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李世民为弟弟心声头疼中 > 第 170 章 忌惮的和忽视的
    洛阳的使者突围传旨,因李世民和李玄霸领兵在外,兄弟二人最后才看到旨意。

    李智云离得最远,但居然是最先得到旨意的人。

    他接完旨后,对李昭傻眼道:“三姊,我是唐国公了?”

    李昭哭笑不得:“是啊,五郎是唐国公了。”

    李智云挠头:“我居然是唐国公了?”

    周围人都忍俊不禁。

    房乔和杜如晦因后勤压力愁云惨淡的脸色都短暂放晴了。

    洛阳的决断逻辑上没有问题。

    李渊已经谋反,自然隋朝就把他唐国公的爵位给削了。

    小皇帝要拉拢李世民和李玄霸,并离间李渊和他们的父子关系,两个郡王还不够,给李智云这个李渊的庶幼子封唐国公,不仅打了李渊狠狠一耳光,也告诉其他李氏族人,李渊即使谋反了,唐国公一脉也没有在大隋断绝,朝廷不会牵连其他人。

    随着这道封王的旨意,小皇帝还下旨释放大兴被下狱的李渊的亲戚。

    李渊的亲戚也是陇西郡王李世民、太原郡王李玄霸、唐国公李智云的亲戚。既然杀了这些人也不能阻止李渊叛乱,不如把他们都放了,好显示朝廷的宽宏大量。

    如果朝廷还能掌控局势,这些人自然是杀了比放了好。谋反的人都不重惩,怎么以儆效尤?

    但现在小皇帝连洛阳都出不去,就算明知道是饮鸩止渴,也得先喝一口。

    何况现在已经大乱,就算还有人谋反,那也是在反王反帝地盘上割据。天下越乱,洛阳小朝廷才延续得更久。所以就算有更多的人谋反,对隋朝而言也已经无所谓了。

    房乔等人能理解洛阳那群人在想什么,但看见李智云莫名其妙成了唐国公,还是忍俊不禁。

    李智云回过神后乐道:“哈哈,我是兄弟中唯一当上唐国公的人!我能吹嘘一辈子!”

    虽然哥哥们已经封郡王,以后还能当皇帝和亲王,你就说他们是不是一辈子和唐国公这个位置无缘了吧!哈哈哈哈哈!

    李智云得意道:“可惜二兄三兄不在,我没办法炫耀!”

    李昭揉了揉已经长大的幼弟的脑袋,宠溺道:“怎么不能?写信去炫耀。”

    李智云重重点头:“好!”

    陇右沉浸在一片欢快气氛中,骗招安的豪强、盗贼的劲头更足了。

    房乔、杜如晦:凸!

    李渊也得到了消息。

    他得到消息的时候,薛举已经到达了太原郡。

    李建成看到薛举只带了一千骑兵来后,满脸愤怒,正准备转头向父亲告状,却见父亲露出惊喜的神色,把话咽了下来。

    李渊迎向薛举,称赞道:“这就是二郎的玄甲军?不愧是能勒石燕然的精兵!二郎有多少玄甲军?”

    薛举拱手道:“不到三千。在敦煌战场上损失了近一千。”

    李渊神色一黯:“二郎辛苦了。”

    薛举没有回答李渊,继续道:“现在陇右多地反叛,东西突厥各自扶持贼帅进攻陇右,若冠军侯离开陇右,陇

    右之地定会尽失。所以冠军侯差遣末将带领一半玄甲兵前来援助。”

    李建成不悦道:“李世民怎还以大隋爵位自称!”

    薛举瞥向李建成,

    目光如炬。

    李建成被薛举一瞪,

    居然不由自主后退半步,

    被薛举气势震慑住。

    薛举收回视线,

    继续对李渊拱手:“冠军侯并未谋反,所以才能镇得住陇右。陇右边军对冠军侯忠心耿耿,是因为敬佩冠军侯和李大夫千里救驾,精忠报国,乃世上一等一的大英雄。”

    李建成又看向李渊。

    李渊眉头紧锁,但没有生气。

    他看得出来,薛举的怨气很重。这件事李世民之前的来信中提起过。

    二郎和三郎能短时间内掌控陇右,就是有大隋忠臣良将这个身份。虽然他们吸引的人中有不在乎大隋,只忠于两人的投机者,但两人毕竟过于年少,这样的人不会多,且大多先投向自己,再前往二郎、三郎处。

