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换夫后天天吃瓜[七零] > 第 138 章 突破口
    接下来几天,大家都在发动自己的关系,想方设法打听任何关于供销公司的消息。

    顾立冬也找了个时间,直接给亲爹打了个电话。电话里把供销公司的这些做法说了出来。询问对方有没有其他接触供销公司的渠道。

    当时,顾广盛直接问顾立冬要不要他出面。不过顾立冬拒绝了。想要先试试能不能靠他们几个,把事情给解决了。

    从顾广盛这里得知供销公司那些个头头脑脑的关系后。他们的寻找就多了些方向。

    但打探消息需要时间。在那之前,众人也只能继续按部就班地上班干活。

    何玉燕同样如此。

    在知道超市的几个合伙人都在努力后,她也没插手。而是把精力放回自己的文具店。

    文具店之前就已经简单装修过了。选品也在这两天完成。其实也很简单,样品都是寄过来的。何玉燕把样品一个个看完,选容易卖出去的就可以了。

    确定好样品好,何玉燕直接给供货商那边打电话。她这第一批货物,为了打响文具店的知名度。选的都是一些比较时髦好看的款式。比如,笔不止有传统的钢笔、铅笔。也有新款的圆珠笔。

    笔记本的话,不止有平时的那种跟草稿纸差不多的。还多买一部分带花纹的。

    另外的信纸信封、橡皮擦、文具袋、发夹、钥匙扣、电子表等等文具精品,选择的都是比较好看可爱的款式。

    这些供货商是源头厂家,不是经销商。所以何玉燕的订单一到,他们那边就有库存可以发出。

    这次她也没用许家介绍的铁路关系。因为超市的进货车队正好在广市。搭便车一起拉回来就是了。

    ——

    几天过后,货车顺利回来。何玉燕准备亲自去文具店接货。

    顾立冬忙着超市的时候,今天没有送何玉燕过来。她是自己坐电车过来的。但估计不放心媳妇儿,顾立冬还是给自家亲妈打了个电话。

    于是,等何玉燕到达文具店的时候,货车还没到。自家婆婆倒是已经到了。

    对方没有文具店的钥匙,这会儿乐呵呵地坐在文具店门口的石墩子上。跟邻居聊着天,一副乐呵呵的模样。

    “妈,你怎么过来呢?”

    何玉燕急哄哄地走了过去。有点觉得不好意思起来。十有八九,是自家男人不放心,才打电话跟婆婆说的。

    顾明霞嘿嘿一笑不说话,只问:“货车是不是快到呢?”

    提到工作,何玉燕立刻忘了这一茬:“快了。他们要先把一部分货卸到火车站的摊位上。那边有个租的仓库。剩下的货才会拉到我们这里来。”

    “到时候我正好可以帮你登记货物呢!”

    何玉燕看自家婆婆这热心的样子。感动之余,跟她提了提之后的安排。

    “这次过来的车队,是我们八厂的司机。厂里正好有货要拉去广市。回程的时候又是空车。立冬就找他们回来的时候拉些东西回来。车队开车的都是立冬的下属。有一个还是我们大杂院的邻居。”

    婆媳两人说起话来十分亲热。看得隔壁几个店铺的老板娘十分羡慕。

    ——

    这个地方的两排店铺都已经卖了出去。

    像何玉燕这样买了后只装修,之后没有其动作的。其实算是比较奇怪的。大部分买了后不是出租给人开店,就是自家人赶紧开店。指望着靠这房子好赚大钱呢!

    “顾校长,这就是你儿媳妇啊!”

    隔壁是卖布料的店铺。老板娘是个瞧着十分精明的中年女人。

    “是啊!是啊!这是我儿媳妇。”

    “那你儿媳妇这是要开什么店?”刚还觉得骄傲的顾明霞,瞬间觉得自己不喜欢中年女人的问题了。

    何玉燕听出了这话的含义。对着那边嘿嘿笑出了一口大白牙:“卖布料呗……”

    对面一听到这话,立刻脸色都难看起来。

    何玉燕当看不到,就让她纠结多半个小时。

    “这人你也别得罪先。她家都是厂里的职工。但是,她有一个女儿,嫁的人家是供销公司的。”

    何玉燕见自家婆婆这副神神秘秘的样子。估计眼前这店主有啥关系了。

    她也不墨迹,但也没过去套近乎。而是把文具店里面摆放的货架全部搬到一边。待会儿车队来送货,东西都放先这里。

    货车来得很快,不用等半小时,十分钟车子就到了。

    货物总共就摆了一台车,开车的人是前院的赵老三。

    赵家赵老头瘫痪了那么几年还没死。反倒是孔大妈为了照顾他,愣是老了十多岁。其他赵家的人,除了赵老三,依然住在前院那点地儿。这两年赵家都挺安分的。最大的原因就是赵老三出息了。

    虽然他没在家里居住。但却是赵家兄弟三个中,唯一会给爹妈交养老钱的。没有他的帮衬,光是孔大妈一个人也支撑不到那么久。

    ——

    “嫂子,货都齐了。你看看这是送货单。核对一下,没有问题的话麻烦帮我签个单。”

    赵老三高高兴兴地喊着何玉燕。不忘跟顾明霞打招呼。周围其他几个店铺的人,这个时候也从店里走了出来。一个个围了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货车的车斗。

    何玉燕也不在意这些人,开始核对货物清单。核对无误后,开始卸货。

    一切进展十分顺利。赵老三帮着把一箱箱货物搬到了店里面。喝了两口水,但人一直没有挪动脚步。

    一看就是知道他这是有话说。

    顾明霞见不得小伙子这样扭扭捏捏。直接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干啥呢?干啥呢?有事儿就说呗!”

    何玉燕随即点头:“就是,咱也是熟人了。有啥不能说的啊!”

    “就是你那个在荷花胡同的回收站还招人不?”

    何玉燕还以为对方是想问文具店招人的事情。毕竟这段时间,不少人找到她这里来问这个。

    “那里的活儿不多。暂时没准备招人。怎么?你这是想要给谁找工作?”

    赵老三一副纠结的模样,但还是开口道:“给我妈!”

    何玉燕震惊:“她不是要照顾你爸吗?”

    “我觉得我爸一时半会儿死不了。我妈要是继续这样呆在家里,怕会比我爸还早走。”

    这话旁人听着像是个不孝子。但何玉燕立刻明白了对方话中的含义。

    但她也不能因为同情什么的,脑门一拍就答应这样重要的事情。

    “要不你等等。最近我们几个地方可能都要招人。到时候再说?”

