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107 章 商业与货币7
    【三国时期,因为战乱,民间的手工业生产受到打击,官府的手工业生产反过来超越了民间。】

    【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社会生产很有起色。】

    东汉末年,一度废除了刘彻的盐铁官营,三国时期部分地区又恢复了起来。

    比如蜀汉,恢复了盐铁官营,还设有司金中郎将的官职。

    蜀汉的炼钢术也有了进步,诸葛亮命人造刀三千口,锋利无比。以竹筒内装铁珠,举刀斫筒,如断刍草。

    蜀汉的煮盐业也很发达,丝织行业更不用说,持续了几百年的发达;

    吴国虽然被蜀汉坑了一把,但是后来中原地区的百姓为了逃离战乱,大量的渡江南迁,为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让江南也有了“八蚕之锦”。

    此外,江南矿产丰富,武昌山产铜,从西汉时期就有吴王刘濞私自采铜铸钱,获利颇多;南方还产铁,孙吴在产铁地区设立冶令、冶丞进行管理,在他们管不到的地方,老百姓自己也能私自采铜铁,铸造甲兵。

    因为临海,煮盐方便,东吴人“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

    此外,东吴多河道,水运便利,造船业发达,当时的船已经能制造承载五百石的大船,有的船分五层,能承载三千人。不算大的船也能载马八十匹。并且水军强大。论造船和水上作战能力,魏蜀都不能及。

    后汉时期萌芽的瓷器,在孙吴也有了新的发展。

    浙江绍兴一带的青瓷,釉色深绿,进入了成熟阶段。

    绍兴曾经是春秋时期越国的所在地,所以这里的产地被称为“越窑”,从三国时期的东吴到东晋,越窑青瓷不断发展,到唐宋时期大放异彩。

    .

    刘彻听到东汉废除盐铁官营,就开始冷笑。

    呵呵,又是废除五铢钱,又是废除盐铁官营,可把你能得,你倒是一统天下给朕瞧瞧。

    接着听到了吴王刘濞,表情诡异起来。

    哦,七国之乱的刘濞啊,兵败被东瓯王杀死的刘濞啊,曾经跟随高祖击杀英布叛乱的刘濞啊。

    刘濞有三个儿子,都不是省油的灯。

    长子刘贤,以自己的死亡成就了汉景帝刘启的“大汉棋王”的称号,在汉文帝时期,与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下棋,下着下着,刘启一棋盘拍在刘贤头上,刘贤成了棋盘上的亡魂。

    刘恒以如此手段逼早有反心的刘濞造反,刘濞都忍住了,一直到刘启当政,才以“诛晁错”的口号号召七国一起叛乱。

    可惜,依然逃不过一个死字。

    刘彻表情冷漠。

    刘濞死后,儿子刘子华和刘驹都逃亡闽越,听说这几年一直不安生。

    马邑之谋的五年前,刘驹怨恨东瓯杀死父亲刘濞,常常挑动闽越攻伐东瓯,闽粤被挑动,发兵包围了东瓯,东瓯王连夜朝刘彻发来求救。

    刘彻立刻派兵严助发会稽郡兵赴东瓯相救。

    汉兵未至,闽粤兵退去。东瓯王又朝刘彻请求内迁,刘彻下令将东瓯人迁到江、淮之间,从此在江淮之地安顿了下来。

    听到天幕提到沿海吴越之地适合发展海运与商贸,还有造船与舟师,刘彻想起了东瓯人。

    不如,让当地人试试?

    【说完了东吴和蜀汉,魏国商业如何呢?】

    【你猜流向蜀国和吴国的人从哪里来的~】

    在曹魏,曹操端着酒杯的手停顿了,面前的酒水突然变得苦涩了起来。

    正在与其他人谈笑风生的曹丕也笑不出来了:“………………”

    我猜是从魏国!

    在东吴,孙权畅快大笑:“哈哈哈哈,曹魏也有今天!”

