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108 章 商业与货币8
    【唐宋时期,是华夏古代商业繁荣的鼎盛时期。】

    【盛唐的风貌,可以从大唐人的娱乐活动中看出来。】

    天幕刚说完,就放出了让宇文恺张大嘴巴的一幕。

    宇文恺感到十分震惊,他看到了什么!

    古色古香的长安城大街上,竟然有着上千人在拔河!

    .

    只见一条长达四五十丈的大.麻绳,大.麻绳的中间位置竖着一杆大旗,大旗两边各划一等距的横线,称为“河界”。

    大.麻绳的两头分别系着数百条小绳索,将绳索困在人的腰身上,在尚武的盛唐时期,一参与拔河就是上千人!

    这还不算围观的群众。

    单单是参与拔河的人,规模已经十分壮观,不是十分宽阔的长安街道,换成狭窄的街头都挤不下那么多人和围观群众。

    参与者分为两队,比赛时两队一起用力往后拉,把对方拉过河界”为胜。

    ——这就是“拔河”名字的由来。

    最重要的是参与者,从衣着打扮就能看出,有贵族,有商人,也有平民。

    围观的群众更多,几乎把拔河的千余人团团包围住。

    路上,道路两边的商铺里,挤满了人。

    有的人在后面看不到,从商铺里借了胡凳站在上面看。

    更多的是各自站在各自的一边大喊:

    “用力!”

    “你们是没吃饭吗?用用力!”

    “没力气就换我上!”

    “过河!过河!马上要过河了!”

    ……

    拔河的人龇牙咧嘴,围观的人群情兴奋。

    其中有商人在开赌局:

    “你们赌谁输谁赢?”

    有小贩穿梭在围观群众中,兜售着食品。

    “炊饼!炊饼!新鲜的炊饼!”

    “卖浆饮!热乎的浆饮!”

    “卖果子咯!酸酸甜甜的果子,一文钱一大捧!”

    ……

    人声鼎沸,好一派繁华热闹的盛世大唐景象。

    .

    “哈哈哈哈,朕也曾组织过千人大赛!”

    李隆基看到这一幕,是最为骄傲的。

    看着看着,还有些遗憾:“可惜了,没有音乐。”

    唐朝的皇帝中,唐中宗和唐玄宗是最为喜欢拔河的。

    刚开始拔河没有裁判,规则不是很明确,后来皇帝亲自去当裁判,用大旗做准绳,画线当河界,并且有了裁判把绳。

    唐中宗很喜欢在宫中看宫女拔河,人越多、场面越大越热闹越好。曾经在清明节踏春的时候,组织几百名宫女到玄武门外拔河。

    唐玄宗时期,李隆基多次组织拔河比赛,并且还伴随着武将击鼓、文官裁判,一群壮士两边使力,相持不下,围观的官员激动喝彩的连宫中的美食都忘了吃,一起围观的外国使者看得筷子都丢了。

    在李隆基看来,这街头热闹的拔河,还是不如宫中有氛围,没人击鼓,不够有氛围。

    不过在他的儿女们看来,觉得宫外的民间拔河也有不一样的风趣,看得他们也想拔河了。

    一群人你推我我推你,最后太子李亨被推到李隆基面前,李隆基看出了儿女们的小动作,笑容淡了淡:“怎么了?”

    “弟弟妹妹们也想拔河。”李亨无奈道。

    李隆基反而笑了,只要儿子们不惦记着自己的王位,他都很好说话。

    这种喜欢玩闹的事,反而更符合他的心意。

    李隆基大方一挥手:“让人去取绳子和旗杆,就在宫中拔河!”

    看着天幕上拔河,宫中也开始拔河,当鼓声响起,李隆基来了兴致。

    天上地下都可以看热闹,美哉!

    .

    “这不是牵钩吗?”

    大秦时期,还记得楚国风俗的旧楚人最为熟悉了。

    拔河,并不是现代才有的游戏,最早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拔河又叫牵钩,还有强钩、拖钩等名称。

    春秋时期,楚国与吴国经常水上作战,楚国地处大江南北,水道纵横,不仅有陆军还有强大的水军。为了打败吴国,楚国聘请来楚地游历的鲁国名将鲁班,打造了一种名为“钩拒”的器具。

    钩拒长长的,可以在水上勾住敌人的船只的船舷,不让敌人逃脱。如果楚国失利,也可以用来抵挡敌人的船只不让其靠近。

    为了训练军士对钩拒的熟练程度,楚国军队就将之设为日常的军事训练项目,让士兵们互相对拉。

    但是为了方便,士兵们用缆绳取代了钩拒,一开始为了水战,楚国士兵是在水上训练——唐朝时期的“河界”就是模仿的河流。

    后来渐渐的到了陆地上,又从军中传到民间,缆绳也逐渐变为民间更容易得到的麻绳,慢慢成为了传统的民间游戏。

    楚国人民每到春天,民间还会有牵钩比赛。

    嬴政饶有趣味:“是吗?也是这么多人拔河?”

