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帮康熙养崽后我成了举国团宠(清穿) > 第 126 章 胤禔篇番外四
    即便是胤禔没有亲眼看到和兰人的惨状,但也能够想象到几分了。

    想到大清以后,可能也会像今日的和兰人一样,一口气没续上,就如困在浅滩的龙,如落魄的虎,谁都能上来欺负一把。

    这回的胤禔,显得更为迫切,很快再次写折子,从此次弗朗机商船和和兰商船爆发冲突一事出发,陈述了大清水师的痛点,并联系世界局势,期望康熙能意识到,大清已经进入世界这个大局中,威胁已经不仅是来自与大清相邻的国家,远在重洋之外的欧罗巴,一样是大清的威胁!

    福建总督与水师提督的折子,比胤禔的折子,更快抵达了京城。

    正如胤禔预料的那样,这两人折子递得快,是因为认错快,但也仗着福建远离京城,所以并未如实描述此时,反而说成是一个小冲突,双方在大清水师的调解下,最终握手言和。

    折子中,非但没有把事情真相说出来,甚至还隐隐有邀功的意思。

    乾清宫内,如往常一般安静。

    梁九功熟练地撤下了已经快凉了的茶水,然后给康熙上了新茶,低着头,眼睛不乱看,对那堆积如山的折子,更是熟视无睹。

    就在梁九功刚将茶碗放下,康熙突然将手中的折子种种地放下,随手操起刚换的茶水,朝着地上,砸了过去:“反了!反了!真是反了天了!这些小人,竟敢如此欺瞒于朕!”

    梁九功等一众在殿内伺候的太监宫女,全都条件反射性地跪下。

    虽然知道康熙是因为看了折子生气了,要发泄一番,但这个时候最好老实一些,不要被捉住了把柄才好,否则可能会成为出头的椽子。

    康熙砸了茶杯,气儿还没有顺下来,过了好一会儿之后,梁九功才敢试探性地重新沏了茶来,一句话也不敢多说,只默默地将茶水放在了康熙手边。

    康熙果然立马端起茶喝了一口,语调显得波澜不惊地吩咐道:“梁九功,去把太子召来!”

    “是!圣上!”

    梁九功躬身后退,亲自去召太子,顺道还给徒弟使了个眼色,让人赶紧将刚刚砸的茶杯和茶水之类的收拾干净。

    等到太子来了,一切恢复如初,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般。

    康熙直接将胤褆的折子递给太子:“你看看罢!”

    太子双手接过折子,飞快地浏览了一遍,震惊道:“胤禔说的这些,可是真的?”

    康熙哼了一声,又把福建总督和水师提督的折子扔到太子面前:“同一个事情,他们说法截然不同!不管如何,肯定是有人想糊弄朕,当朕是耳聋眼瞎了!”

    太子没接这话,将胤禔的折子放在一边后,又拿着福建几个封疆大吏的折子看了起来。

    越看眉头皱得越深,双方的折子明明说的是同一个事,结果看上去像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一般。

    看完折子,太子对梁九功轻轻地摆了摆手,梁九功恭敬地弯了弯腰,便领着太监和宫女们都下去了,还贴心地将殿门给关上了。

    等下面的人都走了,太子才开口道:“皇阿玛,儿臣以为,胤禔的折子所言,才更贴近实情。”

    太子明白,皇阿玛遇到这种事,特地将自己召来,就是想听听自己的意见的,所以太子也没藏着掖着,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康熙眯了眯眼睛,问:“哦?你为何会这么想?”

    太子认真道:“儿臣虽与胤禔互相看不顺眼,但我们也算一起长大,胤禔在大事上从不含糊的性子,儿臣是很了解的。更何况,福建水师提督,还有总督,与胤禔不存在任何冲突矛盾,他也无需编造这样的谎言来构陷他们。”

    “几份折子放在一处对比,就可以看出,若事情被如是上报,最后吃亏的是谁。”

    康熙听到这里,心中的气平顺了许多,也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神色。

    太子没有辜负他这些年的悉心教导,面对这种国家大事,判断力越发的出色了。

    “那你觉得,胤禔后面所言,是杞人忧天,还是高瞻远瞩了?”康熙追问道。

    太子微微垂下眼睫,他之前与胤禔通信过许多次,对南边水师的情况,比康熙想象中的要了解许多,但他不能直接显露出来。

    “回皇阿玛的话,而且以为,胤禔说大清将来的威胁,来自更遥远的欧罗巴,是高瞻远瞩大于杞人忧天。”

    之前胤禔的折子,就在朝堂中掀起了不小的风波,让几方势力争执不下,太子是看在眼里的。

    他看得出,自己的皇阿玛,对欧罗巴的危机感和防备心并不深。

    所以胤禔上次的折子,反而成了皇阿玛在朝堂钓鱼的一个鱼饵,一个引子,给了他惩治朝堂的机会。

    太子虽然心急康熙这番做法,但也没有办法,毕竟权柄还是掌握在康熙手中的,若他过于热切,反而会让康熙生出警惕之心,导致父子生疑。

    这次,胤禔借福建水师一事,再提大清水师弊病,太子也按捺不住了,想要给胤禔加把火。

    太子肚子里已经打了腹稿,如何应对康熙接下来的询问,结果康熙只是问道:“你觉着,我给胤禔选的几个福晋怎么样?”

    太子:啊?

    太子愣了两秒才回过神来,忙道:“皇阿玛给胤禔选的,自然是最好的,作为弟弟,不敢对未来嫂子一事置喙。”

    拜托,相对于水师之事,胤禔娶媳妇儿才是他们爱新觉罗家最大的心病好不好?

    其实太子知道,康熙有些怀疑胤禔有断袖之癖了,否则为何对女人没有一点兴趣的样子?