    周瑜含蓄一些,摇着羽毛扇,微微含笑,但是眼里露出深思之色,并不如孙权那样明显。

    在蜀汉,诸葛亮脸色却丝毫不见喜悦之色,反而有隐隐担忧之色。

    刘备正在微微含笑,但他细心地观察到了诸葛亮的表情,体贴询问道:“丞相为何担心?”

    诸葛亮朝刘备拱了拱手,轻声一叹:“楚国曾经繁荣富庶远超秦国,结果呢?”

    刘备的笑容猛地凝滞了。

    不说楚国,齐国同样富庶,管仲也被天幕大肆赞扬,但是管仲一死,齐国就陷入内斗。

    刘备的眼神也担忧地看向了诸葛亮。

    他担忧的是,管仲死后齐国失去霸主地位,诸葛亮于蜀汉就如同管仲于齐国,假如诸葛亮身故,蜀汉是不是也会跟齐国一样?

    再想想自己的儿子刘禅,刘备更愁了。

    【曹魏统治的中原地区,受到的战乱影响更大,加上交通阻塞,商旅裹足,因此市场衰弱,商业萧条。】

    【魏明帝曹叡时期,为了发展商业,只能舍近求远,选择西域和海外的商人。】

    西域胡商经敦煌直抵洛阳,朝廷给与西域商人便利与保护;

    日本使者四次派使者来到魏国,魏国也一再派人前往日本贸易往来。

    【不过东吴与蜀汉也开放着海上贸易,与周边国家通商往来。】

    孙权曾派遣上百艘大船,装载货物去高句丽进行交易;

    大秦商人,也就是古罗马商贩,曾经经过交趾来到武昌会见孙权,双方友好往来后,孙权派遣朱应、康胎,出使海南,并且抵达林邑、扶南等数十国家,后来扶南王、林邑王等国王派遣使者来东吴,开始了华夏与海南诸国的正式往来。

    因为与海外贸易频繁,吴国的外国货多且珍稀。

    比如曹丕就曾用战马来交换孙权的夜明珠,孔雀毛,犀牛角之类的外国奇珍异宝。

    蜀汉在诸葛亮打通商路后,蜀锦成了硬通货,蜀汉之地产的竹子、盐铁等都远销海内外。

    蜀锦不仅仅是经济支柱,也是蜀汉的军费来源。

    诸葛亮用区区百万人口,支撑十余万大军翻山越岭上千里,七年之内五次北伐,简直就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

    后勤奇迹!

    【最后,东吴与蜀汉的好东西,全部便宜了曹魏。】

    ?西羚墨的作品《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

    【蜀汉灭亡后,成都还有织工7万余人,蜀锦等布匹20万匹。东吴灭亡后,被西晋接收的船只有5000多艘。】

    【不过曹魏也没高兴太久,又便宜了司马氏。】

    【司马懿活得久却不会教育子孙,司马家族的皇帝除了差就是更差,最终带来八王之乱,还让游牧民族趁机南下。】

    这一次,魏蜀吴当权者的笑容齐齐消失。

    三国拼杀,最后便宜了司马懿的司马氏,还有什么比他们更冤大头?

    胜者为王也就罢了,你还不好好当皇帝,还带来了八王之乱和胡人南下!

    他们三个国家打生打死都没让胡人南下,你司马氏怎么当得皇帝!

    .

    “真是一群废物!”

    大秦,嬴政面色冷然,想起了天幕提到过的五胡乱华。

    胡人南下就没有厉害点的汉人抵制?这三个国家的遗民都死绝了吗?

    “后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王翦也很嫌弃,说话间不忘瞅一眼自己的儿子和孙子。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侯国不断争锋时,依然把匈奴按在地上摩擦,丝毫没有给匈奴南下的机会。

    还有八王之乱,还好,大秦没有诸侯王,不存在八王之乱。

    王翦看了一眼力主郡县制的李斯,不得不承认,虽然李斯人品不咋滴,能力确实还行……

    【南北朝时期,刘裕把蜀汉的织锦工匠迁到了江南,让江南的织锦行业大力发展,蜀锦的花样也增加了许多。】

    【唐朝时期,蜀锦进一步远销到日本、高丽、波斯、新罗等海外国家。】

    【宋朝时期,成立了成都府锦院,继续以贸易输出为主,这样的盛世一直持续到元明时期。】

    【明朝末年,因为波及全国的农民起义,以及张献忠的四川大屠杀,蜀锦行业遭到了大肆冲击,到清朝慢慢恢复过来,并且受到江南织锦的影响,成都与江南互相影响,成为了当时的丝织行业中心。】

