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三国]陛下何故谋反 > 41.龙潜于渊22 瞌睡递枕头
    41.龙潜于渊22 瞌睡递枕头

    因为常年无人打扫, 陈留王府显得破败不堪,房前屋后早已是一片荒芜。

    荒是荒了点,好在收拾收拾还能住。

    时间有些赶,陈泰带着人只将后院收拾出来, 让后宫女眷先有个落脚的地方。

    将领和手底下的士兵也好安顿, 他们不怎么挑剔,只要有个遮雨的屋檐就行。吕布和手底下将领常年征战, 行军条件艰苦, 露宿荒野是常有的事, 现在还有个屋檐已经很满足了。

    比较难的是那群王公大臣, 没吃过什么苦头, 一时间难以接受。

    刘谢为了很好地堵上他们的嘴, 提前预判,在前院和他们一起过夜。

    天子都自降身份了, 他们就算再有怨言, 也只能憋在心里。

    一群人就这样将就了一晚。到了第一天, 底下人马不停蹄收拾起王府, 除[cao]的除[cao], 扫灰的扫灰,修屋顶的修屋顶,一切井然有序进行着。

    王府虽大, 有专门给幕僚准备的客房, 但要容下一众朝臣十分有难度。

    为了给剩下的人找个容身之所,刘谢叹了[kou]气,然后把魔抓伸向了当地豪强。

    虽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但是刘谢带吕布了。

    刘谢采用的是先礼后兵的策略,先让几个大臣出面和豪强们谈谈, 大概意思就是‘朝廷遇到困难了,刚好你们手里有好多房子,朝廷打算征用一下。但也不白用你们的,朝廷会给你们些补偿。’

    但豪强是不肯做这个亏本买卖的,找了一堆借[kou]搪塞,然后人就关门送客。

    对于豪强们这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是在刘谢预料之内的,要让这些人吐出点东西来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刘谢叹息摇头,看了看一旁坐着的吕布,“温侯啊,你替朕走一趟吧。”

    “是。”吕布领命正打算退出去。

    “等等。”刘谢又叫住了吕布,“多带点兵,记住万不可使其受到惊吓啊。”

    吕布似懂非懂,点点头退了出去。

    人走后,陈泰有些担心道,“陛下,您说温侯能领会您的意思吗?”他观吕布神[se],似乎并未领悟到[jing]髓啊……

    刘谢倒是一脸轻松,“放心,温侯不懂他手底下的人总是懂的。”

    吕布虽然迟钝,但张辽可是个妙人。张辽办事,她向来放心。

    事情和她料的差不多,吕布得了命令就琢磨刘协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多带些兵又不能惊扰’?

    这分明就是两个自相矛盾的要求,兵带的多谁看了那阵仗不畏惧?不能惊扰他们又如何多带兵?

    张辽点好兵后前来找吕布,就看见对方一脸纠结,作为下属,理应为上级分忧,于是便问道,

    “将军为何忧虑?”

    “唉。”吕布没[jing]打采看了眼张辽,“不瞒文远,某是在为陛下[jiao]托之事苦恼。”于是便把刘协吩咐的事情竹筒倒豆子般告诉了张辽。

    张辽闻言,立马领悟刘协真正意图,斟酌道,“末将以为,陛下的意思,是让我等起威慑之作用,务必让那些豪强同意。”

    吕布仔细一回味,觉得张辽说得确实有道理,“哎呀,原来是这个意思!”吕布恍然大悟,随后又一拍脑门,“既是如此,陛下为何不直说,非要拐弯抹角呢?”

    幸苦今天遇到了张辽,要是没遇到,他就这么去了,岂不是要坏事?

    这个问题,张辽一时不知道该如何给吕布解释其中门道,毕竟办的事不好拿到明面上来说,皇帝也是要维护面子的。

    于是只能干巴巴给吕布解释道,“陛下这么说总是有他的用意,我等如今领会,只管照做。”

    吕布十分肯定点头,随后便带着张辽还有一众士兵出发。

    当那些豪强十分不情愿打开门时,差点被这阵仗吓了一跳,只见大门外站着乌压压一片士兵,领头的两个看起来凶神恶煞,十分不好说话的样子。

    随即他们的态度比起之前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客客气气将吕布和张辽迎进了府邸,见了家主。

    这家家主也是见过些世面的,但看到一身煞气的吕布时,还是不免有些腿软。

    吕布是个直肠子,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然后等着对方的下文。

    家住[jing]明的眼珠子转得飞快,随后陪着笑脸道,“将军有所不知,这些年天灾连连,小的[ri]子也难熬。按理说朝廷有难,我等应义不容辞,奈何实力有限,小人空余拳拳爱国之心……”

    家主发自肺腑般说起了长篇大论,试图用打发那些读书人的方式打发走吕布和张辽。

    但吕布可不管那么多,只觉得眼前这人好不痛快,跟他扯东扯西大半天没一句话有用的。

    不耐烦的他将手中的方天画戟狠狠拍在桌案上,脆弱的桌案应声碎成两半。

    吕布怒目瞪着这家家主,“汝且告诉我可是不可!何必扯这些有的没的?”

