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 > 191第 191 章 骗一骗安禄山
    陈熊家里世世代代都是农夫, 他出生的那一日村子里的青壮猎了一只熊回来,所以他的阿爷就给他起了熊这个名字。
    其实也说不上世世代代,从他能记住名字的祖上到如今, 也不过三代人,他的曾祖父叫什么他都不记得,也没见过。
    他年幼时,从他的父亲嘴里听说过他家也曾经富裕过,他的曾祖父还认识字, 能念两句书。只是到了他祖父那一辈, 便识字不多了, 以打猎为生,可好歹还能认识几十个字。到他的父亲, 便只认识几个字了。
    年幼时候他问他父亲,为何爷爷没有把本事都教给父亲, 他的阿爷只是忧愁摸了摸他的头“你祖父也记不清他认识哪个字了,他怕教错了我,干脆就不教了”。
    陈熊觉得有道理,他一个月不摸锄头, 手上的把式便会生疏, 在这个小村子里几年都用不着识字, 他祖父把“认字”这项本事忘了也很正常。
    村子里是用不着识字的。
    每年只有在征收粮食的时候县里才会派人来, 贴上一纸告示,不过用不着看懂告示, 小吏会开口告诉他们朝廷要收粮, 至于收多少,县里的小吏要多少他们就要给多少。
    本来还勉强够糊口的粮食被征收走了许多之后,剩下的就不够糊口了。他家里只有几十亩薄田, 田地很瘦,只能种粟,每亩才得不到一石粟,听说在比县城更往南很多很多的地方,一亩田能种出来三石的粮食,可陈熊也只是听说过没见过,他这辈子去做最远的地方就是往南二十里路的县城。
    他遇到过很多个荒年,荒年就是一亩地连两斗粮食都种不出来的时候,荒年会饿死人。他的阿爷先死了,他的阿娘守着半缸粮食舍不得吃,要把粮食留给他和他的妻,也死了,死的时候就趴在粮缸边上,一双饿的往外突的眼睛死死盯着粮缸,没了牙的嘴里还往外留着涎水。
    他和他的妻生过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只养大了一个女孩。也不对,这样的世道,说不准哪一日他这个唯一的女儿也会死。
    他和他的妻想把这个女儿送到县里富户家里做妾,做妾比饿死好。可惜他和他的妻长得不好看,生出的女儿也黑黝黝的,富户看不上。
    所以陈熊就打算给他的女儿攒上十缸粮食,他的父母给他攒了五缸粮食,靠着这五缸粮食,陈熊一家子活过了三个荒年,他们荒年的时候吃粮,丰年再把粮缸补满,这是他的那个读过书的曾祖父留下来的祖训。凭借这条祖训,陈家才能绵延至今。
    要攒粮食便要赚钱,那几十亩地太荒,只够他们一家三口吃饭。攒不出粮食。
    听说寿安公主要招工人,陈熊就去了,他带上了铁打的头盔,背上了凿子和锄头,下了矿。
    一开始那一天累不累、怕不怕陈熊记不得了,他只记得那天发了三个白面馍馍,白面馍馍香的他恨不得连舌头一块咽下去,他吃了两个,剩下一个揣在怀里带回了家里。
    馒头沾上了灰,不过不打紧,不用讲究,莫说只是沾上了灰尘,就算是掉到了沙子里面,捡起来也照样能吃,他的妻女吃的很香。陈熊有些羞愧,他应该只吃一个,剩下两个都带回家里来的,可他太饿了,忍不住就吃了两个。
    好在第二天晌午,又发了三个白面馍馍。
    又过了半个月,寿安公主又要找女工去织羊毛,他的老妻去了,他的老妻又黑又瘦,但是很能干活,一个人能种三十亩的地。到了纺织厂里面,也吃上了白面馍馍。