    说到农民起义时,荆咕的语气微微顿了顿。

    虽然她称赞农民起义者的勇气,但是同为农民,起义军屠杀无辜农民与工匠时,却丝毫没有怜悯之心。

    这样的杀戮,对于许多只口口相传、只在家族中传承的手工业和工业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许多原本可以传承的技术,在杀戮中彻底失传。少有的能进入文人眼中的技术,能被记载在文字中,可以通过史料看到三言两语,但是还有大部分的技术,永远的失传了。

    【纵观农民起义能成功者,从来不是只知道烧杀抢掠之辈。最能杀最张扬的的往往是死的最快的。】

    【且不说头脑与实力,单单说你若是想起义当皇帝,把所有农民和工匠都杀完了,谁给你干活?】

    【你该不会以为你自己那群能打能杀的弟兄还能搞生产吧?就算真起义成功了,几个

    开国功勋还会回去种地打铁放牧的?】

    “了解了。”黄巢因为天幕多次点名,比历史上提前起义。

    也因为天幕说过他盗墓?[(,朝廷派了重兵把守唐帝王墓,黄巢也没法去盗墓。

    他也不急,作为多次参加科考的文人,拿着纸笔在记载天幕上说得各种知识。

    仔细一看,上面还标准了哪里黄金多,哪里有铜矿铁矿等,他的手下们有私盐贩子,也有普通的小手工业者,也有破产后被逼上绝路的底层农民。他们有的不识字,只能急的看着黄巢的简单的手绘地图,有的识字,也扯了布帛在记录。

    黄巢在矿产后面加上新的内容:“废物贵族可以杀,贪官污吏也可以杀,百姓和工匠不该杀。”

    这一点黄巢完全能接受,毕竟让他屡次科举不中的,正是那些废物贵族。

    【两晋十分短暂,南北朝十分混乱,但是魏晋南北朝都继承了秦汉时期的开明政策,战乱时期依然保持着对外贸易,并且各自有新的发展。】

    西晋时期,司马昭命裴秀绘制地图。

    裴秀发明了“六体制图术”,并且著作《禹贡地域图》,开创了华夏古代地图绘制学。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为纪念这位中国地图科学创始人,华夏设立了“裴秀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是华夏地图学界最高奖项。

    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正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裴秀环形山”。

    所以,晋朝的地理知识很先进,并且不仅仅是局限在华夏中原。

    .

    裴秀躺在床上,正十分难受。

    他有吸食五石.散的习惯,天幕刚提到曹魏因为世家贵族服用五石.散迷恋蜀锦,他的主公曹爽开始要求大家戒五石.散戒蜀锦。

    刚开始戒,裴秀浑身难受,躺在家中,一边看天幕一边骂曹爽。

    直到这时突然被夸,裴秀猛地弹坐起来。

    “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裴秀奖!裴秀环形山!都是我!”

    他甚至顾不上为什么自己的主公从曹爽变成司马昭了,一想到自己的名字传到后世,还被挂到了月球上,裴秀笑的什么五石.散忘在脑后了。

    裴秀的父母早已激动地来到儿子的院子里围着裴秀祝贺,其中还有裴秀的嫡母。

    裴秀虽然是大世家裴氏子孙,但是母亲出身不高,嫡母以往对裴秀并不喜欢,如今语气亲昵的超越了对待自己的亲儿子:“我的儿!你出息了!”