    康熙一听,觉得也有理,有些惆怅道:“你说的有道理。”

    没多久,刚抵达广州没多久的南音,听说康熙以国事的名义,将胤禔召回京城,就觉得胤禔怕是要被他亲爹引入彀中了。

    趁着天高皇帝远,南音跟齐格吐槽道:“有时候,圣上做事的法子,就跟乡野老翁没多大差别。”

    为了让儿子娶媳妇,就差直接把人绑回去了。

    齐格是无条件支持自己的媳妇儿:“那可不?他比我大不了几岁,但就跟差了几十岁似的,啧啧……”

    齐格一边说着,一边摇头,十分嫌弃康熙的样子。

    两个人又吐槽了一番后,齐格叹道:“咱们怕是要提前回京了,唉,感觉才出来没多久,还没玩够呢。”

    相对于在御前当差,齐格更享受这种自由自在的日子。

    南音很有共鸣。

    没多久果然就接到了康熙的谕旨,命二人回京,特别是南音,胤禔娶亲一事,没有南音姑姑的操持,那当事人肯定是会不高兴的。

    为了哄这个儿子成亲,康熙也是下了大力气了。

    夫妻二人紧赶慢赶地回到了京城,京城里和往日没多大差别,皇宫里倒是一片喜气洋洋的。

    南音有些好奇,之前自己在宁波见到胤禔,他还一副大丈夫功业未成,何以为家的态度,这回怎么乖乖听话了?

    跟和馨她们打探,格格们都不知情,只知道胤禔回来前,康熙就突然命人开始准备大阿哥的婚礼了,至于大嫂是谁,那个时候也没人知道,大嫂的人选,还是胤禔回来以后才宣布的。

    估计是胤禔自己个儿选的。

    南音问了太子,太子才神神秘秘地告诉她:“皇阿玛以商议水师之事的名头,将胤禔召回来的,还说待胤禔成亲,就商议水师改制一事。”

    南音:……

    以南音对康熙的了解,他肯定不会儿戏到,用国家大事来换儿子结婚,只是人家心眼子多,肯定是已经做了打算,干脆利用这个事情,顺道完成催婚的目的罢了。

    太子回过神来,赞南音道:“姑姑聪明啊,我现在也觉得就是如此了。胤禔被皇阿玛骗的有些惨。”

    南音哭笑不得:“哪里惨了?他的福晋,也是他自己个儿选的,要说惨,还不如说你们大嫂才是真惨呢,以胤禔阿哥的性子,将来怕是一心扑在事业上了。”

    太子一想,觉得也是,道:“胤禔也真是的,事业与成亲又不冲突,他干嘛那么抗拒?史上的大将军们,除了英年早逝的冠军侯他们,功成名就的大人物哪个没成家?还有好些大将军,生了儿子后,还父子齐上阵,多美的事儿。”

    南音摇头:“我也不懂。”

    她只知道,历史上的大阿哥,前期确实不太热衷男女之事,被圈禁后没事可干,人生又没了指望,才努力造娃的。

    “不过,胤禔阿哥从小性子有些倔强,他认定的事,会一门心思地去干,或许他觉得大清海防便是最大的事,所以不想分心在别的地方。”

    太子这回赞同极了:“胤禔从小就是一头倔驴。”

    不然自己也不会那么嫌弃胤禔,老想和他杠。

    南音黑线,太子怎么就听到了倔这个评价?

    这些年,胤禔的婚事一直是康熙头疼的事,所以康熙一直在留意首个儿媳妇的人选,几个候选人也算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能入康熙眼的,都差不到哪里去,所以即便拖了几年,没被选上成阿哥福晋的姑娘,也成为了其他权臣贵族们争相求娶的对象。

    太子还咕哝:“不嫁给胤禔可能是好事。”

    胤禔备婚,与之前和馨备嫁不大一样,嫁和娶是不大一样的。

    正式婚礼之前,康熙特地下旨,将胤禔从贝勒升为郡王,宫外的王府也早就建好了,就等着娶亲以后直接入住了。

    胤禔自己没有很在意这些,倒是让弟弟们颇为羡慕,爵位什么的暂时不那么重要,但能出宫开府可太爽了。

    现在姑姑已经不住在宫里了,只日日进宫来授课。而且听说姑姑在宫外开了好些有意思的店铺,若是住在宫外,就能日日去光临了,想想都开心。

    不过,胤禔这次成亲,显得有点火急火燎的,好像有些等不及似的,让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大阿哥这是着急娶媳妇了,美丽的误会让新晋的郡王妃羞赧不已。

    待婚礼过后,还未出康熙给的婚假,胤禔就拿着自己做的水师改制方案,来找康熙商议这个事儿。

    康熙心情十分复杂,这儿子真是一点都不享受成年人的快乐吗?

    不过知道儿子顺利完成敦伦之礼,康熙才没那么焦心了。

    胤禔这份敬业的精神,连太子都佩服不已,借着这个心态为由,太子适时地慢慢展现自己真实的态度,支持胤禔对水师改制的建议。

    兄弟两早就默契地达成了一致,所以胤禔稍稍陪着太子演了几回戏,实际没多惊讶。

    但朝堂之上,众臣就有些懵逼了,不是,你们兄弟两个不是一直都不对付的吗?怎么突然好得跟能穿一条裤子似的了?

    太子嫌弃脸:谁要和胤禔穿同一条裤子?

    胤禔翻白眼:谁和太子穿同一条裤子谁是狗!

    但兄弟两个在水师改制的事情上,态度统一且鲜明,兄弟二人合力的影响力,不可小觑,毕竟一个是储君,一个是皇长子。

    这个事情都不需要康熙多敲边鼓多怎么样,朝堂的风向立马就扭了过来。

    连太子都惊奇:“往日那些大臣吵吵嚷嚷的,屁事多得很,没想到这回倒是爽快多了。”

    胤禔哼道:“没办法,皇长子比皇太子有用!”