    他们夫妻都是很节省的人,每日旁人都干完了活离开,他们便会主动要求加班,能多赚一些钱。只用了两个月,他们就又给女儿攒下了两缸粮食。
    可陈熊却不只想给他的大丫留下十缸粮食了。
    今日陈熊回来的很早,他就着木盆撩起一把水,洗了洗脸,盆里的水很快就变黑了。
    “今儿咋回来这么早?来吃饭吧,我把饼子热好了。”陈熊的妻子姓孙,唤做孙三娘。
    在饭桌上,陈熊郑重敲了敲桌子,看向自己的老妻:“我琢磨着,得把咱们大兄和大姊一家子都喊到咱们这边来。”
    孙三娘的娘家是岚州小溪村。
    “我问过矿上的管事了,只要能拉五个人过来,就能把自家孩子送去读书,读两年书便能出来当小管事。”陈熊敲敲覆盖满了污渍的木桌桌面,看向自己女儿的眼神满是柔和。
    “大丫已经十岁了,咱们该给她想想日后了。”
    陈熊想,下矿太累了,织羊毛的活轻松些,可也要整日用眼睛,说不准那日眼睛不好便不能做了……还是管事好,不用出大力气,也体面,还能干到老。
    可得能识字会算数才能做管事。他和三娘再拼命赚钱,也不一定能供的起大丫读书。
    陈熊短小的见识里,只知道他们村子的村正很有钱,可村正家的孩子也读不起书哩,读书定然很贵很贵。
    说不准这是这辈子他唯一有机会能让女儿读上书的机会。
    孙三娘也目光柔和看着自己黑黑瘦瘦的女儿,一咬牙:“我明个晌午跟管事请个假,往娘家去一趟。”
    她生了三个孩子,就养大了这一个,纵然是个丫头,可也是她的心头肉。
    甚至她还有比陈熊更大的野心,她不止想把自己女儿送进学堂,还想给自己家换新房子。
    只要十个人。
    “得快些,咱们村里面和那边沾亲带故的人可不少哩,莫让旁人抢了先。”陈熊闷声道,他心里也琢磨着自家还有一个叔父十几年前搬到了东边。
    好些年没联系了,不知道是不是还住在那边,明天得打听打听。
    这一夜,夫妻二人躺在吱呀叫的木床上,都没有合眼,睁着眼看着破破烂烂的屋子,听着女儿磨牙的声音,身上被灌进来的冷风吹的瑟瑟发抖,唯一的那件羊皮袄子裹在女儿身上……脑中想的是新房子,大片的土地和暖和的羊毛被子。
    第二日晌午,孙三娘便告假半日,提了两斤粟到了小溪村。
    拉人很顺利。
    小溪村这儿也已经听说了胜州那边新开了许多家工厂,招人,甚至孙三娘也不是第一个来拉人的女儿。
    孙三娘没用几句话就把她兄长家的两个儿子,大姊家的一个女儿领了回来。
    临走前还招呼了自己年幼时候的小姐妹一家子,带走了她的一儿一女,凑足了五个人。
    “王娘子,这些都是我娘家的侄子侄女,劳烦您安顿了。”孙三娘把人带给了纺织厂的管事。
    王娘子笑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好好,咱们都是一家人,我肯定把咱们自家的孩子安排好。”
    她接收新工人,自己也能拿提成哩!
    王娘子把这些战战兢兢仿佛鹌鹑一样的小溪村人带到了安置点,交给了安置点的管事。
    安置点的管事二话不说,先每人发了一碗里面带着几根肉丝的肉汤和一个黄馍馍。
    “吃饱了再干活。”管事知晓什么东西能最快安抚好这些背井离乡的百姓。
    果不其然,肉汤一下肚就有人开始叫了。
    “真是肉汤啊,还有油水呢!”
    “馍馍真香啊!”
