疑是这位高手所盗窃,但是没有冒然去抓捕,而是慢慢交往,成为了忘年交。

    熟悉之后,王超到了女子家中,见到她家中贫寒,却经常有一些富豪之物,甚至还有从宫中来的贡品。

    最后,王超委婉对女子提出了潘将军的玉珠,表明若是能“找回”玉珠,一定有重谢。

    三鬟女子为报答王超的恩遇,答应还玉珠,并且告诉他玉珠在慈恩寺。

    到达约好的日期,三鬟女子如飞鸟一般掠上了慈恩寺的佛塔上,在塔顶冲着王超招手而笑。

    还了玉珠后,三鬟女子翩然若鸟,飞入山林不知踪迹。

    【我们可以看到,“三鬟女子”其实是一位神偷,或者以当时的风气来看,是一位“侠盗”。“车中女子”也是类似,先是借走一位上京赶考的举人的马,带着手下骑马盗窃皇宫,之后因为马,举人被捕。车中女子又去劫狱救走举人,举人吓到回到家乡再也不敢上京赶考。】

    玄烨狠狠皱眉:“这不就是乱贼吗?”

    对于这样的女侠,统治者并没有好感。

    但是他知道,这样的“侠盗”很受民间追捧,或许今日之后,大清也会出现更多的“侠盗”。

    玄烨揉揉太阳穴,原本已经很难治理,现在再来一些“武林高手”,不好好发展火器真压不住,头痛!

    【与之前小说中的女侠相比,唐传奇中女侠数量更多,个性鲜明。根据女侠行侠目的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复仇型女侠、报恩型女侠、仗义型女侠三类。】

    【前面的聂隐娘、红线,都属于报恩型女侠;】

    【还有复仇型女侠,谢小娥、蜀妇人、尼妙寂、贾□□、军使女、崔慎思妾、村妇、邹仆妻、歌者妇等,其中,以谢小娥和崔慎思妾为代表。】

    谢小娥原本是贩运商的女儿,嫁了夫婿,感情恩爱。父亲与女婿一起做水运生意,累积了许多财富。

    但是没想到突遭横祸,父亲、丈夫全被杀,谢小娥胸口被砍伤落水,后来被人救下,辗转乞讨,流落到了尼姑庵。

    在日夜求佛祈祷时,谢小娥做梦,梦到杀人凶手申兰、申春兄弟。

    为报父仇、夫仇,谢小娥女扮男装找上门去,等到申兰为了做生意招聘雇工便前去应聘。

    因为自幼出身商户,谢小娥成功应聘,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能力获得申兰的信任,在申兰家中待了两年多,扮成男装一边博取申兰兄弟的信任,一边搜集两兄弟的罪证,并且把一个犯罪团伙十几人的罪证全部拿到。

    最终,谢小娥擒获仇人双兄弟,扭送官府报仇

    雪恨,事了之后,拒绝了其他富豪的求爱,落发出家,从此潜心修行不问世事。

    【崔慎思妾与此类似,是一位房东陌生女子为了报杀父之仇,故意置办宅院与婢女,舍身租房子的举人崔慎思作妾,一直等待着郡守松懈。为此,还给崔慎思生了一个儿子。在等到合适的时机,崔慎思妾杀死郡守,提头回家,对崔慎思坦白真相,并且把宅院和婢女都留给了崔慎思。】

    【看起来是崔慎思捡了个大便宜吗?】

    【没那么简单。报仇之后,妾借口说“忘了给孩子喂奶”,进入房间很快离开。崔慎思进去看时才发现,孩子已经被这报完仇的妇人亲手杀死。】

    如果说为父报仇砍敌人的头颅,明清儒生还可以赞赏。

    听到亲手杀子,顿时议论纷纷,多有贬义,连女子也是如此。但也有赞赏者。

    “这女子未免太过心狠。”

    “报完仇不留任何把柄,我倒觉得十分果断。”

    “虎毒不食子,哪有这样的母亲!”

    “所以人家是大侠,侠本就非寻常人!”

    而对于明清的小说家而言,则是看到了情节的剧烈冲击性,与明清的风格截然不同。

    “这种写法,我们写了不会被抓吧?”

    原本想学的小说家有点慌,总感觉自己写成这样会被投入大牢,还不如写□□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崔慎思》《义激》情节与之相类,都是女侠为父报仇后,杀子而去。这种写法放在现代,女主可能要被骂死。】

    荆咕自己看文时,经常有感慨,到底是现代人更封建,还是古人更封建。

    到底是男人更重子嗣,还是女人更重子女。

    男人没有子嗣,会以之为理由休妻;但是在古代文学作品,甚至是历史里,亲手杀子、写文杀子的也不再少数。

    【作者在《崔慎思》篇末代为解释曰:“杀其子者,以绝其念也。古之侠莫能过焉。”而《义激》之所以取此篇名,一者在于人物是为义所激而采取的极端手段,二者在于作者为义所激而作是篇也。】

    “的确太过偏激了。”司马光对这样的女子完全没有好感,“如同武氏杀女,恶毒至极!”

    在他的面前,是正在编修的《资治通鉴》。但是他不会想到,自己在“阿云案”中,同样因为偏激害死了一位无辜的受害者。

    “这所谓的女侠侠女,偏激且杀戮心重,我朝女子实在不该学。”欧阳修一边编《新唐书》,一边同样把“武后杀女”写入史书,同时不忘提醒,“我朝公主贤良淑德本就很好,这天幕实在是扰乱人心!”

