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176 章 华夏五千年神话6
    【母系氏族创立了文明的基础,带领人类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并且在过渡到父系氏族的期间,依然给予了许多帮助。】

    【瑶姬帮大禹治水,白水素女即螺女帮吴堪解决炊事。】

    【黄帝征战四方时,女魃帮助黄帝对付蚩尤旗下的雨师。战争结束后,女魃沦为被人驱逐的旱魃,承受了千年的冤屈和厌恶。】

    【除了女魃,还有西王母派来的玄女指导,玄女根据战况传授他战术、兵符和图策,黄帝战胜之后,嫘祖又献上了金色和银色编织的丝帛以示庆贺。】

    【根据《新书·修政语上》《竹书纪年》等史料,西王母不仅派玄女帮黄帝打了胜仗,还接待过流沙中跋涉而来的尧,亲自将“白环玉琨”献给舜帝以示友好。

    《论衡·别通篇》记载,禹治水前还不忘跟西王母联络,并带领一群人“学于西王母”,学技术、学管理、学山川地理知识等等。】

    【但是男性统治者回报了什么?】

    吕雉面无表情:“回报了将妻子跟女儿逃亡路上多次踹下车。”

    陈皇后冷笑:“回报了冷宫与废后,回报了打压娘家遣回娘家。”

    武曌:“除了朕,先帝对朕的亲姐姐和亲侄女都很喜欢。”

    武顺生前封为韩国夫人,死后追封为郑国夫人;贺兰氏生前被封为魏国夫人。

    先帝宠幸自己的姐姐和侄女,到底是为了制衡与提防,还是因为欲望,她也说不清楚。

    也或许,二者都有。

    【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曾经母系氏族知其母不知其父,但是孩子是留在母系氏族内部,壮大和繁衍发展;而到了父系氏族,男性开始夺子、抢子,将母系氏族的生殖崇拜转变为父子相承,为宗法血缘制度奠定基础。】

    【这一点,我们依然能从神话传说中看到端倪。】

    鲧治水,从黄帝那里偷取息壤以堵塞洪水,黄帝大怒,命火神祝融将鲧杀死在羽山之郊。

    鲧死后不肯瞑目并三年不腐烂,黄帝派人剖开鲧的腹部,鲧生大禹,大禹化为黄龙飞走,就是“鲧复生禹”。

    在这里,大禹的母亲完全没有名字,成为了父亲生子,也代表鲧剥夺了妻子的生育权,抢走了母系氏族原本对子女的继承。

    而后,就有了古老的“产翁制”,现如今在一些少数民族依然有存在。

    “产翁制”下,女性产子后,依然得去下地干活,而由男性来代替产妇坐月子,以显示自己“产翁”的能力。

    这并不是出于丈夫想感受产妇的辛苦,而是取代了女性的生殖权,剥夺了女性的生殖崇拜,改为向男性祖先崇拜。

    【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氏之女——女娇,痴情地唱着“候人猗兮”,这也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情歌,被称为“南音之始”。

    但是涂山氏不但自己身死,孩子也被夺走。】

    在家等了许久也等不到丈夫归来,

    涂山氏忍不住亲自去寻找,看到了大禹变成熊开山,吓得往回跑。

    到了嵩高山夏,涂山氏化为石头,大禹连忙追上,大喊:“归我子!”

    于是石破而生启。

    ——这个时候,就是标准的夺子,已经成为了充分的父权制。

    后人甚至赞美涂山氏化为的石头,叫做“望夫石”,以赞美涂山氏的深情,但是女性的深情能感动的最终只有自己。

    禹的野心与脚步不会为了妻子停留,儿子启也同样不会思念自己的母亲,两个男人在政治道路上越走越远。

    只有涂山氏,相传涂山氏是九尾狐,可能是一个以狐狸为图腾的母系氏族。

    “狐”在先秦时期谐音同“福”,古老的九尾狐曾经被当做多子多福的祥瑞。

    那么,多子多福的涂山氏的结局为何不是化尸神为狐狸,而是要以“化石”来书写?

    涂山氏的“化石”到底是生是死?

