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自动售货机的古代生活 > 第 114 章
    “平日里,吃完东西都要漱口。有条件了,就可以换些我们新上的牙刷和牙膏,回去洁牙用。也别嫌麻烦,牙不像别的,坏了目前也没法修,日后牙疼起来可有磨人的时候。”

    “居家洗衣洗澡,肥皂必不可少。用肥皂洗出来的东西,可不是别的能比的,干净得让你想不到。而且买一大块能用个把月,全家老小都能用。讲卫生勤换洗也能防住许多病!”

    “至于香皂,家底不厚的人家暂时不推荐换……”

    一间福利铺中,名为芦花的店员正向百姓们介绍上架的新品。

    能在福利铺工作,芦花十分骄傲。这份工作可是她凭着努力学习,通过艰难的考核才换来的。

    之前,方君的队伍在城中开设了各式各样的课程,让大伙在空余时间过去学,为此还布置了暖棉计划相关任务。

    那时为了换棉,城中多数人都去学了些基础。但等后来领完棉了,对学习就松懈下来,还是以做工为主。

    然后主事们就放出了一条消息。

    城中的福利铺需要新的人手。想要进入铺子,就得通过考核,达到标准才行。

    因为岗位不多,能写会算都是硬性要求。但工作的待遇很不错,相对于别的活也很轻松,一天能领到四元的票,是底层苦活的两倍。

    而且,进入福利铺后,离方君的核心队伍就近了一步,据说日后也会有更多的提升渠道,能实现更崇高的理想,过上更好的生活。

    总之条件十分吸引人。为了争取工作,城中的学习氛围再次浓郁起来。

    不过,每个人的天赋不同,体现在学习进度上也有快有慢。

    而芦花就是其中学习最拔尖的人之一。凭借这次考核,她从人堆里脱颖而出,成功加入福利铺。

    芦花的成功,震惊了不少认识她的人。

    最惊的还要数她爹娘。

    要知道芦花以前是个闷性子,手指头又有些笨拙,做什么活都不出挑。在方君她们进城后,芦花一直是给人做些打下手的工作,拿的是最低待遇,顶多够她一个人的温饱。

    本来,芦花的爹娘还有些发愁她日后的生活,谁成想这丫头竟然悄摸憋了个大的。

    这天,俩人一觉醒来走出门,就见所有邻居都走过来恭喜他们。

    一问才知道,城里统共只招了几个人进福利铺,就有她们家芦花一个!

    能被方君的核心队伍接纳,是全县人梦寐以求的事,傻子都知道那是大好的前途!

    据说,主事们还当众表示,芦花在做学问上很有天赋,打算后面好好培养她呢。

    这可真是家里祖坟冒青烟了!

    原来芦花她不是笨拙,而是聪明劲全长到了脑子里,手才不太灵光。

    不对,他们芦花的手也不笨,写字的时候漂亮极了。

    只能说,芦花的手是天生用来拿笔的手,压根不是干活用的!

    因为这事,芦花的爹娘再出门走路

    时都带着风。

    他两口子在做学问上都是铁疙瘩,之前为了暖棉计划,硬着头皮绞尽脑汁才学会一些皮毛。

    可两根歹竹还能出好笋,他家的闺女可是有了大出息呢!光宗耀祖!

    芦花家周围邻里,但凡知道这事,就没有不羡慕的。

    不过,细说起来,芦花一家人其实全都很有本事。他家的日子本就过得不错,在城里也排得上号。

    如今闺女能有出息,好像也没那么稀奇。

    芦花她爹会些打铁的手艺。

    自方君的队伍进城后,她爹就去帮忙做铁活,以前就能拿不错的补贴。如今改用方仙票后,一日就能领到四张票。

    还有她娘,也是附近有名的缝补好手。

    冬日里弹棉花的铺子开张时,她娘就被招进去做活了。

    后来暖棉计划结束,棉花铺子暂时转成了织补的铺子,专给军队以及城中劳动力做事。

    她娘手艺极好,成了一个带小队的头目,和她爹一样能拿四张票,偶尔活多的时候还有额外补助。

    芦花家有两个孩子,在她上面还有个哥。

    她哥没什么特别的长处,但却很能吃苦,勤恳踏实,前阵子也进了打井的队伍做工,每天能挣三张票。

    如今,又有了芦花。她是最出息的,刚进福利铺就能拿四张票,后面通过考核还会再涨。

    这一家子人每天能有十几张票的收入,附近没有谁家比她们过得更好。

    因为之前挨过饿,芦花一家每日都会雷打不动地换一些方便面存着,反正主事们说了,这东西能放。

    无论是应急还是改善伙食都是不错的选择。

    剩下的票,攒出来换别的家当也不是难事,偶尔还能换块火锅开开荤,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滋润。

    作为福利铺的店员,芦花换东西也很方便。

    冬天一过,汤婆子暂时不需要。但新款剪刀一上架,她立马就换回来一把给自家亲娘使用。

    芦花娘的工作就是缝补,对着新剪子赞不绝口:“以前裁块补丁需要费大劲,如今捏几下很快就能剪出来。我看这小小的剪刀里也有大学问,你也要跟着主事们好好学才是!”