    赵老三点头,其实他主要是怕他妈在家里要越过越不好。着急倒是没有特别着急。

    赵老三离开后,顾明霞立刻问起赵家的事情来。

    一听是那个被大孙子丢的玻璃珠,弄得摔倒在地然后瘫痪的赵老头,她立刻就知道是谁了。

    ——

    婆媳两人聊着天,准备把货物拆箱的时候,店门就被敲响。顾明霞故去一开门。发现还是刚刚隔壁那个精明中年女人。

    “哎哟,阿芬啊!你这是有啥事儿吗?”

    何玉燕也看到了对方。本来不想理会的。但马上又想到了婆婆刚刚说的话,立刻把人招呼进来坐下。

    对方虽然坐下了,但是脑袋还一直往他们的货物瞧。何玉燕就知道对方是真怕他们开布料店铺。即使他们这箱子包装,一看就不是布料。

    “我们这些都是文具。准备开个文具店呢!”

    “原来是文具啊!”叫阿芬的中年女人一听,马上就放松了下来。

    何玉燕见状,立刻说道:“那可不!这开布料店也不是人人都能开的。光是进货这一块就做不到。还是婶子你能耐,居然能弄来这么多好看的布料。待会儿我这里忙完,铁定要去你那店铺瞧一瞧。正好夏天马上来了。家里的孩子还得添新衣裳呢!”

    这一长串话,着实让中年女人高兴不已。

    如果说之前何玉燕那句要卖布料的话,戳到了她的痛脚。那么现在这样捧着自己说话,就让她有了一种更加满足的感觉了。

    何玉燕见她表情十分得意。又加大了说话的力度。

    “就是……”

    “就是什么?”中年女人还没高兴完呢,何玉燕忽然就来了这么一个转折。

    “就是你店里卖的布料,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吧!”

    何玉燕说着这话,手十分做作地捂住嘴巴。一副说错话不好生意的模样。

    顾明霞在边上看着媳妇儿这一番动作,惊讶得瞪大双眼。她还真不知道媳妇儿还会来这一套的。

    而中年女人看到何玉燕这样的表现,有点生气,但又觉得这样问有点正常。毕竟人家是真不认识她呢!

    就是眼前的顾校长,之前也是自己认识对方,对方不认识自己。万人大厂的规模,注定了厂里的职工有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认识到对方。

    要不是这次自家弄来钱,买下这个店铺的话。自己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跟厂子的媳妇说话呢!

    想到这里,中年女人又觉得十分骄傲。

    所以,面对何玉燕的质疑,中年女人生气之余。又满脸骄傲:“这个你可以放心,我们店里卖的布料,绝对是正规厂家生产的。而且还不是普通的公社企业生产的。而从正经的大型纺织厂那边拿货的。”

    作为一个家里拥有超市的女人,何玉燕十分清楚目前的货物进口渠道。

    国有大型工厂、国有中小型工厂、集体小作坊、私人小作坊这四大渠道。

    其中,国有大型工厂的货物,基本上不会卖给私人。特别是现在还是个卖方市场。这种厂子的规模大,招牌过硬。用不着把东西卖给私人。大半单位会从他们这里进货。

    而国有中小型工厂,就要看这个工厂的货物滞销到底有多少了。滞销太多,就会有货物被卖给私人。而且,如果滞销的货物太久,私人还能压压价,好多赚些差价。

    后面两种就没那么多规定了。这些人甚至可以做到加钱就做买卖的程度。

    而中年女人口中的货物来源,正说明了她的货物来路十分有问题。

    十有八九就是她那个在供销公司上班的女婿,靠着私人关系。把公家单位的货弄到私人这里来卖的。

    这就是一个突破口!

    何玉燕确定了这一点后也没多说。而是收拾了一下这些文具。然后就拉着顾明霞一起,来到隔壁的布料店买布。

    她的买是真的买。因为这店铺的布料看那制造工艺,确实是正规大厂才做得出来的。而且价格并不贵。就比百货商店的要贵一些。

    何玉燕买了不少布料。收获了中年女人一个个大大的笑容。

    带着一堆布料,何玉燕跟顾明霞回了趟老顾家吃午饭。顾广盛今天中午不回来吃饭。有何玉燕陪着,顾明霞觉得挺高兴的。

    吃着午饭,顾明霞想起了买布料的事情。直接就问何玉燕想要做什么。

    家里没有外人了,何玉燕说话就十分直接:“她家的布确实好。当然,更加的重要的是,如果立冬那边调查供销公司不顺利的话。说不定这个布料店是个突破口。”

    想到自己后续的一些安排,何玉燕还拜托婆婆帮忙,尽快把布料店老板娘一家的情况,帮忙打听清楚。特别是她那个在供销公司上班的女婿。

    听到这里,顾明霞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她直接问:“超市的事情,真不用你爸帮忙吗?他认识人,打个电话比你们到处跑关系要快得多。”

    何玉燕知道婆婆的好意,但她坚决摇头:“手头上的资金其实是足够的。要不是最近物价开始上涨,我们跑去贷款的话,这个背后下套的人,可能还不会现身。如果这次一个电话招呼,把人给压下去了。之后哪天我们要是资金不够。又遇到这种事情的话……”

    说到这里,何玉燕叹了口气:“要是这一次不把对方找出来。以后手头资金不够的话。对方说不定一次出击,就能把我们给打垮。”

    现在的商业氛围越来越浓厚了。而且随着每个人手头的钱开始增多。由金钱引发的罪恶,将会越来越多。

    钱是一种好东西,但同时也会滋生很多罪恶。

    从后世而来的何玉燕,十分佩服现在很多人的那种诚信善良美德。

    现在很多人做生意,都有着这样的美德。但是,很快那些阴险狡诈,卑鄙无耻的商人同样会一一涌现。

    而这些人因为敢做,甚至能把好的商人赶尽杀绝。

    就跟劣币驱逐良币一般。

    他们无法确定对手是好是坏,那么就更加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最好在商战一开始前,就把真正的敌人弄清楚。这才好“对症下药”!

    ——

    傍晚回到家里,顾立冬并没有准时回来。估计最近都不会有时间回家吃饭的。何玉燕也没等。先让两个孩子吃饱肚子。把母女三人收拾妥当,直到晚上9点钟左右,顾立冬这才带着点酒意回来。

    何玉燕给他递了杯蜂蜜水,见他喝完整个人都精神后。这才松了口气。

    她也没问外头的事情。只是让男人早点洗漱睡觉。热水都在灶上温着,洗个澡是很快的。

    等男人洗完澡出来,看起来就更加精神了。

    何玉燕见状,喊男人到床上去躺着。自己则是小声说了说今天在文具店遇到的事情。

    顾立冬听完后,表情变了变:“这确实是个突破口。要是妈那边能问出来的话,到时候你就告诉我。”

    何玉燕点头。她也觉得这是个突破口。今天男人回来虽然没说什么。但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事情可能不太顺利。

    超市这几个合伙人,人脉在不同的领域。供销公司这一块,确实除了顾立冬,并没有直接认识人的。而顾立冬这里,也就认识而已。连个交情也套不上。目前看来,只能是托朋友打听。朋友又托朋友打听。反正挺曲折的。

    说完这些让人不高兴的话后,何玉燕就说些高兴的。

    “文具店这两天我抽空把入库跟价目都弄好。请人的话,我准备去超市找一个熟手的收银员。超市现在能腾出人手来吗?”

