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沉默许久,一改不耐烦,温润道:“哥哥,坐下吧。有事慢慢说。”
    惠帝这声“哥哥”和态度让肃亲王来时的忐忑之心顿时安落一处,也有了切入点。
    “元铖。”肃亲王胆大又亲昵地喊了惠帝的名字,目光却慌张地投向远处。
    “你这声哥哥让我想起那时父皇病危,太子那派多次刺杀你不成。你心力交瘁,倒在我怀里,唤我哥哥。”
    “我心疼不已,提刀夜袭太子府,最后竟在父皇病逝前,我斩杀了他。”
    他觑视惠帝表情未有愠色,继续说着旧事。
    “说实话,我到现在都不知,当时我身受重伤是如何做到的。”
    “白驹过隙,人染苍颜,连玄铎都三十六了。”肃亲王感慨,“孩子们也纷纷到了成家的年纪。”
    日光染上暖色,拖着人进了过往。
    惠帝略有失神,年少时的记忆涌来,心中颇有感触。
    他自然地顺着李玄锡的话,笑着附和:“是啊,到了成家的年纪。”
    又想到李珏请婚一事,顺口问道:“说来,珣儿可有喜欢的贵女了?”
    肃亲王久久未答,反而迅速起身,长跪不起。
    他大着胆子,佯装不知太子求娶,一口气说完:“陛下!珣儿喜欢晏家二小姐!而且我与晏家已互换了庚帖。”
    “看在愚兄仅有一子的份上,恳请陛下成全!”
    “怎不早说…朕、朕今日已指婚太子与…”
    惠帝有一瞬的歉意。
    也有一瞬的夹杂着懊悔的惊喜。
    他连忙招来张全,不想自己开口。“你同朕与肃亲王说说太子那儿情况。”
    “回禀陛下。”
    张全得令开口:“太子殿下同意晏二小姐的拒婚了,还说会寻个时机禀告您和皇后娘娘求得您与娘娘的谅解。”
    惠帝闻言只有一瞬的诧异,最后只剩宽舒——这桩婚事若非皇后相求,他定不同意——毕竟要权衡朝堂局势。
    如今晏家拒婚,不管太子想法如何,皇后定是会再恳求一次。
    倘若是护国公和肃亲王结连理呢?
    他的眼神顿然锐利起来。
    那既能够堵住皇后,平衡朝堂,还是一剂绝佳的迷药。
    能让那些不安分的人看看,现在的大越还是他李元铖的!
    “张全,拟旨。”
    “既然晏二无福嫁给太子,那便将她指给李珣,好再添添福气。”惠帝面带笑容,声如洪钟,利落果断。
    “告诉护国公,这次可不能再拒婚了。”
    -
    肃亲王乐呵呵地告退,正巧遇上侯在殿外等待觐见李执。
    “五皇子近来可安好?”许是高兴又许是怜惜这孩子自幼孤苦,肃亲王对他的话比平日里多了几句,“午时刚过可有认真用餐?你找你父皇来作甚呐?
    李执乖巧模样,恭顺问安后,笑道:“立府已三年有余,而襄王妃位空悬。”
    “如今,司恒已有心仪女子,特来请父皇指婚。”
    肃亲王挑眉,忽觉这孩子不显山显水,冷不丁便有了欢喜之人。
    他揶揄道:“届时朝都女子莫不要梦碎?”
    “不知是哪家贵女能入你的青眼?”
    李执莞尔一笑反问:“皇叔认为江宁淳亲王府的石川媚如何?”
    肃亲王愣住,忽恍然大悟:“原来是先太子妃之嫡妹啊。”
    见李执肯吐露真心,他言辞诚恳:“石家小女,蕙质兰心,娇气不失俏皮,与你这温和性子相配是极好。”
    “若是皇叔之媳妇,皇叔作何想法?”李执假装面带羞涩,“我不知父皇意思。”
    肃亲王了然,爽朗笑道:“若是我媳妇,我定乐得开怀。”
    “莫要惧怕你父皇,大胆去求娶,你也该成家了。”
    --------------------
    [1]出自《孟子·尽心下》,意思反问自己,觉得自己是诚实的,没有什么比这更感到快乐的了。
    第26章 拆梧桐(三)
    =============================
    婚旨下得极快,几乎让两派措手不及。
    一时间。
    朝堂纷纷扰扰,如将沸腾之水,无法止息,可又形成一个微妙的局势。
    各方都觉这李珣和李执两人的婚旨算来哪方都不太占上风,真论起来还是高皇后损失大。
    民间不懂宫廷豪爵里的弯弯绕,只觉这护国公府的晏二小姐大有手腕。不仅拒了太子的求娶,却未闻陛下龙颜大怒,太子不满。
    最后还能再得一门极好的亲事,成了肃亲王府的世子妃。
    众说纷纭,甚有传出她学了西夏邪术,会操纵人心,最后舆论愈发玄乎。
    直至急得嘴角上火的护国公听从了晏琤琤的建议,暗中派人散布宣传此乃“陛下善待肱骨功臣”上,又多加引导说“这些年来晏二小姐与太子殿下实则兄妹之情,与肃亲王府世子爷才是真情投意合”,舆论才彻底好转。