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帮康熙养崽后我成了举国团宠(清穿) > 第 129 章 太子篇番外一
    外面的日头,已经高起,而太子这一日醒的尤其地早,到这时候,他已经看书一个多时辰了。

    赵全福在一旁看着,发现太子的书根本没怎么翻过页,就知道自家主子爷今天的心思,不在书的事儿上了。

    “赵全福,什么时辰了?”

    赵全福忙应道:“回殿下,应当是大阿哥已经出了京城的时辰了。”

    太子立马骂道:“谁问你这个了?自作主张!”

    赵全福立马低着头,十分恭敬的样子,看上去是认错很快,但太子也没继续追问时间,赵全福就知道,自己回答得没错。

    自打圣上允了大阿哥,让他去南边的水师历练后,太子就开始有些魂不守舍的。

    赵全福知道,倒不是自家殿下多惦记或者舍不得大阿哥,而是因为,殿下在羡慕人家。

    自家殿下自打生下来,除了生母赫舍里皇后早逝一事,就没遭遇过其他的难事儿。打小就被圣上捧在手心里,带在身边,精心教养着长大,连住所,都是皇帝才能住的乾清宫的西暖阁。

    旁人都羡慕殿下这份福气,只有离得近的人,才知道这份福气,反而是殿下觉得难以承受的。

    先前,赵全福也没发现,自家殿下越长大,心情就越郁郁,似乎平添了许多心事。直到南音姑姑出宫前,去跟圣上提议,让殿下搬出乾清宫,另居别处。

    当时康熙非常恼怒,甚至摔了茶杯和笔洗,但太子确实难得高兴了几分,才让赵全福有些后知后觉地明白,自家殿下长大了,想要有自己的空间了。

    现在回想起来,赵全福依旧觉得有些冷汗涔涔,宫里人都知道圣上有多在意太子殿下,南音姑姑提议让太子搬出乾清宫,不跟撩虎须似的?她怎么就一点都不怕呢?

    康熙虽然发了一通火,但自打那以后,南音的话就总萦绕在他心头。

    康熙看着越来越高大、越来越丰神俊朗的胤礽,不得不承认,南音说得对,自己这个最心爱的儿子,确实是长大了,做父亲的,得让他自己独立一些了。

    于是,太子还是搬进了毓庆宫。

    毓庆宫是早年康熙就预备了起来的,但一直没舍得让太子搬,所以太子之前一直住在乾清宫。

    毓庆宫虽然离乾清宫不远,但至少也让太子觉得,自己没有时时刻刻生活在皇阿玛的阴影下,和皇阿玛终于有了一些距离了。

    见到太子欢天喜地地离开,作为阿玛的康熙,心中不难受是不行的。

    但是他想起南音说过的,这般大的孩子,都觉得自己是无敌的存在,觉得自己是最了不起的存在,所以他们会非常高兴远离父母,并非因为他们厌恶父母,而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大胆闯荡世界的梦想。

    想到胤禔天天想着去军中历练,想到胤祉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只记挂着去挖恐龙,还有年岁更小的胤禛,也是一肚子小打算,就知道南音说的十分在理。

    想到南音说过的分离焦虑,康熙苦笑不已,作为帝王的自己,也有像寻常人的一面啊。

    太子虽然搬到了毓庆宫,但看到胤禔没有身份的束缚,可以跟康熙求了恩典,直接去南边历练,他就嫉妒极了。

    这回,是胤禔比他运气好了,哼!

    即便是南边传来消息,说胤禔有些晕船,吐得昏天黑地,一个月便瘦了十几斤,还被烈日晒得皮肤裂开,吃尽了苦头,太子的也没觉得胤禔这是自讨苦吃,反而觉得,这就是姑姑说过的,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胤禔就是在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上书房的课,太子虽然还上着,但是比往日去的少了。

    若是放在从前,他定然会十分高兴,终于不用去上书房书了。

    但如今,他却恨不得还是回上书房去书。

    “皇阿玛,我觉着,你现在就教我这些,属实是太早了。”太子坐在康熙安排的小桌子旁,像秘书一样,给康熙过滤着折子,显得十分不情愿。

    康熙板着脸道:“哪里早了?你都快二十了,才开始正经接触政务,我八岁时就得学着做这些了。”

    太子听到康熙提他的八岁,就觉得头疼,姑姑说得对,大人总喜欢提自己当年多厉害。

    皇阿玛当初那么早当皇帝,还不是形势所逼?

    于是一不小心,太子的嘴,就把他的想法秃噜出来了:“那还不是因为,皇阿玛你不如我运气好?我皇阿玛就是比你皇阿玛厉害。”

    康熙都被他绕晕了,张嘴就骂道:“你皇阿玛怎么就比我皇阿玛……啊呸!你这臭小子,竟然敢编排起你玛法来了?!”