    顾立冬想了想,不确定道:“等明天我去问问解放。”

    ——

    第二天何玉燕去上学,中午午休的时候,她娘家妈妈居然找了过来。

    何玉燕以为出了什么事情。

    何母也没磨叽,直接问:“超市是不是出了什么麻烦?你二哥这几天老往外头跑。你二嫂觉得不踏实。又不敢问,跑回家里来找我了。”

    何玉燕听到这个,瞬间有点点无语。她没想到这么大的一件事情,二哥居然没有跟二嫂提一提。不过想想二嫂那万事都要担忧的性格,大概也明白二哥的想法。

    “妈,你中午饭吃了没?走,先跟我去吃饭再说。”

    何母是自己坐车过来的,自然饭都没吃。女儿要请自己吃顿饭,何母也没跟她客气。

    当然,这顿饭是直接在学校吃的。何玉燕下午还有课,去外面吃怕来回不及时。

    等吃完饭后,何玉燕带着亲妈,在学校的草地上,找了个没人的地方。这才把这段时间超市发生的事情说了出来。

    何母一听是供销公司下绊子,直接吓了一跳。

    对老一辈的人来说,供销公司可是个很大的公家单位。没想到居然会在背后搞这种小动作。

    “哪里都有坏人。他们也不能代表整个供销公司。”

    何母说着这话,忽然又问道:“那你们还没找到是谁找事儿啊!”

    何玉燕一摊手:“没找到。供销公司太多大大小小的领导了。现在二哥他们一个个都在外头找朋友帮忙。就为了这个事情,所以最近估计都会很晚回家的。你回去的话,也别跟二嫂说太多,免得她多想。”

    何母当然了解自己二儿媳妇,当下就表示绝不会说漏嘴。

    ——

    何玉燕顺嘴也提了提自己的文具店。应该能在六月左右开始营业。

    何母是听说过女儿要搞文具店,没想到那么快就能弄好。她想了想问道:“那你那文具店要招人开店不?”

    何玉燕诧异看向亲妈:“妈,你想去看文具店?”

    何母点头。她是食品厂的临时工。而且是活儿太多的时候,才能进厂工作的临时工。一年也就三两个月要进厂工作。大部分时候她就是在家里闲着。

    大孙子都上小学了,不用她带。两个孙女儿是二儿媳自己带。所以,她平时除了照顾家里老头子。真没事儿干!

    之前她就觉得没事儿干,心里空落落的。然后经常跑去女儿家送东西。

    结果发现他们大杂院的那些大妈,比自己年纪大,也有比自己年纪小。一个个都去摆摊儿或者当小老板去了。

    那个时候何母就发现自己有点动心。只是不好意思直接开口问女儿。

    但这次的文具店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

    卖文具可以跟文化人接触。何母小时候家里情况特殊,想书都没机会。后来多亏了公家单位,给她们开设了扫盲班。何母在扫盲班学会了不少字。虽然比不上人家正经上过学的。但也到能报纸的程度。

    何玉燕认真看了看她妈的表情。发现对方的眼神是真的很渴望的那一种。瞬间觉得自己最近太忙了。居然没发现她妈妈有想工作的想法。

    她考虑了一下文具店那边的情况,直接道:“妈,你要去的话可以。但是我就怕你会累。我们这文具店可能会有很多孩子过来看。到时候你要给他们拿东西,还有收钱记账。”

    何母摆摆手:“这有啥的。再苦能比大冬天挖水渠苦吗?”

    那倒是没有……

    何玉燕看出了她妈妈的决心。觉得让她干这个也成。但是她会按照店员的要求来,如果她妈妈做不好,那真不能怪她……

    “嘿,你放心。你妈我虽然没多少书。但算数可利索着呢!就是肉摊的老王,看到我去买肉都有点怕……”

    听到这个,何玉燕哈哈大笑起来。她妈妈确实很会心算。每次去买肉能给卖肉的算到一厘钱的那种。偏偏肉摊的老王是个不怎么会算术的。每次都被她妈算的脑壳疼。

    ——

    确定了亲妈当店员后,何玉燕接下来的工作瞬间变得轻松起来。

    她妈妈说自己闲的没事。每天都跑去文具店帮她把货全部登记入库。而且,还给分门别类放得整整齐齐。

    就是货架,她也给重新摆放了一遍。按照她的话来说,这样摆的话,她坐在柜台也能看到货架的所有动静。

    跟开超市一样,开文具店同样会出现小偷。这种损耗除非是把所有文具都锁在柜子里。客人要一个,你再给拿一个。那样的话,就不会有小偷了。但这样一来,需要的人力成本就很大了。

    所以,何玉燕的文具店是有玻璃柜台的。跟传统的书店一模一样。但柜台里面主要是放一些价值高的商品。比如电子手表、钢笔这样价值十几二十几的东西。

    其他的小件货,比如铅笔橡皮擦什么的。统统都是放在货架上,跟超市那样,客人要哪个自己拿。再到门口的柜台结账。

    东西全部准备好后,何玉燕见她妈妈啥都上手了。索性在五月中旬,挑了一个周末,文具店直接开张了。

    文具店的名字叫圆丹文具店。用的是两个女儿的小名。听着好像挺土的,但何玉燕是已经计划好。把文具店的所有收益存起来,作为两个孩子长大后的成年礼物。当然,中间可能会把这些收益一部分变为黄金、房产这些增值更高的资产。但是,这些东西都是给两个孩子平分的。

    顾立冬很支持媳妇儿的决定。但是也心疼媳妇儿。

    “孩子们是很重要。但你也不能因为这个,就省着给自己花钱。咱赚钱还不是为了让日子过得更舒坦。我可不想你当那种把所有东西都给孩子。自己苦一辈子的那种妈妈。”

    虽然这种妈妈,才是现在社会主流认定的。

    就好像,只要结婚后。女同志就要为家庭,为丈夫,为孩子做奉献。等孙辈出现,还要继续为孙辈做奉献。

    顾立冬虽然是个男同志。但是他从小长大的大杂院,是有很多女性长辈的。他从小就看着大杂院的大妈们生活。

    比如,前院老赵家的孔大妈年轻时,顾立冬就觉得她过得特别苦。当小媳妇的时候要照顾凶恶的老婆婆。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又生了六个孙子。一辈子都在照顾这些人。

