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自动售货机的古代生活 > 第 146 章
    话是这么说的,可大伙心里都有数,接手一个地方就要对一个地方的百姓负责。

    眼下九斗等地还在重建中,正常恢复秩序也需要时间。而且这还只是恢复到最基础能住人的状态,接下来还得搞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又得耗费不少功夫。

    这些县城选在这会儿过来投诚,算是好事,但也是种负担。

    好的是让她们地盘扩大了,人手增加了。

    负担则是她们要考虑到的事情越来越多,一个人得掰成八瓣用。

    前段时间铁柱那边求助,她们还派了些人过去牙地,帮忙开采石油,又是走了不少人。

    枣儿按着额角,思索片刻说道:“投诚我们可以接受,不过短期内,我们只能提供一些资源支持与政策指导,具体管理还是得靠他们自己,不然肯定顾不过来。”

    当然,为了避免有人只想投诚占好处,背地里却不愿紧跟她们的脚步做事,枣儿打算每隔一段时间就派人去暗访,做做检查工作,处理掉一些阳奉阴违的人。

    “接下来这段时间,咱们得再招些人手。”她叹了口气道。

    之前在接手平泽时,枣儿她们的主事团队就扩招过一次。

    看这次九斗的情况,她们可以设立一些新部门,再次开启选拔。

    招人工作很快开展。

    这次设立的新部门,每个下面都有许多分支,分的很细,因为这样方便将具体任务落到实处。

    就拿水务部门来说,原有的两个大部门分别是县城水务和农村水利。

    一个负责城市用水相关,一个负责农村灌溉。

    每个分部门又有总部和区域之分。

    根据这次的情况,水务部下面又新增了一个治水部门,细分了防洪、水土保持等分部。

    招人公告很快发布出去,在百姓之间传播开来。

    方军的相关考核不看出身,看的是考试成绩,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

    部门的工作不是铁饭碗。因为部门内的日常考核十分严格,懈怠不作为的话就有被丢下的可能。

    工作要求虽然多,但能进去的话,条件待遇自然没的说。

    更别说这可是方君麾下的主系队伍。只要是知道方君的人,都能明白这是一份怎样的荣耀与认可。

    很快,符合条件的百姓们就争先恐后报名。

    哪怕工作地点在九斗。

    人们都知道那里刚受过灾

    ,还是个建设不够完善的县城,比起兴和来说,基础设施差得很远。

    可依然没有阻挡住大家的热情。

    这次招人的阵仗很大,机会自然也多。

    兴和等地的百姓受教育时间更长,参加纸面上的考试就很吃香,有不少人都报名通过了考核。

    通过的这些人里,有的曾在县里卖小吃,有的曾是流离失所的难民,有的是地里刨食的草根……

    如今,大家都因为方君提供的学习机会,获得了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工作,对此心怀感恩。

    看到他们的成功,其他人也都被触动到了。

    以前大伙身边不是没人改头换面,但毕竟只有少数。

    有方君在,县里多了许多工作机会和利民的设施,百姓们的日子本就过得越来越好。

    因为县里的工作模式,以前考成主事的机会不多,顶多就是去福利铺里工作,那虽然是好地方,但也不到叫人艳羡不已的地步。

    往常,大伙一直信奉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的感触并不算深刻。

    可是如今,在县里走一圈,周围的邻居亲友,处处都能看到通过考核当上小主事的熟人。再一看那些考过的人,精气神好像都不一样了,大伙就彻底认识到了学习的力量。

    与自己一样的人爬到了更高的地方,看到了更美的风景。自己还是百姓中的一个,可对方已经摇身一变成了能参与县城规划的主事。

    他都可以做到,我又为何不行?

    往常在学习上有些懈怠的人,都被这种想法激起了好胜心。

    县城的学习氛围空前未有地浓郁起来。

    毕竟主事们可是说了,如今正是发展的好时候,后面类似的机会大把有,他们错过了这次,一定不能再错过下次!

    兴和的百姓们发愤图强,为方军崛起而读书。

    而九斗等地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这些地方一直忙着重建工作,教育还没铺开,常规的考试并没有太大优势。

    不过,因为水务部门的特殊性,九斗本地有不少水性好、会特殊技能,或是对沙河习性较为了解的百姓都获得了录用的机会。

    起初,这些百姓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与的,没成想真得到了这样的好工作,一时都觉得不敢置信。

    这种感觉,与其说是惊喜,不如说是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体内的血彻底震荡起来。

    这次被录用的人里,几

    乎所有人都在这次天灾中失去了亲人。

    人祸尚有复仇的希望。

    可夺走他们亲人性命的是沙河,他们又该如何向一条河流复仇呢?