    “没有!儿臣岂敢?儿臣只是说出事实罢了!”

    康熙样子做的夸张,直接将几个普通的问安折子,砸了过去,但心里是有些抑制不住的高兴和激动的,太子这话的意思,是承认自己是个不错的皇阿玛了?

    康熙自己个儿吃了不少皇阿玛不负责的苦,所以他对自己的儿子,那叫一个尽职尽责,总担心自己这个皇阿玛做得还不够,当得不够好。

    待梁九功将几本折子捡了回来,重新放回御案上后,康熙也恢复了平日的样子,哼道:“莫要以为,你这样想拍我的马屁,我就能放过你。”

    太子果然苦了脸,道:“皇阿玛,明明你还正值壮年,连姑姑都说,你再当个几十年的皇帝也不成问题,为何这么急着让我插手这些政务呢?”

    康熙道:“因为你是太子,是一国的储君。我只担心你学的太少太迟,而不会担心你学的太多太早。”

    太子忍不住挣扎:“可我觉得,我还能缓一缓,不着急这个。”

    康熙哼道:“你不着急,你的兄弟们可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难道你要被他们超过去了,才觉得来不及了吗?”

    太子想了想,道:“其实我早就看开了,胤禔从小武比我好,三弟从小文比我好,四弟也从小稳重懂事……兄弟们都有比我强的地方。”

    康熙真是有些恨铁不成钢:“你就不担心,他们将来会和你抢皇位吗?”

    康熙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连梁九功都不由自主地将头埋得更低了,恨不得自己暂时能聋了,听不到皇帝的这些话。

    太子看了看康熙那张椅子,突然笑了:“我当然不担心,他们也没多想当皇帝的样子。”

    康熙真是被自己的好大儿气个倒仰。

    但他不得不承认,太子说的是对的,儿子虽然多,但是对皇位有想法的,没有几个,也不知道南音怎么教的,他们似乎个个都有自己想去做的事情。

    即便是太子理由充分,但康熙还是不会轻易放过他的,依旧天天抓着他学处理政务。

    这门帝王之术,只独属于太子的必修课,其他的皇子不用学,所以太子感觉自己一个人学着怪寂寞的。

    不过太子从小得南音的教导,即便是自己不喜欢学的东西,既然占用了自己的时间,那就好好学一学,反正时间不能白花了,时间和精力可是最宝贵的东西。

    这样下来,太子学的还不错,让康熙心中稍微满意了一些。

    南音得知太子被康熙安排了不少事儿做,想起太子在历史上两立两废的待遇,心中难免有些PTSD,便想法子,趁着科学课这样的课程时,准备一些好玩的游戏和实验之类的,让太子能稍微放松一下。

    好在康熙知道科学这门课,是个长见识的好机会,也没有因为太子年纪大了就让他停课。

    这个时候,科学课确实成了太子忙碌的生活中,难得的调剂。

    南音在科学课上,展示过葱汁写密信、牛奶加醋析出蛋白质、苏打与白醋反应等试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放在一起,就能发生奇妙的反应,这令学生们惊奇不已,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

    太子就对这些事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姑姑,你这些瓶瓶罐罐的,它贵不贵啊?”趁着下课,太子好奇地问。

    南音一眼就看出,太子这是拐弯抹角地想要这些东西呢。

    若是对别人,太子可能就直接开口要了,对许多人来说,太子这样尊贵的人,能看上他们的东西,是他们的荣幸。

    可面对着南音,太子不好意思开口要。

    南音直接道:“这些是我特地跟玻璃工坊定制的东西,这个试管、烧杯、锥形瓶之类的,都是独一无二的。”

    南音脸上露出得意的小表情,显摆着这些东西的独特性。

    像太子这种,从小就在金玉锦绣堆长大的,什么宝贝都已经难以入他的法眼了,反倒是南音这些奇形怪状的瓶子杯子之类的,让他觉得很新奇。

    在上课做实验时,南音也会介绍自己使用的仪器是什么,但这回,她结结实实给太子介绍了这一整套东西。

    除了玻璃器皿,还有那些架子、量器之类的,南音说得越多,太子兴趣就越浓厚。

    眼看着太子的渴望之情,已经藏不住了,南音问道:“太子殿下是不是也想玩一玩?”

    太子顿时有种还是姑姑懂我的感觉,已经顾不上客气了,十分热切道:“姑姑这些东西,可以借我玩一玩么?我会很小心的!”