    但是,顾立冬没发现孔大妈有过过一天好日子。现在一大把年纪,还要受家里丈夫、儿子、儿媳妇、孙子的气。要不是赵老三是个孝顺的。她怕人早没了。

    顾立冬可不愿意自己深爱的女人,把日子过成孔大妈那样儿。即使是为了孩子,那也不成。

    何玉燕还真没想到男人居然想得那么深入。感动之余,又好笑道:“我才不会。爱自己,才能有能力爱其他人。你也是,你也得对自己好好的。咱好好珍惜自己,又好好珍惜对方……”

    这话特别拗口,但是何玉燕觉得很符合他们夫妻两当下的情况。

    文具店开张后,生意一直都很好。何玉燕之前准备会卖的小吃还没开始。她想着刚开张,这个事儿还是等下个学期再搞。至于卖冷饮冰棒雪糕啥的,已经开始卖了。这东西的成本低,但是特别好卖。

    有时候一天卖冷饮雪糕赚到的前,比卖文具这些要多不少。毕竟文具这些买了后会用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冷饮雪糕这些,早上吃了,下午依然可以吃。

    所以,何玉燕觉得做饮食行业其实是很赚钱的。可惜这行特别累,她没那么大的觉悟,去赚这份辛苦钱。

    ——

    就在何玉燕这里一切顺利的时候,顾立冬他们那里也有了突破。

    当然,这个突破,并不是他们几个合伙人去托朋友帮忙带来的。那些朋友没人能打听出来任何有用的信息。

    最终,还是依靠何玉燕说出来的那件事情。

    就是文具店隔壁卖布料的那个中年女人。

    之前顾明霞特意找厂里的人打听了中年女人的情况。知道了她女婿的名字,以及在供销公司工作的情况。

    这些信息很快通过何玉燕,让顾立冬他们知道了。

    知道了人是谁就很好办。

    只要找人帮忙查查供销公司进货的布料来源。加上在那个布料店里发现的布料情况。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到几天的功夫,他们就发现了这些布料,到底是怎么流入中年女人的布料店的。

    简单来说,就是库存货。

    普通的纺织厂会把瑕疵品用来给员工当福利。就有人钻这个空子,把好的商品,当成是瑕疵品直接买走。

    同理,供销公司作为一个大型的、平衡供需关系的公司,自然有很多大型仓库。有仓库,就意味着有库存货。

    有些库存货很可能存放了好多年,货物已经变得陈旧,无法当成好的商品来销售了。

    这些货物就是库存货。

    供销公司这里,就有人把刚刚入库没多久的新货。出库的时候做成是库存货。这样就能用便宜的价格买到新货。

    这些新货到了布料店,又用更高的价格卖出去。

    这一来一回,用买旧货的钱买了新货。又用卖新货的价格卖出去。中间的差价,就是布料店的盈利。

    其实,这种事情并不复杂,更加不少见。

    但是,如果有人真较真起来,这就是违法的。已经可以算到贪污公家财物的范畴。

    当然,到底里头具体有多少人这样搞,他们不知道。暂时也不想知道那么多。

    找到了这个突破口后,楼解放就找人去跟中年女人的女婿谈话了。

    他们的运气很好。这个女婿虽然年纪不大。但居然在供销公司秘书办公室里面当打字员。

    这是一个这年头比较特殊的岗位。后世人人都会用电脑打字,自然已经没有这个职业。但是现在,很多单位都没有电脑。他们的字要是不手写的话,就让打字员用打字机,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

    很多工厂的公务函,就是这样敲出来。然后由相关领导签名盖章后发出去的。

    而这个打字员,就在前段时间的下午,偶然间听到了总经理接了一个来自M国的电话。

    打字员没听到太多的内容。只依稀听到什么超市、买下、威胁这样的字眼。

    ——

    何玉燕没想到事情居然会有这样戏剧性的结果。

    在寻找到突破口的当天,何玉燕就从男人口中知道了这些事情。她本人是很有脑洞的。单单几个单词,就能排列组合成多种不同的意思。

    何玉燕很快说道:

    “是不是供销公司的总经理,有什么把柄在佟家的手里?”

    是的,佟家。

    从M国来的电话,又提到了超市、买下、威胁。除了佟家也没别人了。

    而供销公司的总经理,自然也有这个能力,阻止顾立冬他们的贷款申请。

    要是他们真的缺钱,可能就会接受供销公司的钱。到时候佟家人要超市,他们可以转手就把超市卖给佟家。说不定还能赚一笔不菲的资金。算来算去,供销公司都不会有任何损失。

    反倒是他们这几个超市的合伙人,那才真被人摘桃子呢!

    “那你们准备怎么反击?”

    何玉燕问完后,发现男人的表情有点微妙。

    “我今天跟爸说了。让他帮忙,把我们超市的挂靠单位,直接改成第一机床厂。申请我已经交过去了。”

    何玉燕诧异地看向男人:“这不是靠咱爸解决吗?不是说要想办法自己解决吗?”

    顾立冬摇头:“对方跟咱也不是一个量级的。我之前还以为是那个小经理搞事情。没想到居然是总经理。那咱可不能跟他耗下去。正好爸最近老是打电话问我这个事情。我想了想,还是让他帮忙改了这个挂靠单位算了。脱离了供销公司,之后他们出事的话,咱好歹也能脱身。”

    当然,等办完更改挂靠单位的手续后,他们就准备把查到的资料递交给有关部门。

    他们办不到的事情,自然有人能办得到。

    男人这样干脆利索的做法,何玉燕挺赞同的。

    这样看来,幸运女神还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

    但何玉燕又马上想起自己那个回收站,不也是挂靠在供销公司名下的吗?现在看来,这个单位可能不太靠谱。

    “不行,我明天去一趟回收站。找康大爷商量一下,不行就把我们那个回收站直接申请个体工商管理登记。”

    超市因为雇员太多了,在政策没有完全明朗下来前,还是挂靠在单位比较安全。

    但是,回收站就不一样。那地儿的工人就两个。而且,因为是个捡破烂卖的。其实很不打眼。

    何玉燕想想,还是得趁顾立冬他们这边没办完手续。她那里先办个工商登记最安全。

    第二天,何玉燕麻溜儿找康大爷商量。康大爷又去找他在供销公司是老朋友帮忙。两天就把脱离组织关系的申请办了下来。

    这边刚办完,何玉燕就拿着自家资料跑去工商局登记了。

    这个登记后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审批。不然历史上第一个拿到个体工商管理登记证的人,也不会在12月才拿到。不过,她这边登记上了就没问题。证件的发放延迟她一点儿也不担心。

    只要能登记上,顺顺利利交税。基本上不会有任何问题。

    很快,何玉燕就庆幸自己这手续办得及时。

    因为一周后,当顾立冬他们那边,办理完挂靠单位更改的手续后。一个更大的麻烦出现在他们跟前。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3-2123:32:30~2024-03-2223:11:2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故事的小黄花20瓶;474581622瓶;阡陌红尘、凝妮、莫漓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接下来几天,大家都在发动自己的关系,想方设法打听任何关于供销公司的消息。