    已经成为了千古之谜。

    【抢子、夺子只是一个开始,在有了更多的子嗣可以继承自己的财产之后,男性的欲望进一步放大,渴望更多的女性,生下更多的子嗣。】

    【如同现代有些男性,为了追求心仪的女性,首先选择打压对方;有些男性为了让女性多生孩子,提出限制女性接受教育。在古老的时期,男性先民也是这样想的。】

    “男人一边说生儿子才能传承香火,一边休妻之后依然要把女儿留下!”被休弃的某位女性,发出愤怒的声音。

    明明丈夫和后来娶的妻子对女儿也不好,为何不把女儿还给她!

    而这样的怒吼,发生在不同时空,许多个家庭中。

    哪怕不珍惜,也要留下子嗣,这是男性从远古时期留下的本能,不是出于父爱,不过是出于对私有财产的占有欲。

    【颛顼与共工争斗,共工败,怒触不周山;而北方颛顼大帝一上位,就推行两大律法,这两大律法,本质上就是前面提到的:打压女性,限制女性知识权。】

    《楚语·下》记载:“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

    这个措施被称为“绝天地通”,据说是为了改变“人神杂糅”状况。

    颛顼命大臣重和黎,隔绝天地通道,让“重”将天往上举,管天上神的事;让“黎”将地往下仰,管地上民的事。从此,天地神人分出了层次,只有神、仙、巫才可以上下于天地,民则不得上天只能在地上,致使母系社会人人可以通天的景象无法继续,等级制秩序形成;

    第二项就是颁布男女之别法令,公开贬斥妇女。

    《淮南子·齐俗》道:“帝颛顼之法,妇女不辟男子于路者,拂之于四达之衢。”意思是,妇女在路上遇到男子必须让路,否则就叫巫师敲钟击磬作法事,以拔除她身上的晦气。

    ——这就是最早时期,说女性晦气的思想。

    【我们现在知道,许多传说中的神明,曾经是远古氏族的首领,女神是母系氏族

    首领,男神是父系氏族首领。】

    【颛顼所生活的年代,是母系氏族朝着父系氏族发展的年代,这里的“绝天地通”和“人神杂糅”,真的是神明吗?】

    【重和黎,真得是举天降地吗?】

    “男人总说,天父地母。天为阳,地为阴。”玉真公主微微一笑,已经提前看出了真相。

    【结合当时的信仰与神职人员,就能知道,“绝天地通”其实就是明确了大臣重、黎二者的分工。】

    曾经,天文由羲和、常羲姐妹掌管,观日月星辰,也就是女巫掌管。而现在收到了“重”的手中,主管天文历法;

    “黎”主要负责时令记事,比如农耕、狩猎的情况,而这在母系氏族同样是女巫和女性首领的权职范围。

    重与天神打交道多,故而为“天官”;

    黎与人事、百姓打交道多,故而为“地官”。

    后来,前者发展成为巫,后者演变为史,巫和史保留了与神专通的特权,而后逐渐职业化和世袭化。卜筮、祭祀、书史、星历、教育和医药甚至原始的艺术、文学、天文和历法等与之相关的,开始被男性统治阶级垄断。

    巫与史,属于远古时代的知识阶层,当彻底被男性统治阶级垄断,就意味着女性开始远离知识的传承、也远离了上位的可能。

    于是,美色、生育渐渐成为了女性唯一的优势——可是在母系氏族,曾经并不是这样。

    .

    “所谓男女有别,就是让女人给男人让路,就是在说女人不如男人贵重。”

    刘娥对着左右心腹,叹息一声,感慨万分:“最可怕的是,路上让路算什么,祭祀、文史,女性全部让路给男性,这一让,就是彻彻底底。”

    心腹不敢说话,大宋的环境,到底没有大唐开明。

    刘娥觉得有些无趣。

    她打开面前的史书,让宫人先下去。

    史书就在手中,刘娥的心思却不止在书上。

    男性统治者能不知道祭祀和文史的重要性吗?

    正因为知道,所以牢牢把控。

    就如同面前的史书,帝王连史书都不允许民间观看,更不用说女性。

    牢牢地把控在自己手里,就像是祭天祭地祭祖先的大礼,也被帝王牢牢把握在手中,哪位皇子能有机会主持祭祀,那就是受宠的体现。

    刘娥微微垂眉:所以,武皇当年跟着唐高宗李治一起去了泰山封禅,武皇还主持了亚献,也成了历代女性的唯一。

    那么她,是不是也可以在这方面下手,彻底走向武皇第二那条路?