    好家伙,竟然能从太子的口中听到借这个字,还挺新鲜的。

    南音摇头:“不可以哦,这个是一整套,若是弄丢或者弄坏了其中一个两个的,就很难补齐了。”

    “这样啊……”太子顿时失望不已,从前姑姑都是有求必应的,这次确实是有些落差了。

    正当太子满心难受的时候,却听到南音转而又道:“不过,我可以再去玻璃工坊,给殿下定制一套来。”

    太子顿时眼睛就亮了,还亮得吓人,南音怀疑,要是他有尾巴,估计已经摇得像风扇一样了:“真的吗?!这样会不会太麻烦姑姑了?”

    南音嗔怪道:“照顾殿下这么多年,麻烦我的事儿还少吗?多这一件不多的。”

    太子心里狂喜,又很努力地忍住,道:“多谢姑姑!”

    激动之余,太子还忍不住搓了搓手,真是不太符合他作为皇太子的身份。

    “那个……姑姑,你做实验的那些东西,可不可以给我也准备一些。”

    南音想了想,道:“回头我给殿下写一份实验册子,殿下照着上头的东西准备就行。若是宫里头也不好寻的东西,殿下再来找我罢。”

    这种会负责到底的态度,让太子特别安心:“好,好,听姑姑的。”

    看着太子咧着嘴傻乐的样子,南音也忍不住笑了,看来太子真是被康熙给的压力给弄得憋屈坏了,太期盼有东西可以玩一玩了。

    玻璃工坊也是一回生,二回熟,南音再次去做玻璃仪器的时候,他们的速度就要快多了,还能主动提一些想法,果然是钱给到位,什么话都好说。

    南音那一堆玻璃器材送过来,自然逃不过康熙的眼睛,南音干脆大大方方地直接从康熙眼皮底下过,省得他又胡思乱想,为这个宝贝儿子瞎操心。

    然而,南音还是保守了,康熙一看到那么多玻璃器皿,不知怎么的,就想象到了太子跌倒在一堆碎玻璃中的情形,顿时担忧道:“这些都放在毓庆宫?不会伤了太子吗?”

    太子自己个儿就回道:“哎呀,皇阿玛,毓庆宫里还有不少摆件儿是瓷器呢,还有不少宋瓷元青花的,要不都撤了?”

    “那当然不行。”

    康熙当然舍不得这个宝贝儿子,受一点委屈,哪怕屋子里少了什么用来看的东西都不行。

    “所以皇阿玛放心好了,我都快二十的人了,哪有那么容易受伤。”

    这是用康熙的话来堵康熙了,康熙总爱说太子是二十的人了,该如何如何了。

    每当此时,太子心里都要感激一下胤禔,若不是他在前头还没成亲,自己这个太子肯定就要首当其冲了。

    好在,康熙虽然担忧,但看到太子确实喜欢这些玻璃仪器,就允许放入毓庆宫了。

    只是那实验的小册子,他也拿了一份,就是要看看,有没有哪个是有危险的。

    太子回到毓庆宫,看到那些玻璃仪器,比对那些宋瓷还要喜欢和热切。

    很快,太子没事的时候就在毓庆宫捣鼓起来了。

    他就按照南音给的册子,将上面的实验一个一个做下来,做成功了就给南音写心得体会,做失败了就问南音是怎么回事,这份钻研的精神,都让南音叹息,要是太子再晚生个一百年,估计就是个当化学家的人才了。

    不过,有了这些千奇百怪的实验做调节,太子也不觉得康熙给的学习任务太重了,能够自我调节情绪了。

    南音注意到,太子性情变得开朗了不少,就觉得这法子没用错。

    外人看,康熙对皇太子极尽宠爱,什么都给最好的,连父爱都是给最多的,其他的兄弟姐妹都被甩得远远的。

    事实上,作为帝王的康熙,控制欲和独占欲都非常不低,这意味着,他在爱太子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控制他。

    所以其实,康熙对太子的爱,是有些过度的,凡事都是过犹不及。

    这样浓重的父爱,小时需要依赖人的太子,会全盘照收,会享受其中,但随着太子的长大,他会觉得这份爱有些沉重,会觉得是负担是枷锁了。

    南音说康熙恨不得把太子拴在自己裤腰带上,一点都不夸张。

    但太子长大了,连康熙身边都不愿意久待,更何况是被拴在裤腰带上呢?