    顾立冬也找了个时间,直接给亲爹打了个电话。电话里把供销公司的这些做法说了出来。询问对方有没有其他接触供销公司的渠道。

    当时,顾广盛直接问顾立冬要不要他出面。不过顾立冬拒绝了。想要先试试能不能靠他们几个,把事情给解决了。

    从顾广盛这里得知供销公司那些个头头脑脑的关系后。他们的寻找就多了些方向。

    但打探消息需要时间。在那之前,众人也只能继续按部就班地上班干活。

    何玉燕同样如此。

    在知道超市的几个合伙人都在努力后,她也没插手。而是把精力放回自己的文具店。

    文具店之前就已经简单装修过了。选品也在这两天完成。其实也很简单,样品都是寄过来的。何玉燕把样品一个个看完,选容易卖出去的就可以了。

    确定好样品好,何玉燕直接给供货商那边打电话。她这第一批货物,为了打响文具店的知名度。选的都是一些比较时髦好看的款式。比如,笔不止有传统的钢笔、铅笔。也有新款的圆珠笔。

    笔记本的话,不止有平时的那种跟草稿纸差不多的。还多买一部分带花纹的。

    另外的信纸信封、橡皮擦、文具袋、发夹、钥匙扣、电子表等等文具精品,选择的都是比较好看可爱的款式。

    这些供货商是源头厂家,不是经销商。所以何玉燕的订单一到,他们那边就有库存可以发出。

    这次她也没用许家介绍的铁路关系。因为超市的进货车队正好在广市。搭便车一起拉回来就是了。

    ——

    几天过后,货车顺利回来。何玉燕准备亲自去文具店接货。

    顾立冬忙着超市的时候,今天没有送何玉燕过来。她是自己坐电车过来的。但估计不放心媳妇儿,顾立冬还是给自家亲妈打了个电话。

    于是,等何玉燕到达文具店的时候,货车还没到。自家婆婆倒是已经到了。

    对方没有文具店的钥匙,这会儿乐呵呵地坐在文具店门口的石墩子上。跟邻居聊着天,一副乐呵呵的模样。

    “妈,你怎么过来呢?”

    何玉燕急哄哄地走了过去。有点觉得不好意思起来。十有八九,是自家男人不放心,才打电话跟婆婆说的。

    顾明霞嘿嘿一笑不说话,只问:“货车是不是快到呢?”

    提到工作,何玉燕立刻忘了这一茬:“快了。他们要先把一部分货卸到火车站的摊位上。那边有个租的仓库。剩下的货才会拉到我们这里来。”

    “到时候我正好可以帮你登记货物呢!”

    何玉燕看自家婆婆这热心的样子。感动之余,跟她提了提之后的安排。

    “这次过来的车队,是我们八厂的司机。厂里正好有货要拉去广市。回程的时候又是空车。立冬就找他们回来的时候拉些东西回来。车队开车的都是立冬的下属。有一个还是我们大杂院的邻居。”

    婆媳两人说起话来十分亲热。看得隔壁几个店铺的老板娘十分羡慕。

    ——

    这个地方的两排店铺都已经卖了出去。

    像何玉燕这样买了后只装修,之后没有其动作的。其实算是比较奇怪的。大部分买了后不是出租给人开店,就是自家人赶紧开店。指望着靠这房子好赚大钱呢!

    “顾校长,这就是你儿媳妇啊!”

    隔壁是卖布料的店铺。老板娘是个瞧着十分精明的中年女人。

    “是啊!是啊!这是我儿媳妇。”

    “那你儿媳妇这是要开什么店?”刚还觉得骄傲的顾明霞,瞬间觉得自己不喜欢中年女人的问题了。

    何玉燕听出了这话的含义。对着那边嘿嘿笑出了一口大白牙:“卖布料呗……”

    对面一听到这话,立刻脸色都难看起来。

    何玉燕当看不到,就让她纠结多半个小时。

    “这人你也别得罪先。她家都是厂里的职工。但是,她有一个女儿,嫁的人家是供销公司的。”

    何玉燕见自家婆婆这副神神秘秘的样子。估计眼前这店主有啥关系了。

    她也不墨迹,但也没过去套近乎。而是把文具店里面摆放的货架全部搬到一边。待会儿车队来送货,东西都放先这里。

    货车来得很快,不用等半小时,十分钟车子就到了。

    货物总共就摆了一台车,开车的人是前院的赵老三。

    赵家赵老头瘫痪了那么几年还没死。反倒是孔大妈为了照顾他,愣是老了十多岁。其他赵家的人,除了赵老三,依然住在前院那点地儿。这两年赵家都挺安分的。最大的原因就是赵老三出息了。

    虽然他没在家里居住。但却是赵家兄弟三个中,唯一会给爹妈交养老钱的。没有他的帮衬,光是孔大妈一个人也支撑不到那么久。

    ——

    “嫂子,货都齐了。你看看这是送货单。核对一下,没有问题的话麻烦帮我签个单。”

    赵老三高高兴兴地喊着何玉燕。不忘跟顾明霞打招呼。周围其他几个店铺的人,这个时候也从店里走了出来。一个个围了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货车的车斗。

    何玉燕也不在意这些人,开始核对货物清单。核对无误后,开始卸货。

    一切进展十分顺利。赵老三帮着把一箱箱货物搬到了店里面。喝了两口水,但人一直没有挪动脚步。

    一看就是知道他这是有话说。

    顾明霞见不得小伙子这样扭扭捏捏。直接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干啥呢?干啥呢?有事儿就说呗!”

    何玉燕随即点头:“就是,咱也是熟人了。有啥不能说的啊!”

    “就是你那个在荷花胡同的回收站还招人不?”

    何玉燕还以为对方是想问文具店招人的事情。毕竟这段时间,不少人找到她这里来问这个。

    “那里的活儿不多。暂时没准备招人。怎么?你这是想要给谁找工作?”

    赵老三一副纠结的模样,但还是开口道:“给我妈!”

    何玉燕震惊:“她不是要照顾你爸吗?”

    “我觉得我爸一时半会儿死不了。我妈要是继续这样呆在家里,怕会比我爸还早走。”

    这话旁人听着像是个不孝子。但何玉燕立刻明白了对方话中的含义。

    但她也不能因为同情什么的,脑门一拍就答应这样重要的事情。

    “要不你等等。最近我们几个地方可能都要招人。到时候再说?”

    赵老三点头,其实他主要是怕他妈在家里要越过越不好。着急倒是没有特别着急。

    赵老三离开后,顾明霞立刻问起赵家的事情来。

    一听是那个被大孙子丢的玻璃珠,弄得摔倒在地然后瘫痪的赵老头,她立刻就知道是谁了。

    ——

    婆媳两人聊着天,准备把货物拆箱的时候,店门就被敲响。顾明霞故去一开门。发现还是刚刚隔壁那个精明中年女人。

    “哎哟,阿芬啊!你这是有啥事儿吗?”