    管事轻车熟路:“只要跟着我家寿安公主好好干活,馒头会有的,白米饭会有的,肉也会有的……”
    第二日,陈大丫便懵懵懂懂入了学。
    “好好跟着学堂里面的老师学习,要是不好好学,以后就没饭吃。”孙三娘弯着腰叮嘱着自己女儿。
    陈大丫用力点点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陈大丫这个年纪已经知道生活的不容易了。
    “等我读好了书,就进寿安公主的工坊当管事,孝敬阿娘阿爷!”陈大丫咬牙道。
    孙三娘疼爱地摸了摸她的头,“你好好读书,阿娘好好干活,大丫下次回家说不准就能看到咱家的新房子了。”
    目送着女儿进了学堂,孙三娘才拭了拭眼角的泪水。
    不管怎么样,她的女儿总算是走上了比她好多了的一条路。
    多亏寿安公主的大恩大德她一家人才能吃饱饭,她的女儿才能读上书啊。
    孙三娘攥紧了拳头,心中有一个主意……拉人过来似乎比日复一日干活赚钱要快多了。
    她得再往东边那几个村子去一趟。
    意识到拉人过来干活就能瞬间暴富的人不仅孙三娘和陈熊。胜州就靠着范阳境内的岚州和朔州,这边又靠近边界线,从这边到范阳境内比从这儿到胜州州府都近,谁家还没有几个亲戚在那边呢。
    一场轰轰烈烈的拉人活动在胜州如狂风一般席卷开。
    先是直系亲戚,拉过来先给一碗白米饭一碗肉丝汤就能把人留下。然后是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草长莺飞的时候,整个岚州和朔州的西部都空了。
    还产生了第三百六十六行——中介贩子,专门负责从范阳内部的州郡往胜州带人。
    中原腹地尚且有很多不入户籍的流民,边关的流民就更多了,流民没有土地,抬腿就能跑,拐带起来一拐一个准。
    可零散跑个几百几千的人也就罢了,一个县里面就那么十几个官吏,没有监控,也找不出来。
    问题是已经跑了不止几千个人了。
    岚州(楼烦郡)和朔州(马邑郡)人口跑了小一半了,不仅是流民外流,正经有户籍的百姓也舍家弃业跑,就连更远一些的代州和恒州都有百姓被专门的中介贩子领着往胜州境内跑。
    几个郡的太守一开始还想着捂住此事,眼见人跑没了捂不住了就连忙把这事报告给了安禄山。
    “咱们奏疏上写多少呢?”楼烦太守亲自赶到马邑郡太守府和他商量。
    “写一万人?”马邑太守犹豫道。
    跑了肯定不止一万人,单单户籍上数得着的百姓跑了就不止一万人,那些没上户籍的流民更是跑了不知道多少。
    可肯定不能实话实说,安禄山可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去岁他打仗失利却把罪责推到下官身上,杀了三个副将,就连他的亲信史思明都差点被杀了。
    倘若让安禄山知道他们手下的地方跑了这么多人,肯定会宰了他们。
    楼烦太守眼珠子一转:“不妥不妥,还是太多。不妨就写五千如何?正好刚过冬日,就说冻死了一批,跑了五千,应当差不多就能平账,只要把户籍上的数目平了便可,流民就不管了。”
    二人商量定了主意,一封奏疏便发向了范阳。
    安禄山收到消息的时候,胜州三个月内的人口净流入已经达到了五万人,还都是年轻力壮的青壮。
    “卑鄙小人!”安禄山气地跳脚,拿着奏疏的手都在颤抖,他破口大骂,气的脸红脖子粗。
    收到消息的高尚和安庆绪赶了过来,连忙安慰安禄山。
    “将军何故如此生气?”高尚撸起袖子拍打着安禄山后背给他顺气。
    安禄山青筋直跳,把奏疏扔给了高尚:“你看看,李安娘那个小儿作祟,她、她……”
    安禄山从来没打过经济人口仗,一时之间竟然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李长安做的事情。
    “卑鄙无耻!”安禄山寻思了半天,只能把这句话翻来覆去骂。
    他形容不出来李长安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但是他知道自己境内青壮少了等于他日后能征发的士卒少了,四舍五入就是妨碍他造反!
    高尚拿起奏疏看了看:“……有五千余人迁入胜州……将军,五千人人数也不多。”
    高尚一直以来都是跟着安禄山当幕僚,没有当过县令或者郡守,自然也不知道为了逃避罪责这些官员敢怎么上瞒下欺了。
    安禄山面色铁青:“本将是在意那个黄毛小儿把本将的脸踩在脚底下!”
    安禄山也不在意这几千个百姓,毕竟河北道沃野千里,富庶程度比关内道高了不知多少。他在意的是他辖下的百姓舍弃他而投奔李长安,这不是赤、裸裸说他比不上李长安,打他的脸吗?
    他生气的是李长安这个举动就是明显不把他放在眼里,更生气的是他偏偏还没办法拿李长安怎么办。
    “日后本将一定要取她的项上人头。”安禄山阴测测道。, ,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