    这就是父子两矛盾的源头了。

    历史上胤礽变成那样,不是一夕之间变坏的,而是康熙这个父亲,日复一日给“宠”坏的。

    南音无法直接指出这个问题,康熙肯定难以接受这种说法的。

    所以南音只能尽可能地,给太子争取一些自由的空间,譬如这小实验,就是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尽情玩耍和享受的时候。

    幸好在康熙看来,这个事儿,就像太子会跑马、听戏、看书之类的一样,只是个放松的法子,就没多管。

    太子对这些实验的兴趣,确实是十分浓烈,没几个月,就把小册子上的实验全都做完了,都得出了理想的实验结果。

    南音还挺意外,这太子手挺稳啊,做实验竟然这般顺利,这运气放在现代社会,真不知道要羡慕死多少实验狗。

    不过,太子又来跟南音讨新的实验了:“姑姑,之前那些实验,我都写了心得体会了,你看了吧?还有没有什么新的实验让我做啊?”

    南音难得觉得,自己的家底好像要被掏空了。

    但是,南音是不会暴露出去的,她对太子道:“殿下能独立完成那些实验,真的很厉害,那些事儿,可是运气和能力都不能缺的。”

    太子高兴道:“多谢姑姑夸奖。”

    南音继续道:“独立完成了那么多实验,说明你已经顺利度过了第一阶段的实操学习,接下来要进入第二阶段了。”

    太子顿时满脸期待:“是什么?”

    应该是更加大型,更加有意思的实验吧!太子内心期盼道。

    南音情急之下,便发挥自己的嘴皮子功夫,道:“第一阶段的实验,都是在比较完美的条件下,得出的结果,但我们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完美地条件呢?就像算术里学的几何,咱们学的都是规整的图形,但世界上大多数东西的形状是不规则的。”

    太子信服地点头,确实是如此。

    “所以接下来,我给殿下布置的第一个学习任务,就是研究‘燃烧’这个现象。”

    “燃烧?”

    “是呀,烧东西在咱们平日里多常见啊,晚上点烛火便是蜡烛在燃烧,御膳房做膳食,灶头也要烧火,冬日里取暖,也要点上炭盆……所以,太子可以观察一下,一个东西要烧起来,要达成什么样的条件呢?”

    “就这么简单?”太子惊奇地问。

    南音道:“简单吗?虽然常见,但不代表它很简单哦!”

    在这个时代,还没有人研究明白燃烧这个现象,连西方都还处在“燃素说”为主流学说的时代,还要等到几十年后,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才正确解释了燃烧这个现象。

    但人类使用火的历史,已经有上万年之久了。

    在这万年的时光里,人类对火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想到这里,南音伸手拍了拍太子的手臂,道:“这个事情,虽然已经有人研究思考过,但还没有人知道其中真正的道理,所以殿下不要轻视,也不要过于担心,若是想不明白,也没有关系的。”

    太子若有所思地点头。

    于是,自此之后,赵全福就发现,自家殿下不是盯着烛火发呆,就是盯着烧茶的炉子发呆,也不知道在看什么。

    有时候,想得入迷了,都直接在康熙面前发起了呆来。

    康熙轻轻敲桌子,问:“保成,你在想什么呢?”

    太子回神,答道:“皇阿玛,我在想烧火这个事儿呢。姑姑问我,一个东西要烧起来,得满足什么条件,我就想着,一个是这个东西要能烧起来,像木头、炭火、蜡烛之类的,就是能烧的;还有一个就是要有点燃它们的东西,也就是火源。可是姑姑说,不止这两个,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我已经想了几天了,都没想出来。”

    康熙忍不住叹气,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叹气自己这个皇太子,在政务上没这般操心,倒是在南音提出的问题上,那般卖力钻研。

    难怪南音说,孩子们不是没有苦的精神,是没有找到他们愿意去吃苦的地方。

    康熙道:“你先看看这几本折子,换换脑子,待会儿再继续想。”

    “好的,皇阿玛。”这回答应得倒是爽快,康熙也无语。

    只是,这个问题不仅困扰住了太子,连带康熙都忍不住常常想。

    康熙平日擅长算术,若是个算术题,他还能有些眉目,遇到这种问题,他也觉得棘手。

    康熙还问了问传教士们,结果传教士们也不懂,还给康熙介绍了燃素学说。

    这个燃素说,康熙当然听过一些,但他觉得这个说法不太对,至于哪里不对,他也没那么多精力去想。

    直到有一天,康熙就寝时,梁九功熄灭灯盏,没有直接吹灭,而是用一个罩子直接扣了上去。

    这样梁九功能借着最后的一点光亮,正好退到外间去,不会打扰到康熙。

    康熙看到那火苗逐渐变细变小,然后变黑,不由得一怔,忙唤梁九功道:“梁九功!再点上灯烛!”

    作者有话要说

    太子:做实验比看折子有意思,当化学家肯定比做皇帝有意思!

