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自动售货机的古代生活 > 第 111 章
    第 111 章

    打趣了几句,盛珺还是认真告诉枣儿,这套书难度比之前的大许多,没有老师教,自己学起来会很吃力。若是哪里实在琢磨不清楚,就可以过来问她。

    她自己虽说忘了很多知识,但也能帮大家转述一些名师的网课嘛!

    说完这个,盛珺又叮嘱道:“想要一个人快速吃透所有内容,难度肯定很大。最好是根据你们各人的天赋与兴趣分工,各自[jing]学一门,然后再互相[jiao]流。”

    枣儿听了乖乖应下。

    事情说得差不多了。

    想着枣儿还有很多事要做,盛珺就准备放她离开。

    不过,在开[kou]之前,她又想到了一件重要的事。

    要想学好理化这两门课,就少不得与各式各样的数据打[jiao]道。

    测量是理科的基础[cao]作。

    要计算各种力与速度,就离不开计量单位。

    在枣儿拿到的这套理化书中,计量单位均是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单位。例如米、厘米。

    “米”的长度似乎是根据地球子午线的总长得来的,取了其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

    枣儿她们肯定没有测量子午线的能力……那么该如何在这个朝代,[jing]确定下“米”的长度呢?

    在穿越以前,盛珺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

    思索片刻后,还真叫她想出了一个法子。

    她翻遍系统,发现了一份自家扫地机器人的信息资料,上面有标注出两只的直径是30cm。

    有了这个,只要让枣儿比划一下两只的直径,均匀等分成二十份,就可以得到1cm的准确长度了。

    想完这个点子,盛珺立马就跟枣儿说了。

    枣儿是行动派,说干就干。

    很快去找了几条细线和木条走进法庙,量了一下神兽的“直径”。

    “一厘米……好有意思的说法,我回头按这个多做几把[jing]细的木尺出来。”

    枣儿道,“对了,还可以弄些固定长度的线尺,到时丈量土地用。”

    听到线尺,盛珺很快想到了卷尺,那也是样很好用的工具。

    眼下有不锈钢,一些细致的配件也可以慢慢做出来了。

    不过,卷尺虽小,内部小零件还挺复杂,只用嘴解释有些难度。

    盛珺便只大致描述一下,具体细节还是让枣儿学到新知识后再自己钻研。

    告别了方仙儿。

    枣儿收获满满,带着宝书满载而归。

    得先把钉马掌的事安排好,这是急事。

    然后再找人用方仙儿曾提到过的活字印刷法去翻印这些课本,回头分发到自己人手里,这样才方便学。

    一系列事情很快开始动。

    枣儿他们如何揪着头发艰难地学习暂且不提。

    但兴和的百姓们却发现生活有了些许变化。

    往常在做工休息时,方君的人都会来教大家唱歌,时不时还会讲些很有意

    思的故事。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与盼头。

    最近(),歌和故事却都停了(),变成了一种新花样——戏法表演。

    比如,在大家眼皮子底下盛满水的瓷瓶,瓶[kou]轻轻盖上一张薄薄的纸,然后变戏法的人就将整个瓶子倒过来,里面的水也不会流出来,纸也依然牢牢地盖着。

    还有类似于“杯子倒扣在水盘里,自己会吸水”等等一系列新鲜的戏法,大伙闻所未闻,都看得津津有味。

    不过,听变戏法的人说,这些其实不是戏法,而是一种名叫物理的知识。

    只要掌握了,人人都能学会这些。

    后面还找了几个百姓上去,亲自体验那水杯[kou]覆纸的把戏。

    说来也奇了,上去的人被手把手带着,水还真没洒出来。

    城里有家底宽裕的看了眼热,回去后还私下自己拿纸和杯子来演,结果就演砸了,水带着纸泼到了地上。

    不可能是杯子的问题,毕竟人变戏法的时候也换过杯子呢。

    失败的那人实在想不通,悄悄找到方君那边一问,得了几句指点,掌握了其中窍门,很快又能成功了。

    有人好奇问他窍门是什么,他也只神神秘秘地说:“物理果然是奇妙无穷!”

    一下就成了城中津津乐道的趣闻。

    类似的物化小知识,就在这些戏法下,润物细无声地钻进了大家的脑子。

    一些简单的效应,也和常识课一样,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

    枣儿她们对此很满意。

    学习嘛,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这样等后面正式教授知识时,也会顺畅许多。

    与此同时,城中加固城墙的工作也在继续。

    这是个大工程,得花费不少时间。

    另外,兴和与眠崇间的水泥路也要开始修了。

    尝过水泥路的便利后,枣儿她们自然而然就通了“要发展先修路”的道理。

    这次从两个县各调了一拨人修路,修路速度也很快,人手充足的感觉就是好。

    做事的时候,[ri]子总过得飞快。眼看着天气就慢慢转暖,太阳露面也多了。

    钟肆收拾一番,把自己打扮成铁柱模样,款款包袱去了成安县衙报道。

    自上次谈完合作,在县令与韦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安县的榨油事业也顺利做了起来。