    如今,机会却来了。

    这个“水利部门”的工作,就是治理沙河。

    将沙河治好了,让它再也不能发大水,以后也不会有人再因此失去至亲,这也算是“复仇”了吧。

    沙河不会再吞人了。死去的亲人若是地下有知,会感到宽慰些吗?

    -

    新部门的人员很快配齐,各方面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修护堤坝,放淤沙改良水土……

    与此同时,枣儿她们还围绕沙河开发了一些新的产业。

    比如说养鱼。

    恰好盛珺的生鲜区这些天刷出了一批鲤鱼和鲢鱼苗,可以放到沙河中下游地区养殖。

    这些鱼中,鲤鱼表现最为突出,可以养出很好的品质。

    大伙在发现这点后,就谋划着日后将它作为沙河的主要特色来培养,日后也能帮地方打出些许名气。

    除了养鱼,沙河的滩地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枣儿她们自己找路子弄来了一批虾蟹,又挑了蛋鸡和柴鸭的苗子来养。

    鸡鸭可以在滩涂觅食,养出来肉质鲜嫩紧致。粪便又能改良土壤,作有机肥,可谓是一举多得。

    沙河周边的部分地区还很适合种植牧草,拉克申他们去探查半天,最后选出了几块合适的地方,后面就专门种牧草用。

    可以说,城里的一切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

    之前盛珺说要安置在九斗的售货机已经落地,给枣儿她们减轻了不少运输上的工作量。

    虽说运输没那么头疼了,可吃饭的嘴一多,每日各地的消耗加起来也着实不是小数目。

    枣儿她们又扩大了商队,想尽办法四处弄钱,为了更好地经商搞运输,修运河的计划也被提上来了。

    要修运河,九斗等一片沿河地区就也有了打造码头的计划。

    重建县城时,码头的区域也做了基础建设,等后续有资源就可以仔细修建起来。

    修运河的事暂且不提。

    近期枣儿她们投了许多金银和盛珺换东西,于是她又小小升了一级。

    大概是之前救灾时系统一口气解锁了不少商品的缘故,这次升级就只给了一样东西。

    而且还是一件很古怪的东西——菠萝衣。

    菠萝衣有长袖和短袖两种款式,均用弹性面料制作而成,伸缩能力很强,摸起来也很柔软。

    作为系统出品的服装,衣服的质量非常不错,比较耐磨耐穿。

    和常见的菠萝衣一样,这款衣服上也是布满皱褶,不撑开的话就只有巴掌大。小小一团拿在手里,确实很有菠萝皮的感觉。

    盛珺记得,根据它伸缩的特性,有些商家也会叫它“魔术衣”。

    这种衣服对她来说比较复古。

    在现代的时候,有阵子似乎很流行穿这个,地摊上经常有人售卖,花里胡哨的颜色很是夺目。

    不过,系统里提供的款式并不花哨,都是纯色的,例如深蓝和浅灰,但是配上皱褶的外表仍是带着几分奇特。

    最近天气慢慢热起来了,的确是可以穿单衣的温度。

    就是不知道古人对衣服的款式接受度如何了。

    盛珺迟疑地将衣服摆进了店里。

    正巧,大牛这天在店里帮着搬货。

    盛珺就给他简单说了一下这款衣服的特性:“我弄来了一种衣服,它的面料比较特别……”

    大致说完,她就看到大牛眼睛一亮:“面料的弹性很大?看着小小一件,大人小孩撑开了都能穿?老天,这可真是个好宝贝啊!”

    也不能怪大牛激动。

    他以前没听说过这样神奇的衣服,且不知道菠萝为何物,所以对菠萝衣没有什么概念。

    一听说面料可以伸缩,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孩子们穿衣服可以更加节省了。

    以前,像他们这些穷人家,一件衣服大的穿完小的穿,好衣服穿破了补着穿。

    条件最艰苦的人家,家里就只一条裤子,谁要出门谁就穿。

    当然,兴和早已没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毕竟吃饭做衣服都有方仙票换,家家户户都能吃饱穿暖。

    日常穿的衣物就是不宽裕,也绝不可能窘迫到无衣可穿的境地。

    不过,在必要的时候能省一些也是很好的。

    养过小孩儿的人家都知道,小孩都是一日一个样,那个头就跟雨后的竹子一样,节节猛窜。

    每次家里给孩子做衣服,都会习惯做大一些,为的就是能穿得久一点。

    若是在这种生长期,能有一件可以伸缩的衣服,孩子们就能穿得更合身,大人也不用总操心着改衣服的事了。

    这样方便的服装,真真是称得上奇思妙想!