    先出声的楚国人话一出口就后悔了,担心秦始皇责骂自己还念着旧楚,嬴政一问,吓得唯唯诺诺不敢出声。

    这一来,让胆子更大的刘季抢过了话头。

    刘季大声道:“嘿,我们沛县也有这牵钩游戏。”

    沛地曾经属宋国,后来齐、楚、魏灭宋,楚得沛地,设县,沛县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就属于楚国之地。

    嬴政看向刘季,不愧是未来的汉高祖,别的不说,论胆大,比他的几个儿女都强。

    能成事者,首先不能怕事,刘季的性格,让嬴政很欣赏。

    被嬴政看过来,刘季也不害怕,大胆地一番解释。

    当然,沛县地小人少,不如大唐的繁华,成年人要忙于耕种,拔河多是无事可干的小儿的游戏,大人很少玩。

    刘季不同,他小时候玩过,长大后依然玩,还仗着年富力强欺负小孩,把一

    群小孩欺负的哇哇哭。

    刘季笑嘻嘻在朝堂上得意说道:“我们县里几十个小孩都没我一个人力气大!”

    萧何闭上眼:这个脸皮厚到欺负小孩的男人是谁,不是他朋友,他不认识,不认识……

    张良却别有心思,他倒是觉得刘季这样能与小孩一起玩闹,一定是小孩眼中最有趣的大人。

    满朝文武加上百家弟子,如今各国之人众多,大多数都是成年人,一个个看着刘季侧目。

    顶着众多复杂的眼神,刘季依然淡定地笑眯眯。

    “看起来很有意思。”嬴政认真地听完,给出了自己的意见,“牵钩既然可以训练水军,也可以民间娱乐,大秦也可以推广。”

    说完,他看向刘季:“此事,就交给你了。”

    刘季欣然领命:“诺!”

    至于如何推广,如何进入军中,如何在民间各地推广,嬴政没说,显然也是对刘季的一个考验。

    虽然,用拔河来考验汉高祖看起来有些大材小用。

    但是刘季最大的优点,就是心态好,哪里都混得开。

    只要始皇帝愿意用他,他敢保证,自己能把事情好好干,没准来年就能取代李斯!

    刘季的眼神微妙的瞅一眼已经年迈的李斯,又快速低头。

    只要有了权力,哪一天大秦不行了,自己当上汉高祖,岂不是更快!

    【这样的拔河比赛,不仅仅是为了娱乐,也是对外宣扬武力,与大唐的尚武风气有关。】

    【尚武的大唐,喜欢舞剑,喜欢打马球,喜欢拔河,看起来仿佛都只是娱乐,但是古语有云:“穷文富武”。

    没钱,吃不饱肚子,买不起剑或者马,也没有力气跟人拔河。】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也可以用现代哲学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没有经济基础支撑,大唐人是没有心情也没有经济实力去进行如此声势浩大的娱乐活动的。】

    这一点,汉高祖刘邦表示非常赞同。

    “打什么马球,舞什么剑,有那马匹和铜铁,给军中用不好嘛。”

    汉初虽然继承了秦朝府库中的黄金,但是黄金又不能打铁练剑,就算买,也得有地方买。

    现在大汉还要给匈奴送礼送公主维持和平,刘邦看着大唐的长安城街道如此宽阔,商贩如此活跃,庶民看起来都很健康富贵,衣服如此华丽,刘邦羡慕了。

    “大唐,果然富庶!”