    康熙:……

    南音:好像一不小心,给太子开错门了……

    感谢在2024-02-2020:56:54~2024-02-2120:43: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可爱不是长久之计10瓶;Tang飘飘_、言五汇、Cynthia、663406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外面的日头,已经高起,而太子这一日醒的尤其地早,到这时候,他已经看书一个多时辰了。

    赵全福在一旁看着,发现太子的书根本没怎么翻过页,就知道自家主子爷今天的心思,不在书的事儿上了。

    “赵全福,什么时辰了?”

    赵全福忙应道:“回殿下,应当是大阿哥已经出了京城的时辰了。”

    太子立马骂道:“谁问你这个了?自作主张!”

    赵全福立马低着头,十分恭敬的样子,看上去是认错很快,但太子也没继续追问时间,赵全福就知道,自己回答得没错。

    自打圣上允了大阿哥,让他去南边的水师历练后,太子就开始有些魂不守舍的。

    赵全福知道,倒不是自家殿下多惦记或者舍不得大阿哥,而是因为,殿下在羡慕人家。

    自家殿下自打生下来,除了生母赫舍里皇后早逝一事,就没遭遇过其他的难事儿。打小就被圣上捧在手心里,带在身边,精心教养着长大,连住所,都是皇帝才能住的乾清宫的西暖阁。

    旁人都羡慕殿下这份福气,只有离得近的人,才知道这份福气,反而是殿下觉得难以承受的。

    先前,赵全福也没发现,自家殿下越长大,心情就越郁郁,似乎平添了许多心事。直到南音姑姑出宫前,去跟圣上提议,让殿下搬出乾清宫,另居别处。

    当时康熙非常恼怒,甚至摔了茶杯和笔洗,但太子确实难得高兴了几分,才让赵全福有些后知后觉地明白,自家殿下长大了,想要有自己的空间了。

    现在回想起来,赵全福依旧觉得有些冷汗涔涔,宫里人都知道圣上有多在意太子殿下,南音姑姑提议让太子搬出乾清宫,不跟撩虎须似的?她怎么就一点都不怕呢?

    康熙虽然发了一通火,但自打那以后,南音的话就总萦绕在他心头。

    康熙看着越来越高大、越来越丰神俊朗的胤礽,不得不承认,南音说得对,自己这个最心爱的儿子,确实是长大了,做父亲的,得让他自己独立一些了。

    于是,太子还是搬进了毓庆宫。

    毓庆宫是早年康熙就预备了起来的,但一直没舍得让太子搬,所以太子之前一直住在乾清宫。

    毓庆宫虽然离乾清宫不远,但至少也让太子觉得,自己没有时时刻刻生活在皇阿玛的阴影下,和皇阿玛终于有了一些距离了。

    见到太子欢天喜地地离开,作为阿玛的康熙,心中不难受是不行的。

    但是他想起南音说过的,这般大的孩子,都觉得自己是无敌的存在,觉得自己是最了不起的存在,所以他们会非常高兴远离父母,并非因为他们厌恶父母,而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大胆闯荡世界的梦想。

    想到胤禔天天想着去军中历练,想到胤祉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只记挂着去挖恐龙,还有年岁更小的胤禛,也是一肚子小打算,就知道南音说的十分在理。

    想到南音说过的分离焦虑,康熙苦笑不已,作为帝王的自己,也有像寻常人的一面啊。

    太子虽然搬到了毓庆宫,但看到胤禔没有身份的束缚,可以跟康熙求了恩典,直接去南边历练,他就嫉妒极了。

    这回,是胤禔比他运气好了,哼!

    即便是南边传来消息,说胤禔有些晕船,吐得昏天黑地,一个月便瘦了十几斤,还被烈日晒得皮肤裂开,吃尽了苦头,太子的也没觉得胤禔这是自讨苦吃,反而觉得,这就是姑姑说过的,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胤禔就是在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上书房的课,太子虽然还上着,但是比往日去的少了。

    若是放在从前,他定然会十分高兴,终于不用去上书房书了。

    但如今,他却恨不得还是回上书房去书。

    “皇阿玛,我觉着,你现在就教我这些,属实是太早了。”太子坐在康熙安排的小桌子旁,像秘书一样,给康熙过滤着折子,显得十分不情愿。

    康熙板着脸道:“哪里早了?你都快二十了,才开始正经接触政务,我八岁时就得学着做这些了。”

    太子听到康熙提他的八岁,就觉得头疼,姑姑说得对,大人总喜欢提自己当年多厉害。

    皇阿玛当初那么早当皇帝,还不是形势所逼?

    于是一不小心,太子的嘴,就把他的想法秃噜出来了:“那还不是因为,皇阿玛你不如我运气好?我皇阿玛就是比你皇阿玛厉害。”

    康熙都被他绕晕了,张嘴就骂道:“你皇阿玛怎么就比我皇阿玛……啊呸!你这臭小子,竟然敢编排起你玛法来了?!”