    “呸!”太子毫不客气地回敬了自己的嫌弃。

    但水师改制一事,终于在朝堂顺利通过,意味着不仅会得到国库的支持,各方势力也要听调听差,兄弟两个默契地决定,看在这个好消息的份上,先不和对方计较。

    胤禔在这种事儿上,是个性子急的,成亲仅一个月后,便要返回舟山去,将这大事给准备起来。

    但直接让新婚燕尔的郡王妃独守空房,似乎太残忍了,康熙经过衡量后,命胤禔将自己的新婚妻子带上。

    胤禔本不想带的,毕竟水师中都是男人,处处都不方便,他的新婚媳妇又是个千金小姐,定然受不住那样的习惯,还不如让她在京城呆着。

    最后,还是南音建议他将郡王妃先安置在宁波,胤禔自己每隔一旬十天的回去一次,也算是小夫妻团圆。

    否则以胤禔的性子,他能几年不回京城,那郡王妃岂不是跟守寡似的?

    南音说话,比康熙还有用,胤禔虽然还未与妻子处出感情来,但觉得南音说的有道理,于是在征求了妻子的意见后,带着她去了南边。

    胤禔回南边后没多久,康熙便连下旨意,对海上水军进行改制。

    之前风声传出来的时候,许多人以为水师是要招纳更多的人,壮大人数,结果皇帝的旨意与他们想的十分不同。

    康熙发布的第一个命令,便是在江浙、福建、广东、天津等管有海洋水师的各处,开设水师学堂。

    这个学堂普通人是不能进的,进这个学堂的人,首先得是水师中的兵,其次有年限要求,在水师中服役多少年才可以,最后还得是现役水师,最好有军功在身。

    这个水师学堂的设置,是胤禔根据自己在水师中的所见所闻,再结合以前听过南音对“大学”这个高等学府的描述,进行的设想。

    水师学堂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打破一些地方垄断。

    这次福建水师在弗朗机商船下落败的事,让康熙看到了地方官和地方势力沆瀣一气,试图欺上瞒下的行径,若真让他们那些人一手遮天了,那水师不再是大清的水师,而是那些人作威作福的基础了。

    对自己的权力尤为看重的康熙,自然是不允许这种事发生的。

    所以康熙采用了胤禔的大部分建议,只在人员的选择和提拔上,做了一些修正,在课程的设置上,什么学习海洋知识、管理知识、舰船知识等等,康熙都没有修改。

    毕竟胤禔才是真正当了好几年水师的人,他当然更清楚,水师所需学的东西是什么。

    水师学堂一开,胤禔立马就忙碌了起来,因为康熙将各处学堂招生的活儿,都交给了胤褆,意味着大清海洋水师的所有人,都要经过胤禔的过滤,才能进入到学堂学习。

    这种忙碌的状态,反而让胤禔更加兴奋。

    自打打完倭寇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浑身打了鸡血一样的状态了。

    当然,这也是胤禔放弃默默在军中历练,开始走到台前来的时机。

    这让许多不知胤禔真实身份的熟人,都大吃一惊,只觉得胤禔之前瞒得太好了,竟然没多少人知道他就是当今皇帝的长子。

    当然,这与胤禔浑身上下没有任何骄矜之气有关。

    之前还有些蠢蠢欲动的福建总督和水师提督,也歇了心思,若胤禔只是个靠自己爬上来的贫家小子,他们确实有办法弄他。但人家脱了马甲,露出真身,就没法弄了。

    军中人震惊过后,也慢慢接受了,但江浙一带的许多商人吃惊过后,又有些后悔不迭。

    早知同福大酒楼的幕后老板,竟然是皇帝的长子,如今的直郡王,那他们无论如何都要攀上一些关系了。

    而陈老板这个受了照拂的人,在圈子里挨了不少埋怨:“陈老板是不把我们当做朋友啊!”

    “就是啊,这么大的事儿,竟然瞒得那么紧!”

    “没办法,谁家有大树,都舍不得让给别人的!”

    陈老板被说得不好意思,于银莲却是不好惹的,脾气火爆了不少的她,跟吃了枪*药似的道:“大阿哥隐瞒身份来水师中历练,本就是朝廷机密,谁敢往外瞎说啊?一不小心就是要掉脑袋的事儿!你们这是不把我家老陈的命当命啊!”

    众人被于银莲怼过之后,就不敢再当着面阴阳怪气了。

    至于断交,那是不可能的,陈老板背后有直郡王这么个靠山,攀关系都来不及呢!哪里舍得断交?

    事实上,胤禔显露真实身份后,陈老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炙手可热多了。

    同福大酒楼那边,掌柜的们都是聘用来的,和直郡王根本不熟悉,拉不上关系,只有陈老板这儿,才是和直郡王有些私交的。

    不管别人如何热成了一锅油,胤禔只管做自己手边的事儿。

    如今他用自己的身份做事行走,又有皇命在身,许多事比从前都简单多了,但也徒添了许多麻烦,譬如身边逢迎拍马的人多了好几倍,譬如不断想给他送礼送女人的人,真是烦不胜烦啊。

    胤禔真是完全没有心思去想那些事。

    在写给京中的工作信中,偶尔忍不住抱怨那么几句,果然又招来了太子的嘲笑。

    不过这种情况也没坚持多久,其他人发现胤褆是个油盐不进的人后,慢慢地也就退了。

    在开设水师学堂后没多久,康熙又以南巡为由,开始召集工匠,研究如何造技术含量不低的大船。

    在造船一事上,大清是有些优势的,因为当年大明的造船技术就领先全世界。

    只是因为朝局的缘故,满清有时会对大明遗留下来的东西,有些讳莫如深,而且清初时又施行海禁,导致造船业停滞不前。许多技艺高超的老工匠不是年老力衰,就是已经辞世,造船技术也遗失了不少。

    不过皇帝亲自开了口,要用这些工匠,再加上这些年与和兰、法兰西、英吉利等欧罗巴国家交流甚多,吸纳了不少造船技术。

    底子还有一些,又有了这些年的吸纳沉淀,康熙的圣旨一发出来,造船业立马活了过来。

    造船的工匠们,在不知不觉中,被筛选了几轮之后,一部分被派去造龙船,也就是康熙准备南下巡视的船,一部分则被派去造海船。

    根据胤禔的意见,海船不仅要够大,能够扛得住海上的大风大浪,还要安装更多的大炮,船身要能抗住发射大炮的后坐力。

    胤禔借着职务之便,研究过欧罗巴多国的商船,商船上的大炮数量和质量,已经让胤禔觉得十分心惊。他们的商船都已经这般厉害,不知道战舰将是何等的威力?

