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些,今日的正事也差不多商量完了。

    见韦家人神色急切,想必是要和村里人通气儿,枣儿她们也很有眼色,没再多留,很快就打了招呼离开。

    毕竟她们也有急事,还要把吉贝带回去充被子呢!

    吉贝不算重,几人换着拎袋子。

    在回去的路上,大伙还做了些规划。

    要说这吉贝应当也是一种草木,可以先给方仙儿供上一些,剩下的她们各家再分一分,多少能给家里的大被子添点厚度,冬日里几口人挤一块儿睡,也就不冷了。

    说起这些事,心里的期待怎么都止不住。

    一行人归心似箭,健步如飞,一路上几乎感觉不到疲惫,也没怎么歇脚。

    等回到洞里时,竟比平常回来的时辰还要早。

    晚饭还没弄好。

    但枣儿她们已经迫不及待要分享这次的收获了,很快就把所有人集在一起,给大伙看她们带回来的东西。

    把袋口扯开,枣儿又说了枫油合作已经初步谈成的事,不出意外,很快就能有新的进展。

    可惜,其它人的耳朵已经听不进去话了,满心满眼都是那盼了许久的吉贝。

    只见栓子娘扒在那袋子跟前,爱不释手地将那软绵绵的东西摸了又摸:“哎,我缝衣补被这么多年,这样好的吉贝还是头回见呢!真没想到,我还能有这么一天,光摸起来都这样厚实,要是盖在身上,该有多暖和啊?”

    其他人也不住地感慨:“那韦家人确实实诚,值得来往!”

    高兴地说了一通,大伙也没忘了方仙儿,扯下一大坨吉贝,就让秋娘送过去,顺便分享一下他们得了御寒用品的好消息。

    秋娘带上宋衔青,很快就捧着东西过去了,对方仙儿详细说了这东西的来头。

    盛珺这边见她捧来了一大团棉花,很是稀奇,知道她们还要过冬,就只要了一小团用来扫描,发现确实是货真价实的棉花。

    只看品质肯定不如现代培育的优良品种,但对于村人们来说,的确是很难得的好东西。

    这些棉花应该是从南边的偏远地区运来的,那么这个朝代应该还没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

    她刚听秋娘的意思,得知以前她们用来御寒的,多数是填的杨柳絮和羽毛,少量是攒出来的木棉。

    木棉这东西只在南方的亚热带地区生长,而棉花在北方也是可以种的,如果可以弄些棉花籽来种的话,就不

    用大老远从南到北运输了,价格应该也能便宜些。

    但是种棉花需要很多水。

    村人们之前说过,今年春夏全是旱的,直到入了秋,也就是她来到这里后,才下了几场雨,这样的话,估计不太容易种啊。

    果然种地这事很看老天吃饭。

    盛珺犹豫了许久,还是先把这些事告诉了秋娘,秋娘一听,将棉花两个字在嘴里磨了磨,觉得这名字要比吉贝贴切许多。

    听到它植株轻巧,还能在北边生长时,秋娘十分意动。

    若是她们真能自己种的话,就不会再缺棉用了吧?

    北方天气寒冷,能御寒的都是生存的必需品。

    不过,就算老天赏脸,给个好年景,能让她们种棉,这棉花的种子估计也不易得。

    困难重重,秋娘叹了口气,只能先记下这些事,打算回头再跟大伙商量看看。

    这边的盛珺却又想到一件事。

    她开口问道:“你们这次得了棉花,打算如何填充衣被呢?”

    “唔,就是把它扯散一些,再缝进被皮里。”

    秋娘好奇道,“难道这填充也有别的法子吗?”

    盛珺一听,这下就来劲了:“当然啦!这个棉花拿到手里也是很有讲究的,想最大化利用它,肯定得把它弹一弹,然后压成被芯,这样才最暖和!”

    弹一弹?

    秋娘用拇指和食指弹了几下,想不出为什么这样能让棉花变暖。

    不过方仙儿说的话肯定不会错。

    她忙道:“方仙儿,请你等等,我这就喊大伙过来,一起听听这个弹棉花的事!”