    “没有!儿臣岂敢?儿臣只是说出事实罢了!”

    康熙样子做的夸张,直接将几个普通的问安折子,砸了过去,但心里是有些抑制不住的高兴和激动的,太子这话的意思,是承认自己是个不错的皇阿玛了?

    康熙自己个儿吃了不少皇阿玛不负责的苦,所以他对自己的儿子,那叫一个尽职尽责,总担心自己这个皇阿玛做得还不够,当得不够好。

    待梁九功将几本折子捡了回来,重新放回御案上后,康熙也恢复了平日的样子,哼道:“莫要以为,你这样想拍我的马屁,我就能放过你。”

    太子果然苦了脸,道:“皇阿玛,明明你还正值壮年,连姑姑都说,你再当个几十年的皇帝也不成问题,为何这么急着让我插手这些政务呢?”

    康熙道:“因为你是太子,是一国的储君。我只担心你学的太少太迟,而不会担心你学的太多太早。”

    太子忍不住挣扎:“可我觉得,我还能缓一缓,不着急这个。”

    康熙哼道:“你不着急,你的兄弟们可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难道你要被他们超过去了,才觉得来不及了吗?”

    太子想了想,道:“其实我早就看开了,胤禔从小武比我好,三弟从小文比我好,四弟也从小稳重懂事……兄弟们都有比我强的地方。”

    康熙真是有些恨铁不成钢:“你就不担心,他们将来会和你抢皇位吗?”

    康熙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连梁九功都不由自主地将头埋得更低了,恨不得自己暂时能聋了,听不到皇帝的这些话。

    太子看了看康熙那张椅子,突然笑了:“我当然不担心,他们也没多想当皇帝的样子。”

    康熙真是被自己的好大儿气个倒仰。

    但他不得不承认,太子说的是对的,儿子虽然多,但是对皇位有想法的,没有几个,也不知道南音怎么教的,他们似乎个个都有自己想去做的事情。

    即便是太子理由充分,但康熙还是不会轻易放过他的,依旧天天抓着他学处理政务。

    这门帝王之术,只独属于太子的必修课,其他的皇子不用学,所以太子感觉自己一个人学着怪寂寞的。

    不过太子从小得南音的教导,即便是自己不喜欢学的东西,既然占用了自己的时间,那就好好学一学,反正时间不能白花了,时间和精力可是最宝贵的东西。

    这样下来,太子学的还不错,让康熙心中稍微满意了一些。

    南音得知太子被康熙安排了不少事儿做,想起太子在历史上两立两废的待遇,心中难免有些PTSD,便想法子,趁着科学课这样的课程时,准备一些好玩的游戏和实验之类的,让太子能稍微放松一下。

    好在康熙知道科学这门课,是个长见识的好机会,也没有因为太子年纪大了就让他停课。

    这个时候,科学课确实成了太子忙碌的生活中,难得的调剂。

    南音在科学课上,展示过葱汁写密信、牛奶加醋析出蛋白质、苏打与白醋反应等试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放在一起,就能发生奇妙的反应,这令学生们惊奇不已,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

    太子就对这些事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姑姑,你这些瓶瓶罐罐的,它贵不贵啊?”趁着下课,太子好奇地问。

    南音一眼就看出,太子这是拐弯抹角地想要这些东西呢。

    若是对别人,太子可能就直接开口要了,对许多人来说,太子这样尊贵的人,能看上他们的东西,是他们的荣幸。

    可面对着南音,太子不好意思开口要。

    南音直接道:“这些是我特地跟玻璃工坊定制的东西,这个试管、烧杯、锥形瓶之类的,都是独一无二的。”

    南音脸上露出得意的小表情,显摆着这些东西的独特性。

    像太子这种,从小就在金玉锦绣堆长大的,什么宝贝都已经难以入他的法眼了,反倒是南音这些奇形怪状的瓶子杯子之类的,让他觉得很新奇。

    在上课做实验时,南音也会介绍自己使用的仪器是什么,但这回,她结结实实给太子介绍了这一整套东西。

    除了玻璃器皿,还有那些架子、量器之类的,南音说得越多,太子兴趣就越浓厚。

    眼看着太子的渴望之情,已经藏不住了,南音问道:“太子殿下是不是也想玩一玩?”

    太子顿时有种还是姑姑懂我的感觉,已经顾不上客气了,十分热切道:“姑姑这些东西,可以借我玩一玩么?我会很小心的!”