    大清造出了新式的战舰,胤禔却没有多高兴,因为那些新船,和他想象的还有不小的距离。

    在工匠们给官府造了两三年龙船后,突然接到旨意,成立船政局,专事造船一事。而且船政局在各地有分局,总局在福建,福建此地确实是好地方,海岸线长,又有诸多合适的港口。

    官府不仅吸纳年长有经验的老工匠,还培养新工匠,工匠们若是做得出色,还会被派去欧罗巴交流学习,就像学堂里正经的书人一样。

    大清水师在外人眼中迅猛发展的时候,胤禔却总觉得还不够。

    在几年后,胤禔用同福大酒楼赚来的银钱,私人从英吉利购买了一艘皇家军队用过的退役战舰。

    许多人听说后,都觉得直亲王疯了,花了那么多白银买了一艘破船。

    但等到战舰被拖到大清,一批顶尖的工匠被允许上船研究,结果花了大半个月,还无法摸透整个战舰的技术后,大家便噤声了。

    没多久,康熙便批准了国库掏钱,让海洋水师去欧罗巴多国采购了战舰。

    而再次被人夸赞聪明的胤禔,此时却心疼得直抽抽,问太子道:“我那花出去的银子,真的不能让国库给我报销吗?”

    太子摇头道:“四弟的手有多紧,你是知道的,我去国库要钱都没那么容易,更何况你那破船,看来,这回你只能吃下这个亏了。”

    看到胤禔整个人都焉了,跟胤禔杠了几十年的太子都忍不住有些心疼了,道:“回头我开私库,补两万两银子给你便是,你莫要声张出去了。”

    胤禔这才脸色稍霁,道:“多谢你了。”

    两万两不算少了,但和买战舰的钱比,还差得远呢。

    胤禔回到亲王府,幽幽叹气,跟王妃道:“回头咱们要是吃不起饭了,就去弟弟妹妹各家轮着吃!”

    王妃哭笑不得:“爷你才回来,我还没来及与你说呢。”说着,王妃从屋里抱出来一个不小的匣子,在胤禔跟前打开,道:“这是姑姑命人送来的银票宝钞,还有这张单子,是兄弟姐妹们凑钱的数额,连十八弟胤禄都凑了三百两银子给咱们。可他才四岁,他的钱咱们怎么好意思收?”①

    说着,王妃叹了口气,道:“若是退了十八弟的银钱,回头咱们进宫,十八弟估计要哭得在地上打滚,说你这个大哥瞧不起他,才不肯收他的钱了。”

    王妃语气听上去很无奈,但脸上是带着笑意的。

    胤禔翻看了一下单子,道:“那就先不还了,等到过年时,给他一个大一些的红包就是。”

    王妃一想,觉得这法子好,便应了。

    “这里,姑姑的名字怎么没写上头?”

    王妃道:“姑姑派来的人说,金额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咱们王府的府库先填上。对了,姑姑还说,扬州的第十八个酒楼,她已经去看过了,生意很是不错。她给咱们的银子,大概是这十八个同福酒楼一年的进项。”

    同福大酒楼一年能赚多少钱,王妃没概念,胤禔是知道的。

    没想到自己都当了亲王了,还让姑姑掏私房钱补贴,真是跟小时候没多大差别。

    胤禔刚想要说什么,就被王妃拉住了手,道:“姑姑说了,让咱们别想太多,还说,就当是他们为大清海防事业做了微薄的贡献了。”

    胤禔略略翻了翻厚厚的银票宝钞,道:“这可不是微薄的贡献啊。”

    只是胤禔知道,不能跟姑姑客气了,不然姑姑要生气了。

    待胤禔有了一些空闲,来整理这些银钱的时候,才发现除了兄弟姐妹们和姑姑给他凑的钱以外,还有一个名叫“体元主人”的人,在里头放了五十万两,仅次于姑姑给的金额。

    胤禔怔愣片刻,突然眼眶湿润了起来,他知道自己皇阿玛私下自称体元主人。

    在这一刻,胤禔感觉,自己好像得到了全世界的爱和好意。

    这些钱,胤禔也没多留,除了一部分用来做王府的日常花销,还有一部分被他拿去,用来支援前往欧罗巴进行交流学习的造船工匠,和水师学堂的学生了。

    多年后,大清的海防力量重回世界之巅,雄踞东亚和东南亚海域,这颗星球上,无人敢来进犯一丝国土。

    待到白发苍苍时,胤禔终于回到了京城养老,而已经坐上皇帝宝座的胤礽,难得亲口对胤禔道:“大哥,大清有你,是国家之幸,是天下百姓之幸啊!”

    胤禔笑得一脸满足:“那是!”