    裴秀客套地应付几句,眼睛越过嫡母看向自己的生母,看到母亲双目含泪看着自己,表情骄傲地点头,裴秀心里从兴奋落到实处。

    自己有了如此名声,日后嫡母哪怕看在自己的面子上,也不会再刁难母亲了。

    “以后好好画地图,你那什么六体制图术既然让你青史留名,好好画。”裴秀父亲不在乎后院那

    些事,只看重儿子,重重地拍了拍裴秀的肩膀,“以后别抽那五石.散,多画点地图多写点书,给家里也留几本传世。”

    裴秀狠狠点头:画!一定画!

    为了抽出时间画地图,五石.散没时间抽了,他要好好锻炼身体,争取活得更长寿点,多给后人留一些地图!

    【晋朝接手了东吴大量的海船和造船技术,进一步发展,有了多帆船技术,可以建造四帆船或者其他多帆船,还有能装载千吨货物的大货船,广州地区造出八槽舰是当地最大船甚至高十余丈,对出海贸易有了大大的促进。】

    后世根据考古史料,能看到晋朝已经有了海上丝绸之路,会利用磁石来制造指南针航海,最远从东北经过草原抵达欧洲。

    在陆上,丝绸之路通过中亚和草原,与斯基泰人进行商贸,甚至还有斯拉夫人,在晋书中称之为“沙楼人”。

    晋朝曾经与罗马人做生意,晋朝商人航海到罗马帝国,用上千匹丝绸换取罗国帝国国王的金刚石等珠宝。

    东罗马的商人也来到广州和晋朝贸易,司马炎亲自到广州和东罗马商人贸易,购买过香蜜纸,珠宝,火浣布,南亚的佛像,香料等商品。

    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仍然以罗马帝国意大利和埃及人、安息的波斯人和南亚各国商人为主要通商对象,还包括沙特、澳洲、菲律宾、缅甸等记载很少的国家,丝绸之路位于中东的重要海陆口岸,是被称为“斯罗”的叙利亚。

    不过晋朝有一点比较特殊,实行的是朝廷垄断海外贸易制度,比如对外通商口岸广州,是中央直属,所以司马炎亲自去做交易,这里的交易利益全部进入司马炎手中,是重要的财政支撑,后世基本沿用了这个政策。

    .

    “难怪天幕要求重视工业,想要发展商业,也离不开工业技术。”李世民听到《禹贡地域图》有些心痒痒,这图他只在其他书籍中看到过只言片语,并没有看全,听到天幕的推崇,立刻有了兴趣。

    “有了更大更好的楼船,船舶才能走得更远,商贸才能开展的更广泛,才能挣来更多钱财,维持军队和国家的开支。”

    工部尚书平日不受重视,此时昂首挺胸,笑傲群部。

    现在知道工匠的重要性了吧,想要钱,还不是都得靠我!

    李世民直接点名:“裴矩,你也会画地图,这裴秀不会是你老祖宗吧?”

    裴矩的头发胡须都白了,他已经因为年迈致仕了,之所以在宫中一起看天幕,是李世民出于天幕对技术的重视,特意把会画地图的裴矩请来的。

    这一下,还真有用。

    裴矩眼神怀念:“回陛下的话,的确如此,我们都是河东裴氏。”

    裴秀是魏晋时期的人,西晋亡国后,裴氏其他人曾经效力前凉、前秦、前燕、北魏等政权,河东裴氏依然人才济济。

    裴矩的父亲裴讷之曾入仕北齐,官至太子舍人。

    而裴矩自己,先后担任北齐北平王和高平王的幕僚,北齐后来灭

    亡了,裴矩又曾经效力杨坚,杨坚去世后,继续效力隋炀帝杨广。

    把杨广也熬死之后,裴矩先是效力李渊,以七十多岁的高龄,和虞世基的弟弟虞世南一起为李渊编撰《吉凶书仪》,又把李渊熬成太上皇后,继续效力李世民。

    裴秀曾经著作的《禹贡地域图》是华夏目前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并且,裴秀在书中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六项原则,后来被裴矩继承下来,运用在自己编撰的《西域图记》三卷众,被用来向隋炀帝展示了西域四十四国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

    李世民兴致勃勃:“那《禹贡地域图》你家还有吗?朕在宫中看到的不全。”