    夏侯婴眼睛只顾着盯着长安街上小贩手里的食物,已经看着开始流口水了:“好多吃的,看起来都好好吃……”

    刘邦哭笑不得,只能让宫中上食物。

    因为天幕的启发,大汉已经研发出来用精白面制作的白面馒头,御厨们几番研究后,做出了各种馅儿的馅饼和包子,在这个蔬菜和水果种类都不丰富的年代,这些面食是大汉最好的美味了。

    御厨呈上羊肉馅饼与热豆浆,君臣们总算可以一口馅饼一

    口热豆浆,吃得香喷喷美滋滋,终于不用只羡慕别人家的美食了。

    【唐朝作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经济文化比当时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繁荣昌盛太多,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大唐会闭关自大,相反,开明的大唐也是对外贸易最发达的时期。】

    大唐时期,对外保持贸易关系的国家主要有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以及日本、朝鲜、泥婆罗和越南,以及西域各国。

    从日本购买松木、杉木、罗木、白银、黄金、鹿茸、茯苓和铜器等;

    从朝鲜购买人参、海豹皮、木材、木炭等。

    广州依然是海上贸易的主要交易城市,唐朝廷设立了市舶司,相当于现代的海关,主要负责海上对外贸易。

    不过大唐的市舶司不完全是海关,主要对帝王服务,比如唐玄宗时期,由李隆基派遣心腹宦官来担任官员,只为帝王敛财。

    市舶司起始于唐朝,兴盛于宋朝,到明末逐渐被取消。

    在盛唐时期,以市舶司为入口,海外流入非常多的精美奢侈品。

    珠宝,香料,琉璃器,药材,都是贵族人士才购买的起的奢侈品。

    也因为外贸成本太高,商人只能运输昂贵的奢侈品才能赚回本,所以唐朝时的外贸主要是由能购买奢侈品的权贵人士支撑起来的。

    .

    “朕刚刚听到什么?宦官担任官员?”李世民坐不住了。

    三国时期,都是身为皇帝的司马炎亲自去交易,哪怕皇帝要敛财,要把海关贸易的收入都纳入自己的私库,为什么要交给宦官!

    宦官作为最亲近帝王、深居宫中的人,知道许多深宫的秘密,到市舶司频繁与外邦人交流,就不怕泄漏朝廷机密吗?

    大臣们彼此眼神交流,在这一事上不好开口。

    广州的海外贸易看来都属于帝王的私库,事关皇帝的钱包,他们不好干涉。

    长孙皇后微微蹙眉,当着众臣的面没有直言什么。

    李世民同样眉头紧皱,看朝中伺候的宦官眼神都不对劲了。

    他甚至可以想的更深远一些,市舶司本就是财源广进的地点,即使宦官本身无意,被敌人利诱能一直抵挡诱惑吗?或者太蠢,无意间透露什么看起来不重要实际上很致命的情报?

    满朝文武,派谁不好,怕大臣有心思,派外戚不也是自家人!

    李世民很信任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既是他的大臣,是外戚,也是朋友,未来还是他的托孤大臣。

    所以李世民不理解,为什么李隆基宁愿派遣宦官去市舶司,不派外戚去?

    换句话说,宦官识字吗?懂经商吗?哪怕他不亲手做生意也知道这事不是光靠忠心和会哄人就能成事的。

    他没有直接批评宦官什么,这权利明显是帝王授予的,骂宦官还不如骂那不肖子孙。

    “既然大唐有市舶司,现在也可以开始张罗。诸位有什么擅长经商的人,推荐几个。”李世民直接对大臣们开口,也就意味着,他决定先把

    宦官这个口子堵住。

    李世民首先看向的就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这事就交给你了。

    长孙无忌连忙应喏。

    【大唐人不仅仅从国外购买生活物资?[(,还会主动派遣使者去国外考察学习生产技术,并且引入国内发扬光大。】

    【比如唐太宗时期,曾经看上摩羯他国的蔗糖后,主动派遣使者去摩羯他国考察蔗糖的制作方法,还引进了泥婆罗三种种植蔬菜的方法。】

    大唐的开明与包容,在商业贸易中也有体现。

    李世民的气度,不仅仅在政治军事上,在商业上同样如此。

    他并不会觉得大唐最强大就看不起其他国家的技术,也不会觉得华夏是农耕大国就看不上其他小国的蔬菜。

    【所以,大唐的海外贸易,其实是双赢的贸易,海内外进行交易的表面上看是奢侈品,其实也是技术文明的交易,并不是后世那种买了之后束之高阁的做法。我说的是谁,大家应该猜到了。】

    弘历:“……”