    北宋女性地位已经够低了,还有南宋和明清。

    假如她走出那一步,让武周再现一次,能不能给宋朝的女子留下不一样的火种?

    反正男人总是有借口有理由打压女性,她凭什么要顾忌男性的想法?男性打压女性时,可没担心过女性的想法。

    【文明经历过篡改,人类也是被驯化。】

    【华夏文明从黄帝开始计算时就应该知道,我们是彻彻底底的父系社会。】

    【根据遗传,男性基因靠Y染色体传承,女性是靠线粒体传承。欧洲科学家认为,人类有一位基因上的始祖父“Y染色体亚当”,也有基因上的始祖母“线粒体夏娃”。

    换成华夏,华夏男性的始祖父可以说是炎帝皇帝。但是华夏女性从基因遗传上来说,不是炎黄的后人,准确来说,是女娲后人,是华胥氏后人,是弇兹氏后人。】

    “天幕说得不错,黄帝有黄帝庙祭祀,女娲前朝还有娲皇庙,现在香火已经少了很多,但是我们女子不应该忘记。”

    元朝时期,管道升听着女神们的遭遇,忍不住想到自己。

    她的名声埋没在丈夫与家庭之中,女□□声埋没在男神之下,现在天下人都去祭祀炎帝黄帝,仿佛所有文明的发展只有男性的功劳一般。

    “还有华胥氏,弇兹氏,都是我们女子的老祖宗,我要全部画下来,然后为她们修庙。”管道升感受到了自己新的使命,重新充满了干劲。

    她能写能画,能文能诗,也小有家资,无论是画神像还是修庙塑像自己完全可以靠自己完成。

    忙碌起来之后,赵孟頫到底还有没有变心,对她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现在的她,有才名,在文人才女之间非常受尊崇。有权力,太后与皇后赋予了她大权,出入皇宫和官学自由,可以接触更多以前看不到的书籍,沉迷知识的海洋难以自拔。也有了新的目标,这对她来说,才焕发了真正的人生第二春!

    【男性统治者,有意的忽略女性的功绩,这一点在许多记载方面就能看到。】

    【比如,据史书记载,上古时代的仓颉是创造文字的始祖。在《吕氏春秋·君守》中有:“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这六人真的是各行鼻祖吗?】

    “《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这能有什么疑问?”东汉应劭挠头,他的《风俗通义》被天幕多次引用,但也指出有失偏妥,应劭有意修书,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尽善尽美,但是资料有限。

    毕竟,《风俗通义》本就是参考前朝的书籍资料来写作,前朝的书籍资料已经有许多篡改。

    “《荀子》、《韩非子》也有不少仓颉造字传说,这个应该是最没问题的吧。”

    应劭说到这里,语气也有些犹豫了,该不会,这些圣贤之作也有问题吧?

    【首先,现代史学家第一个否认的就是仓颉造字。因为文字,不可能是一个人一次性就全部造出来。】

    应劭:“……”

    打脸来的来快,第一个否认的竟然就是仓颉造字。

    【比如李斯创造秦小篆,也是在大篆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大篆在先秦时期已经很成熟。汉隶在汉朝使用,同样是在秦朝就已经有成熟体系,并且进

    入了日常生活。】

    【仓颉是黄帝的大臣,可能类似李斯与嬴政之间的关系,受到帝王委托,统一修正文字。】

    李斯骄傲抬头:这一点,韩非没法比了吧!

    被后世当做奸臣太久,难得说起功绩,一向颇有城府的李斯难得表现出得意神情,让扶苏看了忍不住失笑。

    原来李相也有如此在意的东西。

    【那么是在什么基础上来进行修改呢?】

    【据史书记载:“女娲生于风沟”,即今秦安县陇城镇南。伏羲生于成纪?_[(”,即今秦安县北部;所以秦安素有“娲乡羲里”之称。女娲,伏羲,是中华文明的肇始,伏羲文化与大地湾文化是有相互影响的。】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到了封建王朝各种说伏羲女娲是兄妹,但是史学家根据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发展,有另一种观点:女娲和伏羲可能是同一个以蛇为图腾的氏族,但是根本不是兄妹,甚至可能没有见过面,就如同真正的梁山伯和祝英台。】

