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轩衣服的事情算是已经进入了正轨,林晓寒家宅子翻修的工作,也基本全部完工了。
    他又去验收了一次以后,便给做工的师傅与工人们结了帐。又让他们回家休息一周后,再去京郊的庄子上帮自己干活。
    林晓寒虽然要求严格,但他平日里抓的严,倒是没出过什么重新返工之事。
    再加上他结账爽快,也不拖欠银两,给工人们的待遇也好,为他干活的工人们倒是都挺乐意的。
    宅子修好以后,便是要挑个好日子搬家。
    在此之前,林晓寒还得置办一番,把家中好好打理一下。
    这么大的宅子,总要放些瓶瓶罐罐、书法画卷的。这些都需要一一采买,还有家中的下人,之前那几个定是不够用了,还得去人市上再买些来。
    京中的贵族们,家里摆的用的瓷器花瓶的大多都是古董。
    林晓寒没那讲究,他也分辨不出古董。家中的摆件,只求好看就行!
    何韵听说林晓寒要买瓷器,便从家中派了一个管事的过去帮忙。
    这管事的是晏亲王府里负责采购的老手,晏亲王府的用具,都是由他负责。
    他对京城中的门路十分熟悉,林晓寒与他提了要求以后,这管事的便带着林晓寒亲自去挑。
    家中主子和待客用的餐具需要新的,要用景德镇的精品描花瓷。下人用的碗盘,普通的青花瓷就可以。
    花瓶这类的摆件一般都是古董,林晓寒不用古董,便可挑好些的精品瓷。
    得了这管事的帮助,林晓寒这采买的工作做的又快又顺手,中间也绕开了不少陷阱。待事情办好了,林晓寒给了那管事十两银子的赏钱,又将一套秋雨轩新出的角色泥偶给何韵送了过去。
    这等小玩物是林晓寒根据盲盒的灵案提出的点子,让肖管事负责鼓捣出来的,还挺受大家欢迎。
    且一日只售十套,一套二十两银子,每日都有人排着队去买。
    价格虽然不贵,但也算是当下的新鲜玩意,拿来送人也是很有面子。
    瓷器都买好了以后,林晓寒又找了吴长兴先生,找他买了一些画。
    吴长兴以人物插画为主,但旁的风格也是会的。听说林晓寒是用来挂在家里用的,便帮他画了些春夏秋冬,梅兰竹菊的装饰画,挂在家中也是十分大气合用。
    像吴长兴先生这样的名家,找他画画都是给润笔费。
    林晓寒收到画后,备下了三千两银子的润笔费给他送去,然而当天便被吴先生亲自退了回来。
    吴先生直言,自己与林晓寒认知已有快两年,也算是半个朋友。再加上自己是细雨斜风先生的书迷,自是愿意免费为他作画。
    这些画算是他恭贺林晓寒乔迁的贺礼,林晓寒若是非要给他送钱,就未免生分了。
    林晓寒听了,便也不再勉强。只是心道自己秋雨轩的周边,倒是可以加入一些吴先生的画作。
    卖的好了,便给吴先生分一份利,两人间也算是互惠互利了。
    将新家的软装都布置好后,便只剩下招人这项事情了。
    之前家中的几个下人都是冯娘子帮着挑的,如今冯娘子早就被他打发回了晋晏王爷身边,自是也不可能要过来用,林晓寒便只得亲自上阵挑人。
    挑了个天气好的日子,一大早的,林晓寒便去了城西的人市。
    人市每日天不亮就会开市,清晨便会有各家的管事婆子过来挑人。
    林晓寒难得起了个早床,进去的时候,整个人市里却已经是人来人往。
    第121章
    林晓寒一看, 那些大户人家的管家娘子们最爱挑的都是那等犯官家用熟了的老人或是老实本分的庄户人。
    年纪太小的,长得太过好看的,他们都是不用的。这些人之后大半就是流落到青楼里去了。
    林晓寒有颗现代人的灵魂, 容易心软, 着实不太适合来做采买人的工作。
    上次他在府城里,便买了好几个刺头回去。
    这次在京中,看到那些人跪地求他, 他心中怜悯,一时忍不住就又买了好些人, 足足有二十多个。
    其中还有两个犯官家的小孩子, 只有六七岁大。手不能提肩不能担, 从小锦衣玉食惯大的, 压根就干不了活!
    林晓寒也没打算让他们干重活,他就是见不得小孩子受到虐待, 准备让这两个孩子做书童。帮着磨墨倒茶, 再识几个字。
    等年纪大些, 便找个机会把身契放了,也算是积德行善了。
    林晓寒将新买的下人们安置在新家, 派发了统一的服装, 又从家中派了个管事的先调教着, 待过几日黄道吉日, 正式搬过去以后正好得用。
    又过了几日,正是适合搬家的吉日, 林晓寒便让陆秋成告假一日, 一起搬到了城东北的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