    榨油的作坊建起来后,不少百姓都得了活,如今城中也是一片蒸蒸[ri]上。

    因为这事,韦家在县城的地位也提升不少,变得特殊起来。

    韦家商队的规模也成功扩大。

    在跟进完初期的榨油工作后,韦十八带着载满货物的商队再次南下。

    走之前还从枣儿她们那里又弄了一些黄桃罐头。

    有韦平安和钟肆留在县衙,韦家人与枣儿她们心里都很踏实。

    第 111 章

    各忙各的,暂时也不用分神去关注成安县的事。

    很快又要[chun]耕。

    () 枣儿在做出[jing]确的线尺后,就让人将周边村庄的田地细致丈量一遍。()

    土地是人的根,粮食是人的命。对于种地这事,她们一向都很重视。

    ?本作者圆月柚子提醒您《自动售货机的古代生活》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这回也打算按照方仙儿给的科学方法,把种地当成一项严肃的事业来做。

    种好粮、种优粮。

    逃荒离开的人们留下了许多空地空屋,之前都被枣儿她们统计好,打算分出去给人种。

    除了之前被整合到一处的村民们,她们还打算在城中招募一些自愿种地的百姓。

    报名后被选中的人,可以分到土地和住房。

    不过暂时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种出的东西,按年景情况[jiao]足份量后,剩下的就归自己所有。除此之外,还能享受到额外的补贴。

    只要肯按她们的要求认真种地,通过考核,就算因为年景收成不好,也肯定不会饿肚子,甚至能过得不错。

    在城里流[lang]的人、以及一些在城中住房条件紧张的百姓听了,全都动了心。

    报名的人比枣儿她们想象中要多很多,这也是她们现在公信力较高的缘故。

    每次一出新计划,百姓们下意识就觉得是福利,参与就很积极。

    住房条件困难与学问较好的人,都在优先选择的范畴中。

    筛出人后,房屋和土地很快分配完毕。

    接着就是种地相关的准备工作。

    有了不锈钢,农具不再是令人头痛的事。好用的犁、钉耙等等,家家户户基本都能供应到位。耕牛也会有租借渠道。

    不过,以前吃过干旱的亏,枣儿她们倒是有些发愁灌溉的问题。

    她们把这事说给方仙儿一听。

    盛珺很快想到藏在山里的那股清泉,于是冒出猜测,地下说不定会有充足的水源。

    她将猜想说出来,建议枣儿她们打些灌溉用的水井,再修建配套的水车等设施。

    枣儿她们听完,觉得十分可行。

    之前干旱时,山里的那股泉水救了她们的命,她们在山里种地也是靠着它。

    脚下的土地很可能藏着更多的水。

    唯一的难事就是寻找可能有水的地点。

    没有先进的方法可用,枣儿她们就按盛珺指点的土法子,在一些无人打理较荒的地方寻找艾[cao]的踪迹。

    艾[cao]喜湿,若是找到艾[cao],就可以用“气试法”进一步测试。

    所谓气试法,就是前一天在地面扣上碗,次[ri]来看碗壁上有没有挂水珠,若是有,地下说不定就藏着水。

    不过,若是正经居住比较干燥的地方,这个法子就不行了。得改用“盘试法”。

    其实两种方法很相似。

    后者是在地上挖个几尺的坑,在里面支盆,上面盖好干[cao],再看里面能不能生出水珠。

    办法虽简单,但也还算管用。

    大伙齐心协力,靠这样试了很久,终于定下许多处可以打井的地方。

    () 正好最近天气回暖,土地也没那么硬了。加把劲,争取能在[chun]耕前打好一些井用。

    打井也是一项技术活。

    好在她们如今拥有两座城,可用的人很多。

    很快就在眠崇那边找到了两个很有打井经验的匠人,过来协助作业。

    打井采用的是绳式顿钻技术。

    先在规划好的井[kou]立好钻架,再用大型锉器锉,中途用吊桶清理提出砂石,清完再继续用铁锉冲击。

    她们的运气还不错,圈出来的井大多都能出水。

    打十[kou]大概只有两[kou]没水,比想象中的好。大伙的辛苦全都没有白费。

    这也说明,她们所在的地方,地下水的确很充足。

    边打水井,水车建造也没耽误。

    灌溉的问题基本解决,又可以把注意力转回种地上。

    除了之前备好的粮种、豆种以及少量山药,还有方仙儿那里存的优质良种。

    这些种完也不够,得再收些种子来。

    枣儿想了想,跟城中商部的富户们商量一番,让他们来想办法,除了粮种菜种,再弄一些棉花种子。

    以前她们还在山里时,就说过种棉花的事,当时方仙儿说棉花吃水,她们就再也没提过。

    今年是方仙儿心疼大家,才给了那么多棉花。棉花这东西是必需品,后面人越来越多,靠方仙儿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去外面买棉的话,又贵得要命,负担不起。

    如今灌溉有条件了,不再缺水,能种还是自己种吧!

    掰算一下,要做要[cao]心的事情极多。

    焦头烂额的方君团队十分庆幸有眠崇在。

    分走蜂窝煤的工作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让她们多了许多人用。

    这回,城中富户的人被她们安排买种,眠崇县的富户也被收编进了商部,就也一起跟着去。

    种子回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铁柱这边又要带队北上边疆。

    收拾好东西,这次他们带的物资不多,除了[kou]粮,就是一些药品,还有一些竹杯之类的小用品。

    这回他们最主要的任务是寻找橡胶[cao],然后就是想办法与外族人建立联系。

    说到建立联系。

    买卖货物都是次要手段,铁柱从方仙儿那里得到了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如今也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