    【因为,女娲被认为生活在母系氏族时期,伏羲生活中父系氏族萌芽过渡时期,到了黄帝等五帝就已经是彻底的父系氏族时期。】

    “女娲可能是母系氏族首领,伏羲是父系氏族首领,既然本就不可能共存,自然也不可能是同一时代。”

    汉朝,窦太后对此颇为赞同。

    说得是夫妻平等,她当皇后时可没当太后时权力大。

    她完全不相信,女娲是伏羲妻子还能有那么多创举。

    相反,女娲在前,伏羲还没诞生,才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我们可以从大地湾遗址,看到父系氏族男权社会是如何一步步诞生的。】

    【今天带领大家来看一下大地湾遗址,从一期、二期、三期、四期、五期的不同情况,看看母系氏族是如何发展到父系氏族,女性的权力如何被剥夺,社会如同从公有制变成私有制,阶级是如何诞生的。】

    大地湾遗址,发掘出的木炭标本,根据碳十四测定,最早年代距今7800年,最晚距今4800年,长达约3000年,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期,是前仰韶期,距今约7300-7800年;

    第二期,是仰韶文化早期,距今6000年;

    第三期,是仰韶文化中期,距今5600-5900年;

    第四期,是仰韶文化晚期,距今4900-5500年;

    第五期,是常山下层文化早期,距今4900年左右。

    大地湾遗址的五期遗址,可以清晰地看到文明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转变,还能看到文明的进程。

    天幕首先放出大地湾遗址一期的考古资料。

    有照片,也有遗址的整体地图,各个房间的面积大小,还有墓葬的情况,陪葬的陶器和植物等等。

    考古学家认定大地湾一期是母系氏族文明,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墓葬。

    此时的男性都是单人葬,女性是单人或者与子

    女一起、或者多位成年女性一起,这符合母系氏族所有子女都陪在母亲身边,或者女性与女性族人一起合葬的墓葬习俗。

    而且从陪葬品的数量更多、精美程度更高来看,女性地位更高。

    但是母系氏族是属于公有制社会,因此各个房间、包括公共活动区域的面积对比,里面存在的生产工具,差异性并不大。

    同时,在大地湾一期的灰坑中,采集到了碳化植物种子,鉴定粉底后发现有两种:一种是禾本科的黍,是华夏最古老的旱作农业、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一种是十字花科的油菜子,是最古老的油料作物。这一发现比半波遗址出土的油菜子还要早几百年。

    这两种农作物,是当时人工栽培的作物,也足以说明,大地湾的母系氏族时期,已经开始种植农耕。

    遗址中还发现了用陶片打磨改制的纺轮,说明当时已经有原始的纺织技术。

    ——在最古老的母系氏族,女性因为采集、种植,食物的来源相比狩猎的男性来的更为稳定,也是女性除了生育之外地位更高的原因。

    同时,在一期发现了大量精美的彩陶,这也是华夏最早的彩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彩陶之一。

    一期的彩陶上已经出现了记事符号:类似水波纹,类似生长植物的形纹,和以直线、曲线相交的形纹。

    天幕左边放出大地湾彩陶器的符号,右边放出最古老的甲骨文,就能看出明显的相似之处。

    比如甲骨文的“水”,就是三条竖着的、长短不一的水波纹。甲骨文的“日”,就是曲线圈成的圈圈。

    还出现了许多的“、十”和其他笔画,作为彩陶的装饰。

    再放出后世汉字的笔画,点、撇、折等,已经能在古老彩陶器的装饰纹样中见到雏形。

    因此,也有史学家认为:“大地湾遗址器物上的记事符号是中国文字的先祖。”

    【从结绳记事到伏羲结绳造渔网,从大地湾一期的记事符号,到仓颉造字,母系文明一直都存在。】

    “一直都在,只是一直被刻意抹除。”

    武曌轻蔑一笑,“朕的纪功柱都能被融化,被篡改来源,女性创造的文明基础怎么能承认,当然是直接忽略。”

    “臣就说,文字就像画画,明明是女子擅长的,母系氏族既然同样持续了几千年,没理由说一直没有发明文字,不然她们如何交流?”上官婉儿看着那些被刻画在许多陶制品上的记事符号,越看越觉得熟悉。

    若是写行书草书,快一些,不也是这样的笔画?