    作者有话要说

    ①历史上胤禄是十六,但他前面夭折的两个哥哥存活了,所以序齿是十八了~

    明天的番外就是静宜啦~仙女们也要来看我哟~

    感谢在2024-02-1720:54:40~2024-02-1820:58:1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17769572142瓶;娃娃魚48瓶;筱君珺、云瑾、南有初、不爱吃肉爱吃土豆10瓶;Wing六月2瓶;想有只貔貅、不吃辣的青椒、栩栩虚絮、三分一、锋云凋戈、法兰西斯、DIOS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即便是胤禔没有亲眼看到和兰人的惨状,但也能够想象到几分了。

    想到大清以后,可能也会像今日的和兰人一样,一口气没续上,就如困在浅滩的龙,如落魄的虎,谁都能上来欺负一把。

    这回的胤禔,显得更为迫切,很快再次写折子,从此次弗朗机商船和和兰商船爆发冲突一事出发,陈述了大清水师的痛点,并联系世界局势,期望康熙能意识到,大清已经进入世界这个大局中,威胁已经不仅是来自与大清相邻的国家,远在重洋之外的欧罗巴,一样是大清的威胁!

    福建总督与水师提督的折子,比胤禔的折子,更快抵达了京城。

    正如胤禔预料的那样,这两人折子递得快,是因为认错快,但也仗着福建远离京城,所以并未如实描述此时,反而说成是一个小冲突,双方在大清水师的调解下,最终握手言和。

    折子中,非但没有把事情真相说出来,甚至还隐隐有邀功的意思。

    乾清宫内,如往常一般安静。

    梁九功熟练地撤下了已经快凉了的茶水,然后给康熙上了新茶,低着头,眼睛不乱看,对那堆积如山的折子,更是熟视无睹。

    就在梁九功刚将茶碗放下,康熙突然将手中的折子种种地放下,随手操起刚换的茶水,朝着地上,砸了过去:“反了!反了!真是反了天了!这些小人,竟敢如此欺瞒于朕!”

    梁九功等一众在殿内伺候的太监宫女,全都条件反射性地跪下。

    虽然知道康熙是因为看了折子生气了,要发泄一番,但这个时候最好老实一些,不要被捉住了把柄才好,否则可能会成为出头的椽子。

    康熙砸了茶杯,气儿还没有顺下来,过了好一会儿之后,梁九功才敢试探性地重新沏了茶来,一句话也不敢多说,只默默地将茶水放在了康熙手边。

    康熙果然立马端起茶喝了一口,语调显得波澜不惊地吩咐道:“梁九功,去把太子召来!”

    “是!圣上!”

    梁九功躬身后退,亲自去召太子,顺道还给徒弟使了个眼色,让人赶紧将刚刚砸的茶杯和茶水之类的收拾干净。

    等到太子来了,一切恢复如初,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般。

    康熙直接将胤褆的折子递给太子:“你看看罢!”

    太子双手接过折子,飞快地浏览了一遍,震惊道:“胤禔说的这些,可是真的?”

    康熙哼了一声,又把福建总督和水师提督的折子扔到太子面前:“同一个事情,他们说法截然不同!不管如何,肯定是有人想糊弄朕,当朕是耳聋眼瞎了!”

    太子没接这话,将胤禔的折子放在一边后,又拿着福建几个封疆大吏的折子看了起来。

    越看眉头皱得越深,双方的折子明明说的是同一个事,结果看上去像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一般。

    看完折子,太子对梁九功轻轻地摆了摆手,梁九功恭敬地弯了弯腰,便领着太监和宫女们都下去了,还贴心地将殿门给关上了。

    等下面的人都走了,太子才开口道:“皇阿玛,儿臣以为,胤禔的折子所言,才更贴近实情。”

    太子明白,皇阿玛遇到这种事,特地将自己召来,就是想听听自己的意见的,所以太子也没藏着掖着,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康熙眯了眯眼睛,问:“哦?你为何会这么想?”

    太子认真道:“儿臣虽与胤禔互相看不顺眼,但我们也算一起长大,胤禔在大事上从不含糊的性子,儿臣是很了解的。更何况,福建水师提督,还有总督,与胤禔不存在任何冲突矛盾,他也无需编造这样的谎言来构陷他们。”

    “几份折子放在一处对比,就可以看出,若事情被如是上报,最后吃亏的是谁。”

    康熙听到这里,心中的气平顺了许多,也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神色。

    太子没有辜负他这些年的悉心教导,面对这种国家大事,判断力越发的出色了。

    “那你觉得,胤禔后面所言,是杞人忧天,还是高瞻远瞩了?”康熙追问道。

    太子微微垂下眼睫,他之前与胤禔通信过许多次,对南边水师的情况,比康熙想象中的要了解许多,但他不能直接显露出来。

    “回皇阿玛的话,而且以为,胤禔说大清将来的威胁,来自更遥远的欧罗巴,是高瞻远瞩大于杞人忧天。”

    之前胤禔的折子,就在朝堂中掀起了不小的风波,让几方势力争执不下,太子是看在眼里的。

    他看得出,自己的皇阿玛,对欧罗巴的危机感和防备心并不深。

    所以胤禔上次的折子,反而成了皇阿玛在朝堂钓鱼的一个鱼饵,一个引子,给了他惩治朝堂的机会。

    太子虽然心急康熙这番做法,但也没有办法,毕竟权柄还是掌握在康熙手中的,若他过于热切,反而会让康熙生出警惕之心,导致父子生疑。

    这次,胤禔借福建水师一事,再提大清水师弊病,太子也按捺不住了,想要给胤禔加把火。

    太子肚子里已经打了腹稿,如何应对康熙接下来的询问,结果康熙只是问道:“你觉着,我给胤禔选的几个福晋怎么样?”

    太子:啊?

    太子愣了两秒才回过神来,忙道:“皇阿玛给胤禔选的,自然是最好的,作为弟弟,不敢对未来嫂子一事置喙。”

    拜托,相对于水师之事,胤禔娶媳妇儿才是他们爱新觉罗家最大的心病好不好?

    其实太子知道,康熙有些怀疑胤禔有断袖之癖了,否则为何对女人没有一点兴趣的样子?

