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娶个猎户当夫郎 > 53读书 相公不收你束脩
    第53章
    沈迁掩上手里书, 含笑转头,“阿久骂人都不会骂,你应该骂臭不要脸的大流氓。”
    陆久不理他, 别过头去穿衣裳, 他在村里长大,怎么可能不会骂人,只是那些腌臜的话怎么能对着自家相公说, 他思索了一会儿,终于想到一个觉得不错的,放狠话道:“今天早上你自己穿衣束发。”
    “不要呀, 阿久, ”沈迁绕到陆久面前, 低声道,“我这手还伤着呢, 怎么束发啊。”
    “昨晚抬人腿的时候有力气, 这会儿束发怎么就不行了?”话脱口而出后, 陆久耳朵红得像是要滴血,可昨晚这人实在是……太过分了!先是装可怜, 哄得他主动,等他没力气了, 这人又说自己还有力气。
    他还要时刻担心这人会不会扯到伤口。
    沈迁听出来, 陆久的语气里更多的是不好意思, 而非真的生气, 他蹭过去在床边挨着坐下,软声道:“我们是夫夫,那些都是正常的。”
    陆久轻“哼”了一声,他知道是正常的, 只是懊恼,昨晚喝了酒后,相公说什么他都照做不说,还非常努力,要证明自己没醉。
    “以后我每次最多只喝一杯酒,你……”陆久说着转过身,手碰到沈迁放在身前的手,到嘴边的话吞了回去,皱眉道,“你手怎么这么冰?”
    “还好。”沈迁起来后没有打开门窗,所以也没觉得冷。
    陆久看了眼已经灭了的火盆,快速拉着沈迁将披在身上的衣裳穿整齐,又把人推到妆台前坐下,“你坐在窗前看了多久的书了?”
    “就一会儿。”沈迁道。
    刚才他看的《四书章句集注》,是得到太子允诺的第二天,两人去县城的书铺里买的。
    原身在被牵连流放之前,计划今年春天下场县试,这些基础的书自然是读过且背过,只是沈迁虽然有原身的记忆,但不如他自己的记忆清晰,又整整一年时间没接触,很多东西已经背不出来了。
    现在已经十月初,若是太子那边顺利,年前圣旨能下来,他想参加明年春的县试,只有四个多月了,自然得抓紧时间温习。
    陆久没信就一会儿,他起来时,旁边被窝里都是凉的,但也没拆穿,只道:“晚些我搬筐炭到屋里来,以后你早上读书,生个火盆放脚边。”
    “好。”沈迁点头。
    两人收拾妥当,从卧房出去,陆久故意走得慢一些,跟在沈迁身后。
    昨晚发生的所有事情,他都记得一清二楚,当然也记得仰着头跟宋兰说自己没醉,还有抱着沈迁的腰说娘真好。
    好在宋兰反应跟平常一样,只字没提昨晚的事,让他的最后一丝不自在也很快消失。
    今天要焖的高粱昨晚已经泡好,吃过早饭,陆久赶紧将高粱倒进锅里,进行初蒸。
    高粱酒的蒸制比甜酒酿复杂很多,泡粮、初蒸、焖粮、拌稻壳、复蒸……流程很是复杂,即便他跟宋兰看过一回沈迁是怎么做的,也不太敢在沈迁去祠堂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两人自己操作,这么多的粮食,一旦哪里出点问题,浪费了得心疼死。
    高粱蒸得裂口,沈迁让陆久将准备好的热水倒进锅里,跟高粱搅拌均匀,“之后放锅里焖着不用管,等我给孩子们上完课回来,再拌稻壳。”
    宋兰有些心疼儿子,“祠堂那么冷,能不能跟大家说说,休息一段时间。”
    沈迁这几日的忙碌她都看在眼里,手还伤着呢,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不是抱着书看,就是坐在窗前写文章,上午还要拿出一个半时辰去祠堂里教孩子们读书写字。
    沈迁道:“村长昨天来找我了,说天再冷些,就让孩子们休息到明年开春。”祠堂面通风,即便有火盆,也不保暖,不仅他冷,孩子们也冷,可村里又没有其它宽敞又温暖,还敞亮的地方可以作为孩子们读书的地方,所以村长来找他的时候,沈迁想了想便答应了。
    这些孩子还在开蒙的阶段,跟他穿越前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差不多,从开春到现在,除了每月赶集时的两天假,也就秋收时休息了十几天,冬天这四个月,就当是给他们将暑假寒假连在一起放了。
    刚好他也能用这段时间好好温习功课。
    “那就好。”宋兰点了点头。
    陆久已经将沈迁要带去祠堂的东西收拾好,听沈迁跟宋兰说完话,他犹豫了一下后,道:“我想跟你一起去祠堂。”
    “好啊。”沈迁点头。
    宋兰也道:“去吧,家里没什么事要做了。”又叮嘱,“祠堂冷,多穿件衣裳。”
    陆久:“我说的是,我想和村里的小孩一起,跟着你读书识字。”
    沈迁怔楞了一下,接着失笑,“可以啊。”
    “你同意了?”陆久觉得沈迁肯定会答应,但听他答应得这么爽快,还是没忍住多问了一句。
    “这有什么不同意的,就像你昨天说的,自己家里酿的酒,你想多喝些便多喝些,现在是你的相公在教大家读书识字,你想去学便去学,”沈迁促狭一笑,“相公不收你束脩。”
    陆久背着宋兰,快速瞪了沈迁一眼,居然还提昨天喝酒的事,而且还当着娘的面,说这么不正经的话。
    宋兰坐在灶膛前,低头绣着手里的荷包,唇角微微扬起,既是因为儿子夫夫二人感情好,也是因为陆久提出要跟沈迁读书识字。
    她跟沈迁的父亲,是商户女嫁给读书人,跟沈迁和陆久的情况差不多,她自然明白,两个人要长久地好,共同的话题有多重要。
    如果一直在村里也就罢了,沈迁既然要走科举的路,那么陆久迟早得读一些书,认一些字,本来她想等沈迁县试过后再跟陆久说,没想到陆久自己先提出来了。
    沈迁问陆久,“是多拿一些纸笔,还是去陆叶那里要一个装沙的盘子?”