    何玉燕也看到了对方。本来不想理会的。但马上又想到了婆婆刚刚说的话,立刻把人招呼进来坐下。

    对方虽然坐下了,但是脑袋还一直往他们的货物瞧。何玉燕就知道对方是真怕他们开布料店铺。即使他们这箱子包装,一看就不是布料。

    “我们这些都是文具。准备开个文具店呢!”

    “原来是文具啊!”叫阿芬的中年女人一听,马上就放松了下来。

    何玉燕见状,立刻说道:“那可不!这开布料店也不是人人都能开的。光是进货这一块就做不到。还是婶子你能耐,居然能弄来这么多好看的布料。待会儿我这里忙完,铁定要去你那店铺瞧一瞧。正好夏天马上来了。家里的孩子还得添新衣裳呢!”

    这一长串话,着实让中年女人高兴不已。

    如果说之前何玉燕那句要卖布料的话,戳到了她的痛脚。那么现在这样捧着自己说话,就让她有了一种更加满足的感觉了。

    何玉燕见她表情十分得意。又加大了说话的力度。

    “就是……”

    “就是什么?”中年女人还没高兴完呢,何玉燕忽然就来了这么一个转折。

    “就是你店里卖的布料,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吧!”

    何玉燕说着这话,手十分做作地捂住嘴巴。一副说错话不好生意的模样。

    顾明霞在边上看着媳妇儿这一番动作,惊讶得瞪大双眼。她还真不知道媳妇儿还会来这一套的。

    而中年女人看到何玉燕这样的表现,有点生气,但又觉得这样问有点正常。毕竟人家是真不认识她呢!

    就是眼前的顾校长,之前也是自己认识对方,对方不认识自己。万人大厂的规模,注定了厂里的职工有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认识到对方。

    要不是这次自家弄来钱,买下这个店铺的话。自己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跟厂子的媳妇说话呢!

    想到这里,中年女人又觉得十分骄傲。

    所以,面对何玉燕的质疑,中年女人生气之余。又满脸骄傲:“这个你可以放心,我们店里卖的布料,绝对是正规厂家生产的。而且还不是普通的公社企业生产的。而从正经的大型纺织厂那边拿货的。”

    作为一个家里拥有超市的女人,何玉燕十分清楚目前的货物进口渠道。

    国有大型工厂、国有中小型工厂、集体小作坊、私人小作坊这四大渠道。

    其中,国有大型工厂的货物,基本上不会卖给私人。特别是现在还是个卖方市场。这种厂子的规模大,招牌过硬。用不着把东西卖给私人。大半单位会从他们这里进货。

    而国有中小型工厂,就要看这个工厂的货物滞销到底有多少了。滞销太多,就会有货物被卖给私人。而且,如果滞销的货物太久,私人还能压压价,好多赚些差价。

    后面两种就没那么多规定了。这些人甚至可以做到加钱就做买卖的程度。

    而中年女人口中的货物来源,正说明了她的货物来路十分有问题。

    十有八九就是她那个在供销公司上班的女婿,靠着私人关系。把公家单位的货弄到私人这里来卖的。

    这就是一个突破口!

    何玉燕确定了这一点后也没多说。而是收拾了一下这些文具。然后就拉着顾明霞一起,来到隔壁的布料店买布。

    她的买是真的买。因为这店铺的布料看那制造工艺,确实是正规大厂才做得出来的。而且价格并不贵。就比百货商店的要贵一些。

    何玉燕买了不少布料。收获了中年女人一个个大大的笑容。

    带着一堆布料,何玉燕跟顾明霞回了趟老顾家吃午饭。顾广盛今天中午不回来吃饭。有何玉燕陪着,顾明霞觉得挺高兴的。

    吃着午饭,顾明霞想起了买布料的事情。直接就问何玉燕想要做什么。

    家里没有外人了,何玉燕说话就十分直接:“她家的布确实好。当然,更加的重要的是,如果立冬那边调查供销公司不顺利的话。说不定这个布料店是个突破口。”

    想到自己后续的一些安排,何玉燕还拜托婆婆帮忙,尽快把布料店老板娘一家的情况,帮忙打听清楚。特别是她那个在供销公司上班的女婿。

    听到这里,顾明霞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她直接问:“超市的事情,真不用你爸帮忙吗?他认识人,打个电话比你们到处跑关系要快得多。”

    何玉燕知道婆婆的好意,但她坚决摇头:“手头上的资金其实是足够的。要不是最近物价开始上涨,我们跑去贷款的话,这个背后下套的人,可能还不会现身。如果这次一个电话招呼,把人给压下去了。之后哪天我们要是资金不够。又遇到这种事情的话……”

    说到这里,何玉燕叹了口气:“要是这一次不把对方找出来。以后手头资金不够的话。对方说不定一次出击,就能把我们给打垮。”

    现在的商业氛围越来越浓厚了。而且随着每个人手头的钱开始增多。由金钱引发的罪恶,将会越来越多。

    钱是一种好东西,但同时也会滋生很多罪恶。

    从后世而来的何玉燕,十分佩服现在很多人的那种诚信善良美德。

    现在很多人做生意,都有着这样的美德。但是,很快那些阴险狡诈,卑鄙无耻的商人同样会一一涌现。

    而这些人因为敢做,甚至能把好的商人赶尽杀绝。

    就跟劣币驱逐良币一般。

    他们无法确定对手是好是坏,那么就更加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最好在商战一开始前,就把真正的敌人弄清楚。这才好“对症下药”!

    ——

    傍晚回到家里,顾立冬并没有准时回来。估计最近都不会有时间回家吃饭的。何玉燕也没等。先让两个孩子吃饱肚子。把母女三人收拾妥当,直到晚上9点钟左右,顾立冬这才带着点酒意回来。

    何玉燕给他递了杯蜂蜜水,见他喝完整个人都精神后。这才松了口气。

    她也没问外头的事情。只是让男人早点洗漱睡觉。热水都在灶上温着,洗个澡是很快的。

    等男人洗完澡出来,看起来就更加精神了。

    何玉燕见状,喊男人到床上去躺着。自己则是小声说了说今天在文具店遇到的事情。

    顾立冬听完后,表情变了变:“这确实是个突破口。要是妈那边能问出来的话,到时候你就告诉我。”

    何玉燕点头。她也觉得这是个突破口。今天男人回来虽然没说什么。但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事情可能不太顺利。

    超市这几个合伙人,人脉在不同的领域。供销公司这一块,确实除了顾立冬,并没有直接认识人的。而顾立冬这里,也就认识而已。连个交情也套不上。目前看来,只能是托朋友打听。朋友又托朋友打听。反正挺曲折的。

    说完这些让人不高兴的话后,何玉燕就说些高兴的。

    “文具店这两天我抽空把入库跟价目都弄好。请人的话,我准备去超市找一个熟手的收银员。超市现在能腾出人手来吗?”