    说完,秋娘就转身跑了,飞快去叫了其他人过来聆听仙言仙语。

    见人到齐,盛珺正好也查完了资料,便清清嗓子说道:“你们拿到的棉花都是团在一起的对吧?就算用手去撕扯,也很难扯得松散,而弹棉花就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只用手是做不到的,还要借助一些工具。”

    “首先得有个带钉齿的铲板,把棉花大概打散,然后四尺左右的大弓,得来上一把,借助那弓弦的高速震动让棉花散开。最后弄个头沉的木槌,边弹边敲。”

    听到要用大弓的弦来弹棉花,大牛身上正好背着一把弓,赶紧取下来,递到盛珺眼前问道:“方仙儿,你看我这把弓能弹不?”

    盛珺仔细一瞧,说了一句:“这弓弦的质地不错。”

    大牛这把弓应该是打猎用的,弓弦似乎是某种

    动物的筋。

    大牛一听,忙道:“是我们上次打狍子留下来的筋!”

    盛珺便说:“这弓可以用。”

    弹棉花的弓最好是用牛筋,但这里的牛都是宝贝,牛筋估计很难得。

    狍子筋也有弹性,倒是可以当个替代品。

    弓的事情解决得差不多,但还有些其它配件,不过结构都还算简单。

    像是弹棉花时,背上得有个吊杆拉着弓,这样操作起来手稳。

    吊杆好做,枣儿说她很快就能削好。

    盛珺就说,不仅是吊杆,还得再做个大木盘,弹完压棉花用。

    除此之外,还得用到不少线,最后给棉外压上一层线网,这样棉被才能用得久,不容易松散。

    像是前面弓弹棉花这一步,多练练也就能上手了,但后面的压线之类的,就有些技术含量,还得多多摸索。

    这会儿天还不算晚,枣儿很快就把吊杆扎完了,一共弄了二根,都可以捆在身上用。

    她又用削尖的木刺敲了个几个刺板,用来铲棉。

    东西差不多备齐,大伙干脆在方仙儿跟前的空地上,支了个简易的大木桌,打算先上手试试看。

    先把那二十多斤的棉花分一分。

    要想棉被暖和,自然得舍得用料,古人们平日里用得都是大被子,能让几口人一起盖的。

    盛珺那边帮忙查了查,一条双人被,保暖性好的得塞八斤棉花,常规也至少五斤。

    但眼下这棉花数量有限,再加上她们原来的被子也有些厚度,每条就只分了两二斤的量。

    老人盖的被子做厚些,年轻人稍微薄一点,再加上暖宝宝作底气,过冬基本也够用。

    既然这么安排,原先的被子就得拆了,里面要是有填方仙儿说的木棉,也可以拿出来和棉花一起弹一遍。

    被子肯定不能全拆,今日能抓紧做出一条就算不错,就先拆一条。

    这就意味着,有个幸运儿今晚就能盖上暖暖的棉被。

    也没讨论多久,大伙就很快下了决定,打算拆赵婆子的被子,让她来试这被子的冷暖。

    赵婆子一听,老脸都激动红了:“哎,我们家祖坟最近真是频频冒烟,啥好事都先轮到我这把老骨头身上了!”

    栓子娘笑道:“嗐,不是我说,娘你这也是苦尽甘来了。”

    赵婆子身子骨寒,都是年轻时落过水的缘故,所以才格外怕冷。这么些年,过得也很不容易。

    大牛他们很快就把赵婆子那床旧被子取来了,拆开后,里面的鸭绒鹅毛都先堆到一旁去,把木棉单独弄出来。

    因为用得时间久了,木棉的颜色并不好看,混在棉花里格外显眼。

    赵婆子看到了,心里觉得不好意思,悄悄往远站了些。

    棉已经准备好,接着就要铲了。

    这活没啥难度,大家争着就做了,跟玩似的,都还挺新鲜。

    等把棉花全部铲完,分成粗略的小棉块,然后就该弹了。

    方仙儿说,弹的时候手必须要稳,在她们这些人里,要说谁的手最稳,那毫无疑问地就是栓子娘。

    她平日里缝衣服时,那双手就巧得很呢,在场谁没让她补过一件衣服?

    “月娘,你手上活计细发,过去弹弹看吧?”赵婆子在她耳旁低声道。

    栓子娘很快走出来,搓了搓手:“哎,这么白花花的东西,我还真有些不敢碰!”

    “没事婶子,你就放心大胆地弹吧!”

    枣儿说着拿着麻绳,上前帮她绑好吊杆,大牛则是给杆子另一头拴了根线,然后把弓绑上去。

    栓子娘抬起胳膊让她俩弄,忍不住笑道:“瞧瞧,我都不用自己干,全有能人帮着做好了!”