    他有心参加明年春的县试,自然要多练习做文章,所以上回去县城,不仅买了几本书,还买了不少纸,两支笔。
    陆久想要用纸笔练习写字的话,家里的是够用的。
    “去找陆叶要个盘子。”陆久道,“纸笔多贵啊。”
    那么贵的纸笔,他可不舍得用来学写字,陆久又想起那日去县城的书铺,不过本书,一些纸笔,就用了快四两银子,读书真的要花好多钱。
    他琢磨着,今年冬天得多去几次山里,猎更多的猎物,赚更多的钱,好让相公明年不用为没钱买书而发愁。
    “娘,那我们去祠堂了。”
    听到沈迁对宋兰说的话,陆久才回过神来,抱着东西跟了上去。
    两人先去了陆大柱家,陆叶知道两人的来意后,道:“没有做好的沙盘了,不过有现成的木板,我现在就去给你们拼一个,很快就能好。”
    沈迁跟了过去。
    李秀云招呼陆久去堂屋里烤火。
    才坐下,陆水生好奇道:“以后小久叔叔也要跟我们一起读书写字了吗?”
    “是啊,”陆久含笑道,“你比叔叔学得多,以后叔叔有不会写的字,水生可要教叔叔啊。”
    陆水生闻言挺了挺胸脯,小大人似的点点头,“小久叔叔你放心,我肯定好好教你。”
    李秀云失笑,看向陆久,“你就逗他吧。”
    顿了一下,她又问:“怎么想起要跟这群小崽子一起去读书识字了?”
    “冬日事情少,闲着也是闲着。”陆久道。
    李秀云不太信这个说法,农家哪有清闲的时候,即便是冬日,也有翻地、囤柴等等一堆琐碎的事情等着要做,而且陆久还经常往山里跑,她试探着问:“是不是沈迁说你什么了?”
    虽然觉得以两人的感情,以及沈迁的为人,应该不大可能说什么。
    “没有,他什么也没说,”陆久斟酌一番后道,“我就是觉得,现在我们感情好,便一切都好,可要是时间长了,他终究是京城长大,饱读诗书的沈,冬日落雪的时候,他要是诵诗一句,我却只会打着哆嗦骂天实在太冷了,次数多了,他肯定会觉得无趣。”
    他笑了笑,又说:“就像我自己,我喜欢打猎,要是跟他讨论狩猎的事情,他只会跟我说兔子跟野鸡哪个好吃,一开始我愿意打他喜欢吃的,天长日久,我估计也不想再跟他说狩猎的事了。”
    他没说的是,现在相公得了太子的允诺,肯定是要参加科考的,以后读的书会越来越多,如果他斗大的字不认识一个,相公每天花最多精力做的事情,他将一点也参与不进去,他不想那样。
    他喜欢的狩猎,即便相公的技术不那么好,但每回上山,都会陪他一起,他也要陪着相公做相公要做的事。
    李秀云沉吟片刻后道:“你说得也有道理。”
    陆叶做好木盘回来,看到沈迁站在门外,便上前在其肩膀上拍了一下,“看什么呢?”
    “这个砖上有个蜂子钻的洞。”沈迁道。
    “这季节哪来的蜂子,”陆叶将手里的木盘递给过去,“喏,好了。”
    屋里陆久跟陆水生同时起身,拿着东西往外走。
    日子平淡祥和地过着,转眼就要到冬至了,自进入冬月,教村里小孩读书的事就暂停了,只有陆水生跟陆柏生每天还会来沈迁家里学上一段时间。
    陆久自然是一起。
    只有个人,且大部分时候都是人自己练字读书,沈迁教的那点时间,几乎相当于休息,并不耽搁他自己温书。
    这天天色阴暗,天边的云层厚重得像是要压下来,吹了两日的风也停了。
    下午陆水生跟陆柏生不会过来,一家口就凑在堂屋里的火盆边,沈迁读书,陆久拿着沙盘练字,宋兰做针线活,各得其乐。
    堂屋的门是掩上的,外面传来一阵乱糟糟的说话声,人都停下了手里的动作。
    不多时,屋外传来薛长铭的声音,“沈迁,你们在家吗?”
    “在家。”沈迁高声应道。
    他放下手里的书,走到院子门边,就看到门外站了好几个人,为首者虽不认识,但不知道为何,看到他,沈迁就想起了太子的随从仲勇。
    站在这人斜后方的,是上回收赋税时见过一次的,县衙的林主簿。
    两人身后还跟了六个人,抬着个大箱子。
    沈迁心中一动,想到了什么,连忙打开院子的门,道:“快里面请。”
    薛长铭是在村口遇到这些人的,他在县城见过林主簿,知道林主簿来找沈迁,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对着沈迁点了点头后,就离开了。
    附近几户人家听到声响出来,一个个目光忍不住落在那几人抬着的箱子上。
    那么大的箱子,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