    好家伙,竟然能从太子的口中听到借这个字,还挺新鲜的。

    南音摇头:“不可以哦,这个是一整套,若是弄丢或者弄坏了其中一个两个的,就很难补齐了。”

    “这样啊……”太子顿时失望不已,从前姑姑都是有求必应的,这次确实是有些落差了。

    正当太子满心难受的时候,却听到南音转而又道:“不过,我可以再去玻璃工坊,给殿下定制一套来。”

    太子顿时眼睛就亮了,还亮得吓人,南音怀疑,要是他有尾巴,估计已经摇得像风扇一样了:“真的吗?!这样会不会太麻烦姑姑了?”

    南音嗔怪道:“照顾殿下这么多年,麻烦我的事儿还少吗?多这一件不多的。”

    太子心里狂喜,又很努力地忍住,道:“多谢姑姑!”

    激动之余,太子还忍不住搓了搓手,真是不太符合他作为皇太子的身份。

    “那个……姑姑,你做实验的那些东西,可不可以给我也准备一些。”

    南音想了想,道:“回头我给殿下写一份实验册子,殿下照着上头的东西准备就行。若是宫里头也不好寻的东西,殿下再来找我罢。”

    这种会负责到底的态度,让太子特别安心:“好,好,听姑姑的。”

    看着太子咧着嘴傻乐的样子,南音也忍不住笑了,看来太子真是被康熙给的压力给弄得憋屈坏了,太期盼有东西可以玩一玩了。

    玻璃工坊也是一回生,二回熟,南音再次去做玻璃仪器的时候,他们的速度就要快多了,还能主动提一些想法,果然是钱给到位,什么话都好说。

    南音那一堆玻璃器材送过来,自然逃不过康熙的眼睛,南音干脆大大方方地直接从康熙眼皮底下过,省得他又胡思乱想,为这个宝贝儿子瞎操心。

    然而,南音还是保守了,康熙一看到那么多玻璃器皿,不知怎么的,就想象到了太子跌倒在一堆碎玻璃中的情形,顿时担忧道:“这些都放在毓庆宫?不会伤了太子吗?”

    太子自己个儿就回道:“哎呀,皇阿玛,毓庆宫里还有不少摆件儿是瓷器呢,还有不少宋瓷元青花的,要不都撤了?”

    “那当然不行。”

    康熙当然舍不得这个宝贝儿子,受一点委屈,哪怕屋子里少了什么用来看的东西都不行。

    “所以皇阿玛放心好了,我都快二十的人了,哪有那么容易受伤。”

    这是用康熙的话来堵康熙了,康熙总爱说太子是二十的人了,该如何如何了。

    每当此时,太子心里都要感激一下胤禔,若不是他在前头还没成亲,自己这个太子肯定就要首当其冲了。

    好在,康熙虽然担忧,但看到太子确实喜欢这些玻璃仪器,就允许放入毓庆宫了。

    只是那实验的小册子,他也拿了一份,就是要看看,有没有哪个是有危险的。

    太子回到毓庆宫,看到那些玻璃仪器,比对那些宋瓷还要喜欢和热切。

    很快,太子没事的时候就在毓庆宫捣鼓起来了。

    他就按照南音给的册子,将上面的实验一个一个做下来,做成功了就给南音写心得体会,做失败了就问南音是怎么回事,这份钻研的精神,都让南音叹息,要是太子再晚生个一百年,估计就是个当化学家的人才了。

    不过,有了这些千奇百怪的实验做调节,太子也不觉得康熙给的学习任务太重了,能够自我调节情绪了。

    南音注意到,太子性情变得开朗了不少,就觉得这法子没用错。

    外人看,康熙对皇太子极尽宠爱,什么都给最好的,连父爱都是给最多的,其他的兄弟姐妹都被甩得远远的。

    事实上,作为帝王的康熙,控制欲和独占欲都非常不低,这意味着,他在爱太子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控制他。

    所以其实,康熙对太子的爱,是有些过度的,凡事都是过犹不及。

    这样浓重的父爱,小时需要依赖人的太子,会全盘照收,会享受其中,但随着太子的长大,他会觉得这份爱有些沉重,会觉得是负担是枷锁了。

    南音说康熙恨不得把太子拴在自己裤腰带上,一点都不夸张。

    但太子长大了,连康熙身边都不愿意久待,更何况是被拴在裤腰带上呢?

    这就是父子两矛盾的源头了。

    历史上胤礽变成那样,不是一夕之间变坏的,而是康熙这个父亲,日复一日给“宠”坏的。

    南音无法直接指出这个问题,康熙肯定难以接受这种说法的。

    所以南音只能尽可能地,给太子争取一些自由的空间,譬如这小实验,就是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尽情玩耍和享受的时候。

    幸好在康熙看来,这个事儿,就像太子会跑马、听戏、看书之类的一样,只是个放松的法子,就没多管。

    太子对这些实验的兴趣,确实是十分浓烈,没几个月,就把小册子上的实验全都做完了,都得出了理想的实验结果。

    南音还挺意外,这太子手挺稳啊,做实验竟然这般顺利,这运气放在现代社会,真不知道要羡慕死多少实验狗。

    不过,太子又来跟南音讨新的实验了:“姑姑,之前那些实验,我都写了心得体会了,你看了吧?还有没有什么新的实验让我做啊?”