    芦花深以为然。

    之后,她还换回了布,换了木梳木盆,家里几乎每日都有新的变化……

    变化不仅体现在物质上。

    芦花的大哥之前订过亲,只是后来城里日子过得不好,家家都吃不上饭,亲事也一直没成。

    如今生活好了,这亲事也能热热闹闹地办起来。嫂子很快进门,新婚的小两口也是苦尽甘来了。

    与此同时,芦花这边提亲的媒人也踏破了门槛。

    只是,都被芦花她爹出面拒了。

    不少人在背后嘀咕,觉得她爹娘肯定是眼劲高了,想给芦花谋个更好的人家。

    但事实并非如此。

    是芦花自己一时半会不打算考虑嫁人的事。

    自从成了家里最出息的人,芦花在家的话语权也不同于往日。

    比起嫁个好人家,她更想凭自己搏出好的前程。至于剩下的,等到后面再说吧。

    芦花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她爹娘也没异议。能把日子过好,她们都也不是什么短视的人。就听闺女的吧。

    就这样,芦花在福利铺工作了一段时间,每天高高兴兴工作学习,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

    这份好工作给她带来了自信心。

    每日还要接触许许多多的人,芦花为人处事也熟练起来,由内而外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福利铺中经历了许多事,这回,她也见证了新的日用品上架,并且接下了为大家介绍东西的任务。

    肥皂数量有限,在她介绍完后,很快就被兑换一空。

    没过多久,香皂和牙膏也都售空了。

    这让芦花颇为感慨。

    看来,大伙的生活真是越过越好了,家家户户都攒了些家底,可以在吃饱肚子以后换到更多合用的东西。

    在本子上做好登记,结束了一天的活,芦花算了下仓库的余量,把补货相关事项也标注到位。

    做好这些,她就和其他店员打了招呼,空着手往家里去。

    刚进家门,芦花她娘就问了:“花儿啊,我听说铺子里来了一批叫肥皂的东西,你咋没给家里换呢?”

    芦花笑道:“娘,那东西刚进城,数量也不多,得先紧着需要的人换,咱家没有那么急。”

    “说得也是。那回头等能换了,你也给咱换块回来……对了,香皂也换一块,回头给你嫂子家送礼用。这些票子给你。”

    芦花娘絮絮叨叨说着,芦花就在旁边笑。

    方君的队伍进城,大伙的日子重新过起来,城里办喜事的也变多了。

    如今走动送礼,福利铺里的东西都是最有面的。

    尤其是提亲送的礼。

    女方家里一看,有福利铺的东西,就知道这家人勤劳肯干,又能攒下家当,对自家女儿也很舍得。

    今天那些香皂,估计大半都被拿去添礼了吧?

    县城里那些拿到第一批肥皂的人也都快活极了。

    第一批总是特殊的,说出去极有面子。

    因为方君的队伍规定,从福利铺换到的东西是不许倒卖的,所以大伙拿到皂都是为了自己用。

    城郊,有小郎带着新换的肥皂回家,交到自家亲娘手中:“娘,你看我带了什么好东西回来!”

    他娘口中说着:“这就是肥皂吧,换这个回来做什么,咋不拿票多弄几块面饼呢?”

    手上却珍惜地把肥皂分成数个小块,多余的存放起来。

    又用其中一块搓洗了两件衣服,边洗边奇道:“……咦,这么大一块脏污就这么搓干净了?”

    “方君的铺子,果然就没有不好的东西!”

    等洗完衣服,又叫一家人轮流用着把头发给洗了。

    这肥皂洗头

    ,虽说有些涩,但洗完却十分顺滑。头上再没了那种腻歪歪的感觉,干净到心里,只剩下清爽。

    条件有限,城中百姓换洗不会很频繁,用肥皂倒也合适,不会损发伤肤。

    ?想看圆月柚子的《自动售货机的古代生活》吗?请记住[]的域名[(

    用过了肥皂的人家就没有觉得不好的。

    渐渐的,用肥皂、香皂和牙膏,就变成了县城新的潮流。

    谁家日子不错,从身上衣服的皂香味,以及张口时清醒的牙膏味都能看出一二。

    等城中的供应也跟上,百姓们轻松就能换到肥皂了,商队就打包装了许多,与零食一起带出门去售卖。

    不久后,春耕结束,其它活计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只是,在平平稳稳地过了一段时间后,城里就出了件事。

    某天夜里,一位富户家中忽然起了大火。

    好在枣儿她们对巡逻一向上心,城中的护卫队也来得十分及时,很快就组织附近的百姓一起救火。

    这次赶过来的是女军的小分队。

    因为府里还有人没逃出来,带队的柳枝就和几个力气大身手好的女兵脱了身上的甲胄,披着湿棉被冲进火场救人。

    值得庆幸的是,这家富户房屋的结构简单,她们很快就在里面找到了几个灰头土脸的人,也都顺利背了出来。

    只是,棉被的防护力毕竟有限,等她们出来时,身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轻伤。

    随后,秋娘的医疗队也急匆匆赶到。

    看见昏迷不醒的伤员,秋娘皱起眉头:

    “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这里不行,赶紧把人背到更通风的地方去!侧卧位安置,都准备好心肺复苏,再取些凉水袋来给伤者敷头!”

    喊完就去抓紧救人。

    另一边,灭火行动仍在继续。

    火势很大,富户家储水的吉祥缸也只有一口,扑火的沙土与水源都得从别处运来。

    等百姓们与县军好不容易将火扑灭,富户家也没了大半。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里面的人都救出来了,暂时没有伤亡。!<div class="ex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