    顾立冬想了想,不确定道:“等明天我去问问解放。”

    ——

    第二天何玉燕去上学,中午午休的时候,她娘家妈妈居然找了过来。

    何玉燕以为出了什么事情。

    何母也没磨叽,直接问:“超市是不是出了什么麻烦?你二哥这几天老往外头跑。你二嫂觉得不踏实。又不敢问,跑回家里来找我了。”

    何玉燕听到这个,瞬间有点点无语。她没想到这么大的一件事情,二哥居然没有跟二嫂提一提。不过想想二嫂那万事都要担忧的性格,大概也明白二哥的想法。

    “妈,你中午饭吃了没?走,先跟我去吃饭再说。”

    何母是自己坐车过来的,自然饭都没吃。女儿要请自己吃顿饭,何母也没跟她客气。

    当然,这顿饭是直接在学校吃的。何玉燕下午还有课,去外面吃怕来回不及时。

    等吃完饭后,何玉燕带着亲妈,在学校的草地上,找了个没人的地方。这才把这段时间超市发生的事情说了出来。

    何母一听是供销公司下绊子,直接吓了一跳。

    对老一辈的人来说,供销公司可是个很大的公家单位。没想到居然会在背后搞这种小动作。

    “哪里都有坏人。他们也不能代表整个供销公司。”

    何母说着这话,忽然又问道:“那你们还没找到是谁找事儿啊!”

    何玉燕一摊手:“没找到。供销公司太多大大小小的领导了。现在二哥他们一个个都在外头找朋友帮忙。就为了这个事情,所以最近估计都会很晚回家的。你回去的话,也别跟二嫂说太多,免得她多想。”

    何母当然了解自己二儿媳妇,当下就表示绝不会说漏嘴。

    ——

    何玉燕顺嘴也提了提自己的文具店。应该能在六月左右开始营业。

    何母是听说过女儿要搞文具店,没想到那么快就能弄好。她想了想问道:“那你那文具店要招人开店不?”

    何玉燕诧异看向亲妈:“妈,你想去看文具店?”

    何母点头。她是食品厂的临时工。而且是活儿太多的时候,才能进厂工作的临时工。一年也就三两个月要进厂工作。大部分时候她就是在家里闲着。

    大孙子都上小学了,不用她带。两个孙女儿是二儿媳自己带。所以,她平时除了照顾家里老头子。真没事儿干!

    之前她就觉得没事儿干,心里空落落的。然后经常跑去女儿家送东西。

    结果发现他们大杂院的那些大妈,比自己年纪大,也有比自己年纪小。一个个都去摆摊儿或者当小老板去了。

    那个时候何母就发现自己有点动心。只是不好意思直接开口问女儿。

    但这次的文具店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

    卖文具可以跟文化人接触。何母小时候家里情况特殊,想书都没机会。后来多亏了公家单位,给她们开设了扫盲班。何母在扫盲班学会了不少字。虽然比不上人家正经上过学的。但也到能报纸的程度。

    何玉燕认真看了看她妈的表情。发现对方的眼神是真的很渴望的那一种。瞬间觉得自己最近太忙了。居然没发现她妈妈有想工作的想法。

    她考虑了一下文具店那边的情况,直接道:“妈,你要去的话可以。但是我就怕你会累。我们这文具店可能会有很多孩子过来看。到时候你要给他们拿东西,还有收钱记账。”

    何母摆摆手:“这有啥的。再苦能比大冬天挖水渠苦吗?”

    那倒是没有……

    何玉燕看出了她妈妈的决心。觉得让她干这个也成。但是她会按照店员的要求来,如果她妈妈做不好,那真不能怪她……

    “嘿,你放心。你妈我虽然没多少书。但算数可利索着呢!就是肉摊的老王,看到我去买肉都有点怕……”

    听到这个,何玉燕哈哈大笑起来。她妈妈确实很会心算。每次去买肉能给卖肉的算到一厘钱的那种。偏偏肉摊的老王是个不怎么会算术的。每次都被她妈算的脑壳疼。

    ——

    确定了亲妈当店员后,何玉燕接下来的工作瞬间变得轻松起来。

    她妈妈说自己闲的没事。每天都跑去文具店帮她把货全部登记入库。而且,还给分门别类放得整整齐齐。

    就是货架,她也给重新摆放了一遍。按照她的话来说,这样摆的话,她坐在柜台也能看到货架的所有动静。

    跟开超市一样,开文具店同样会出现小偷。这种损耗除非是把所有文具都锁在柜子里。客人要一个,你再给拿一个。那样的话,就不会有小偷了。但这样一来,需要的人力成本就很大了。

    所以,何玉燕的文具店是有玻璃柜台的。跟传统的书店一模一样。但柜台里面主要是放一些价值高的商品。比如电子手表、钢笔这样价值十几二十几的东西。

    其他的小件货,比如铅笔橡皮擦什么的。统统都是放在货架上,跟超市那样,客人要哪个自己拿。再到门口的柜台结账。

    东西全部准备好后,何玉燕见她妈妈啥都上手了。索性在五月中旬,挑了一个周末,文具店直接开张了。

    文具店的名字叫圆丹文具店。用的是两个女儿的小名。听着好像挺土的,但何玉燕是已经计划好。把文具店的所有收益存起来,作为两个孩子长大后的成年礼物。当然,中间可能会把这些收益一部分变为黄金、房产这些增值更高的资产。但是,这些东西都是给两个孩子平分的。

    顾立冬很支持媳妇儿的决定。但是也心疼媳妇儿。

    “孩子们是很重要。但你也不能因为这个,就省着给自己花钱。咱赚钱还不是为了让日子过得更舒坦。我可不想你当那种把所有东西都给孩子。自己苦一辈子的那种妈妈。”

    虽然这种妈妈,才是现在社会主流认定的。

    就好像,只要结婚后。女同志就要为家庭,为丈夫,为孩子做奉献。等孙辈出现,还要继续为孙辈做奉献。

    顾立冬虽然是个男同志。但是他从小长大的大杂院,是有很多女性长辈的。他从小就看着大杂院的大妈们生活。

    比如,前院老赵家的孔大妈年轻时,顾立冬就觉得她过得特别苦。当小媳妇的时候要照顾凶恶的老婆婆。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又生了六个孙子。一辈子都在照顾这些人。