    吕布发怒,纵使是久经沙场的将军也忌惮,更莫说这个家主了。

    41.龙潜于渊22 瞌睡递枕头

    他有种预感,要是今天他不同意,吕布真的会一戟将他捅个对穿。他害怕地吞咽[kou]水,说话也有些结巴,

    “借、借。”

    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吕布也懒得废话,带着张辽就去了下一家。

    吕布出马不到半[ri],就将事情全部办妥,这下剩下的那些大臣也算有个落脚的地方。

    刘谢心情顿感舒畅,总算解决好了吃住问题。

    但接下来还有另外一个亟需解决的事情,那便是官员的调动问题。

    朝廷官员跑了一半,很多职位空缺,活都堆了一大堆。

    现在把谁放在什么位置上,是一个问题。

    她现在的人才来源除了太学便是剩下官员推举的孝廉。

    从太学里选人,她刚好可以从中提拔王莽还有法正,但远远不够。

    但举孝廉这个东西吧,现在就是个[ji]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举孝廉,就是由官员推举各州郡人才,至于推举标准是什么呢?两个,一个是孝顺,另一个是廉洁。

    是的,选官不看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只看品行。这也是为什么王莽这种家伙最后都能走上权力巅峰的原因之一。

    如果推选的人真的有品行那刘谢也捏着鼻子认了,但举孝廉制度经过百年发展到如今,已经变得腐败不堪,如今被举为孝廉者,作秀之人占多数。

    一句话——就是装。

    其中最有名的故事无外乎‘孔融让梨’了,孔融出身孔氏大族,家里有权有势,难道家里连买一个多的梨的钱都没有吗?

    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有数,而就这么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家中小事,为何会全天下人都知道?其中不乏孔氏家族的宣传。

    而之后,孔融自然被成功举为孝廉。

    如此种种,简直不敢细想。

    到她这,举孝廉已然成为那些世家大族把持上层政治资源的手段。

    而她想要选拔出真正的人才,首先就得打破知识的垄断,而要打破知识的垄断,就得让知识传播方式变得简单,要想让其变得简单,就得普及造纸术……

    而要让平民愿意来读书,首先得让他们先吃饱饭,要让他们吃饱饭,就得发展生产、平息战乱……

    刘谢越想越绝望,脑子已经开始痛起来了。

    要把这一切都干完,少说也得好几十年,等到那时候,她的大汉早亡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她可是开了挂的女人!

    知道历史的好处之一,她知道哪些是人才,可以无比[jing]准将他们全部挖过来,为她所用。

    她现在完全可以写个贤才令,发往各个州郡,让这些人前来雒阳。

    但是人才都比较挑剔,他们不但要挑主公是否德才兼备、心有沟壑,还要看对方实力是否值得跟随,更要求自己的主公要礼遇有加。满足以上条件,他们才会忠心追随。

    但就她现在这个情况吧,老巢刚被烧,前途一片渺茫……

    虽然前景不容乐观,第一天她还是让尚书台[cao]拟了份贤才令发往各州郡,反正来了就是赚到。

    除了这个,在临时朝堂上,少府孔融总算发挥他的作用。

    “陛下,如今朝廷人才凋零,又值用人之际,臣倒是有两个人才想要举荐给陛下。”

    “哦?能得少府青睐之人,必是人中龙凤,不知是哪一人?”刘谢也有些好奇,甚至有些期待孔融会举荐什么人才?

    孔融拱手道,“一人是王邙,出身太原王氏,另一人为法正,乃是名士法真之孙。此一人皆是太学学生,臣在太学讲学多年,发现此一人好善乐学,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孔融话语间对一人才学毫不吝啬赞美之词,让其他大臣甚是好奇,倒真想见见这两人到底是何方神圣,能入孔融法眼。

    刘谢心里早乐开了花,这叫什么,她刚打瞌睡就有人递枕头。

    她还在想要怎么搞定这些大臣把王莽、法正弄进官场,现在好啦,孔融一个人就解决了两人就业问题。

    孔融能举荐这两人细想也在情理之中。

    当年王莽未篡位前被世人冠以‘儒圣’的称号,孔融则是当世儒学集大成者,两人聊不到一块去才有问题。

    而历史上的法正作为刘备麾下除诸葛亮外最受器重的谋士,可比曹[cao]帐下程昱、郭嘉,能被孔融看中也在意料之中。

    刘谢当即拍板,“既是少府举荐,自是贤才。既是贤才,朕自然委以重用。听闻王邙儒学造诣非凡,便留在太学担任祭酒一职;至于法正……便[jiao]给文和吧。”

    说罢留刘谢又看看众人,象征[xing]询问大家意见,“诸位可有异议?”, ,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