    南音难得觉得,自己的家底好像要被掏空了。

    但是,南音是不会暴露出去的,她对太子道:“殿下能独立完成那些实验,真的很厉害,那些事儿,可是运气和能力都不能缺的。”

    太子高兴道:“多谢姑姑夸奖。”

    南音继续道:“独立完成了那么多实验,说明你已经顺利度过了第一阶段的实操学习,接下来要进入第二阶段了。”

    太子顿时满脸期待:“是什么?”

    应该是更加大型,更加有意思的实验吧!太子内心期盼道。

    南音情急之下,便发挥自己的嘴皮子功夫,道:“第一阶段的实验,都是在比较完美的条件下,得出的结果,但我们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完美地条件呢?就像算术里学的几何,咱们学的都是规整的图形,但世界上大多数东西的形状是不规则的。”

    太子信服地点头,确实是如此。

    “所以接下来,我给殿下布置的第一个学习任务,就是研究‘燃烧’这个现象。”

    “燃烧?”

    “是呀,烧东西在咱们平日里多常见啊,晚上点烛火便是蜡烛在燃烧,御膳房做膳食,灶头也要烧火,冬日里取暖,也要点上炭盆……所以,太子可以观察一下,一个东西要烧起来,要达成什么样的条件呢?”

    “就这么简单?”太子惊奇地问。

    南音道:“简单吗?虽然常见,但不代表它很简单哦!”

    在这个时代,还没有人研究明白燃烧这个现象,连西方都还处在“燃素说”为主流学说的时代,还要等到几十年后,拉瓦锡提出氧化学说,才正确解释了燃烧这个现象。

    但人类使用火的历史,已经有上万年之久了。

    在这万年的时光里,人类对火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想到这里,南音伸手拍了拍太子的手臂,道:“这个事情,虽然已经有人研究思考过,但还没有人知道其中真正的道理,所以殿下不要轻视,也不要过于担心,若是想不明白,也没有关系的。”

    太子若有所思地点头。

    于是,自此之后,赵全福就发现,自家殿下不是盯着烛火发呆,就是盯着烧茶的炉子发呆,也不知道在看什么。

    有时候,想得入迷了,都直接在康熙面前发起了呆来。

    康熙轻轻敲桌子,问:“保成,你在想什么呢?”

    太子回神,答道:“皇阿玛,我在想烧火这个事儿呢。姑姑问我,一个东西要烧起来,得满足什么条件,我就想着,一个是这个东西要能烧起来,像木头、炭火、蜡烛之类的,就是能烧的;还有一个就是要有点燃它们的东西,也就是火源。可是姑姑说,不止这两个,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我已经想了几天了,都没想出来。”

    康熙忍不住叹气,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叹气自己这个皇太子,在政务上没这般操心,倒是在南音提出的问题上,那般卖力钻研。

    难怪南音说,孩子们不是没有苦的精神,是没有找到他们愿意去吃苦的地方。

    康熙道:“你先看看这几本折子,换换脑子,待会儿再继续想。”

    “好的,皇阿玛。”这回答应得倒是爽快,康熙也无语。

    只是,这个问题不仅困扰住了太子,连带康熙都忍不住常常想。

    康熙平日擅长算术,若是个算术题,他还能有些眉目,遇到这种问题,他也觉得棘手。

    康熙还问了问传教士们,结果传教士们也不懂,还给康熙介绍了燃素学说。

    这个燃素说,康熙当然听过一些,但他觉得这个说法不太对,至于哪里不对,他也没那么多精力去想。

    直到有一天,康熙就寝时,梁九功熄灭灯盏,没有直接吹灭,而是用一个罩子直接扣了上去。

    这样梁九功能借着最后的一点光亮,正好退到外间去,不会打扰到康熙。

    康熙看到那火苗逐渐变细变小,然后变黑,不由得一怔,忙唤梁九功道:“梁九功!再点上灯烛!”

    作者有话要说

    太子:做实验比看折子有意思,当化学家肯定比做皇帝有意思!

    康熙:……

    南音:好像一不小心,给太子开错门了……

    感谢在2024-02-2020:56:54~2024-02-2120:43: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可爱不是长久之计10瓶;Tang飘飘_、言五汇、Cynthia、663406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