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科幻小说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773章数学界的震动
    实际上,远不止田纲一个人对常浩南产生了好奇。

    美国,新泽西州。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数学年刊的编辑部里。

    刚到上班时间后不久,理查德·汉密尔顿就走进了高级编辑米凯尔·拉格斯泰特的办公室。

    “汉密尔顿教授?”

    后者抬起头,看到来人的身份之后有些吃惊:

    “您怎么……”

    “当然是因为你前些天交给我审的那篇论文。”

    汉密尔顿坐到拉格斯泰特对面,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手稿:

    “我来普林斯顿参加一个会议,所以顺路就给你带过来了。”

    90年代这会,审稿意见还处在线上和线下并行阶段,像他这样手写审稿意见然后寄回给编辑部的人并不少。

    但亲自送过来的情况还是不多。

    拉格斯泰特赶紧接到手中:

    “这……这么快?”

    从把审稿邀请发给对方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过了不到一星期时间而已。

    对于一篇数学论文,尤其是能发表在数学年刊上面的数学论文来说,这个审稿速度……很不正常。

    尤其是,论文作者还声称他的研究会对解决庞加莱猜想产生帮助。

    一般都意味着文章某处出现了严重的基础性错误,以至于根本不用再看后面的内容。

    换句话说就是民科写的。

    正经数学家甭管水平怎么样,不会整出这种烂活。

    想到这里,拉格斯泰特的表情有点难看。

    编辑部本身就承担了对来稿进行预审的工作。

    那种问题很大的论文,是不应该被送到审稿人手里的。

    如果真送审了一篇驴唇不对马嘴的文章,还是送到了汉密尔顿这样的大佬手里,对于他本人,甚至对于整个数学年刊的声誉都会是一個巨大的打击。

    拉格斯泰特突然感到有点后悔。

    作为数学期刊的编辑,他硕士就毕业于普林斯顿数学系,但自知不是搞学术的料,所以才当了编辑。

    之前在邮箱里发现这篇论文之后,他还专门看了一遍。

    发现自己竟然好像能看懂。

    再加上作者又写了庞加莱猜想的事情,所以才决定直接交给微分几何领域的几位大佬审稿。

    “我就知道……连我都能看懂的论文,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才对……”

    “这种来自不知名研究机构和不知名学者的文章,果然应该更谨慎一些,交给一些不太知名的二三流教授审一下……”

    拉格斯泰特一边懊恼地想着,一边顺手翻开了汉密尔顿带来的手稿。

    然后就看到了——

    建议发表。

    “哈?”

    本来已经做足了心理建设的拉格斯泰特一时间甚至没反应过来。

    呆滞了一会之后,他抬起头,看向对面的汉密尔顿:

    “您是说……这篇论文可以直接发表?”

    后者也是一愣。

    拉格斯泰特已经在数学年刊当了快三十年编辑,能问出这种无厘头问题,就像佩雷尔曼突然问他1+1是不是等于2。

    他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这后面应该有什么其它深意。

    不过汉密尔顿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除了字面意思之外的其它含义,只好点了点头:

    “严格来说,是建议直接发表,我只是审稿人之一,最后的决定权难道不是在你们编辑部手里?”

    “不是……我的意思是……”

    好在这个时候,拉格斯泰特的智商逐渐开始重新占领高地:

    “我的意思是,没想到您能这么快就给出审稿意见。”

    “说起这个,我倒是对这位作者很感兴趣。”

    汉密尔顿坐直身子,语气郑重地说道。

    “所以说……这篇文章真像他说的那样,能对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起到推动作用?”

    拉格斯泰特也逐渐松了口气。

    “没错。”

    汉密尔顿点点头,然后突然露出了一个笑容。

    “怎么了?”

    拉格斯泰特一颗心又悬了起来。

    “没什么,我想起有趣的事情……”

    汉密尔顿摆摆手。

    实际上,他是想到了论文最后那段仿写自费马的话。

    数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枯燥的,但数学家则未必,

    至少汉密尔顿并不介意在论文里面添加一些风趣的语言。

    “咳咳——”

    稍微调整了一下语气之后,他清了清嗓子,接着又继续道:

    “这篇论文里面给出的两个证明,是微分几何界一直在寻找的两项工具,虽然还不能直接说是解开庞加莱猜想的钥匙,但至少算是往一个可能的方向前进了一步。”

    “我想,佩雷尔曼应该会对这篇文章很感兴趣的,他在去年回俄国之前,就在研究用里奇流证明庞加莱猜想的事情。”

    听到这个名字,拉格斯泰特也有些无奈:

    “我本来也想过要把论文发给佩尔雷曼教授的,但又担心他长时间不回复我们……”

    格里戈里·佩雷尔曼的性格相当古怪,符合很多人对于“怪异俄国天才”的刻板印象。

    “不要紧,他总会看到的。”

    汉密尔顿摆了摆手,然后又回到了之前的话题:

    “我刚刚想说的不是这篇文章的内容本身,而是这名作者书写论文,或者说是思考的方式。”

    拉格斯泰特没有回话,只是露出疑惑的表情。

    “这篇文章是在里奇流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扩展,虽然不能算是建立全新的理论框架,但仍然涉及到了一些新概念和新方法,按理来说,应该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全看懂。”

    汉密尔顿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不过还是继续道:

    “但是我在看这篇论文的时候,几乎没有感觉到任何理解方面的障碍,要知道组合里奇流是微分几何领域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哪怕是我,或者佩雷尔曼,要想解释明白一项全新的成果,也是相当困难的……”

    拉格斯泰特点点头,示意自己理解对方的意思——

    怪不得他之前觉得自己也能看懂。

    “这个作者好像知道我们这些读者会在哪个环节遇到理解障碍,他在论文里面写的每一个步骤,几乎都是在精确解释这些环节。”

    汉密尔顿一只手托着下巴,表情严肃:

    “这让我想起来了……老师,准确地说,是启蒙老师。”

    “什么意思?”

    汉密尔顿深吸一口气,回答道:

    “只有思维高度比读者高出很多的人,才能用这样的方式写文章。”

    拉格斯泰特瞳孔猛地一缩。

    这话,要是别人说,也就罢了。

    但这可是理查德·汉密尔顿。

    思维比他还高,那得是什么怪物?

    一时间,办公室里的两个人相对无言。

    好一会之后,汉密尔顿才重新开口道:

    “费马没写出来的那个美妙证法,让全世界数学家努力了300多年。”

    “我是担心,如果错过这次机会,我们也要再耽误300年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