    “回陛下的话,自然是还有,还有一副《地形方丈图》,也是裴祖所作。”裴矩点头,他正是受到裴祖的启发才做的《西域图记》,特意搜集了裴祖画过的所有地图,反复琢磨,换个其他裴家人,不一定有。

    说着,裴矩苦笑,也有几分意外:“我本以为这样的地图无人喜爱,连家中族人都不愿意学习阅读,没想到天幕会如此重视。”

    看天幕把裴祖的名字挂到了月亮上,裴矩都羡慕了。

    长孙无忌笑着提醒:“今日过后,天下人都想借图一观,我看你不如把它印刷出来,让你裴家制图技术天下扬名。”

    这话不但说到了裴矩的心里,裴矩下意识抬头看向李世民,发现李世民也是眼神赞同。

    他是一位开明的君王,现在巴不得多一些技术书籍开启民智,朝堂之上各方面的人才再多一些。

    裴矩已经年迈,新的地图人才完全没有接班人,若是能因为书籍涌现新的人才,那是再好不过了。

    裴矩拱手应喏而下,还多了一个小心思:“老臣已经年迈,教授学生恐怕来不及了,但是家有余财,愿意取出部分钱财设立‘裴矩奖’,来选拔民间的地图人才。”

    此言一出,李世民哈哈大笑。

    “裴老,朕还以为你老实,你倒是一点也不老实!”

    这明显是学后世的“裴秀奖”,来选拔人才,裴矩的反应倒是快得很。

    裴矩微微笑,他上不了天,但是在这地上,自己出钱自己挂名,总可以吧?

    李世民大手一挥,就允了,反正也不要国库出钱,帮他选人才的事,李世民很乐意。

    其他大臣纷纷意动,但是没有冒然开口。

    首先,得让裴矩打个样,试试这种奖项激励制度有没有,他们可不想白花钱,先看看……

    【因为晋朝商贸发达,出现了许多世家豪富,在战火并未平息的时代,开启了古代的“炫富”“斗富”。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于王恺石崇斗富。】

    王恺是司马昭的小舅子,姐姐是司马昭的皇后,后来生出皇帝司马炎的生母文明皇后王元姬。

    石崇,字季伦,小名齐奴。渤海南皮人。虽然石崇没有一个嫁入皇宫的好姐姐,但他却有一个了不起的好爸爸,他的好爸爸就是晋朝开国功勋司徒石苞。

    看似是两位富商在斗富,严格来说,是两位皇亲国戚和开国功勋之后在斗富。

    而且之所以斗富,是晋朝皇帝生活奢靡,兴起炫耀攀比富裕生活的风气。

    上行下效,可以从两人斗富看到晋朝的风气。

    .

    王恺率先开始了他的表演:“今天,我给大家表演一个洗头。”

    王恺自然不会亲自动手,他吩咐下人:

    “先把大米磨成米浆。”

    “然后开始洗头。”

    白花花的大米磨成米浆,看起来连老人婴儿都可以直接食用,浓稠的仿佛已经闻到了诱人的米香。

    天幕下的古人已经在惋惜,这么好的白米要磨成米浆洗头多浪费,谁知道下人端着米浆到了灶台,然后拿着刷子,蘸着米浆开始洗刷锅头和灶头。

    古人:???

    你家的洗“头”,洗的不是人的头发?

    谁知另一位富豪石崇嗤笑一声:“一点米浆也当成什么好东西。”

    石崇大手一挥:“来人,给后将军看看我家做饭用的是什么。”

    下人把仓库里的蜡烛全部搬出来,石崇高傲地表示:“木柴气味难闻,我不喜欢,日后都用蜡烛炒菜煲汤。”

    一根蜡烛自然没法炒菜煲汤,所以每一次都需要点亮无数根蜡烛,越费钱越好,这样才能显出自己的奢靡豪富。

    古人:“……”

    有的穷苦人家心酸道:“我们连蜡烛都买不起,富人竟然能用这么多蜡烛做饭。”