    谁都知道若将来唐国公府能成事,自己肯定是皇帝。就算他们想要在未来的储君身上下注,也得先在自己面前混个眼熟。

    所以李渊和李世民在信中已经商议好,等杨广死后,李渊再以“勤王”“清君侧”的名义起兵。

    他们先合流攻占西京,把陇右、关中、山西连成一片,到时局势已定,就算他们身边曾经有忠于大隋的人,也不会影响他们的大势。

    起兵不宜迟也不宜早。李世民与西突厥的敦煌之战还未结束,他也还未扫清山西匪患。他们都需要先巩固根据地后,再起兵争夺天下。

    可惜大郎太过心急,居然放出了自己谋反的消息,逼得自己伤势未痊愈,根据地还未稳固,就不得不仓促起兵。而二郎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李渊心中叹息。

    薛举虽然表情难掩不满,还是英勇杀敌,替李渊把刘武周击退,夺回了太原郡北边不少县城。

    庆功宴时,李渊授意好朋友裴寂灌醉薛举,打探陇右的真实情况。

    不是李渊信不过李世民,他只是信不过薛举。

    薛举喝醉之后,抱着酒坛子号啕大哭。

    “将军与我们同吃同住,我们玄甲军亲如兄弟,却在自相攻伐中损失过半!”

    “他们都不相信将军是反贼!我们也不相信将军是反贼!我们为了救驾孤军深入草原烧了牙帐!擒获了突厥可汗!将军对大隋一片赤诚,怎么会是反贼!”

    “军师病得都走不了路,还坐着轮椅北上救驾!他只带了一百多人也北上救驾!我们怎么会是反贼!”

    “有的人质问将军,有的人支持将军,乱了,都乱了!”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怎会如此!!!”

    薛举哭着哭着,抱着酒坛子醉死过去。

    裴寂让医师把薛举抬回屋中,捋着胡须长吁短叹。

    李渊从屋外走出,也长吁短叹。

    裴寂皱眉道:“看来陇右局势很艰巨。是不是该让李二郎放弃陇右,与我们合力突破现在的局面?”

    李渊道:“他们在陇右经营了那么久

    ,如果离开陇右就前功尽弃,甚至连兵卒都不一定带得走。”

    ()?()

    裴寂叹息道:“他们打出‘只打突厥’的旗号,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了。陛下啊陛下,之前我催你准备起兵的时候你总是不同意,怎么在不该起兵又任由李大郎胡来?”

    (s)?()

    裴寂是一直劝说李渊早日起兵。但这早日起兵不是脑袋一拍就起兵,而是早日“准备”起兵,是“准备”啊!

    ()?()

    他劝李渊排除太原不愿意跟随他们的异己,假借剿匪和抵御突厥的名义多征兵,送信给亲朋好友让他们找借口来太原汇合,并联系李世民和李玄霸也做好起兵的准备。

    ?本作者木兰竹提醒您《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

    李世民和李玄霸手中的兵力和太原差不多,他们是唐国公一半的力量。李渊仓促起兵,就等于让分开的两支军队,一支冒进,一支完全没有得到命令。就算裴寂不知兵,也明白仗绝对不能这么打。

    李渊愁眉紧锁:“我不是纵容他,我只是在养伤。我养伤时大事小事都交给大郎……唉,如果二郎在我身边,我何至于如此。大郎还是缺少磨砺,才会被郑家说动。”

    裴寂道:“说到大郎,这件事陛下也要好好考虑。这储君的位置,你真的要给大郎吗?虽然大郎是嫡长,但争夺天下肯定是二郎出力最多,他的声望绝对是大郎压不下的。”

    李渊道:“我已经想好了。嫡长继承不能改,否则将来皇位继承必起争端。天下这么大,我给二郎实封,让他成为诸侯。前后周一共八百年,前后汉不过四百年,且汉也有分封诸王。大郎居中,二郎三郎五郎拱卫中央,大唐才长久。”

    裴寂:“……分封诸侯?!”