    他猜,说得是大清。

    他的身上穿过洋布,佩戴的宝刀是洋钢,御书房有不少洋人玩意,还有不少洋人使者到他面前贡献洋玩意。

    弘历喜欢这些小玩意,其他贵族也喜欢,民间虽然不知道,但是清朝的上层贵族并不缺西洋那些与时俱进的玩具。

    但是在天幕出现之前,弘历并没有认为大清非要去学那些奇技淫巧,也没有人会主动琢磨,假如把那些洋玩意的机关放大,用在工业或者军事上会如何。

    在这一群封闭的满清君臣严重,西洋再厉害,距离大清如此遥远,大清只需要禁闭国门,不让洋人进来,就算洋人有再厉害的火器又如何,大清也有火器。

    最重要的是,海上路途遥远,也许还没到大清门口,洋人已经海上遇难了。

    “朕怎么知道,他们还有那么快的大船不呈上来,都是洋人奸诈!”弘历不肯承认自己短视,把责任全推给洋人。

    大臣一片阿谀中,弘历却开始发愁。

    现如今大清也开放了广州对外通商,但是西洋的技术太厉害了,他是不是也得派人去西洋学习?

    但是大清距离西洋太远,海船抵达西洋得多久?总不能乘坐西洋人的商船吧?

    好面子的弘历有些不情愿,最终先吩咐工部打造海船,这通商与学习之事,还要再看看。

    【唐朝,也是茶叶对外贸易商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

    唐朝之前,人们喝茶大部分是粗放式的豪饮,有些人是为了解渴,有些人是看重茶叶的药用价值,在喝茶的时候还要假如不少作料,喝茶的时候连吃带喝,所以那时也叫“吃茶”。茶磨成末,里面假如葱、姜、枣、橘子皮、盐、胡椒等,浓稠的如同羹汤。

    直到茶圣陆羽横空出世,写出了《茶经》。

    《茶经》是世界上的第一本茶书,详细讲述了茶叶的起源、采茶工具、制茶工具等等,内容齐全,自称体系,堪称茶文化词典和

    茶叶大全。

    同时,陆羽还大力推广茶叶的种植?_[(,一声跑遍了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从湖北到江浙,考察地形,培育良种,扩大了南方的种茶面积。

    陆羽不但发展扩大了大唐的茶叶种植,还把茶文化传到了日本。

    日本的永忠和尚曾在大唐流血,陆羽的《茶经》面世后,永忠和尚开始接触并且学习大唐的茶文化。

    陆羽去世后,永忠和尚带着陆羽的《茶经》回到日本,并且用陆羽的烹茶法博得天皇的赏识。

    两个月后,天皇下令,全国推广饮茶文化。

    .

    另一条丝绸之路上,大唐商人与西亚、非洲商人贸易往来,大唐的茶叶开始传入西亚和非洲。

    同时,朝廷对内用贡茶开“清明大宴”,设立茶舍和贡茶院,从上到下影响民间广泛种植茶树,出现了很多茶肆、茶店,也开始有了“茶税”。

    这个时期的茶店还没有独立出来,主要与旅店、客舍结合在一起,到了宋朝才开始有了独立的茶馆。

    对外,朝廷立了榷茶使,来管理对外茶叶的输出。

    世界各国最初饮用的茶叶、种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饮茶礼仪,都是直接或者间接从华夏传播出去的,而大唐,就是这个传播的起点。

    .

    刘彻看着又是用他的丝绸之路,视线一转,问起宫中的工匠:“朕让你研究的炒茶术研究出来了吗?”

    茶叶起源于华夏,大汉自然也有,并且也有贵族饮用。

    但是这时候的茶文化与炒茶方法没有后世的花样繁多,同一种绿色茶叶,因为炒茶与发酵等手法不同,可以炒出红茶、白茶、黑茶,还可以香味浓烈的花苞一起窨制花茶。

    工匠自然是没有完全研究出来,不然早就主动来请功了:“陛下,这……”

    看到他犹犹豫豫的模样,刘彻哪里不知道没有,他问起了进度:“现在研究到哪一步?”

    这一次工匠很果断:“陛下,如何采茶和如何研磨茶粉茶末我们研究出来了,但是炒茶,需要铁锅,还需要特殊的火候,目前没有把握好。”

    没把握好,意味着容易损坏。

    但是大汉光是铁锅,就很珍贵,更不用说还没形成种植规模的茶叶,所以工匠们并不敢放开手去研究。

    其实从天幕讲过茶叶之后,刘彻已经命人去扩大茶树的种植范围,但是时间太短,茶树也不会一两个月就长大。

    刘彻也没有为难人:“先用最简单的,多挣点钱了再试。”

    至于怎么挣钱,天幕已经指出来了,西域,海外,这么多路径,大汉不缺敢于冒险的大臣,一个张骞出使西域后青史留名,多少大臣跃跃欲试,想做下一个出使留名者。

    刘彻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商路有了,就差货物了,大汉除了丝绸和茶叶,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卖的?