    大牛这边已经绑完了,也笑道:“婶子,我们做不来细活,也只能帮你打打下手了。”

    准备工作彻底弄完,终于可以上手弹了。

    栓子娘嘴上说着不敢碰,动作却稳得很,照着方仙儿的指点,一开始还有些生疏,很快就弹出了感觉。

    旁边一群人围着,见那棉花被弓弦一震,真变成了一缕缕松软如絮的棉团,这棉花散开以后,看着量都多了许多,大伙都惊讶地捻起来看。

    “多亏咱们方仙儿在,不然我们这群吃不了细粮的山猪,得了好东西,也得浪费大半!”荷花感慨道。

    若不是方仙儿点出了弹棉花的法子,她们保准就把那些棉扯巴扯巴填被子里去了,到时大伙手里分的棉花,看着少不说,实际的保暖效果肯定也不怎么样。

    方仙儿真是神了啊!

    这世上还有什么事是它不知道的呢?

    感慨了一番,弹棉花的活计仍在火热进行中。

    这活精细,做得也慢,荷花她们见了,也绑了杆子,让大牛又去取了两把弓来,帮着一起弄。

    大家很有生活经验,知道有的人天生就很适合某种手艺活。

    于是为了提升效率,找出藏

    在人群中最适合弹棉花的能人,大伙每人都上了一遍手去弹,就看谁能做得好。

    一番轮换下来,最后是西娘与李老汉二人脱颖而出。

    李婆子忍不住笑道:“老东西,你可以啊,都这把年纪了手还稳得很,连大牛他们那帮小子都比不得你。瞧咱闺女做得这么好,也是随了你那巧手吧!

    李老汉一听,咳嗽两声,黑脸隐隐作红,连腰杆都忍不住挺直了,弹棉花的那双手,更是越发有劲。

    西娘见状打趣道:“娘,你再多夸我爹几句吧,他身上保准能冒出使不完的牛劲!

    “好丫头,还笑起你爹来了!

    李婆子忍不住戳了下她的脑袋,“都是当娘的人了,性子和小时候一点没变!

    ⑷)

    大伙都听乐了。

    说说笑笑间,一个多时辰过去,手头二斤的棉花才终于弹完。

    这也是第一次做,还不熟练,大伙为了保证质量,不愿浪费好棉,速度就提不上去。

    接下来就该压棉了,这一步稍微简单些,很快就能做好。

    最后就到了上线的阶段。

    这步挺难,不仅是手上得注意,她们的线也不算充裕,还得节省着用。

    商量了一下,大伙只能牺牲一些棉被芯子的稳定性,少上些线,大致将被芯固定一下,等后面有了条件,再把被子好好弄一弄。

    等上完了线,就再用木盘压实一次。

    天色越来越黑,最后都是点着火把弄完的。

    赶在睡觉之前,大伙终于成功弹出了一床二斤多重的被芯。

    还有许多棉花,剩下的被子肯定来不及弹了。

    不过,一回生二回熟,有了这次成功的例子,后面再弹棉花,就只是时间问题。

    软软的棉被静静躺在木板上。

    大伙都忍不住伸手去摸,觉得这触感令人上瘾,半天都不想松手。

    孩子们也飞扑到上面半趴着,都说自己像是扑进了云朵里。

    “天呀,原来被子还能软到这样的地步,我已经不敢想,晚上缩在这样舒服的被子里,我该有多么高兴了!

    大毛说。

    翠翠忍不住笑他:“你个胆小鬼,我就敢想这些,晚上要能盖着它睡一觉,我肯定就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斗嘴。

    大人们则是吭哧地帮忙,把那被芯塞进了赵婆子的被套,然后又把绒毛等杂碎东西戳回去。

    几个巧手的婶子很快把那被套边缘缝上了。

    一床棉被彻底大功告成,只等赵婆子亲自睡过,然后给大家分享用后感。

    大牛他们非说要帮忙,把这被子给赵婆子抱回洞里去。

    脸上笑出花来的赵婆子,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大方把那软乎乎的棉被给他们抱着。

    于是,几个大男人合抬一床小棉被的诙谐景象,就出现在众人眼前。

    枣儿她们一路跟在后面,都笑得直不起腰了。

    不仅是因为眼前的画面有趣才笑,还是她们的生活,真的越过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