    李渊点头。

    裴寂思索之后,不确定道:“好像也行。”

    但他不确定李二郎当了这个诸侯,会不会在挚友李渊死掉后起兵谋反。

    裴寂相信李渊也绝对思考了这件事,但以他对李渊的了解,挚友肯定是知道兄弟阋墙的事难以更改,所以只是想把这件事延后,延到他看不到的那一日爆发,这样他就不用为这件事伤心了。

    李渊一片慈父之心,虽然意在逃避,裴寂也不好再戳李渊的痛处。

    裴寂道:“李二郎现在肯定很艰难。他不能为你提供太多帮助,也不能公开反隋,你不要责怪他。”

    李渊苦笑:“我怎么会责怪他们?我还担心他们责怪我。”

    裴寂道:“你带伤起兵,现在旧伤未愈又添新伤,他们的来信都是心疼担忧你,怎么会责怪你。”

    他们只会越发憎恨李建成。裴寂在心里补充。

    李建成在拉拢讨好裴寂。

    郑家留了些族人在荥阳守着房屋田产,嫡系基本都逃到了太原。

    瓦岗寨贼帅有大志向,只让豪强交税,没有夺走他们的家产,所以郑家不需要全部撤走。

    嫡系带来了许多财物,这些财物都用于李建成在李渊麾下拓展势力。

    裴寂不知道李渊是因为慈父之心还是为帝之道,总之为了让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势力达成平衡,李渊默许了这件事。

    裴寂是李渊的挚友

    和心腹,李建成自然也赠送给裴寂大笔钱财。

    裴寂收了钱财让李建成安心,但心里对李建成还是很有怨言。

    天下还未定就开始争权夺利扯后腿,李建成的格局实在不堪为君。

    其实李建成“嫡长?[(.)]??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的身份在李渊成为皇帝之后,并不能给李世民造成太大的压制。成为皇帝之后,虽说会立嫡长,若太子无能也可以立贤,反正都是皇帝一句话的事。

    但李世民麾下的势力实在是太强大了,甚至比现在的唐国公李渊还强大。

    裴寂知道,这才是李渊绝对不会让李世民成为太子的原因。

    李渊说试探薛举是不相信薛举,但裴寂太了解李渊了。李渊即使能理解李二郎的处境,但他真的没有忌惮李二郎吗?

    裴寂毕竟还是站在李渊这边的,所以他心中叹息也只是叹息而已。

    他不会站在李建成这边,也不会投向李世民,顶多两不相帮,等结局尘埃落定时再站位。

    医师给喝醉了的薛举扎了几针,又熬了醒酒药,艰难地给薛举灌了下去,才吩咐仆从照顾好薛举,自己离开。

    当屋内空无一人时,薛举睁开了眼,不屑地哼了一声。

    怪不得主公和军师警惕唐国公,唐国公对主公和军师真的完全不慈。

    薛举的耳力极佳,李渊和裴寂以为他喝醉了,没有压低声音。他都听到了。

    李渊和裴寂还是在乎主公的,知道主公有多厉害。

    但他们的谈话中,没有出现李五郎君就罢了,居然连军师也未曾提起。

    薛举知道应该不是李渊完全忘记了这个儿子,而是李渊和裴寂都仍旧轻视病弱的军师。

    魏晋之后,“军师()?()”

    的职位被世家占据,几乎不能再发挥出任何用处,所以“谋主()?()”

    的作用也就减弱了。

    现在说起李密是杨玄感谋主,但李密本身也是将领。所以出谋划策者本身也是猛将,才是真正的“高端谋士()?()”

    。

    大隋继承自北朝,北朝的勋贵是胡汉混杂,他们更重视武力。如果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想要对将领指手画脚,只会被鄙夷。

    薛举原本也是这样,只认为李世民身边的“谋主”“军师”顶多是个管后勤的,其在外的声望大多是蹭李世民的。

    现在他当然已经反省多次。

    军师确实不能打,但他练兵领兵都完全没问题。

    看看雁门郡那一仗有多华丽。主公见人就吹嘘,他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但在李渊和他的下属眼中,大概和他以前一样,对军师多有偏见。

    薛举想起军师的嘱托,不屑的神情变成了讥讽。

    怪不得军师让自己不要提及他,尽可能减弱他的存在感。哪怕把李五郎君抬出来,也不要说他的事。如果唐国公府有人问起来,薛举就说自己是常在前线的猛将,与军师不熟悉。

    薛举对李玄霸可熟悉了。李玄霸可是一直随军,负责殿后大军的。

    “他们肯定会忌惮和防备主公,但他们不会防备军师。仅凭这一点,他们就注定失败。

    ”