    【对外贸易过程中,国力是否强盛,也决定了面临什么样的待遇。】

    【最典型的

    同样是大唐,分为两个阶段,安史之乱前与安史之乱后。】

    大唐内陆养马地少,所以马匹主要靠进口。

    ?想看西羚墨写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 108 章 商业与货币8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在盛唐时期,东突厥曾经主动给唐太宗李世民送牛送马,一送就是几千匹;

    但是到了安史之乱之后,大唐就成了贸易里的冤大头。

    大唐与突厥、回纥、吐谷浑等,都设立了互市,展开外贸交易。

    大唐用缣帛换取少数民族的军中战马,当时每匹马的价格大约是40匹缣帛。

    大唐时期实行铜币与布币两种货币,铜币就是“开元通宝”,布币就是布匹,其中缣帛是名贵布料,在大唐可以当做货币使用。用40匹缣帛换取一匹战马,可以说是价格相当昂贵。

    在安史之乱前,朔方节度使王忠嗣每到互市时,就故意报出高价,以高额利诱少数民族来交易马匹。

    哪怕当时有少数民族不愿意卖,在其他少数民族与大唐交换了高额利润后,也会起竞争意识,也与大唐卖马。

    大唐就择优买卖,买下良马作为汉军战马。

    .

    在安史之乱之后,大唐进入藩镇割据阶段,此后再进行外贸交易时期,大唐就成了被动方。

    比如回纥故意将病弱无力的老马卖给大唐,唐朝廷不但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拒绝,还因为马匹的昂贵价格导致国库承担了巨大的压力。

    .

    “陛下,回纥使者又带马匹来了。”唐代宗时期,负责互市的官员急急忙忙派人禀报朝廷,“说是要进行互市交易。”

    一听到这个消息,唐代宗差点厥过去:“又来了?”

    “带了多少?”

    “臣看着,至少万匹!”

    “又是万匹!”唐代宗想起空荡荡的国库,就一阵阵的揪心,怀着不切实际的念头追问,“是良马吗?”

    “不是。”信使提到这也很生气。

    往年来,回纥卖马也很有心计,为了让大唐源源不绝地从回纥买马,卖给大唐的是骟马,也就是阉割之后的马匹,无法与大唐的马进行配种。

    而大唐的马不经过良种优化,本土的环境也不适合养出高大健壮的马匹,只能继续购买西域马。

    但是现在,回纥越来越过分了,不说骟马,甚至连年富力强的马匹都没有,尽给病弱无力的老马病马,他都怀疑是回纥军中退役不要的马,故意送到大唐逼迫他们购买。

    但是,大唐如今偏偏没有实力拒绝,上一次拒绝,回纥人故意在长安打架闹事,就是逼迫朝廷再开互市。

    信使愤怒中含着憋屈:“回纥说,马都带来了,不买的话也带不回去,马若是乱窜,窜到长安城就不好了。”

    “这是威胁!”

    唐代宗同样感到憋屈,但是为了朝廷安稳,不得不忍下这口气,花钱买平安:

    “不行,最多只买6000匹,尽量挑好的。”

    最终,回纥带来一万匹马,大唐买下6000匹,尽管大唐此时完全不缺马。

    .

    李世民再次被创。

    憋屈!

    太憋屈了!

    看着唐代宗用国库的240000匹绢帛去换6000匹老马,李世民觉得这辈子都没做过这么亏本的生意!

    不光是皇帝憋屈,大臣也憋屈,女人们也憋屈。

    “女子辛辛苦苦纺织布匹,竟然被蛮夷逼迫换老马病马?”上官婉儿不复往日的淡然,脸上燃烧起熊熊怒火。

    太平公主不知道那唐代宗是谁,只觉得帝王无能且废物:“换做是我,我哪怕做生意,也得派人藏在贸易使团来一波暗杀!”

    而且互市上故意设置陷阱暗杀少数民族首领的,汉朝时期就有了。

    武曌慢悠悠喝了一口茶,欣赏一番女儿的怒火,最后才问道:“现在,你还觉得一定是李家的人才适合当皇帝吗?”

    太平公主被问的一阵哑然。

    在天幕出现前,她其实更支持李家人继位。但奈何李家的皇帝不争气,一次次让自己打脸。

    真是,气死她了!

    【曾经,大唐的军马无敌,横扫四方,成就了李世民“天可汗”的威名。】

    【然而到了末年,战马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晚唐覆灭。】

    【这充分说明商业,与政治、军事实力,是深深挂钩的。】!

    西羚墨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