    【第三类就是仗义型女侠,以以樊夫人和荆十三娘为代表。】

    【樊夫人在修仙得道之后心系百姓,无偿为乡民治病,凭一己之力拯救了洞庭百余人性命。她的身上兼具仁者情怀和侠者风范。

    《荆十三娘》中表达女侠仗义助人的行思,更为直接具体。】

    荆咕快速放完,为了避

    免给大家造成所有大唐传奇文中的女性形象都是女侠,开始放出普通的唐传奇。

    【唐传奇中除了武艺高超的女侠,也有普通的女子。但是依然与后来小说里的女主角有很大差异,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写作者——也就是大唐的男性文人,拥有怎样的审美眼光。】

    【哪怕是普通言情的爱情传奇小说中,也不会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谆谆教诲。】

    【相反,女主角各个姿态优雅,谈吐不俗,具备优秀的文学修养,经常能以诗词曲赋来抒发情怀、表露爱意。】

    荆咕直接举例放出文中的原句:

    比如元稹《莺莺传》里的崔莺莺“甚工刀札,善属文”,“艺必穷极,而貌若不知;言则敏辩,而寡于酬对”。

    文中,莺莺与与张生以诗笺互相传递爱情,且会弹奏《霓裳羽衣曲》,也擅长文章“骈散结合,情真意切”,可谓是才貌双全。

    蒋防的《霍小玉传》中,出身娼门的霍小玉“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

    许尧佐的《柳氏传》中,柳氏“善谈谑,善讴咏”,且能够与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翃以诗相和答。

    皇甫枚的《飞烟传》中,步飞烟虽只是个姬妾,但善诗画,好为秦声,与邻人赵象书简互递,暗诉心曲,用诗书完成了恋爱的全过程。

    就连《孙恪》中的白猿化为“袁氏女”的猿女也能题诗吟句!

    【这样的文学形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风气,好任侠,重才华。】

    “我宋朝也有易安居士,一人足以盖过唐朝所有女诗人。”

    南宋,李清照的铁粉辛弃疾自信道。

    【唐传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华夏古典小说史上最早的较为成熟的女性形象群体,她们表现出了四个共有特征:年轻貌美、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大胆追求爱情、经济独立富足,这些特征稳定而且具有普遍性。从这些男性作者所书写的唐传奇中,可以看到唐代士子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

    “不错,若是有得选,当然选我书中那样的女子。”一位传奇作者看着还没完本的作品,眼里满是满意。

    唐传奇不但在民间作为“话本子”流行,也会作为投谒时的温卷、行卷,给想要投靠的达官贵人欣赏。

    所以不少传奇的著作者会尽情施展才情,诗文并茂,才能博得“名显”的赏识,让唐传奇的质量和文采会比较高。

    【我们能从唐传奇士子们津津乐道的风流韵事中不难看出唐人——无论男女,在追求爱情时都是大胆的、狂热的,也是引以为荣的。】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诞生的许多女侠、才女,同样是有历史原型的。】

    武曌自信地看向上官婉儿:“朕的婉儿一定是那些文人的灵感来源。”

    她已经学会了后世的新鲜词汇,说起来毫不扭捏,对上官婉儿的欣赏也毫不掩饰。

    上官婉儿微微一笑,自信且谦虚:“臣还是给其他大唐女子留些机会。”

    武曌哈哈大笑:“好,让我大唐女子再多一些才女才好!”

    【前面讲过大唐的侠女和剑客,这一次,重点介绍一位真正的才女!一位“女状元”黄崇嘏!】

    武曌一下子来了精神:“女状元?难不成是女扮男装参加科举?”

    可紧接着摇头,不对啊,科考要搜身防止舞弊,进入考场前就得搜,连鞋子都要脱下,这女扮男装也瞒不过去。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前蜀才女黄崇嘏是一位以女子身走向官场做出一番政绩的奇女子。她也是黄梅戏《女状元》的原型人物,在戏曲里,说她代替兄长参加科举,拿到了状元。】

    【也偏偏因为当了状元,过于优秀,让宰相想要把自己女儿嫁给她,黄崇嘏大惊失色不得不给宰相写信申明女子身份,辞官归隐,坦诚表达了“愿天速变作男儿”的感慨。】

    【不过事实上,黄崇嘏出任当官的途径是推举,不是科举,因为古代科举是要搜身的,女扮男装肯定过不了搜身。】

    黄崇暇自幼擅长诗文,精通琴棋书画,常扮男装游历名山大川,才华经周庠发现推举,官至司户参军,到任之后办事的精明干练,审理陈旧疑案的细致有方,令当地官吏畏服。

    后续却与戏曲一样,宰相想把女儿嫁给黄崇暇,黄崇暇不得不写信表明女子身份,主动辞官离开。

    .

    天幕下,不少女子为之扼腕。

    这太优秀了,优秀到让丞相想招赘也是个麻烦,不然说不定黄崇暇也可以官至宰相。

    已经回归乡里的黄崇暇听到天幕激动地嗓音,面带怀念。

    是啊,十分遗憾,明明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但是能怎么办呢?总不能真娶妻吧?

    那不但祸害了一个无辜的女孩,依然很快会暴露身份,还不如主动离开。

    谁知,天幕说出大胆宣言:

    【其实嘛,黄崇嘏也不是不能娶。清朝还有男人娶“男状元夫人”,女状元娶妻完全可以一起当官!】

    黄崇暇目瞪口呆:还可以这样?

    清朝,一群状元们也傻眼了。

    谁!是谁!

    谁娶了“男状元夫人”!难不成还有男扮女装嫁状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