    康熙一听,觉得也有理,有些惆怅道:“你说的有道理。”

    没多久,刚抵达广州没多久的南音,听说康熙以国事的名义,将胤禔召回京城,就觉得胤禔怕是要被他亲爹引入彀中了。

    趁着天高皇帝远,南音跟齐格吐槽道:“有时候,圣上做事的法子,就跟乡野老翁没多大差别。”

    为了让儿子娶媳妇,就差直接把人绑回去了。

    齐格是无条件支持自己的媳妇儿:“那可不?他比我大不了几岁,但就跟差了几十岁似的,啧啧……”

    齐格一边说着,一边摇头,十分嫌弃康熙的样子。

    两个人又吐槽了一番后,齐格叹道:“咱们怕是要提前回京了,唉,感觉才出来没多久,还没玩够呢。”

    相对于在御前当差,齐格更享受这种自由自在的日子。

    南音很有共鸣。

    没多久果然就接到了康熙的谕旨,命二人回京,特别是南音,胤禔娶亲一事,没有南音姑姑的操持,那当事人肯定是会不高兴的。

    为了哄这个儿子成亲,康熙也是下了大力气了。

    夫妻二人紧赶慢赶地回到了京城,京城里和往日没多大差别,皇宫里倒是一片喜气洋洋的。

    南音有些好奇,之前自己在宁波见到胤禔,他还一副大丈夫功业未成,何以为家的态度,这回怎么乖乖听话了?

    跟和馨她们打探,格格们都不知情,只知道胤禔回来前,康熙就突然命人开始准备大阿哥的婚礼了,至于大嫂是谁,那个时候也没人知道,大嫂的人选,还是胤禔回来以后才宣布的。

    估计是胤禔自己个儿选的。

    南音问了太子,太子才神神秘秘地告诉她:“皇阿玛以商议水师之事的名头,将胤禔召回来的,还说待胤禔成亲,就商议水师改制一事。”

    南音:……

    以南音对康熙的了解,他肯定不会儿戏到,用国家大事来换儿子结婚,只是人家心眼子多,肯定是已经做了打算,干脆利用这个事情,顺道完成催婚的目的罢了。

    太子回过神来,赞南音道:“姑姑聪明啊,我现在也觉得就是如此了。胤禔被皇阿玛骗的有些惨。”

    南音哭笑不得:“哪里惨了?他的福晋,也是他自己个儿选的,要说惨,还不如说你们大嫂才是真惨呢,以胤禔阿哥的性子,将来怕是一心扑在事业上了。”

    太子一想,觉得也是,道:“胤禔也真是的,事业与成亲又不冲突,他干嘛那么抗拒?史上的大将军们,除了英年早逝的冠军侯他们,功成名就的大人物哪个没成家?还有好些大将军,生了儿子后,还父子齐上阵,多美的事儿。”

    南音摇头:“我也不懂。”

    她只知道,历史上的大阿哥,前期确实不太热衷男女之事,被圈禁后没事可干,人生又没了指望,才努力造娃的。

    “不过,胤禔阿哥从小性子有些倔强,他认定的事,会一门心思地去干,或许他觉得大清海防便是最大的事,所以不想分心在别的地方。”

    太子这回赞同极了:“胤禔从小就是一头倔驴。”

    不然自己也不会那么嫌弃胤禔,老想和他杠。

    南音黑线,太子怎么就听到了倔这个评价?

    这些年,胤禔的婚事一直是康熙头疼的事,所以康熙一直在留意首个儿媳妇的人选,几个候选人也算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能入康熙眼的,都差不到哪里去,所以即便拖了几年,没被选上成阿哥福晋的姑娘,也成为了其他权臣贵族们争相求娶的对象。

    太子还咕哝:“不嫁给胤禔可能是好事。”

    胤禔备婚,与之前和馨备嫁不大一样,嫁和娶是不大一样的。

    正式婚礼之前,康熙特地下旨,将胤禔从贝勒升为郡王,宫外的王府也早就建好了,就等着娶亲以后直接入住了。

    胤禔自己没有很在意这些,倒是让弟弟们颇为羡慕,爵位什么的暂时不那么重要,但能出宫开府可太爽了。

    现在姑姑已经不住在宫里了,只日日进宫来授课。而且听说姑姑在宫外开了好些有意思的店铺,若是住在宫外,就能日日去光临了,想想都开心。

    不过,胤禔这次成亲,显得有点火急火燎的,好像有些等不及似的,让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大阿哥这是着急娶媳妇了,美丽的误会让新晋的郡王妃羞赧不已。

    待婚礼过后,还未出康熙给的婚假,胤禔就拿着自己做的水师改制方案,来找康熙商议这个事儿。

    康熙心情十分复杂,这儿子真是一点都不享受成年人的快乐吗?

    不过知道儿子顺利完成敦伦之礼,康熙才没那么焦心了。

    胤禔这份敬业的精神,连太子都佩服不已,借着这个心态为由,太子适时地慢慢展现自己真实的态度,支持胤禔对水师改制的建议。

    兄弟两早就默契地达成了一致,所以胤禔稍稍陪着太子演了几回戏,实际没多惊讶。

    但朝堂之上,众臣就有些懵逼了,不是,你们兄弟两个不是一直都不对付的吗?怎么突然好得跟能穿一条裤子似的了?

    太子嫌弃脸:谁要和胤禔穿同一条裤子?

    胤禔翻白眼:谁和太子穿同一条裤子谁是狗!

    但兄弟两个在水师改制的事情上,态度统一且鲜明,兄弟二人合力的影响力,不可小觑,毕竟一个是储君,一个是皇长子。

    这个事情都不需要康熙多敲边鼓多怎么样,朝堂的风向立马就扭了过来。

    连太子都惊奇:“往日那些大臣吵吵嚷嚷的,屁事多得很,没想到这回倒是爽快多了。”

    胤禔哼道:“没办法,皇长子比皇太子有用!”

