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穿越小说 > 后明余晖 > 正文 第五七七章如何是好;改装车辆和装甲输送车
    “这倒是稀奇事。”

    弄清来龙去脉以后,朱泠婧都忍不住笑了。

    妻子积极为丈夫纳妾,后者反倒推辞,这未尝不是一种令人艳羡的奇闻。

    “周待诏是家中独苗,儿子的事的确不该掉以轻心,都来找陛下您求助了,看得出他的夫人很着急。”苏依依笑着说道。

    “这不好笑。”朱泠婧微蹙眉头,轻轻叩着桌子,“他家再这样下去就要乱套了。”

    自己家的家事哪能这样抖落出来?堂堂正妻居然在子嗣大事上无法说服丈夫,问题的严重性居然都到了这样的程度。

    她对周某人的私事一直不太满意,觉得这家伙对内的处事方式很成问题。

    夏筱诗本该成长为大气、从容、睿智的将军夫人,做好国朝名将的贤内助,然而她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可这并非她自身的错,很大程度上是周某人的宠溺和宽纵导致的。比方说本该要去参与宴席,夏筱诗吐槽看谁谁谁不顺眼,不想见着对方,那么周长风通常会附和说干脆就别去了,如此种种。

    这便是让朱泠婧倍感无语的地方——周长风这厮硬是把一个聪慧的好姑娘给娇惯成了特立独行、随心所欲的贵妇人!

    “必须到此为止,他这是在给自己的棺材钉钉子,而且一点没觉察到。”

    朱泠婧对此十分无奈,这种事情着实不方便干涉,但真不能再放任自流了。

    “这不大好解决吧?”苏依依踌躇道:“终究是周待诏的私事……”

    “要是不碍事那便算了,但现在已经有坏苗头了。”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朱泠婧微微摇头,“位极人臣还能闹笑话出来,岂有此理。”

    “可是陛下,我们生硬介入的话,会显得太强势……”

    “这就是难办之处,等今晚我想想该如何是好。”

    朱泠婧只觉得相当棘手,但她清楚这事不能再纵容下去了——妻贤万事兴,宠妻也得有个限度!

    【组织对周大将军個人生活作風纠正办法指导小组。】

    夏筱诗当然知道家丑不可外扬,不过在她的观念中,皇帝是个例外,因此手书一封告状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一个被告知此事的是周某人的姐姐周柔嘉。

    于是乎,当周长风傍晚时分回家的时候,就见着妻子一幅神气活现的模样。

    “这么得意?今天怎么了?”他好奇地问。

    “等会你就知道了。”夏筱诗神神秘秘的说。

    未久,叮铃叮铃的电话声响起,拿起话筒的周长风听到从中传出熟悉的声音,大为惊讶。

    霎时间他就明白了夏筱诗为什么之前一幅胸有成竹的模样,合着这是告状了。

    电话那头的周柔嘉语重心长地说:“你现今成大事了,我不好再说教些什么,但那要紧的私事万不能怠慢啊。”

    长姐如母,周长风除了连连点头附和以外没有任何办法。

    他只能赶忙解释,声称如果家里女人多了容易勾心斗角、争风吃醋而乱套。

    “担心家里乱?哪有镇不住家的大丈夫,万万不用担心。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你小时候就是这么讲的,多自信。”

    就这样劝说了足足大半刻钟,这通电话才算完。

    满头黑线的周长风盯着得意洋洋的妻子,不吭声。

    后者相当得瑟的笑着说:“我管不了你周克行,可这天底下还是有人能治得了你的。”

    “翅膀硬了啊小诗,居然敢告状。”

    “呵,我还写信给宫中了,陛下一定也很在意此事。”

    “太离谱了!简直乱弹琴!”闻言,正在沏茶的周长风大惊失色。

    他急忙追问道:“你还告诉谁了?!”

    夏筱诗怔了一下,“就…就这二者。”

    完蛋了!这下丢大人了,希望没有流传出去……

    不对,这种事情一旦出了家门,怎么可能还遮掩得住,以自己所受的关注度来估计,恐怕一两天就满城皆知乃至全国皆知了。

    周长风悲愤地说:“我今天就要严明家规,以振夫纲!”

