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其他小说 > 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 第 7 章
    第 7 章

    次[ri],高明通兄弟就命人将东西送来,前前后后几辆马车驶进村子,停在了村西头老屋门前。

    村人都好奇过来看,特别是高明秋这般认为高明通虚情假意的人,更是想来瞧个明白。

    送来的有书案、方桌、凳子、木床家具,也有锅碗瓢盆、米缸、水缸,还有大大小小几个箱子。

    “这是将家搬过来了!”村人满眼羡慕。

    “明通兄弟是疼几个侄子的,想得也周到。”几个妇人议论着。

    站在桂婶身边的梅儿撇撇嘴,轻哼一声,“有什么了不得的。”转身回家去。她的两个小姐妹也跟着离开。

    村上有力气的男人过来帮忙卸货,因为孝子守丧不便进屋,便由高宅的下人搬进去。

    高暖留个心,提前打开箱子查看,箱子里所有东西都是符合守孝规制的,无论被褥还是衣服全都是简单素[se],不见丁点花。

    管事宋叔看出她的用意,走上前来笑着说:“大老爷也心疼姑娘和两位少爷,奈何姑娘和少爷在孝期,许多好东西想送过来也不敢送,就怕给姑娘和少爷名声添累。这些都是姑娘和少爷以前在家用的,旧是旧了些,终是用惯的。希望姑娘和少爷能够体谅大老爷的良苦用心。”

    声音比平常拔高些,显然这话不仅是说给高暖听,更是说给旁边的族人听。好让他们知道,自家大老爷不是不愿送好的来,实在是姑娘和少爷在守孝用不得,否则被人说道,损了名声。

    高暖点点头,“让大伯费心了,这些已经够了,即便大伯送好的来,我们也万万不敢用,还是要送回去。”

    “姑娘能体谅就好,只是苦了姑娘和两位少爷。”

    “这点苦,怎抵得过心里的苦。”说着眼睛红了一圈。

    宋叔见状也不便再多说。

    东西搬完,管事站在院门前又对高暖姐弟道:“那贪财的家仆已经让大老爷狠狠惩治。这些东西是大老爷命人连夜准备,若有没考虑到的,姑娘和少爷一定要开[kou],万不可再委屈自己。府中每个月都会派人送米来。”

    高暖笑着点了点头,“代我谢过大伯。”

    马车离开,门前看热闹的村人也都散了,[jiao][kou]称赞:明通兄弟对侄子侄女真心疼爱,暖丫头姐弟也都是懂事孩子,长慈子孝。

    高明秋一直在门前,几车的东西他全过了眼,东西看着多,最主要的吃穿上并没用什么心,以后[ri]子也不会好过到哪里去。

    高暖比高明秋更清楚。送来的衣服都是以前他们的旧衣,如今穿着已偏小不合身。吃的也就两袋米,他们姐弟不可能只吃米,其他方面还是要花钱买,而大伯却没有给他们一文钱。

    高昭对这些兴趣不大,他最看中那一箱书。

    年前为了给幼弟治病,他将书都卖了,现在正愁没书读。一大箱的书,这两年都不见得能够读透。

    掀开书箱就迫不及待翻看,这一翻才发现,满箱书只有最上面一层几本是与科举有关的,下面不是开蒙之书,就是一些话本杂书。

    高昭有些失望,本以为大伯会真送一箱好书来,看来自己还是高看了这个大伯。他将书分类后,把和幼弟需要的放书案上,其他放回箱子里。

    如今屋里添了不少东西,姐弟不用再睡地上稻[cao],只是这老屋四处漏风,正月里还冷得很,几床被褥三个人铺盖紧巴巴,从四[nai][nai]家借来的被子还不敢还回去,条件至少好点儿。

    *

    正月初五后,村里开始忙着修缮祠堂,按照老族长和几位叔公商量的结果,开始丈量、计算,需要多少瓦多少砖,哪里要换,哪里要粉刷,等等。

    高昭作为村里唯一读书人,被老族长安排负责记录和计算花费。

    高明进出资修祠堂,高明通兄弟又表现对这三个侄儿关心,村里的人自也高看他们一眼。

    高昭这些[ri]子,不去祠堂帮忙,就在家教幼弟识字,虎头、三宝和苗娃三个孩子每天午后都会过来。

    几个孩子兴头很盛,每天都盼着去旸儿家,听闻哪天大昭哥去祠堂没空教他们,一个个还很失落。

    虎头一脸不服输道:“昨[ri]三宝比我多认出一个字,昭大哥多给他一颗栗子,我今天要赢回来。”

    看着儿子这么大学习劲头,桂婶笑得合不拢嘴,鼓励儿子几句后,哄儿子道:“等你识字多了,可以向大昭哥借书回来读,每天读给娘听,娘给你买[rou]吃。”

    听到有[rou]吃虎头高兴拍手叫好。

    午后,桂婶亲自送虎头去村西头老屋,高暖正带着两个弟弟正在收拾原本荒废的小菜园,干得有模有样。马上开[chun]天暖和就能种菜,这样也能省一些买菜的钱。见到桂婶过来,高暖洗把手走过去。

    “婶子。”

    桂婶笑问:“你会种菜?”