    “呸!”太子毫不客气地回敬了自己的嫌弃。

    但水师改制一事,终于在朝堂顺利通过,意味着不仅会得到国库的支持,各方势力也要听调听差,兄弟两个默契地决定,看在这个好消息的份上,先不和对方计较。

    胤禔在这种事儿上,是个性子急的,成亲仅一个月后,便要返回舟山去,将这大事给准备起来。

    但直接让新婚燕尔的郡王妃独守空房,似乎太残忍了,康熙经过衡量后,命胤禔将自己的新婚妻子带上。

    胤禔本不想带的,毕竟水师中都是男人,处处都不方便,他的新婚媳妇又是个千金小姐,定然受不住那样的习惯,还不如让她在京城呆着。

    最后,还是南音建议他将郡王妃先安置在宁波,胤禔自己每隔一旬十天的回去一次,也算是小夫妻团圆。

    否则以胤禔的性子,他能几年不回京城,那郡王妃岂不是跟守寡似的?

    南音说话,比康熙还有用,胤禔虽然还未与妻子处出感情来,但觉得南音说的有道理,于是在征求了妻子的意见后,带着她去了南边。

    胤禔回南边后没多久,康熙便连下旨意,对海上水军进行改制。

    之前风声传出来的时候,许多人以为水师是要招纳更多的人,壮大人数,结果皇帝的旨意与他们想的十分不同。

    康熙发布的第一个命令,便是在江浙、福建、广东、天津等管有海洋水师的各处,开设水师学堂。

    这个学堂普通人是不能进的,进这个学堂的人,首先得是水师中的兵,其次有年限要求,在水师中服役多少年才可以,最后还得是现役水师,最好有军功在身。

    这个水师学堂的设置,是胤禔根据自己在水师中的所见所闻,再结合以前听过南音对“大学”这个高等学府的描述,进行的设想。

    水师学堂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打破一些地方垄断。

    这次福建水师在弗朗机商船下落败的事,让康熙看到了地方官和地方势力沆瀣一气,试图欺上瞒下的行径,若真让他们那些人一手遮天了,那水师不再是大清的水师,而是那些人作威作福的基础了。

    对自己的权力尤为看重的康熙,自然是不允许这种事发生的。

    所以康熙采用了胤禔的大部分建议,只在人员的选择和提拔上,做了一些修正,在课程的设置上,什么学习海洋知识、管理知识、舰船知识等等,康熙都没有修改。

    毕竟胤禔才是真正当了好几年水师的人,他当然更清楚,水师所需学的东西是什么。

    水师学堂一开,胤禔立马就忙碌了起来,因为康熙将各处学堂招生的活儿,都交给了胤褆,意味着大清海洋水师的所有人,都要经过胤禔的过滤,才能进入到学堂学习。

    这种忙碌的状态,反而让胤禔更加兴奋。

    自打打完倭寇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浑身打了鸡血一样的状态了。

    当然,这也是胤禔放弃默默在军中历练,开始走到台前来的时机。

    这让许多不知胤禔真实身份的熟人,都大吃一惊,只觉得胤禔之前瞒得太好了,竟然没多少人知道他就是当今皇帝的长子。

    当然,这与胤禔浑身上下没有任何骄矜之气有关。

    之前还有些蠢蠢欲动的福建总督和水师提督,也歇了心思,若胤禔只是个靠自己爬上来的贫家小子,他们确实有办法弄他。但人家脱了马甲,露出真身,就没法弄了。

    军中人震惊过后,也慢慢接受了,但江浙一带的许多商人吃惊过后,又有些后悔不迭。

    早知同福大酒楼的幕后老板,竟然是皇帝的长子,如今的直郡王,那他们无论如何都要攀上一些关系了。

    而陈老板这个受了照拂的人,在圈子里挨了不少埋怨:“陈老板是不把我们当做朋友啊!”

    “就是啊,这么大的事儿,竟然瞒得那么紧!”

    “没办法,谁家有大树,都舍不得让给别人的!”

    陈老板被说得不好意思,于银莲却是不好惹的,脾气火爆了不少的她,跟吃了枪*药似的道:“大阿哥隐瞒身份来水师中历练,本就是朝廷机密,谁敢往外瞎说啊?一不小心就是要掉脑袋的事儿!你们这是不把我家老陈的命当命啊!”

    众人被于银莲怼过之后,就不敢再当着面阴阳怪气了。

    至于断交,那是不可能的,陈老板背后有直郡王这么个靠山,攀关系都来不及呢!哪里舍得断交?

    事实上,胤禔显露真实身份后,陈老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炙手可热多了。

    同福大酒楼那边,掌柜的们都是聘用来的,和直郡王根本不熟悉,拉不上关系,只有陈老板这儿,才是和直郡王有些私交的。

    不管别人如何热成了一锅油,胤禔只管做自己手边的事儿。

    如今他用自己的身份做事行走,又有皇命在身,许多事比从前都简单多了,但也徒添了许多麻烦,譬如身边逢迎拍马的人多了好几倍,譬如不断想给他送礼送女人的人,真是烦不胜烦啊。

    胤禔真是完全没有心思去想那些事。

    在写给京中的工作信中,偶尔忍不住抱怨那么几句,果然又招来了太子的嘲笑。

    不过这种情况也没坚持多久,其他人发现胤褆是个油盐不进的人后,慢慢地也就退了。

    在开设水师学堂后没多久,康熙又以南巡为由,开始召集工匠,研究如何造技术含量不低的大船。

    在造船一事上,大清是有些优势的,因为当年大明的造船技术就领先全世界。

    只是因为朝局的缘故,满清有时会对大明遗留下来的东西,有些讳莫如深,而且清初时又施行海禁,导致造船业停滞不前。许多技艺高超的老工匠不是年老力衰,就是已经辞世,造船技术也遗失了不少。

    不过皇帝亲自开了口,要用这些工匠,再加上这些年与和兰、法兰西、英吉利等欧罗巴国家交流甚多,吸纳了不少造船技术。

    底子还有一些,又有了这些年的吸纳沉淀,康熙的圣旨一发出来,造船业立马活了过来。

    造船的工匠们,在不知不觉中,被筛选了几轮之后,一部分被派去造龙船,也就是康熙准备南下巡视的船,一部分则被派去造海船。

    根据胤禔的意见,海船不仅要够大,能够扛得住海上的大风大浪,还要安装更多的大炮,船身要能抗住发射大炮的后坐力。

    胤禔借着职务之便,研究过欧罗巴多国的商船,商船上的大炮数量和质量,已经让胤禔觉得十分心惊。他们的商船都已经这般厉害,不知道战舰将是何等的威力?

