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骤停。
    周氏张着嘴,声音越发的轻微,打着颤。
    “姮娘,之前是母亲错怪你了,原宥我好吗?”
    带着哭腔。
    晏琤琤愣住。
    在这一瞬,听到母亲嗓音里的哭腔,她不知为何从心里涌上一股酸麻的,苦涩的难言情绪,让她不自觉地鼻尖红楚。
    她低垂下眼,侧过脸,哽咽声线,细声细语:“孩儿之前的确太过顽皮,令母亲误会实属正常。以后琤琤会当得起身份,不让母亲劳心。”
    “……我与母亲之间,无需这般生分。”
    又将满腹组织好的俏皮话随着咸酸眼泪咽了下去。
    抬头回了一个笑容,语气松快:“下午同老师踏青,刚回府,不曾饭食。今夜倒是叨扰母亲了。”
    说完又觉懊悔,太官腔官式了,自己倒是先说得生分。
    周氏眨了眨眼,并未有他想,快步下了石阶,揽上晏琤琤的肩膀。语气亲昵:“同老师踏青?可是襄王殿下?”
    “嗯。”
    晏琤琤边回答边同周氏进了屋。
    “奇怪,且不说你兄长还未……”周氏的话顿了顿,脚步也慢了。
    犹豫的话卡在喉咙里,藏起眼神里的疑惑,化成笑容,“倒也先不论这么多。”
    -
    松竹堂内,烛火通明。
    晏朔安朝服未换,面色凝重地背着手绕着内堂设的红木餐食圆形桌踱步。
    “父亲。”晏琤琤迈入了门,轻唤一声。
    晏朔安停了脚步,转身笑着抬手招呼,脸上愁容散尽,喜笑颜开:“姮娘回来啦!饿坏了吧?”
    又似是自觉不热情,赶忙走近了虚护着母女俩的腰部,往里进。指着桌上的各类美食笑道:“白玉虾羹、五味杏酪鹅,炭烤蹄肉,还有你最爱吃的酸辣银鱼脯。”
    “这银鱼是顶顶鲜的,开春的第一船儿。”他低声夸张道,“说不定宫里的陛下都还没吃上呢。”
    瞧着一桌荤菜,父亲低声下气地哄着自己,母亲一脸歉意的表情。
    她的心里忽地难受。仔细回想,不管何时,父母亲对自己都是满眼疼爱的,哪怕是那时晏家下狱前。
    “难为父母亲还记得我爱吃这些。”
    晏琤琤扬起的明媚笑容,灿烂如星那般耀眼。
    这般可人模样让晏朔安心有所感,喃喃自语:“犹记九岁那年接你回府,灰头土面的同乡野小子一样,转眼一瞬,姮娘已是大姑娘了,出落亭亭,同你母亲年少时一样好看。”
    他笑了笑,语气里带有请求:“上次藤条受训,你受委屈了。可情之深责之切,好孩子,你莫要怪你母亲。”
    怎么会呢?
    晏琤琤鼻尖发红,胸口发堵,一想到雪地血痕,就觉自己挨一百下藤条都是应该的。
    “我年少不懂事,少不了惹母亲生气,就当抵过了。”她俏皮道,“若父母亲你俩左一个道歉右一个莫怪,我可真生气了。”
    “好好好,不说了,不说了。”
    晏朔安见晏琤琤的确比以前稳重温柔许多,亲证府中传言是真时,忐忑的心彻底松了下来,还特意伺候着两母女吃完了晚饭。
    -
    饭毕,三人挪至正堂。
    圆窗外的月牙高升,隐匿在落地灯火里,满墙的书籍散发着清香油墨味。
    杯中茶水微烫,晏琤琤浅抿一口,香涩茶味解了腻。
    火心幽幽,茶叶浮沉。
    晏琤琤的心也忐忑起来,上一世的场景在脑海里回想,满腹的话已准备好。她咽下茶水,只等父母亲的开口。
    “方才听你母亲说襄王以老师名义带你去踏青。”晏朔安开口道,“可近日兰台考学,你兄长忙不开身,还未将请帖送去,拜师宴之礼未成。”
    “襄王可有生气?”
    晏琤琤摇了摇头。
    “那…你觉着襄王人如何?”几乎是试探语气,“他好似未婚配哦?”
    襄王人如何?
    骤然被问这样的问题,晏琤琤一时间回答不上。
    眼前闪过的有温柔地念着三字经,焦急地环护自己,一脸笑意地递上糖酥还有一剑杀了李珏的模样。
    她张着嘴,犹犹豫豫地将世人对他的评论重复了一遍:“面如冠玉,文采过人,和蔼待人。”
    “世人皆知他并未婚配啊。”她随口回答,“我也知晓他似有心上人。”
    晏朔安闻言与周氏对视了一眼,似是无可奈何松了口气又似是不满意这样的答案。
    最后不再铺垫,直说道。
    “今夜寻你来,一是明日皇后娘娘设百花宴,邀各府中适婚女子、男子赏花。”
    “咱家只有你和玥翎。”
    “但此次并未邀请各夫人,所以不论在家两姐妹有何误会,在外可不能让旁人看了咱们护国公府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