    越往后看,穷苦人家心里越不是滋味。

    王恺为了炫富,让家仆用紫色绸缎围出长达四十里的屏障,只为了方便自己与家人出行。

    石崇为了攀比,就用亮光锦缎做了五十里的夹道屏障,布料更高级,距离更长。

    石崇把花椒掺杂在涂料里,全部用来刷墙,把屋子弄得香喷喷的,仔细这么一闻简直是一种享受。

    王恺把家里妻妾用的、从海外大价钱进口的胭脂拿来当成涂料,对墙壁进行了粉刷,更鲜艳,更奢靡;

    王恺还跟司马炎借珊瑚树去攀比,结果石崇砸了珊瑚树,从自己库房搬出更多更大的红色珊瑚树,任由王恺挑选……

    .

    “这晋朝富商,竟然比朕还有钱!”

    刘彻几乎要流下羡慕的口水。

    随后,也因为富商的僭越有些不悦。

    花椒历代就被列为贡品进贡,只有皇室才有资格来刷墙,而且仅限于后宫嫔妃的住所,所以皇后的卧室有个别名——椒房。比如他的皇后住得宫殿就叫做“椒房宫”。

    用花椒涂抹宫墙,不完全是为了好看。花椒的味道辛辣,而辣味的刺激性可以使人燥热,进而起到一定御寒的作用,《汉官仪》中记载:皇后以椒涂壁,称椒房,取其温也。

    主父偃看热闹不嫌事大一般,幽幽开口:“陛下,这二人可不是富商,是皇亲国戚,是开国功臣二代。”

    一句话,满朝文武眼神犀利的看过去。

    皇亲国戚,开国功臣二代,几乎囊括了大汉朝廷上的大半臣子。

    哦,除了主父偃、卫青、霍去病等几位出身地下的,还有桑弘羊、东郭咸阳、孔仅这些商人之子或者自己就就是商人。

    他们站着不腰疼,其他人非常疼!

    刘彻语气悠悠然:“也不知道,大汉的臣子有没有这么多财富,朕真好奇。”

    还有下一句话,刘彻吞入肚子中,刻入心里:

    他很好奇,所以打算亲自去大臣们家中看一看,看看这些当面喊穷的大臣,是不是背后过得比他还豪奢!

    【两晋时期官僚经商的不少,北朝时期依然存在,最明显的,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太子拓跋晃也曾经经商,还有拓跋晃的太子拓跋浚,和咸阳王、北海王等王公贵族。】

    【在华夏历史上,太子、王亲贵族、高官,都亲自下场经商实属罕见,但是在北朝习以为常,北魏以后,北齐、北周仍属常见。】

    玄烨听到这里,眼神变幻莫测。

    拓跋晃非常有才华,拓跋焘很喜欢这个儿子,年仅四岁就立为太子,拓跋焘出征时,竟然让皇太子监国,史书多有记载拓跋晃的能力才华,以及对他被中常侍毒死的惋惜,但是少有记载拓跋晃还经商的。

    而且拓跋晃的儿子拓跋浚,竟然也经商,这一位就是后来的北魏文成帝,他在位期间,北魏恢复佛教,始建云冈石窟。

    拓跋浚虽然经商,但是并不喜好奢靡,反而大力打压奢侈之风,只是北魏已经奢靡成风,打压依然无果。他的庙号是“高宗”庙号,没到宋朝之前,“高宗”这个庙号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玄烨这时暗暗打量着自己的九阿哥,甚至还有年纪小一些的十八十九等阿哥。

    大清不需要这么多无用的贝勒秦王,不如,都赶去经商?

    不止是玄烨在动这个心思,同样不缺儿子的朱元璋,也动了。

    朱元璋是明着挨个打量,揣摩着儿子们的性格适合经商做什么生意,但是一想就头大,索性老朱来明的:“把你们府上一个月和一年的开销都报上来。”

    小朱们突然有点慌。

    这是几个意思?

    朱元璋也不瞒着:“花了多少,自己挣回来。”

    至于怎么挣,天幕上不是说了,太子都得去经商挣钱,你们还想偷懒?

    顿时一群皇子觉得天都要塌了。

    都当皇子了,竟然还要自己挣钱,他们府上那么多女眷和子女,那么多钱怎么挣的回来?