    太平公主道:“现在看来,不是没发明,只是我们后人不知道。”

    说着,太平公主看向李隆基冷哼一声:“男人很擅长抢夺他人成果,然后毁灭一切痕迹,看来果然是骨子里代代相传的。”

    李隆基:“……”

    明显是指桑骂槐,到底说的是男人,还是他?

    李旦:不敢说话,儿子自作孽,自己承受去吧,罪孽太大,他实在有点扛不住

    了……

    【大地湾一期与二期之间在距今约7300-6500年出现了断层,但是同处在渭水流域的姜寨一期遗址距今约6700-6100年,可以弥补这部分断层。】

    【姜寨一期的男女地位依然可以从随葬品数量看出,女性人均随葬品更多,而且有精美的骨珠装饰品,这种骨珠用鸟类骨骼制作而成,费时费力,还出现了碧玉耳坠随葬品。

    此外依然没有男女合葬墓,主要是单人墓和同性合葬墓。大地湾一期和向二期过渡的断层时期,应该与姜寨一期一样,也处于母系氏族,女性地位略高,但是已经出现了男权。】

    【这是结合二期、三期来看,男性地位越来越高,出现了男女老少多人合葬墓,失去了公有制社会的中心广场,明显是男性首领的房间越来越大,私有财产器具越来越多,这标志着私有制的诞生,和内部阶级的划分。】

    董仲舒一愣,发现了其中的细节:“男性地位提高怎么就标志着私有制诞生?女性不也有首领和族人之分,不也是女祭司地位最高吗?”

    儒家经常说周朝是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董仲舒深信不疑。

    甚至为了回到周朝的礼乐之邦,制定了“天人感应”学说,让社会井井有然,让君王受到上天的约束,认为这样就可以天下晏然。

    虽然被天幕屡次批判,董仲舒受到时代的局限与自己生长环境的见识,依然感到不理解。

    现在再次听到几千年前的历史,董仲舒挥笔狂写,一边写,一边思考着。

    【儒家想要的天下大同,从来不是周朝,周朝是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只是自己的幻想。】

    【就如同古代儒家一直非常推崇的《周礼》,经过现代的考据,认为并不是周公旦所写,成书时间应该是战国时期。】

    【《周礼》又称《周官》或者《周官经》,先秦典籍不见征引,全书的定型是在战国时期。

    从书名来看应该是记载周朝官制的书籍,但内容却与实际上是奴隶制度的周朝官制不完全符合,可能是一部理想中的政治制度与百官职守。《周礼》通过介绍周朝的官制,描绘出古代儒家对理想社会的总构思。】

    这一番话,对古人、尤其是儒生而言,是巨大的重创。

    《周礼》是多少朝代尊儒的基础,周公旦又是多少人忠君的信仰,但是现在天幕告诉他们:根本不是周公旦所写,而且与周朝官制不符,是理想化的官制!

    “理想化,这不就是说被人为美化了吗!”东汉末经学大师郑玄正在为《周礼》作注释,正因为他的名声和学问,他的注释让《周礼》在后世与《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的并排地位一跃成为第一,但是现在经过天幕如此一说,郑玄甚至感觉自己的注释有些写不下去了。

    再这样写下去,会不会被认为是人为篡改编造假的历史?

    【《周礼》许多内容也有史料可考据,所以依然具有史料价值。我们说是理想化之后,并不代表是完全虚构。】

    郑玄松了一口气。

    他懂了,这就如同写史书的春秋笔法?_[(,为尊者讳,其中不好的部分故意矫饰过。

    现在,郑玄有了新的使命感。

    注释依然是要注释,可他不想自己也成为篡改历史的一员,反而有心去寻找历史的真相。

    郑玄看着未完的注释书稿,一边继续写,一边说起新的心愿:“看来老夫余生还得多活几年,把周朝真正的历史不还原出来,日后死了也不会瞑目。”

    他更害怕,如今的乱世越演越烈,经过战乱之后,更多的文献资料消失在战争之中。

    还是得趁还没亡国,赶紧写,赶紧出版,让大部分人都能看到,才能有机会传承下去!