    他径直把夏筱诗给拽了起来,搂在右腰,夹着她爬楼梯到了二楼居室。

    等进了房间,他转身坐到床沿,然后将妻子平躺着放在双腿上,接着挥手拍下……

    “Pia!Pia!Pia!”

    响啊、很响啊!

    后者很委屈的辩解道:“我昨晚好声好气的劝你,你就是不听,那还能怎么办?”

    “所以伱就去告状?家事怎么能随便往外说。”

    “我觉着这事比面子重要,而且姐姐和陛下不算外人。”红着脸的夏筱诗嘴上仍不服输。

    “不是,小诗,这事的根本缘故是什么你弄清楚没有?”周长风耐心解释道:“根本原因是主动迎逢来的女人不靠谱,我现在没工夫去挑、去考验女人。”

    夏筱诗撇嘴道:“这哪需要劳烦您周大将军啊,您只需动动嘴,自会有人替您办妥,这事对朝廷来说不是小菜一碟?”

    “动用朝廷力量帮我物色女人,亏你想的出来,我还是要脸的,敢这么搞,七十年后肯定要成一大黑点。”

    “劳苦功高,这又何妨?”

    夏筱诗在心中对他特指的“七十年”感到疑惑,但并未深思下去。

    “你好歹也是教过书的,想想以后课本上会怎么写!”

    就这样闹腾了一番,周长风把妻子放回了床上。

    见她脸颊嫣红、深邃的双眸中映射着夕阳霞光,蜷缩着身子楚楚可怜。

    猎物!馋人的猎物!

    兴致油然而生的他直接俯身扑了过去!

    俄顷又少顷,日落西山红霞飞。

    周长风倚靠在窗前,无可奈何地说:“太丢人了,怕是要闹得沸沸扬扬,我要找地方去避避风头。”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他一开始甚至打算借口视察瓦胡岛的布防状况,直接坐飞机溜之大吉,到万里之外的一线去。

    可是现在手头上还有很多要紧的企划与想法没有安排下去,于是打消了那個念头。

    在军器局今天初步确定了连用通用机枪和中间威力弹班用轻机枪的技术指标,轻武器的企划大致就是如此了。

    那么接下来……应该斟酌装甲输送车和各种各样的自行火炮了。

    既然这样,下一程……顺天!

    次日早晨,一架基于三五式运输机改装而来的专用客机从京畿二号空军基地升空,飞向北方。

    顺天,曾经两京十三省之中北方的帝都,大明帝国的核心,尔后又轮番为顺清两大政权占据。

    明太宗选择迁都顺天的缘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评议的重要话题,热度经久不衰,贯穿几百年都不断引人争论。

    有人说,这是因为朱棣的基本盘在北方,他在南方过不安生。

    有人说,这是天子守国门的核心,军事重镇必须在皇帝脚下。

    有人说,这是由于南穷北富,若是定都应天,南北榜案极可能重演,朝野间鼠目寸光之辈或许会怂恿放弃北方燕云之地,为了延续明太祖的策略,避免分裂,唯有迁都顺天。

    以上种种,众说纷纭。

    至于后明一朝,世祖之后的显宗常年留身于顺天,直到平定西北、收复安西故地以后才返回应天,在这二十多年间,顺天依旧承担着帝都重任。

    近代以来,煤铁资源丰富、又有港口海运优势的燕云之地成为了重工业的发展温床。

    当个别勇敢的先行者投资重工业发财以后,不断有手握土地与财富的权贵尝试转行,一点又一点地从占据土地的食利地主階級转变为官僚資產階級。

    眼下,大明近半数的钢铁都冶炼自顺天府和北直隶,在这些钢铁厂中,每天都有上万吨熔融的红热钢水浇注为粗钢锭,接着装上火车运往轧钢厂。

    “钢产量我觉得还是太少了,才一千万吨出头,不够用啊。”

    在乘车前往第一重型机械公司的途中,周长风向前来接车的顺天府兵厅主事吐槽道。

    后者叹了口气,回答道:“谁说不是呢,可惜咱们大江南北的铁矿品相不好,产铁率低,三千斤兴许还不抵人家一千斤。”

    “但我国也有高品位的铁矿吧?海南那边的据说就非常好?”