    大清造出了新式的战舰,胤禔却没有多高兴,因为那些新船,和他想象的还有不小的距离。

    在工匠们给官府造了两三年龙船后,突然接到旨意,成立船政局,专事造船一事。而且船政局在各地有分局,总局在福建,福建此地确实是好地方,海岸线长,又有诸多合适的港口。

    官府不仅吸纳年长有经验的老工匠,还培养新工匠,工匠们若是做得出色,还会被派去欧罗巴交流学习,就像学堂里正经的书人一样。

    大清水师在外人眼中迅猛发展的时候,胤禔却总觉得还不够。

    在几年后,胤禔用同福大酒楼赚来的银钱,私人从英吉利购买了一艘皇家军队用过的退役战舰。

    许多人听说后,都觉得直亲王疯了,花了那么多白银买了一艘破船。

    但等到战舰被拖到大清,一批顶尖的工匠被允许上船研究,结果花了大半个月,还无法摸透整个战舰的技术后,大家便噤声了。

    没多久,康熙便批准了国库掏钱,让海洋水师去欧罗巴多国采购了战舰。

    而再次被人夸赞聪明的胤禔,此时却心疼得直抽抽,问太子道:“我那花出去的银子,真的不能让国库给我报销吗?”

    太子摇头道:“四弟的手有多紧,你是知道的,我去国库要钱都没那么容易,更何况你那破船,看来,这回你只能吃下这个亏了。”

    看到胤禔整个人都焉了,跟胤禔杠了几十年的太子都忍不住有些心疼了,道:“回头我开私库,补两万两银子给你便是,你莫要声张出去了。”

    胤禔这才脸色稍霁,道:“多谢你了。”

    两万两不算少了,但和买战舰的钱比,还差得远呢。

    胤禔回到亲王府,幽幽叹气,跟王妃道:“回头咱们要是吃不起饭了,就去弟弟妹妹各家轮着吃!”

    王妃哭笑不得:“爷你才回来,我还没来及与你说呢。”说着,王妃从屋里抱出来一个不小的匣子,在胤禔跟前打开,道:“这是姑姑命人送来的银票宝钞,还有这张单子,是兄弟姐妹们凑钱的数额,连十八弟胤禄都凑了三百两银子给咱们。可他才四岁,他的钱咱们怎么好意思收?”①

    说着,王妃叹了口气,道:“若是退了十八弟的银钱,回头咱们进宫,十八弟估计要哭得在地上打滚,说你这个大哥瞧不起他,才不肯收他的钱了。”

    王妃语气听上去很无奈,但脸上是带着笑意的。

    胤禔翻看了一下单子,道:“那就先不还了,等到过年时,给他一个大一些的红包就是。”

    王妃一想,觉得这法子好,便应了。

    “这里,姑姑的名字怎么没写上头?”

    王妃道:“姑姑派来的人说,金额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咱们王府的府库先填上。对了,姑姑还说,扬州的第十八个酒楼,她已经去看过了,生意很是不错。她给咱们的银子,大概是这十八个同福酒楼一年的进项。”

    同福大酒楼一年能赚多少钱,王妃没概念,胤禔是知道的。

    没想到自己都当了亲王了,还让姑姑掏私房钱补贴,真是跟小时候没多大差别。

    胤禔刚想要说什么,就被王妃拉住了手,道:“姑姑说了,让咱们别想太多,还说,就当是他们为大清海防事业做了微薄的贡献了。”

    胤禔略略翻了翻厚厚的银票宝钞,道:“这可不是微薄的贡献啊。”

    只是胤禔知道,不能跟姑姑客气了,不然姑姑要生气了。

    待胤禔有了一些空闲,来整理这些银钱的时候,才发现除了兄弟姐妹们和姑姑给他凑的钱以外,还有一个名叫“体元主人”的人,在里头放了五十万两,仅次于姑姑给的金额。

    胤禔怔愣片刻,突然眼眶湿润了起来,他知道自己皇阿玛私下自称体元主人。

    在这一刻,胤禔感觉,自己好像得到了全世界的爱和好意。

    这些钱,胤禔也没多留,除了一部分用来做王府的日常花销,还有一部分被他拿去,用来支援前往欧罗巴进行交流学习的造船工匠,和水师学堂的学生了。

    多年后,大清的海防力量重回世界之巅,雄踞东亚和东南亚海域,这颗星球上,无人敢来进犯一丝国土。

    待到白发苍苍时,胤禔终于回到了京城养老,而已经坐上皇帝宝座的胤礽,难得亲口对胤禔道:“大哥,大清有你,是国家之幸,是天下百姓之幸啊!”

    胤禔笑得一脸满足:“那是!”

    作者有话要说

    ①历史上胤禄是十六,但他前面夭折的两个哥哥存活了,所以序齿是十八了~

    明天的番外就是静宜啦~仙女们也要来看我哟~

    感谢在2024-02-1720:54:40~2024-02-1820:58:1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17769572142瓶;娃娃魚48瓶;筱君珺、云瑾、南有初、不爱吃肉爱吃土豆10瓶;Wing六月2瓶;想有只貔貅、不吃辣的青椒、栩栩虚絮、三分一、锋云凋戈、法兰西斯、DIOS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