    薛举伸了个懒腰()?(),

    这次舒舒服服真的睡了。

    薛举在太原待了几日()?(),

    正准备离开时囍()?来囍*?囍*?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囍()?(),

    洛阳专门派了使臣来太原见李渊(s)?(),

    削了李渊的爵位。

    薛举混在李渊的将领中,看着李渊面沉如水,李建成暴跳如雷,差点笑出来。

    小皇帝怎么会突然想起给主君、军师封郡王?这一看就是军师的手笔。

    薛举很聪明,见微知著,与李玄霸相处了一段时间,就已经完全了解了李玄霸的风格。

    主公做事都是堂堂正正,就算是阴谋也显得正大光明(李玄霸:明明是粗暴,以力破之。)。但军师就阴得很,有时候还会做损人不利己的事,只要对方损失的比自己多,就是自己赢了,完全不在乎什么贵族的脸面。

    这一手很明显是军师的作风。就算封王不成功,大隋朝廷肯定也会因为这件事想起来,还没把李渊的爵位给削了呢。

    两军交战,虽然大部分时候都会斩来使,并不给对方面子。但李渊毕竟是大隋勋贵,他麾下也有许多大隋勋贵,所以再生气也只能给了洛阳来使面子,把使者驱赶出了太原城。

    裴寂安抚道:“陛下已经称帝,还在乎什么唐国公的爵位?隋朝傀儡皇帝只是想要离间陛下和李二郎,陛下可千万别上当。”

    李渊展颜一笑:“我是装出来的。我现在高兴还来不及。哈哈哈哈,这下二郎的困境解决了!陇右必不会丢!”

    裴寂一愣,然后笑道:“陛下是故意让洛阳那边以为离间成功?”

    李渊挑眉:“那是当然。现在隋帝仅能据守洛阳一城。洛阳一破,西京必降。他以为他一道封郡王的旨意,就能让二郎为他打天下?就是给二郎封王,二郎也不屑!”

    裴寂道:“这倒是,是我多虑了。”

    李渊激动地攥紧拳头原地转了几圈,兴奋得脸色发红,自起兵后第一次如此快意:“只要陇右困局一解,二郎就能腾出手攻下西京。我待杨玄感和隋帝两败俱伤时南下攻占洛阳。天下尽入我手!”

    裴寂拱手作揖:“臣就提前恭喜陛下了!”

    李渊扶起裴寂,畅快大笑不已。

    后院之中,万氏先唉声叹气,叹着叹着不由笑出声,然后又捂嘴叹气。

    窦慧明放下手中绣活,无奈道:“你究竟是叹气还是开心?”

    万氏捂着嘴道:“大隋都亡了,二郎三郎还不忘给祈健在大隋要个国公,我能不开心吗?只是我担心郎君厌恶祈健。”

    窦慧明道:“郎君不会在意这件事。他反而会高兴隋帝的昏招,能让二郎三郎迅速稳定因他仓促起兵而生乱的陇右。倒是大郎……唉。”

    万氏放下手,嘴角下撇。

    窦慧明忙道:“你别生气,我不提了。”

    万氏严肃道:“夫人,恕我话难听,大郎连一直溺爱他的郎君都不在乎,逼着养伤的郎君仓促起兵,他肯定更不在乎你。”

    窦慧明道:“我知道。我已经认命,只是感到悲哀。大郎没想过自己打天下,他既要让郎君和二郎、三郎、五郎为他打

    天下?[(.)]??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又不善意对待郎君和二郎、三郎、五郎。真是无药可救。”

    万氏嘀咕:“早就无药可救。”

    窦慧明道:“我更悲哀的是郎君。郎君迟迟不定储君之位()?(),

    显然不是想给二郎封太子()?(),

    而是给二郎一个虚无的希望()?(),

    让二郎以为自己能当太子。”

    窦慧明非常了解枕边人。如果李渊真的想让李世民当太子,他称帝的同时就会下旨。

    李建成比起李世民,声望和人脉都微不足道。只要他私下让李建成装作把太子之位谦让给李世民,然后再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李建成不得不从。

    这一番谦让,也能让李世民的太子之位越过“嫡长”的争执,在礼法上无懈可击。

    既然百利无一害却不做,那就是李渊不想做。

    现在李渊困守太原,必须仰仗李世民救援都不肯做,难道还指望李渊入主天下后回心转意?