    一群皇子们齐齐看向朱标,指望着好大哥帮忙说说话。

    朱标的确说了,但是与他们期望的完全相反:“父皇,儿臣愿意亲去广州,去查探海上贸易之事。”

    直白一点,就是去管海外贸易经商。

    朱标,已经在为自己未来的出路投石问路。

    朱元璋出于多种心思,答应了:“成。”

    再看向其他人,眼神凶悍:老大都去自己挣钱了?_[(,你们还想耍赖???

    小朱们:嘤!他们一定是最惨的皇子!

    【北朝时期,洛阳是北魏最大的商业城市,城内外有二百多里,居民达到十万九千多户,约四、五十万人口。此外,邺与长安也逐渐恢复起来,西南之地成都依然是商贸繁华的都市。】

    【到了隋朝,隋文帝杨坚在位时期,农业、手工业得到大力发展,商业比魏晋南北朝更为发达。】

    最大的城市是东西二京,西京长安有东西二市,东市名都会,西市名利人。

    东京洛阳,商业发达,有三市,东市名丰都,南市名大同,北市名通远。

    丰都市内有120行,三千余肆。

    通远市临漕运河渠,河渠内有船只数以万计。

    洛阳、长安之外,各地都有商业都市。

    有商业发达的南京,海外贸易商埠中心广州,江南临海的江都、宣城、常州、苏州、绍兴、杭州、金华,还有西南地区的商业中心成都。

    唐承隋制,大唐的商业都市是在隋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且进入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商业发展超过了以往各个朝代。

    首先,就是长安城。

    大唐的长安城,南北向大街十一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街道宽阔百步。全城居住区有104坊,坊为长方形,规划整齐;

    城南有朱雀门大街,长九里,宽百步,街东卫东部,街西为西部,两部各自设有占地两坊的大商市,称为东市和西市,商业活动多集中在东西两市,商肆、作坊都设在市内,商贾有220行,买卖非常兴盛。

    .

    大汉的刘彻看着天幕相继放出的隋唐时期长安的结构图,经常以姐夫平阳侯的身份出去微服私访的刘彻,对长安城非常熟悉。

    他微微颔首,还带着身为老祖宗被后人学习的骄傲:“的确与大汉的长安城很像。”

    大唐得感谢大汉,他打下了个多好的基础。

    刘彻骄傲,汉臣也骄傲,建设长安,也有他们的份!

    大汉的长安商贾同样骄傲,不少商贾在对比着隋唐长安城的结构图,寻找自己的位置,讨论的十分热闹。

    .

    隋朝,杨坚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哼,唐承隋制,好一个唐承隋制。”

    独孤皇后语气复杂:“大唐的长安城,不就是我们的大兴城。”

    这是杨坚命令宇文恺修建的大兴城,是大唐的骄傲长安城,也是后世的十大古代城市之首。

    简单用前三做个对比:

    隋大兴城/唐长安城,公元583年建,面积84.1平方公里;

    隋唐洛阳城,605年建,面积45.2平方公里;

    明清北京城,1421—1553年建,面积60.2平方公里;

    还有汉朝的长安城,只看形成规模的内城,建于公元前202年,面积仅有35平方公里,;

    其中,大兴城与洛阳城都是宇文恺建设的,比古巴格达的30.44平方公里,古罗马城的13.68平方公里,古拜占庭的11.99平方公里,大出了好几倍。

    对帝王而言,更多的是王权更替的心酸与不甘,对宇文恺而言,是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后人继承并且使用的更好的骄傲。

    “这是我的大兴城,原来在大唐又叫做长安了。”

    宇文恺的父亲兄弟都是武将,只有他,自学成才,与整个出自鲜卑武将的家族都格格不入,但是也正是他,家族中名声最大。

    宇文恺不在乎兄长的鄙视,也不在乎父亲的怒其不争,静静地看着天幕里的长安:

    “长安长安,长治久安,好名字!”

    天幕陡然一转,出现了大唐时期长安商业繁荣的画面,宇文恺微微张大了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