    而且不说别的,这次九斗

    那边的受灾百姓也很需要这种衣服。

    县里大半的房子都被冲毁了,衣物家当更不必说。别的都能缓缓,换洗衣服却耽误不得,肯定得尽快安排上。

    服装厂一直在忙活,但做衣服也需要时间。

    为此,兴和几地的百姓们还组织过几回捐物活动,捐了不少旧衣服过去应急。

    不过,各人体型不同,衣服大小肯定有差别,哪有这种会伸缩的衣服来得合适方便。

    盛珺一听,觉得大牛说得很对,以实用的角度来说,菠萝衣的确是件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只是,真不是她戴了有色眼镜啊,她觉得这种衣服的外型对古人来说的确是太前卫了些。

    看着大牛期待的眼,盛珺咳嗽两声,将他引到了摆衣服的货架跟前。

    整齐的货架上,衣服被包在纸包里。

    大牛很快取下来一件,看着包装上的色号,嘴上还在兴奋地说着:“卡其色?我好像在书上看到过这种叫法……”

    他将纸包打开,声音戛然而止,宛如一只鸡被猝不及防捏住脖子。

    “怎么样?”盛珺坏心眼地问道。

    “呃,这个,这个衣服……”

    大牛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像是扎满刺的衣服,取出来抖开。

    确实是比巴掌大不了多少。

    “从来没见过的样式,没有衣襟,竟然是连成一体的衣服,有点像凸起来的锁子甲……其实看久了也挺耐看的。”

    大牛保守地评价了一番,拎起衣服左看右看,征求过盛珺意见后,还试穿了一下,又找了个带镜面的地方照了照,没过多久就彻底适应了衣服的造型。

    “我觉得很好!”他道,“而且这衣服沾了方仙儿你的光,用不了多久,大伙肯定会喜欢上它的。”

    被大牛一说,盛珺看菠萝衣也莫名顺眼起来。

    不得不说,古人们的接受能力还真是很高啊!

    聊完天,大牛很快带着菠萝衣回城。

    没过多久,这款衣服就飞到了无数人的手中。

    正如大牛所说,百姓们一听是方君出品的衣服,很快就接受了它的款式,并且迅速掀起了一阵新的时尚风潮。就如之前的劳保手套配胶底鞋一样。

    在如今的兴和几县,天气热的时候,街上随处可见穿着菠萝衣行走的人,有大人也有小孩儿。

    人们一穿才知道,这衣服的好处还不止大牛说的那些。

    这种衣服的料子轻薄,清洁起

    来十分方便,洗完后很快就能干,春夏干活的话,一件衣服晚上洗,次日又能穿着出门,一点不会耽误事。

    菠萝衣货源充足,因为不占地方,售货机就能直接出货。

    很快,九斗的百姓们也纷纷换上了这样的服装。

    虽说样式奇怪了些,可穿上就能变成贴身的大小,比量身定制还准确,穿过的百姓们俱是惊叹不已。

    如此好衣服,一看就价值不菲,竟然无偿拿给他们穿,大家伙都将这样的恩情记在心里。

    被菠萝衣装点的日子,一天天地过。

    眼看着新的堤坝就修起来了,只是看着就觉得坚不可摧。

    不同的县城外,一条条水泥路也慢慢成型。

    所有规划好的产业都在焕发生机。不管是城里还是地里。

    说到地里。

    之前春耕时,成安县那边还送来了一批甘薯苗,就是钟肆之前提过的,奉王弄到的那些。

    成安这边因为枫油的贡献,分到了不少苗,钟肆便想法子运了点过来。

    如今,那些薯苗已经全都下地,成安那边又忽然传来几条新的消息。

    钟肆在信上说,近期南边的争斗最近缓和不少,奉王他们似乎有点闲了,也可能是在暗地里酝酿一波大的。

    不过,不管如何,他都有些忧虑那些人的注意力扫过北地,发现不对劲后派人过来添乱。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

    虽说她们现在握着火器,轻易不怕事。

    只是,现在北地还没彻底统一。因为各种意外,她们握住的地盘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位置分散,发展程度不同,武装实力也不一样。占地方容易,防守起来却不容易顾全。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南边有人发现了她们带来的威胁,结盟起来凭借人多来对付她们,就算捏着火器也会吃不消。

    枣儿想了想,开口道:“让那帮人闲着确实会出问题。咱们得主动给他们找点事情做。

    !

    ?圆月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