    “正是,但采出来的矿没全用上,贮存了好大一部分。”

    “这不闹着玩么?打仗打的如火如荼,还攒着干什么,仗打完想买多少买多少。”

    在这样的对话中,车队来到了顺天府城区东郊。

    第一重型机械公司的众多建筑映入眼帘,宽大的红砖厂房一幢接一幢。

    这家巨型官营企业经营范围很广,火炮、坦克、装甲车、火车头、车厢、起重机、推土机、拖拉机等等无所不造。

    “参见周佥事,新厂区在北郊,这地儿是老厂区,有三代人的光景了,看着有点儿破。”负责人拱手介绍道。

    “没事,带路吧。”周长风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

    在穿过众多车间的时候,他瞧见了一排排停放在简易棚子下的坦克,都是涂刷着橘色防锈漆的三七式轻坦和三八式中坦,看上去已经滞留很久了。

    哎!可耻的浪费!

    作为屈指可数同时拥有10000吨水压机、4000吨油压机、5000吨轧机的企业,第一重型机械公司的生产加工能力毋庸置疑。

    未见其貌、先闻其声,巨大的嘶鸣声率先传入耳中,接着才瞧见大型设备那宏大的钢铁身躯,置身在这样的车间之中,不禁心潮澎湃。

    在和平时期,令人感到安心的是金钱与财帛。

    可在战火纷飞的时候,唯有钢铁、炸药、石油才能令人坦然自若。

    随后,周长风一行人乘车来到了厂区边缘的行政办公区。

    步入典雅古朴的院落,迈过门槛走进房间,只见六、七名工程师和高管已在这里等候。

    “让诸位久等了,我就开门见山地讲吧。”他扫视在场众人,阐述道:“第一,闲置的战车不能浪费,必须最大化利用,我目前查到的统计表明大概有五百辆各种战车滞留在港口和厂区,务必尽快利用起来。”

    接着,他大致罗列了一下需要的载具类型以及改装策略。

    这些内容他以前和罗符多次讨论过,心里有数。

    空重9.9吨、使用38.4㎜坦克炮的三七式轻型坦克已显落伍,应该停产,已经生产出来的则立即着手改装事宜,可以改装为轻型自行高射炮和自行反坦克炮。

    第一种,搭载一座双联装三四式20.8㎜高射炮,不专门设计制造旋转炮塔,直接安装在车身上,但四周要有环绕装甲钢板保护,敞篷。

    第二种,搭载一门三八式48㎜反坦克炮,同样直接安装在车身上,采用固定战斗室,顶盖可开合。

    然后是载重能力更好的三八式中型坦克,空重18.1吨、使用48㎜坦克炮,虽然仍是大明陆军装甲部队的中坚力量,可是潜力有限、不值得继续深挖,可以改装为自行榴弹炮。

    第三种,搭载一门三四式112㎜榴弹炮,依然是直接安装在车身上,采用固定战斗室和可开合式顶盖。

    “先敲定宗旨,”周长风语气认真地告诫说:“这种改装车辆的精髓是‘简单高效’,利用闲置的东西来发挥作用,如果搞的太复杂就失去原本的意义了。”

    立刻有人应和道:“周佥事训示得对!”

    基于现有底盘改装成各种载具没什么可谈的技术细节——略去了旋转炮塔以后,改装工作可以称得上简单粗暴。

    随后,会议内容来到了周某人很重视的装甲输送车上。

    因为国情和作战地域不同,明军所需的装甲输送车自有特色。

    以德军为例,他们在装甲部队作战理论中强调坦克不应独立作战,须有高机动性的步兵、工兵、炮兵伴随,应该装备一种可搭载人员的轻型装甲车辆。

    于是乎,德军据此研发了Sdkfz250/251半履带车,成为一大标志性装备。

    而现在周长风提出的宗旨则存在差异,总体上为:

    运兵车可以迅速将步兵运送到任何地点——无论是炮火封锁区还是溪流湖泊也不能阻挡它们,装甲可以抵挡轻武器的攻击,武器能够在低烈度交战时支援步兵战斗。

    “如此一来,光能涉水还不够,这类战车要能够浮渡,如果允许临时挂浮箱的设计……倒也不难。”一名工程师说道。

    “能直接下水自然最好,但是技术上做不到也可以退而求其次,不能卡工期,我希望……”周长风忽然改口,斩钉截铁地说:“不,我要一年之内把样车弄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