    但是,顾立冬没发现孔大妈有过过一天好日子。现在一大把年纪,还要受家里丈夫、儿子、儿媳妇、孙子的气。要不是赵老三是个孝顺的。她怕人早没了。

    顾立冬可不愿意自己深爱的女人,把日子过成孔大妈那样儿。即使是为了孩子,那也不成。

    何玉燕还真没想到男人居然想得那么深入。感动之余,又好笑道:“我才不会。爱自己,才能有能力爱其他人。你也是,你也得对自己好好的。咱好好珍惜自己,又好好珍惜对方……”

    这话特别拗口,但是何玉燕觉得很符合他们夫妻两当下的情况。

    文具店开张后,生意一直都很好。何玉燕之前准备会卖的小吃还没开始。她想着刚开张,这个事儿还是等下个学期再搞。至于卖冷饮冰棒雪糕啥的,已经开始卖了。这东西的成本低,但是特别好卖。

    有时候一天卖冷饮雪糕赚到的前,比卖文具这些要多不少。毕竟文具这些买了后会用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冷饮雪糕这些,早上吃了,下午依然可以吃。

    所以,何玉燕觉得做饮食行业其实是很赚钱的。可惜这行特别累,她没那么大的觉悟,去赚这份辛苦钱。

    ——

    就在何玉燕这里一切顺利的时候,顾立冬他们那里也有了突破。

    当然,这个突破,并不是他们几个合伙人去托朋友帮忙带来的。那些朋友没人能打听出来任何有用的信息。

    最终,还是依靠何玉燕说出来的那件事情。

    就是文具店隔壁卖布料的那个中年女人。

    之前顾明霞特意找厂里的人打听了中年女人的情况。知道了她女婿的名字,以及在供销公司工作的情况。

    这些信息很快通过何玉燕,让顾立冬他们知道了。

    知道了人是谁就很好办。

    只要找人帮忙查查供销公司进货的布料来源。加上在那个布料店里发现的布料情况。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到几天的功夫,他们就发现了这些布料,到底是怎么流入中年女人的布料店的。

    简单来说,就是库存货。

    普通的纺织厂会把瑕疵品用来给员工当福利。就有人钻这个空子,把好的商品,当成是瑕疵品直接买走。

    同理,供销公司作为一个大型的、平衡供需关系的公司,自然有很多大型仓库。有仓库,就意味着有库存货。

    有些库存货很可能存放了好多年,货物已经变得陈旧,无法当成好的商品来销售了。

    这些货物就是库存货。

    供销公司这里,就有人把刚刚入库没多久的新货。出库的时候做成是库存货。这样就能用便宜的价格买到新货。

    这些新货到了布料店,又用更高的价格卖出去。

    这一来一回,用买旧货的钱买了新货。又用卖新货的价格卖出去。中间的差价,就是布料店的盈利。

    其实,这种事情并不复杂,更加不少见。

    但是,如果有人真较真起来,这就是违法的。已经可以算到贪污公家财物的范畴。

    当然,到底里头具体有多少人这样搞,他们不知道。暂时也不想知道那么多。

    找到了这个突破口后,楼解放就找人去跟中年女人的女婿谈话了。

    他们的运气很好。这个女婿虽然年纪不大。但居然在供销公司秘书办公室里面当打字员。

    这是一个这年头比较特殊的岗位。后世人人都会用电脑打字,自然已经没有这个职业。但是现在,很多单位都没有电脑。他们的字要是不手写的话,就让打字员用打字机,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

    很多工厂的公务函,就是这样敲出来。然后由相关领导签名盖章后发出去的。

    而这个打字员,就在前段时间的下午,偶然间听到了总经理接了一个来自M国的电话。

    打字员没听到太多的内容。只依稀听到什么超市、买下、威胁这样的字眼。

    ——

    何玉燕没想到事情居然会有这样戏剧性的结果。

    在寻找到突破口的当天,何玉燕就从男人口中知道了这些事情。她本人是很有脑洞的。单单几个单词,就能排列组合成多种不同的意思。

    何玉燕很快说道:

    “是不是供销公司的总经理,有什么把柄在佟家的手里?”

    是的,佟家。

    从M国来的电话,又提到了超市、买下、威胁。除了佟家也没别人了。

    而供销公司的总经理,自然也有这个能力,阻止顾立冬他们的贷款申请。

    要是他们真的缺钱,可能就会接受供销公司的钱。到时候佟家人要超市,他们可以转手就把超市卖给佟家。说不定还能赚一笔不菲的资金。算来算去,供销公司都不会有任何损失。

    反倒是他们这几个超市的合伙人,那才真被人摘桃子呢!

    “那你们准备怎么反击?”

    何玉燕问完后,发现男人的表情有点微妙。

    “我今天跟爸说了。让他帮忙,把我们超市的挂靠单位,直接改成第一机床厂。申请我已经交过去了。”

    何玉燕诧异地看向男人:“这不是靠咱爸解决吗?不是说要想办法自己解决吗?”

    顾立冬摇头:“对方跟咱也不是一个量级的。我之前还以为是那个小经理搞事情。没想到居然是总经理。那咱可不能跟他耗下去。正好爸最近老是打电话问我这个事情。我想了想,还是让他帮忙改了这个挂靠单位算了。脱离了供销公司,之后他们出事的话,咱好歹也能脱身。”

    当然,等办完更改挂靠单位的手续后,他们就准备把查到的资料递交给有关部门。

    他们办不到的事情,自然有人能办得到。

    男人这样干脆利索的做法,何玉燕挺赞同的。

    这样看来,幸运女神还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

    但何玉燕又马上想起自己那个回收站,不也是挂靠在供销公司名下的吗?现在看来,这个单位可能不太靠谱。

    “不行,我明天去一趟回收站。找康大爷商量一下,不行就把我们那个回收站直接申请个体工商管理登记。”

    超市因为雇员太多了,在政策没有完全明朗下来前,还是挂靠在单位比较安全。

    但是,回收站就不一样。那地儿的工人就两个。而且,因为是个捡破烂卖的。其实很不打眼。

    何玉燕想想,还是得趁顾立冬他们这边没办完手续。她那里先办个工商登记最安全。

    第二天,何玉燕麻溜儿找康大爷商量。康大爷又去找他在供销公司是老朋友帮忙。两天就把脱离组织关系的申请办了下来。

    这边刚办完,何玉燕就拿着自家资料跑去工商局登记了。

    这个登记后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审批。不然历史上第一个拿到个体工商管理登记证的人,也不会在12月才拿到。不过,她这边登记上了就没问题。证件的发放延迟她一点儿也不担心。

    只要能登记上,顺顺利利交税。基本上不会有任何问题。

    很快,何玉燕就庆幸自己这手续办得及时。

    因为一周后,当顾立冬他们那边,办理完挂靠单位更改的手续后。一个更大的麻烦出现在他们跟前。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3-2123:32:30~2024-03-2223:11:2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故事的小黄花20瓶;474581622瓶;阡陌红尘、凝妮、莫漓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