    高暖尴尬笑道:“种过花[cao],时节对了,菜应该也种得来。”

    桂婶客气道:“不懂得和婶子说,婶子教你。”

    “先谢婶子了。”

    桂婶这才说了来意,“后[ri]婶子要进城,问问你绣得怎么样,还要不要婶子带进城卖。”

    今非昔比,如今有叔伯送了那么多东西来,不用愁吃穿了,也不必跟村上的丫头一样熬着眼睛靠刺绣挣私房钱。

    高暖清楚,前几天大伯送来几马车的东西,村里的人都亲眼瞧见。只是他们看到的东西多,不过是几样家具撑起来罢了,真正在吃上也只够管个饱,饿不着,手上是没有给他们一文余钱。

    这一切还是碍于老族长和族人盯着不得不做出来给族人看,待祠堂修好了,时间久了就会暴露本[xing],不会继续如此。她不能再如年前那般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关键时候能够要她的命。她手里必须存着钱。

    “自然要的。”高暖笑道,“我这些天一共绣了四幅,第五幅明儿就能出来,绣好了一起拿给婶子。”

    “你绣技好,婶子定帮你卖了好价钱。”

    “谢婶子。”

    次[ri],高暖拿着几样绣品到桂婶家,另几位婶子也都送绣品过去,请桂婶明天拿进城换钱。

    几人瞧见高暖手里的绣品,“喜鹊枝头”“桃之夭夭”等五幅,每一幅绣品皆绣工[jing]细,栩栩如生。

    梅儿看了眼,微微露出不高兴,[yin]阳怪气道:“你叔伯给你送了那么些东西来,衣食无忧,也用不着再刺绣换钱。你绣品摆旁边,让婶子们的绣品还怎么卖。”

    旁边几个婶子本来只是欣赏高暖的绣品,被梅儿这么一说,不由得也担忧自己的绣品被比下去,卖不上价,脸上的笑容都慢慢收起。

    第 7 章

    桂婶瞪了眼挑事的女儿,梅儿挑了下眉头,心里却是说不出得意。

    高暖瞥了眼几位婶子手里的东西,笑着驳道:“梅儿姐这么说,我可不认。”

    “你想说你绣得不好?”梅儿挤兑,谁又不是瞎子。

    高暖依旧温温柔柔笑着说道:“我绣的都是拿去做扇面的,梅儿姐这样爱美的姑娘家自然喜欢。婶子绣的腰带,料子好绣工[jing],是公子老爷喜欢用的。若是绣扇和腰带摆在老爷们面前,老爷们还喜欢绣扇,那我才承认梅儿姐说的。”

    这不是很明显吗?哪个大老爷么喜欢这种花花[cao][cao]的绣扇。梅儿被回怼无话可说,咬着牙憋着一肚子气。

    桂婶知晓自己女儿脾气,不想她再[kou]无遮拦惹事,笑着当和事佬,“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买主,到了城中也是分开来换钱,互不妨碍。”

    众人被高暖一番话说得心里已经敞亮了些,桂婶又给了定心丸,她们也不再纠结,对高暖的绣品夸得也真心几分。

    *

    桂婶早上出门进城,高暖姐弟也去石头乡集,年前买的油盐酱料和菜都吃得差不多。高明通只送来两袋米,他们也不能[ri][ri]干吃米。

    年后第一个集,人不比年前少多少,姐弟二人还如上次一般一人一边紧紧抓着幼弟的手。

    他们先去酱料铺子买完东西,然后又去买了些菜,篮子又装得满满。看到街边有卖糖葫芦,高暖知道幼弟还没吃过,想买一串给幼弟尝尝,一问价格要五文钱,有点犹豫。

    俞慎思看出高暖心思,拉了把她道:“虎头说这个酸牙,旸儿不要吃。”

    糖葫芦可不是只酸,而是酸甜酸甜,外面的糖最好吃。幼弟没吃过竟然信了虎头说的,还是得让他尝尝,知道什么味。高暖咬咬牙花五文钱买了。

    俞慎思:“……”

    我意思表达反了?

    但的确好吃!他咬了半个将腮帮撑得鼓鼓的。然后递给高暖和高昭,让他们一起吃。

    高暖宠溺地问:“酸牙吗?”

    俞慎思咯咯笑道:“虎头骗人,酸酸甜甜,好吃。”

    高暖扶着他头道:“很多事不能光听别人怎么说,要自己去想,自己去尝试。”

    “嗯!”