    【理想化的周朝,是孔子等儒生身为周朝礼官对过去的追忆,如同安史之乱后大唐诗人对长安的追忆,如同靖康之耻后南渡之后,孟元老写下的《东京梦华录》里对东京繁华的思念。

    在记忆里的故国家园,就如同求而不得的白月光,被回忆加上了滤镜,完美的如同人间仙境,传成了一代代儒生口中的大同世界。】

    孟元老一阵恍惚。

    是啊,他写《东京梦华录》时,脑海里回忆的、笔下所写的,都是曾经东京的繁华景象,可是东京没有贫寒、没有压迫的地方吗?

    也有。

    天子脚下,贵戚普遍,哪里会有不欺压人的。

    只是因为失去了,便只记得那些好,忘记了那些不好,忘记了自己曾经也曾怨恨过官场黑暗、奸臣当道。

    正因为回不去,记忆里的东京,远比事实上的东京,更加繁华美好。

    【若真要回到历史,周朝,是奴隶制社会。许多出身寒门的儒生,回到周朝就是一奴隶。】

    【真要说天下大同,还是回去找女娲吧,母系氏族才是公有制社会。】

    天幕放出大地湾遗址从一期到五期的遗址分区变化。

    从一开始的住址、生产和活动公共区域的均分,面积差异不大,到后面,明显的大小变化。

    统治者的居住面积越来越大,甚至最后大的宛如宫殿;

    其他族人的居住面积越来越小,还出现了明显的大小差异,宛如现在的封建阶级。

    一些古人仿佛看到了自己。

    “那大房子住的就是古代的皇帝吧……”

    “最小的房子住的肯定就是奴仆。”

    “可是最开始,大家住的都差不多大小!”

    “原来母系氏族才是大公社会……”

    【随着父系权利越来越大,女神、女人进入了“神人薄命”的时代。】

    【现代文学家钱钟书在《管锥篇》中转述清代词人朱彝尊诗句:“织女牵牛匹,恒娥后羿妻。神人犹薄命,嫁娶不须啼。”】

    清朝,陈端生喃喃念着:“神人犹薄命,嫁娶不须啼……”

    说得是嫁娶不须啼,可是越听,越不想结婚了。

    女神都因为男人“薄命”

    ,她在历史上已经因为男人红颜薄命了一次,还要第二次再进入火坑吗?

    【这首诗其实写的是两个爱情悲剧。“织女牵牛匹,恒娥后羿妻”,在古代有一个阶段,这两个故事都曾经是爱情悲剧。】

    【比如东汉时期,织女星和牵牛星原本是天上星官,思凡下凡后,牵牛星变心了;恒娥原本是月神,嫁给后羿后,后羿变心爱上了河神宓妃,所以后来恒娥不甘寂寞盗取不死药回到了月亮上——当然,这是古代文人改编过的故事。无论是牛郎织女还是后羿嫦娥在古代有许多版本。】

    【“神人犹薄命,嫁娶不须啼”,是的,女神女人薄命时代的来临,首先发生在她们的婚恋困局中。】

    比如大地湾四期时期,男性首领的房间出现了屏风式内墙,象征房址主人的权威。有了象征权利的汉白玉权杖头和石斧,后期还有了用于祭祀的成套礼器。首领房间越来越大,总面积约42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了290平方米。这一时期,可能已经从聚落变成了部落联盟首领。

    最重要的是,这一时期的婚姻,从群婚制度进入对偶制婚姻,也就是男女可以有一对一的对偶,但是依然可以有其他的配偶。

    而女性地位彻底衰落,是从对偶制婚姻进入专偶制婚姻。

    这种专偶制,只是针对女性,女性只能有一位配偶,但是男性可以有许多配偶,这也就是大地湾四期时的景象。

    恩格斯表示:“专偶制家庭和对偶制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婚姻关系要牢固的多,这种关系现在已经不能由双方任意解除了。这时通例只有丈夫可以解除婚姻关系,赶走它的妻子。”

    当女性进入专偶制家庭后,就彻底沦为男性的附庸。

    而大地湾文明进入专偶制社会后,开始从母系生育崇拜,进入了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开始出现了“陶祖”。

    天幕放出一组让女性看了会很不舒服的地画,来源于大地湾四期晚段,进入五期的过渡:

    一位男子,贴身握着一根棍棒,这根陶制棍棒就是“陶祖”,也是夸张化的男性生/殖/器。

    旁边有两个仰卧屈肢的女性形象,象征着对男性生殖的崇拜,和男性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就是男权。