    窦慧明心中保全长子性命唯一的希望破碎。

    万氏欲言又止,最终只能长长一叹。

    她虽然极其厌恶李建成,但她身为母亲,也能理解窦慧明的痛苦。

    如果换作是她,她肯定不如窦慧明,一边痛苦,一边冷静地帮二郎三郎挖坑垒土。

    窦慧明和万氏都知道敦煌之战是假的,李世民在陇右的势力根本不是因“大隋忠臣”而来。甚至他的核心下属每一个加入的时候都知道李世民志在天下。

    打突厥和救驾时李世民也和下属说明白了,他是为了声望和爵位,以及单纯把蠢蠢欲动的突厥人揍回去,不让突厥染指中原。

    虽然李渊仓促起兵,李世民和李玄霸确实不知情,但不知情不代表没有心理准备。

    事实上“尽量让父亲仓促起兵,让他不能顺利离开太原郡”,就是李玄霸对窦慧明的请求。

    窦慧明虽然没有主动动手,但李建成动手的时候,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阻拦李建成。

    窦慧明身为唐国公夫人,在李渊养伤的时候,她身为主母也是要管理太原政务。李渊即使平时不相信女流之辈,但此刻也是更信任自己的夫人。所以窦慧明想要阻止李建成散播谣言轻而易举。

    但她没有,还主动帮李建成扩散了谣言,并悄悄放走了太原副留守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让他们成功将消息带给了河东郡守尧君素,逼得李渊不得不起兵。

    这些事李渊都不知道。李建成更不知道。甚至李渊的下属和李建成的幕僚也无一人看了出来。

    窦慧明哀叹李建成不顾李渊安危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她此举也没有在意李渊会带伤上阵的痛苦。

    痛苦更好,赶紧回太原蹲着,别给二郎三郎添乱。

    李渊起兵后就不再放权给窦慧明,窦慧明能做的事不多。她只能时不时地在李渊耳边哀叹几声李建成和郑家人走得太近,郑家人太过插手自己家中事,不让李渊把郑家人安插在重要职位。

    “真是羡慕三娘啊。”窦慧明痛苦一会儿后,感慨道,“昭儿在陇右一定很快活。”

    薛举到来后,自然悄悄给窦慧明

    、万氏递了李家四姐弟的家书。窦慧明和万氏都知道李昭已经去陇右当将军了。

    万氏酸溜溜道:“可不是。可惜我没个女儿⑺[(.)]⑺?来⑺_?⑺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⑺()?(),

    不然也让二郎三郎封她当个女将军试试。”

    窦慧明促狭道:“你没有将军女儿()?(),

    但你有当唐国公的儿子啊。我家二郎三郎都当不上唐国公。”

    万氏:“扑哧……哈哈哈哈哈()?(),

    没错()?(),

    没错!我儿子是唐国公!哈哈哈哈!”

    万氏再次捂嘴大笑,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她身为世家女儿却被迫给唐国公当媵妾,婚礼拜堂什么的全都成了泡影,对“唐国公”这个爵位更是从不敢想。

    哪知道,她儿子还能当上唐国公?

    虽然知道小五将来定是亲王,但在万媵心中,儿子当“唐国公”给她的喜悦,比儿子当上亲王更大。

    窦慧明拍着笑着哭出来的万氏的背,轻轻叹气。

    自己苦,万氏其实更苦。

    还好现在都快苦尽甘来了。

    “郑家没本事从朝堂入手,只让大郎由后院影响郎君,我们能做的事还有很多,现在可没时间给你哭。”

    “我没哭,我在开心。哼,别说现在,以为我年老色衰,塞几个美人进后院就能影响郎君?这后院可不是谁得宠谁就有用!”

    “对对对,万妹妹最厉害,谁也比不过。”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合一,欠账-1,117w营养液欠账+1,目前欠账10章。

    碎碎念:

    窦慧明的状态:痛苦了又好像不是很痛苦,理智上痛苦但情感上反应迟钝,俗称“如痛苦”。

    李渊对李世民还有慈父之心时,他对李世民一系列封赏,确实是存着把天下分成几块,让儿子各自安好的心思。这个是唐史研究者公认的,应该算是热知识。

    李渊继位后,给宗室滥封王,还全给了封地。前朝皇帝都只给直系亲属封王。他的堂兄弟、侄子全部封王,甚至堂兄弟封王后还单独给堂兄弟的儿子们封王。

    不是李世民是实质上打天下的人,他削藩可太难了。-

    二哥在为政上有一点还是能看出他是李渊亲儿子——他曾两度想恢复周朝制度,分封诸侯,被满朝文武堵了回去。by营销号小编李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