    姐弟三抬着一篮子菜朝回走,走到十字街[kou],听到对面有人喊:“高小郎。”

    姐弟三人寻声望去,见到前方街边猪[rou]摊后一人朝他们招手,此人二十多岁,个头不算壮实。

    高昭边朝那边去便和高暖介绍:“他是何老板的外甥。”

    年前他去给何老板写祭文,这年轻人就在旁边,他听到此人喊何老板大舅,何大郎喊他吕大表哥,猜想是何老板长姐的儿子。

    走到跟前,高昭打了招呼,方知后面是何老板家猪[rou]铺子,何老板还没从亡母悲痛中缓过来,猪[rou]摊子暂时[jiao]给他打理。

    知晓他们也在守孝,没问他们要不要割些[rou]回去的客气话。

    吕大郎擦了把手,将摊位[jiao]给旁边一个中年人,走过来道:“高小郎你识文断字,字也写得好,我有个事想请你帮忙。”

    高昭以为又是请他写祭文之类,心中几分激动,“吕大哥请说。”

    吕大郎道:“我姑父家在县城开了个小书肆,年前从京中带回来几箱子书,听闻都是好书好文集。你读书人知道,这些书不像启蒙书或‘四书五经’买的人多,若印刷本都收不回来,所以想找人抄书。”

    那就是简单的誊抄,不作批注诠释,这种高昭完全能够胜任。

    他也正愁年后没什么人写祭文,全靠大姐刺绣养家太辛苦。抄书不仅能够挣点,主要是能够有书读,大伯送来的几本书也不够他看的,如此一举两得的好事他岂有不愿。

    他欣然答应,“我自是乐意的。”

    吕大郎激动,找了几天没找到人,没成想今天开集,倒是遇到个合适的。他像是怕高昭反悔跑了似的,一把抓着高昭道:“你放心,我那姑父是实在人,佣金只会比别处多不会少。你既乐意,我明儿就把书给你送过去。你只需准备笔墨便可,纸由书肆那边提供。”

    “不必如此麻烦,我明[ri]来铺子取便可。”

    吕大郎想着最近既要忙着家里的事,还要忙着大舅舅的[rou]铺,的确有些忙不过来,“那好,我午后在这儿等你。”

    此事这么定下来,姐弟便去南北街上的文房铺子买笔墨。大伯只送来书,却并没有送笔墨纸砚,这还要他们自己去买。

    乡集上只有一家文房铺子,里面也没有什么好的笔墨,高昭挑了好一会儿才挑了一支合适的,左看右看最后看中一块墨。即便都是较次的笔墨,却并不便宜,花了二百多文。今[ri]买了那么多油盐和菜,姐弟三人能吃好些天,也才不到一百文。

    俞慎思直观地感受到为什么农门难出举人了。

    笔墨纸都是消耗品,要源源不断供应,这还都是微不足道的小花费。书、求学、考试才是大花费,没有丰厚的家底根本撑不起。靠高暖刺绣,高昭抄书,供一个人读书都难,何况俩。还得想别的发家致富的法子才行。

    这也只能等守孝期满之后了,现在倒是可以先筹划起来。

    傍晚时,高暖送虎头回家,顺便看看桂婶有没有回来,刚到门前,桂婶从院内出来,将她拉进院门,“我正要去找你呢,你就来了。”

    在堂屋前坐下,桂婶从怀里掏出了一串钱给他,笑呵呵地说:“你那绣品真是吃香,我刚拿出来,张家绣铺的掌柜眼睛就亮了。不过掌柜是[jing]的,故意挑毛病,想压价,我可没着他的道,最后我唬他要拿去别的铺子,他就慌了,立马就我加钱了……”

    桂婶说了一通在绣铺给她绣品抬价的事,道的都是她机灵和不容易。高暖自是连连感谢。

    最后桂婶点着一串钱道:“去了绢布和针线,总共还剩一百六十五文,你数数。”

    高暖扫了眼,桂婶常接这活,明面上的账,桂婶不会少她一文。她数出五文塞到桂婶手中,“多谢婶子替我跑腿费舌,这是我谢婶子的。”

    桂婶将钱还给她,“跑腿费婶子已经扣过了。”

    高暖硬塞回去,“婶子先是借我绢布针线,今儿又替我费了那么多[kou]舌,就当我请婶子喝茶的钱,婶子一定要收,否则我以后哪还好意思让婶子帮我跑腿。”

    话说这份上,桂婶也就没再推辞,拿着钱兴致勃勃道:“我今儿在城里又买了几块布,你挑一挑拿回去绣。”让莲儿将布都取出来。

    高暖挑了块绢布,准备回去继续绣扇面。

    县城的那些妇人姑娘们,这两年都热衷把玩绣扇,拿着出门,既显得端庄淑雅,又能遮面遮羞,扇面的绣图也和衣服一样能衬人气质。开[chun]后天气渐暖,扇子更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