    男权首先统治的,就是女性,并不是自己的事业或者外面的敌人。

    【同样是远古时期,也能看到女性氏族首领因为爱情败给了父系氏族。】

    【盐水女神痴恋巴族首领,最后被癝君利用之后,射杀而亡。癝君设计陷害盐水女神致死后,吞并了盐水女神的地盘。】

    癝君是巴族的首领,因为领地狭窄,带领着族人对外扩张。

    在扩张的过程中,癝君遇到了盐水女神。

    盐水女神对癝君一见钟情,一片热情真诚地挽留,并且做出承诺:“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

    癝君与之共度夜晚后,盐水女神依然不愿意让他离开,化身密密麻麻的飞虫缠住癝君,想让癝君留下来

    。

    癝君想要离开,继续对外扩张,随后故意赠送自己的一节青丝,说送给盐水女神,可以佩戴在身上表示对自己的思念。

    盐水女神信以为真,非常高兴的佩戴上了癝君的头发。

    等到盐水女神再次化身为飞虫,挽留癝君时,癝君在众多飞虫中,看到了没法变化、还飘在空中的自己的头发,对着系着头发的飞虫,挽弓、搭箭、射出!

    盐水女神死于自己的一见钟情,死于一夜露水之情后还想长相厮守。

    她死后,癝君的脚步丝毫不会为她停留,巴族吞并了盐水女神的地盘,癝君带领着部落族人继续对外扩张。

    【根据现代的猜测,盐水女神可能是信仰飞虫图腾的母系氏族,“盐水”这个名字加上盐水女神对癝君的承诺,可以推断盐水女神的领地有盐矿,有优良的水源和丰富的鱼产。

    结合巴蜀之地非常盛产盐矿,到现在依然是井盐的重要产出区,癝君可能一开始就是为了盐矿才朝盐水女神那边扩张的。】

    “这就是一出阴谋!”曾经的陈皇后、如今的陈大夫,与母亲一同看天幕,看到这里气到失态。

    “记得秦宣太后和义渠王吗?”馆陶大长公主刘嫖想起历史,突然觉得自己有些愚蠢。

    “世人总骂秦宣太后狠毒无情,诱惑了义渠王,杀了义渠王和两个孩子,还吞并了义渠国,谁又记得有多少女性因为权力牺牲。”

    秦宣太后与义渠王在一起许多年,史料上记载的同居时间,就是从公元前307年到公元前272年之间,这一段时间义渠王频繁来往义渠国与咸阳之间。

    公元前272年,秦昭襄王与秦宣太后在甘泉宫做了一番长谈,长谈之后,秦宣太后做出了抉择,邀请义渠王来甘泉宫。

    义渠王这一来,再也没有能回去。随后义渠国被吞,残部逃向西戎腹地。秦国在义渠国故地建立起北地、上郡、陇西三郡,义渠王的两个儿子其实下落不明,有的说是被秦昭襄王斩杀,也有的说被义渠国接回去。

    母亲说起这段历史,陈皇后并不陌生,想了想道:“母亲,秦宣太后的结局也不算好,您当年为什么要把我嫁给刘彻?”

    “世人都说我是为了权力,这也没错。”刘嫖笑了笑,褪去华丽的服饰,在女儿面前,袒露自己本来的面目。

    “因为女人没有权力,只会过得更苦。”

    刘嫖一一列举大汉和亲公主的名字:“我大汉宗室女,许多被当做公主嫁去塞外和亲,这些宗室,往往是没什么话语权的。我以前就觉得,还不如早早把你嫁给皇子,都说宫墙内苦,塞外难道不苦?若是遇到荒唐驸马,难道不苦?”

    “我是为了权力,我想要更高的权力,也想要你有更高的权力。民间那些娘家没有势力、自己也没有能力的女子,在夫家过的是什么日子,你去看看就能知道。”

    陈大夫学医后主要以妇科为主,接诊的主要是民间女子,见多了各个阶层的女性,也更能理解母亲这句话的含义。

    假如她背后没有母亲,哪里还有机会被废后后还能回到娘家供养,还不是,冷宫关一生,或者直接是一根白绫,一杯毒酒……

    【父系氏族的欺诈性,在远古时期已经可见一斑。】

    【恋爱脑女人容易因为爱情一无所有,也在远古时期给了女性深刻的教训。】!

    西羚墨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